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共270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共270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共270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共270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共27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共9套)(共270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6题,每题1.0分,共26分。)1、干部教育体系不包括()A、初级干部教育B、中级干部教育C、高级干部教育D、三级干部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0世纪20年代,主持“活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梁漱溟D、晏阳初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陈鹤琴主持“活教育”。3、抗战时西迁的大学是()A、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B、华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南开大学C、“抗大”辅仁大学、东南大学D、燕京大学、东北大学、圣约翰大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职业教育思潮的倡导人是()A、黄炎培B、鲁迅C、杨贤江D、李大钊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晏阳初提倡的四大教育不包括()A、生计教育B、文艺教育C、卫生教育D、体育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四大教育是: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6、梁漱溟主张通过(),进行乡村建设,改变农村状况A、教政统一B、教政养卫合一C、精神对话D、乡村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最具概括性,其他均属具体措施。7、提倡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梁漱溟D、晏阳初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8、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生命教育B、生活教育C、教育即生活D、学校即社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生活教育的核心是()A、生活即教育B、教学做合一C、教育即生活D、学校即社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生活教育”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10、关于生活教育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晏阳初在山东菏泽做的实验B、梁漱溟在河北定县做的实验C、陶行知建立南京晓庄师范学校D、陈鹤琴在幼儿园做的实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B项应互换,D项是对他儿子的跟踪实验。1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晏阳初一中华职业教育学社B、陶行知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C、黄炎培一中华职业教育学社D、梁漱溟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晏阳初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2、对晏阳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只看到问题表层B、是一种改良主义C、一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D、为农村带来一定实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种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13、对梁漱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用文化传统思考中国社会改造B、在伦理基础上重建中国社会新秩序C、对农村社会风俗改变有贡献D、认为资产阶级冲突、阶级斗争有必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否认资产阶级冲突、阶级斗争。14、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是()A、三大教育B、四大方式C、改造农村D、化农民、农民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注意题目问的是目标和途径。15、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目的是()A、为社会服务B、个人谋生C、经济发展D、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概括了前三项。16、“活教育”的目的论在于()A、做人B、做中国人C、做现代中国人D、以上综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革命根据地的基本经验不包括()A、教育为政治服务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依靠群众办学D、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不属于经验。18、关于依靠群众办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群众教育由群众自己办B、依靠群众力量办普通小学C、干部教育不脱离群众D、政府占主导,群众重在参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政府不能主导,应交由群众,政府最多可以进行指导。19、国民政府时期一抗战时期一抗战胜利,中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是()A、稳定发展一维持一衰败B、起步一发展一顶点C、稳步发展一挫败一顶点D、起步一受挫一停滞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国民政府时期一抗战时期一抗战胜利,中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总体是呈直线上升趋势的。20、1927年,中央设立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任大学院院长的是()A、孙文B、胡适C、杨贤江D、蔡元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蔡元培为当时的大学院院长。21、编写《新教育大纲》的教育家是()A、杨贤江B、陶行知C、鲁迅D、蔡元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新教育大纲》是杨贤江写的。22、1929年开始在河北主持“定县实验”的教育家是()A、陈鹤琴B、梁漱溟C、晏阳初D、黄炎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考查晏阳初的教育实践。23、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A、晓庄学校B、育才学校C、山海工学团D、自然科学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晓庄学校。24、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25、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学校的是()A、湖南自修大学B、鲁迅艺术学院C、平民女学D、农民运动讲习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下列学校不属于陶行知开办的是()A、晓庄学校B、育才学校C、山海工学团D、自然科学园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不属于陶行知办的学校。二、辨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7、杨贤江批判了各种有关教育的本质论述,但他自己也没有提出科学的论述。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杨贤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所撰写的《新教育大纲》明确提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它与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观念形态的领域一样,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教育有特殊性,一方面它以其他精神生产的内容为内容,另一方面它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劳动领域。因此,作为上层建筑与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教育具有两重性。考察历史,教育起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原始教育与生产劳动不分家,男女都平等享有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私有制产生后,教育变质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表现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家,教育权从属于生产资料所有权,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男女教育权利不平等,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更成为工具;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私有制消灭,阶级消亡,教育将与劳动结合、教育普及和真正平等的教育。据此,杨贤江批判了“教育万能”“教育救国”“教育独立”等观点,指出教育的作用是有前提的,不可脱离社会经济基础谈教育,必须引导民众去争取真正民主和科学的教育。(3)所以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8、简述抗战时期中共的文化教育方针政策。标准答案:毛泽东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既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1)“民族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带有民族特性的教育。它不一概排除外国教育,也不“全盘西化”,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而与新民主主义的内容相结合,即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2)“科学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统一。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既不一概否定,也不因循守旧,而是剔除封建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3)“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教育,因而又是民主的。它把革命干部和群众的教育互相区别和联系,把普及和提高互相区别和联系,是人民大众的有力武器,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简述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标准答案:1922年中共“二大”就提出女子享有教育权利和“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的纲领性主张。