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任务群学习资料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鲁迅的二十五篇现实小说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内容的。塑造了诸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活生生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共性和个性的分析,从中领略那个时代女性不断挣脱身外的枷锁和内心桎梏的悲壮历程,去感受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种种罪恶的强烈控诉,和对女性的同情。探索悲剧故事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处于时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鲁迅是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将,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其笔触最为深刻。从《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发表大量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典型人物。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能不如男性形象更丰富。因为一提起鲁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阿Q、狂人、藤野先生、孔乙己、闰土等。但仔细梳理,我们依然能够深刻的感觉到,鲁迅小说中众多女性的“国民性”特征。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显示了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高瞻远瞩。一、小说中女性的共性和个性分析鲁迅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农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残存时间最长,封建意识影响最强烈的地带。农村妇女更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她们的悲惨命运引起了鲁迅的深切关注。比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离婚》中的爱姑。但是,更集中更深刻地揭露封建势力对农村妇女欺压和迫害的是《祝福》中的祥林嫂。作者把祥林嫂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典型的农村妇女悲剧命运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她的遭遇充满了辛酸和血泪。她生活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包围之中。即使同样受到封建思想麻痹毒害的笃信鬼神的柳妈,也来吓唬她。从他的丧夫、失子到惨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对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知识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走进新兴的社会。”①去迎接新思潮。初步确立起“自我观念”,开始勇敢追求人格及婚恋自由.子君正是其中的代表。她是城市知识女性的缩影。由于时代的发展,在子君身上,明显的散发出时代的气息。西方的浪漫主义自由思想对她产生了巨大的撞击,这种撞击使她勇敢的反抗家庭中、社会的束缚。但其对封建势力的反抗终因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和自身的弱点而宣告失败。她与祥林嫂等人的悲剧内涵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们的悲剧都是由封建势力造成的。但作为悲剧的具体内涵,她们之间又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一)愚昧麻木的单四嫂子鲁迅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说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勤劳、善良。从前年守了寡,便遵循着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在改嫁。她没有什么高深的要求,心中只有她的儿子宝儿。他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但厄运偏偏降临在穷人身上。宝儿生病了,单四嫂子去求神签、许心愿、吃单方,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于是又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将希望寄托在庸医小神仙上。最终,宝儿死了,她的唯一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她张大眼睛,面对着空虚、冷寂的一切,寄希望于梦幻,希望在梦里和宝儿见面。只能呆呆地等待明天。可以想象,单四嫂子将面对的“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遗毒,使妇女们在礼教的束缚下,逐渐变得麻木愚昧。面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道德纲常”,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而是寄希望于神灵,等待、忍耐,甚至寄希望于来生。除了单四嫂子,还有比如《药》中的华大妈,她们虽然都勤劳、善良。但她们都将子女作为唯一的希望,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们。但是子女生了病,做母亲的不去提早看医生,却是求签、问卦,或者迷信血馒头的奇迹。自然会耽误宝贵的医治时间,枉送子女性命。