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代,在州一级所设的通判,有权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还有权弹劾州府所有官员,因此有官员提出外放的条件是“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中央集权的强化B.政治制度的僵化C.官员生活的腐化D.崇文抑武的固化2.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A.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3.李清照是宋代少有的女词人,靖康之变后,其诗词情感转为惆怅,并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作佳句。这表明宋代()A.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B.政治局势影响诗词创作C.李清照词由婉约转向豪放D.程朱理学逐渐深入人心4.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A.印刷术的革新B.理学思想的兴起C.科举制的盛行D.商品经济的发展5.王祯的《农书》于1313年刊印问世,此后不断被翻刻和模仿。该书序言中的一个“备”字,点出了王祯力图综合南北农业技术,为地方官员提供一本完备的养民知识汇编的编撰意图。这表明元代()A.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B.经济发展导致政府职能转变C.民间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6.1247年,蒙古汗国宗王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元朝建立后,设立宣政院总管西藏的一切事务。由此可知()A.中央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B.元朝采取民族平等政策C.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 D.西藏形成地方割据势力7.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北宋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分化宰相事权C.设置转运使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8.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意在()A.增强军事实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减少军队开支9.史料记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史料记载的制度是()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辽朝的南北面官制C.金朝的猛安谋克制 D.元朝的行省制10.唐代,一些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开始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据汉文史料记载,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这可以用来说明()A.西夏全面模仿两宋制度 B.西夏农耕经济取代了游牧经济C.唐宋经济重心转向西北 D.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11.宋代,在栽种方面,出现了减轻农民拔秧劳动强度的秧马;在灌溉方面,帮助劳动人民战胜干旱的水车使用普遍;在粮食加工方面,提高劳动效率的水磨也相当普及。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得益于()A.重农抑商的实行B.耕作技术的进步C.生产工具的改进D.生产分工的细化12.北宋时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交子的出现()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减缓了贫富分化的趋势13.北宋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榷场。榷场中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界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A.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B.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C.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D.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4.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C.元朝重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15.元杂剧的作者中,有高级官僚、平民、江湖游医和商人,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主要反映出元杂剧()A.演出角色的多样性B.剧本创作的多元性C.演出服务的上层性 D.戏剧内容的娱乐性16.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是文职。忽必烈此诏旨在()A.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 B.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弱军事力量C.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D.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战国]商鞅等《商君书》材料二:介甫(王安石)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天地所生货财百物,只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北宋]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仓库盈产,百姓富给,斯为善治财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1)指出材料一中两段话对“富国与富民”的不同看法,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富国与富民的角度评述王安石的理财新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邪?”遂请帝幸澶州……挞览死,乃密奉书请盟。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益坚,帝将许之。准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河北罢兵,准之力也。——[元]脱脱等《宋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澶州之战前的形势及北宋君臣对辽军南下所持的不同态度。(2)材料将澶州退敌归功于寇准,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评述澶渊之盟的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根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A解析:根据材料“在州一级所设的通判,有权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还有权弹劾州府所有官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监督州府长官,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选A项。2.A解析:理学强调儒家学子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宋朝政治黑暗,故B项错误;宋朝统治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文化教育事业普及与社会责任感不直接相关,故D项错误。3.B解析:材料“靖康之变后,其诗词情感转为惆怅”反映出政治局势影响诗词创作,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且与史实不符,排除;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属于婉约派,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程朱理学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4.A解析:北宋工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装帧样式的变化和书籍发行量的增长,故选A项。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祯编写《农书》时注重综合南北农业技术,为地方官员提供一本完备的养民知识汇编,该书被多次翻刻和模仿,反映出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D项。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总管西藏的一切事务,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故选A项。7.D解析: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故选D项。8.C解析:材料所述的是北宋的更戍法,它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造成军队指挥不灵,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是军事措施,和行政效率的高低无关,故B项错误;更戍法加大了军队开支,故D项错误。9.B解析:材料“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反映的是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故选B项。10.D解析:党项人原本是游牧民族,但是内迁之后开始从事农耕,而且西夏建立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这说明当时的少数民族对西北地区进行了开发,故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西夏建立之前的历史,排除A、B两项;唐宋经济重心向南转移,排除C项。1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秧马、水车、水磨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C项。12.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纸币的出现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缓解贫富分化,排除C、D两项。13.B解析:北宋时期,在贸易场所中,书画交易不常见,而到南宋时则成为常见的“由北向南回流”现象,这是因为南宋偏安江南,宋人对故国存在强烈的依恋和思乡之情,书画交易的兴盛就是其表现,故选B项;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4.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而寻瑶池之津’”,可知中原与西域之间互有人员往来与交流,故A项正确。15.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杂剧的作者身份和社会地位多样,这反映出剧本创作的多元性,故选B项。16.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都一度被削去军权”,可知忽必烈此诏旨在实行兵民分治,削弱地方的军事力量,故B项正确;“管军官掌兵戎”说明军事并不都由中央控制,只是地方的军权要受中央节制,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二、非选择题17.答案:(1)看法:孔子认为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商鞅主张富国须弱民。相同之处:为君主治国提供建议。(2)评述:王安石的理财新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答出其中两项即可)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的目的。但变法的部分措施背离了“民不加赋”的本意,增加了民众的负担,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18.答案:(1)形势:辽军南下,北宋陷入困难和危险境地。三种态度:一些大臣主张退守西南或东南,以避锋芒;宋真宗犹豫不决,但倾向退让;寇准力挽狂澜,独自主张迎战。(2)观点:寇准起了重大作用,但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收款机键盘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墨水笔芯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电信多路复用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纱笼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竹篮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品牌价值超越竞争》课件
- 沙狐球饼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课件
- 电磁铁市场洞察报告
- 笔筒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回迁房买卖合同版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练习(含答案)
- 化工安全 教案 第二章 化工安全基础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中英语试卷
- 签署劳动合同培训
- 普外科一科一品一特色科室活动方案
- 2024年商场员工管理制度(四篇)
- DB11T 1794-202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技术规范
- 质量为纲-华为公司质量理念与实践
- 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 2022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 第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