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工人教育、农民教育和干部教育,展开别开生面的实践。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提出教育为工农大众、为革命战争、为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服务的方针。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苏区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其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努力扫除文盲,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虽然提倡“共产主义”教育超越了时代条件,但要求教育服务于战争和联系生产劳动,提倡工农大众的教育普及和教育权利,为此后根据地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简述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标准答案: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即:①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②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③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办学方式等方面均需社会化,即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须适合社会生产与合作,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年限的规定均需考虑社会需要、可能和学生、家长的意愿,办学需充分联络社会力量。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是“敬业乐群”,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优美之情操,有协作之精神,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己谋生,更是为群众服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1、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及其启示。标准答案:为适应中国教育改造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曾形成职业教育思潮,其倡导者和代表人物是黄炎培。早在1913年,黄炎培就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1917年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又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探索职业教育,逐渐形成其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1)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在职业教育的作用,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人获得生活能力,其价值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于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学校培养之人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受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社会国家得以立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以达到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促进实业发展、增长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等目的。(2)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即:①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②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③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3)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办学方式等方面均需社会化,即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须适合社会生产与合作,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年限的规定均需考虑社会需要、可能和学生、家长的意愿,办学需充分联络社会力量。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是“敬业乐群”,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优美之情操,有协作之精神,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己谋生,更是为群众服务。黄炎培在近代第一次如此完整地系统论述职业教育,这对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积极意义,发展职业教育有了历史借鉴和指导思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1931年,到山东邹平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培养乡村建设人员的教育家是()。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陈鹤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是()。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D、陶行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四大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观点的提出者是()。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D、陶行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本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的教育家是()。A、梁漱溟B、陶行知C、黄炎培D、晏阳初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提倡“小先生制”,以“为了孩子,甘为骆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奋斗精神的教育家是()。A、黄炎培B、梁漱溟C、陶行知D、晏阳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化农民”与“农民化”是()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A、陶行知B、晏阳初C、梁漱溟D、黄炎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在教学中提倡“五指活动”的教育家是()。A、梁漱溟B、黄炎培C、晏阳初D、陈鹤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国民政府时朝,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在职业教育的探索中,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的教育家是()。A、梁漱溟B、晏阳初C、黄炎培D、陶行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问题为重。A、社会发展B、个人生计C、外部环境适应D、国家强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A、陈鹤琴B、梁漱溟C、陶行知D、晏阳初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提出在教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A、梁漱溟B、陶行知C、黄炎培D、晏阳初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A、生活教育B、乡村教育C、活教育D、职业教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辨析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6、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教育实验纯粹是与共产党争农民,无积极意义可言。标准答案:错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思想,是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既不同于国民党,也有别于共产党对农村问题的解决思路。在当时的条件下,注定会成为一场不成功的实践。但是,该实验并非毫无积极意义。他认识到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农村问题,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他对农民的生存状况深表关切,并身体力行来到村,其精神可嘉;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人了落后的农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状况。因此,该实验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却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本质上是要取消学校。标准答案:错误。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学校生活要引入社会生活的因素,使学校生活接近社会生活;二是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造,使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使社会具有学校的功能;三是扩大教育的对象和学习内容,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社会即学校”是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按照晏阳初的化农民与农民化主张能够彻底解决农民问题。标准答案:错误。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问题——愚、穷、弱、私,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它的根源,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所以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问题;同时,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其实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必定以失败告终但其可取之处在于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中国特色,确实给实验区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论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标准答案:错误。