正因为她们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她们的愚昧才使人震惊和惋惜。她们只是表面上的愚昧,并未祸及他人。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大熔炉里,还有一些除了自身愚昧,更有尖酸刻薄甚至残暴的女性。她们自己不反抗,还压迫别人,以此来寻求平衡和慰藉扭曲的心理。比如《故乡》中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和《祝福》中将儿媳祥林嫂卖掉的婆婆,都是典型的代表。鲁迅以自己犀利的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揭穿了封建宗法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毒害。(二)从反抗到妥协的祥林嫂和爱姑祥林嫂是鲁迅作品中最具有悲剧个性的人物。她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她具有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勤劳等优良传统。但同时,又具有依赖、屈从、自卑的国民积习中卑劣的一面。其中所蕴含的精华和糟粕,从正反两方面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祥林嫂生活在农村,这看似宽松而是则更加严厉的环境。小农经济的约束与地域的限制,使农村不但默认了一套既定的妇女纲常,而且,更因承传的愚昧而自觉的维护。正是这种牢不可破的强大势力,成为对祥林嫂这样的弱势群体进行打击迫害的武器。她始终摆脱不了被压迫的命运。最后在祝福声中惨死在街头。“人就其本质来说,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说,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绞死的。周围人的歧视及冷漠也是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之一,但周围人的冷漠也基于传统礼教观念。旧社会,讲究女子“从一而终”,不能再嫁。所以,祥林嫂在她第一个丈夫、小她十岁的祥林死后,不肯再嫁。但她的一系列悲剧也随之展开。她的婆婆为了给小儿子娶媳妇,把祥林嫂嫁到了深山野坳。祥林嫂的婆婆利用了妇女绝对从属于夫族家长制的特权,要求祥林嫂的行为以她的利益为转移。有意疏漏了从一而终的训诫。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赤裸裸的压迫与剥削的真面目。祥林嫂最初定反抗是动人心魄的。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还拜不了天地,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脚上,头上还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由此可知,被逼再嫁对她来说,是更深层次的苦难。这一点从她宁愿以生命为代价,来争取自由的搏斗中可以看出来。但仔细想想,与其说是她的反抗,倒不如说是她本能的挣扎。所以说,祥林嫂的反抗是盲目的。外界的围墙和内心的围墙,同样是难以逾越的。这一切,都是夫权要祥林嫂“从一而终”造成的后果。封建神权、政权又惩罚了祥林嫂的“不守妇道”。因为她是再嫁,是“大逆不道”。从祥林嫂的初嫁亡夫、再嫁守寡到沦为乞丐的悲剧一生。我们说命运对她是不公平的。但她从没有怀疑过命运对待自己的不公平,而是一味的顺从,连当初仅有的一点反抗也没有了。祥林嫂的周围是无形的封建观和有形的迫害者,就是鲁四老爷及镇上的一些人。他们组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把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统统笼罩在没有反抗的祥林嫂身上。其实,她的第一个家庭的崩溃,就已经为她的幸福画上了句号。柳妈在祥林嫂遭受了一系列不幸后,对她说了有关“阴司”的话,使她生活在极端的恐惧中。由此可见,柳妈也是祥林嫂悲剧的促成者。她虽然也生活于社会最底层,但她的意识就是当时封建意识的代表。她对祥林嫂的嘲笑与“鉴赏”,正是她敌视祥林嫂的反抗的反映。尽管柳妈是那种带着封建迷信的“威吓”,但麻木的祥林嫂却深信不疑。因此,在柳妈的教导下去捐门槛。“赎罪后”,祥林嫂更加勤劳,想以此来弥补丧失家庭对她的打击。当她坦然的去拿祭器时,四婶的一声“祥林嫂,你放着吧。”,这句话彻底无情的摧毁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就这样,勤劳善良的祥林嫂被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迫害的精神失常。最后,这个可怜的乞丐惨死在人们的祝福声中,一如一片鸿毛飘落在雪地上,悄无声息的推出了人生的历史舞台。封建“四权”毁灭了祥林嫂,我们也感受到了她的反抗意识。但由于祥林嫂长期本能的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所以,她的反抗是对“从一而终”的恪守,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因此,她的挣扎是苍白无力的。这犹如那黑夜里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祥林嫂的毁灭虽然有她自身的弱点,但最终还是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扼杀。《离婚》中的爱姑,是鲁迅小说中最具有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她貌似泼辣,实则软弱。丈夫要离弃她,她整整闹了三年。最后,双方不得不请出和知县老爷关系较“铁”的七大人来调停。爱姑不仅有娘家人支持,同时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她要让“老畜生”、“小畜生”全都“走投无路”.。但结果是七大人一个喷嚏就把她镇住了。而七大人依然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要维护的是封建的“伦理纲常”。在旧社会,离婚就是丈夫休掉妻子,那是比守寡更没面子的事。那时候,爱姑的脑子里还没有想到任何谋生的手段和生活出路,她必须得依赖丈夫而生存。她闹了三年,要挣的,其实是去做一个男人的奴隶和附庸。所以,尽管她的反抗是激烈的,但还是肤浅的、不彻底的。爱姑的悲剧让人们感受到的依然是强大的封建阶级传统观念。(三)从追求个性解放到走上绝路的子君《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子君是接受“五四”新思潮洗礼的知识青年。