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的时间脉络和空间分布,构建起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考古资料、文献记载等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4.历史解释鼓励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发展原因等进行解释和分析,提高历史解释能力。5.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2.教学难点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分析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三、教学设想以问题引导和史料分析为主要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风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历史知识和重要概念。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历史。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考古资料、文献记载等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认识和理解。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2.考古实物图片、地图等教学道具。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纪录片片段,如《中华文明》的开头部分,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中华文明是从哪里起源的?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哪些特点?”引出课题。(二)知识讲解(25分钟)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图,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址,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提问学生:“从这些文化遗址的分布可以看出中华文明起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讲解不同文化遗址的特点,如仰韶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式建筑等。2.农业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介绍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如粟、稻等农作物的种植,猪、狗、牛、羊等家畜的饲养。提问学生:“农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定居生活的形成和社会分工的出现。讲解农业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如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等。(三)小组讨论(10分钟)1.提出问题:“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四)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农业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等。2.强调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农业的发展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础。第二课时:早期国家的形成(一)复习导入(5分钟)1.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谁能说一说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有哪些表现?农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二)知识讲解(25分钟)1.早期国家的出现。介绍夏朝的建立,如禹传启,家天下等历史事件。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图片和考古成果,如宫殿遗址、青铜器等,说明夏朝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特征。讲解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如世袭制、分封制等。2.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介绍商朝的历史概况,如盘庚迁殷等重大事件。讲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如内外服制度等。介绍商朝的经济发展,如青铜铸造业的繁荣、商业的兴起等。讲解商朝的文化成就,如甲骨文、青铜器纹饰等。3.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介绍西周的建立,如武王伐纣等历史事件。讲解西周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等。分析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及其对西周社会秩序的影响。(三)史料分析(10分钟)1.展示一段关于西周分封制的文献资料,如《左传》中的记载。2.提问学生:“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分封制的哪些特点和作用?”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史料并回答问题。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四)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国家的出现、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等。2.强调早期国家的形成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