陈鹤琴“活教育”的课程论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尽管他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取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的失调,从而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标准答案:正确。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所以,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从而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其消极的一面。但是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纵三条道路,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1、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分别指什么?标准答案:(1)“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救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救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救私,培养团结能力。(2)“三大方式”是指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具体而言:①利用学校教育这种集中而有效的组织形式来推进乡村中的平民教育,是实施“四大教育”的总枢纽。②晏阳初指出“学校、家庭范围都是固定的,欲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施以适当的教育,则必赖社会式”,社会式教育是青年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继续受教育的教育形式。③晏阳初认为家庭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农村社会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是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当的训练,在施教方面,多与社会式、学校式联络进行,可以帮助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家庭式教育一方面要使家庭社会化,另一方面是教育必须以全民为对象,要使家庭中男女老少都得到相当的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与杜威理论的关系。标准答案:(1)生活即教育,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2)社会即学校,指出扩大教育的范围,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这一观点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理论。(3)教、学、做合一,即反对传统的“教授法”,认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偏废的因素,“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这一观点来源于杜威的“从做中学”并加以改造。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核心,“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造,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他的这一理论虽有不足,但在反对封建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克服旧教育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陈鹤琴“五指活动”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标准答案:“五指活动”是陈鹤琴为达到儿童完整的生活所设计的“活教育”课程体系,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体系。它包括:(1)儿童健康活动(包括卫生、体育、营养等);(2)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时事等);(3)儿童自然活动(包括生、数、理、化、地等);(4)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5)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说、译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简析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标准答案:(1)关于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表达了力求改变中国和社会现状的美好心愿。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他认为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2)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他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实现“谋生”与“乐业”完美统一的崇高境界。(3)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必须与社会沟通,并为社会服务,即社会化;另一方针是科学化。(4)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主张,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认识。(5)关于职业道德教育,他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敬业乐群”,认为职业科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职业道德教育,否则职业教育便会迷失方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5、试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标准答案:(1)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①中国问题的症结。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多失调。②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第一,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第二,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③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以乡村教育为手段,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2)乡村教育的实施。①乡农学校的设立: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②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村生产生活的需要。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是其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标准答案: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它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是一种创造性的,又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理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②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③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④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⑤“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主要内涵有:①学校生活要引入社会生活的因素,使学校生活接近社会生活;②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造,使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使社会具有学校的功能;③扩大教育的对象和学习内容,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3)“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它包含有以下要点:①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③“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主张“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受教的地位,转变到自觉主动学习的地位。“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而且能使劳苦大众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同样值得肯定。“教学做合一”不仅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而且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造。总之,“生活教育”理论体现了陶行知立足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超越,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至今都富有启示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述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标准答案:在长期的儿童教育实践中,陈鹤琴吸收了外国的先进教育经验,又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活教育”理论体系。(1)“活教育”目的论。有感于民族的生存危亡和中国传统教育的弊失,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三者从抽象到具体,逐一递进。(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的概括表述,他批评传统教育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教育资料,学校因与自然、社会隔离而成为知识的牢狱”,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因此,陈鹤琴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3)“活教育”的教学论。陈鹤琴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做”为出发点和核心,确保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基本原则,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活动中直接获取经验。