在她身上,显示出新时代的气息。这种气息最突出的表现在子君的石破天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鲁迅曾以“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来隐喻不争气的国民同胞。子君的这句铿锵誓言,证实了她属于爆发的一群。但爆发并不等于真的胜利,从其结局可以看出。但无论如何,这句话依然表现出新时代女性前所未有的惊醒。子君勇敢的冲破家庭的牢笼,和涓生租屋同居。当变成家庭主妇时,忙于家务,连谈天的功夫都没有。当初的勇敢和无畏,在现实中被消磨殆尽。随着涓生被解雇,家境陷入困境。他们的爱情逐渐出现了的裂痕,子君又回到了冰冷的封建家庭,不久便死于无爱的人间。子君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五四”运动虽然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占统治地位,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小说深刻的指出了,在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个性的解放,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子君和涓生的反封建行为,必然会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他们的个人奋斗,还不能挣脱封建势力的大牢笼。在“小东西的作祟下,涓生被解雇了。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起码的经济基础。在各种势力的孤立下,他们最终还是陷入了绝境。子君的悲剧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子君是进步青年,为了追求幸福和自由,他们结合了。也曾有过安宁和幸福,但婚姻胜利后,他们的爱也停滞不前了。子君没有了新的理想,新的追求。没有像涓生一样继续学习和探索,争取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去做一个自立于社会的女子,而是蜕变成一个关在家庭牢笼里的平庸的小女人。“由于他们自身的动摇和妥协,他们的反抗每每失败。这种经常的失败和挫折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痛苦。”③鲁迅对这一类人的评价是“全国学生,或被誉为志士。然由仆观之,则于中国实无何种影响,仅是一时现象而已。”作者认为这些学生们过于向往爱情自由的美好。天真的因为有了自由就有了一切,结果遇到实际的琐碎问题,马上感到幻灭。从子君反抗的失败,我们看到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者个性的毁灭。探究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女性人物,先生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最终造成他们悲剧的根源依然是压迫人、毒害人的封建思想。从愚昧的单四嫂子到渴望幸福的祥林嫂,在到极具反抗性的爱姑,到新时期的子君。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女性艰难的前行足迹。二.、社会意义鲁迅先生在对封建主义进行顽强坚韧的战斗的同时,始终对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给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文章中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式各样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鲁迅不但写了这些内心的悲苦生活,而且写到了她们的反抗和觉醒。从爱姑及子君等人的身上看到了希望。而且预示了妇女解放的道路是无可阻挡的向前发展的。从鲁迅小一定的说中的几位女性可以看出,她们的悲剧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从经济学角度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她们的悲剧,其中一个隐藏的原因,就是处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迫下,最终造成悲惨的结局。由此可见,妇女要想获得完全的自由和解放,经济上必须独立,政治上必须自由。如果子君和涓生结合后,勇敢的去谋一份职业,不去做家庭里依依可人的“小鸟”,其命运或许是另一个结局。在我国,古代的妇女地位低下,完全没有自己的权利。鲁迅先生就是要揭示她们的悲苦生活,帮助她们寻找出路。争得做人的权利。他把解放妇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反对整个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毅然的举起了反封建的伟大旗帜。浅析鲁迅《祝福》的批判性《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名篇,纵观全文,鲁迅注意的不仅在于祥林嫂的穷苦,也不仅在于祥林嫂遇到的意外灾祸。最感沉重的这种折磨正是来自于封建礼教,把祥林嫂一步步逼向死亡。首先,我们从祥林嫂短暂而悲惨的人生经历分析人手来了解《祝福》的批判性。祥林嫂的第一次婚姻是在父母包办下嫁了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不幸她的丈夫死了,只身来到鲁镇做工。此时的祥林嫂干起活来,抵得过一个男子,但好景不常,她就被婆婆捆绑卖到了远在深山野燠的夫家……在封建礼教、世俗道德的束缚下,祥林嫂没有社会地位,狠心的婆婆为了给第二个儿子娶媳妇,不容她守节,反过来还要她承受“失节”的屈辱。她的第二个丈夫又不幸死于伤寒,接着儿子被狼衔去。“大伯来收屋”。这便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镇。此时的祥林嫂饱尝丧夫失子的悲痛,精神已被摧残的麻木了,她逢人便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我真傻,真的”……”二进鲁家的祥林嫂,精神上受打击。人格遭歧视。鲁四老爷非常鄙视她。祭祀的时候不让她沾手。