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7《京口北固亭怀古》(学生版)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7《京口北固亭怀古》(学生版)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7《京口北固亭怀古》(学生版)_第3页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7《京口北固亭怀古》(学生版)_第4页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7《京口北固亭怀古》(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第9.2课京口北固亭怀古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对诗歌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培养阅读诗歌和鉴赏诗歌能力。把握文体特点;2.鉴赏诗歌意象;3.了解辛弃疾豪放词风。1.把握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2.写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tuō胄zhòu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3、解题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北固亭:《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怀古——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古人如何言志?2、整体把握:文中一共用了几个典故?分别提到了谁?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目的)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夕阳斜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想当年,刘裕手持长枪身跨战马,大举北伐,那气势像猛虎一样。)5、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6、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怎样的情怀?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我来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回望中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抗金战乱场景。斗争的岁月哪堪回首?如今佛狸祠前,争食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响成一片。)作者用了一个“望”字,起到了什么效果?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指望谁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10、思考:词人用廉颇典故的用意是?11、作者写这些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有何用意?(提示:结合文本和注释,抓住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古人古事情感用意12、本词的五个典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认为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体现了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但也有评家讥笑辛弃疾“掉书袋”“用事多”,你怎么看呢?说出理由。13、找出诗词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思考有何作用。14.《赤壁怀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何不同?咏史怀古诗1、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怀。2、常见的思想感情:借(古人)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临(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伤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思(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3.常用的手法:用典,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统治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北伐抗敌、恢复中原的迫切愿望,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樯橹(qiánɡ)

憔悴(cuì)

羽扇纶巾(lún)B.廉颇(pō)

暮霭(ǎi)

金戈铁马(ɡē)C.巷陌(xiànɡ)

故垒(lěi)

封狼居胥(xù)D.梧桐(tónɡ)

佛狸祠(fú)

舞榭歌台(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墙橹

舞榭

佛狸

巷陌B.纶巾

寄奴

烽火

廉颇C.凄冷

苍皇

风情

门槛D.憔萃

凋谢

次第

寻觅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樯橹灰飞烟灭5.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间的一项是(

)例句:尚能饭否A.商人重利轻别离 B.樯橹灰飞烟灭C.鼓瑟吹笙 D.赢得仓皇北顾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为了光复大业,他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此时,他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我们仍能从他的词中感受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他本来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南渡后却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辛词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辛弃疾南归后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于是皇帝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艰辛”“悲辛”“辛酸”“辛辣”,真是五内俱焚。南宋朝廷将他闲置了20年。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水调歌头》)这真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见山,要言不烦地指出了辛弃疾独特的历史地位:“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B.文章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行伍经历、为官经历和词风变化来写的。C.“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概括了辛弃疾忠心为国却屡遭排挤的原因。D.文章通过塑造辛弃疾的形象特征,来揭示他由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辛弃疾不同风格的词作串联起他的人生经历,凸显了辛弃疾的个性风采。B.文章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及读者的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C.文章引用辛弃疾的词作,调动读者已有的阅读经验,加深读者对词人生平操守的理解。D.第三段中“钢刀利剑”和“羊毫软笔”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作者对辛弃疾的同情和惋惜。9.“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题组B能力提升练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④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⑤,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有删改)[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卦名。下文《离》也是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笺奏文书。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师蔡伯坚师:以……为师。B.弃疾间与之游游:游玩。C.时虞允文当国当:主持、掌管。D.留守叶衡雅重之雅:很,甚。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聚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取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捕,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等官职,并以节使印和告身征召耿京,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问对。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叶衡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同时期。②兜鍪:头盔,代指兵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何处望神州?”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引出登临地点和远望之景,从而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思。B.“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心中无尽慨叹。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表达了对孙权虽统率千军万马,却难以使东南战争平息的惋惜。D.全词通过三问三答,将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层次分明,意境高远,令人心生悲怆雄壮之感。16.此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孙权,请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异同。五、情景默写1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遥想当年刘裕挥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势的词句:“,,。”(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遥忆当年抗金战火弥漫扬州的词句:“,,。”(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年纪虽老而壮志犹存,感叹自己被弃置不用的词句:“:,?”(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有“”的结局。(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比四十三年前的“”和现实中的“”,表现了金兵南侵时的战火烽烟和被占区人民忘却战败历史在佛狸祠前迎神赛社的景象。(7)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六、语言运用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

)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

)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

),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捶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

)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抛弃

锤炼

纠缠

歪打正着 B.抛却

锤炼

纠合

歪打正着C.抛弃

磨炼

纠合

弄巧成拙 D.抛却

磨炼

纠缠

弄巧成拙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②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③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④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⑤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A.③②①④⑤ B.④②⑤①③ C.④③②⑤① D.③①④②⑤20.请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_____,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____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____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大起大落忧心如焚震耳欲聋B.浅尝辄止喜悲交加忧心忡忡振聋发聩C.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忧心如焚振聋发聩D.浮光掠影悲喜交加忧心忡忡震耳欲聋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D.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D.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八、语言表达24.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多,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爱国是辛词的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辛弃疾是:(不超过25个字)25.某校拟制作古代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辛弃疾的简介(不超过70个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个字)。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著有《稼轩长短句》。②21岁的辛弃疾率领2000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商讨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③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④他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境界。人物简介:人物评价:试卷第=page1818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题组C培优拔尖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二、选择题4.指出下列不是以号为名的作家集著(

)A.《淮海集》 B.《白石道人歌集》C.《稼轩长短句》 D.《白氏长庆集》5.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6.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烟波微茫信难求(实在、的确)B.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诗)D.一尊还酹江月。(把酒洒在地上)E.都门帐饮无绪。(京城门)F.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作)三、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