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精神上折磨,是从他作为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士的身份出发的,正是“女子从一而终”的礼教和“克夫命”的精神绳索的勒逼,这正是《祝福》的主要批判锋芒所在。还有“善女人”柳妈,似乎是唯一关心过祥林嫂的人,柳妈的愚昧无知在客观上充当了封建礼教的帮凶。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让祥林嫂捐一条“赎”罪的门槛,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为了“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在别人的眼中,她仍是一个“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东西,林嫂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破灭了。在《祝福》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没有用一个字,一句话去直接批判封建社会,而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勤劳、纯朴、习惯于受苦的农村妇女一生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其次,我们从祥林嫂悲惨生活的社会环境来分析《祝福》的批判性。先看祥林嫂的两次婚姻:第一次嫁给了一个小她十岁的男人,这显然是父母之命,封建的“三从四德”使她逆来顺受也就罢了。但丈夫死后,还但违背妇道“不贞不洁”的罪名,这为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套上了不解的绳索。祥林嫂再嫁,再寡后再一次来到了鲁家,们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不是出于内心的同情,而是为自己能听到她的故事作为一种满足,他们拿祥林嫂脸上的伤疤寻开心,这无疑是对祥林嫂最严酷的精神摧残。鲁四老爷更是从来没给过她好脸色。祥林嫂到鲁镇时,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一个“克夫”的寡妇:再到鲁镇时,鲁四老爷视之为“败坏风俗”。置祥林嫂于死地而不露一丝血的软刀子。充分暴露出封建卫道士的冷酷和残忍。四婶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的事,这无疑是视祥林嫂为不洁之物。雇佣祥林嫂也只是因她能干。当祥林嫂没有能力充当劳动工具时,最终将祥林嫂赶出了家门,就在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悲惨的死去之后,她还和鲁四老爷大骂祥林嫂为“谬种”。还有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柳妈,采取奚落的态度,把再嫁不贞的责任推给祥林嫂,她给祥林嫂讲阴司的故事,要祥林嫂捐一条“赎”罪的门槛,客观上把样林嫂推向了绝望的深渊。祥林嫂生活在这个一个受人压迫。遭人践踏。被人愚弄,为人鄙弃环境中,作为一位处在社会底层,又有死了丈夫的特殊“身份”的劳动妇女,她是无奈的,是无力抗争和走投无路的。“浅读这篇作品觉得这是真真的悲剧。他是写封建吃人,写旧社会吃人,只要是封建统治着的地方,祥林嫂就没有出路……这样的作品,一句教训人的话没有。可是你读了以后不深深觉得封建可怕吗?不觉得要把这个旧社会打到吗?”①这就是鲁迅先生《祝福》对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的批判。最后,我们从“祝福”的习俗来分析《祝福》的批判性。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次重大变化和悲惨死去的结局,都与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有关,揭示了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透露出祥林嫂性格发展和悲剧结局的社会原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一年中的好运气,”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这样的叙述,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第二天,不但眼睛窃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就这样,在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祥林嫂只能悲惨地走向死亡。第三次是结尾处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祥林嫂之死的残相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于祥林嫂的死,是无人去关注的,有的且是四爷边走边高声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可见是一种谬种!”“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从活的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生存,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的干干净净了。无不蕴含着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仇视和对封建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和批判。鲁迅先生以欢乐的祝福气氛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正忙于“祝福”之人的冷酷,也突出了祥林嫂死的悲惨,无人过问,用反衬手法烘托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给吃人的封建社会和麻木冷漠的的民众以深刻的批判。以上就是鲁迅《祝福》对封建的批判性。从女性主义角度看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鲁迅一生共写了三十三篇小说,其中共出现了四十多位女性人物,其中《明天》、《风波》、《祝福》、《伤逝》、《离婚》这五篇小说均以女性人物为主要人物,并且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综观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类,即“新女性”和“旧女性”。“旧女性”主要指的是旧中国的农村劳动妇女,其中以祥林嫂和单四嫂子为典型代表。这些女性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吃苦耐劳,具有中国传统下层劳动女性的基本特征。她们的命运,总体来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悲惨。以祥林嫂为例,正如鲁迅那个最为犀利的比喻“吃人”,祥林嫂的一生,就是一个被一步步吞噬掉的人生。在阅读《祝福》的过程中,我们目睹着祥林嫂的幸福被一点点剥夺掉,看着一个安分耐劳,“脸颊却还是红的”的女性,变为“脸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再到“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那么是谁吃掉了祥林嫂呢?正是封建礼教。“新女性”主要是指拥有生活在城市并接触过新思想拥有一定文化的女性。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子君的话,也是鲁迅所有小说的女性形象中所说的最为豪迈和先进的一句话。不同于那些在农村中充满“死气”的妇女,子君一出场,就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鲁迅对于子君显然是充满眷顾的,作为鲁迅笔下的女主角,子君显然是最纯真可爱,青春勇敢的女子。在那样的时代,一个女子敢于和家庭决裂,那是拥有多么巨大的勇气,同时对于那个能让她做出这般孤注一掷的男人,她又是多么的信任和深爱!但是就是对于这样一位女子,鲁迅又是如斯残忍,让子君承受了最为残酷的结局。她被她的爱人抛弃,最后死去。子君也成了“被吃者”,被社会,被家人,更是被她那自私自利的爱人。在鲁迅的小说中,无论是“新女性”还是“旧女性”,无论是反抗者还是妥协者,最后的结局都没什么不同。吃人者日复一日愚昧麻木地活下去,被吃者心和身被吞吃殆尽。这就是鲁迅笔下的,中国女性的悲剧。二、鲁迅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贡献鲁迅的小说揭露了中国女性受苦受难的现实境遇,鲁迅本人也终生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其小说中传达思想和女性主义有所契合,并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鲁迅的小说中传达的思想与目的符合女性主义的核心原则。女性主义有它始终如一的核心原则或者说根本目标,即两性平等、社会和谐以及个人的自由。鲁迅是将国民从黑暗中惊醒的作家,他塑造的那些饱受压迫和不平等待遇的女性深刻地控诉了我们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人对女性所犯下的暴行。其次,鲁迅在关注中国女性处境的同时认识到了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女性处境是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直接动因。它指与女性的生存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客观物质和社会文化条件,包括政治体制、思想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各个方面对女性身心的作用。”①鲁迅的小说和其他评论文章对女性处境之艰难的诠释是十分充分的。女性的处境,并不是以一句“封建礼教的戕害”就可以简单的概括。我们能从《祝福》中看见人性的丑陋,能从《离婚》中看见强权的恐怖,能从《伤逝》中看见生活的不易,从《明天》中看见迷信的危害,能从许多的细节中追溯女性命运的源头。“女性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②这是波伏娃的名言,同时也是许多女性主义人士的普遍观点。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引用了17世纪的女诗人温澈西夫人那充满愤懑的感叹:“女人是被教育成的而非天生的傻子。”③祥林嫂等女性的悲剧命运,其自身的思想上的局限性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但祥林嫂的思想是被教育成的而非天生,中国女性的社会处境才是其悲剧的根本原因。三、从女性主义角度看鲁迅小说局限性鲁迅虽然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但是受到历史条件、性格身份等多方面影响,从女性主义角度仔细审视会发现鲁迅小说中存在着不少局限性。首先,鲁迅的小说缺乏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胃大部切除手术
-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 个人林地承包合同协议书简单
- 肿瘤的中医护理
- 《电路原理skja》课件
-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休克患者的病因及护理
- 2024年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积木玩具投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新建不锈钢净化灯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末位淘汰制度
- DB15T 1700.1-2019“蒙字标”认证通用要求 农业生产加工领域
-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定稿;共7课)
- 妇产科学课件:子宫内膜异位症(英文版)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丨苏教版 (共17张PPT)
- 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
- 铁路线路工起道作业指导书
- 酒店安全生产规范要求
- 幼儿园:幼儿园食育课程的五个实施途径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3Food and Culture Reading Cultureand Cuisine课件(13张ppt)
- 2022年婚姻法与继承法案例分析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