“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它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的不少观点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不乏启示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6题,每题1.0分,共26分。)1、孙中山提出“以党治国”,一切以党纲为依据,体现在教育上是()A、三民主义教育B、党化教育C、政治教育D、党国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国民在教育上采取党化教育,一切以党纲为主。2、倡导民族、民权、民生,以促进世界大同的教育主张为()A、三民主义教育B、党化教育C、政治教育D、党国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在教育上的体现。3、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的使中国教育事业在战争中得以保存的教育方针是()A、三民主义B、民族、科学、大众C、战争须作平时看D、保存教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这一方针保存了中国的教育免遭战争破坏。4、抗战时期,各大学迁往云南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不包括()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私立南开大学D、复旦大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复旦大学并未南迁。5、抗战时期,各大学迁往西安,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其中有()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私立南开大学D、北平师范大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废除中央政府教育部,各省教育厅试行()A、大学院和大学区制B、教育督查委员会和大学区制C、大学院和教育督查委员会制D、全国督查委员会和大学院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实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仿照法国。7、根据时局需要,对1922年新学制加以局部变通而制定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戊辰学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这一学制并未有大的改动,实施年限不长。8、关于国民政府对各级教育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初等教育实行普及国民教育B、抗战时期,中等教育增长最快C、高等教育抗战胜利后学校和学生数量达到最高D、抗战时对教育缺乏控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并非缺乏控制,而是控制很严,如儿童实行童子军训。9、不属于国民政府对学校教育管理控制的措施是()A、建立训育制B、进行童子军训C、教科书审查制度D、所有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应是高中以上的实行,并非所有。10、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非制度化教育不包括()A、干部教育B、群众教育C、儿童教育D、学校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校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11、中国最早的马克思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是()A、陶行知B、鲁迅C、杨贤江D、陈鹤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中国最早的马克思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是杨贤江。12、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原理的专著是()A、《新教育大纲》B、《教育史ABC》C、《教育原理》D、《教育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原理的专著。13、我国第一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是()A、《新教育大纲》B、《教育史ABC》C、《教育原理》D、《教育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育史ABC》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14、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批判了教育的各种学说不包括()A、教育神圣说B、教育清高说C、教育独立说D、教育活动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杨贤江在对待教育的功能时,反对的学说不包括()A、教育万能论B、教育救国论C、先教育后革命论D、教育“斗争武器”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内容是他本人的主张。16、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化教育受制于经济基础”B、“文化教育受制于政治”C、“须知政治不好,提倡教育是空谈”D、“教育是独立特行的存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育不可能独立,总是受制于政治经济。17、杨贤江在对待青年教育问题上,倡导()A、无条件关心B、全人生指导C、职业指导D、生活指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全人生指导”是杨的特色。18、在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中,文化教育建设的中心任务不包括()A、实行全部义务教育B、发展广泛社会教育C、扫除文盲D、培养大批受教育的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只能培养大批干部,所以干部教育很发达。19、关于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倡导教育的普及和受教育权C、适合中国国情D、带有理想色彩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适合中国国情,并不理想,很现实。20、抗战时期中共文化教育实行的方针是()A、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B、国民教育第一,干部教育第二C、干部教育第一,普通教育第二D、国民教育第一,高等教育第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关于抗战时期中共教育方针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B、“实行生产劳动”C、“民办公助”D、“民族、科学、大众”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属于抗日战争结束后总结的。22、新民主主义文化方针是“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是指反帝、主张中华民族独立尊严B、科学是指反封建反迷信C、大众是指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D、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当时还未进入社会主义。23、在青年教育问题上,表现不是特别突出的教育家是()A、黄炎培B、鲁迅C、杨贤江D、李大钊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黄炎培是搞职业教育的。24、苏区根据地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干部教育B、成人教育C、普通教育D、高等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苏区根据地教育的类型不包括高等教育。25、新民主主义教育中最富创造性、最成功的实践教育是()A、干部教育B、成人教育C、普通教育D、高等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干部教育最富创造性,适合中国当时国情。26、以培养抗战军政干部著称的干部学校是()A、“抗大”B、苏维埃大学C、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D、陕北公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抗日人民军事政治大学是以培养抗战军政干部著称的干部学校。二、辨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7、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如出一辙。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生活教育的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这是他在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影响下,充分考虑中国的教育国情提出的。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横向展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看,生活伴随人始终,教育也伴随人始终;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取决于生活需要;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而教育通过改造人发挥其改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功能。“生活即教育”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其内涵为: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以社会为学校。一方面,传统教育与社会隔绝,是“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学校即社会”虽使社会生活进入学校,但仍嫌不够。不如拆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学校延伸到社会与自然。另一方面,劳动人民难以进入学校学习,社会就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学校即社会”反对的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绝的教育。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内涵为:“在劳力上劳心”,破除传统教育下劳心与劳力的分离现象,教劳心者劳力——读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劳心——做工的人读书,使人人都“手脑双挥”;“行是知之始”,破除只从读书、听讲求知识的教育,从做入手求知识、求创造;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反对注入式教学,教服从于学,教、学又服从于做。“教学做合一”反对的是不顾学的教,不顾做的教、学。生活教育理论是对学校与社会隔绝、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提倡的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育。(3)由此可见,陶行知并没有直接采用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而是进一步扩大了他研究的范围,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境界上比杜威更进一步。所以题目中的观点根本立不住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8、简述“抗大”的特点及历史意义。标准答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是抗日根据地干部学校的典型。(1)“抗大”的历史沿革。1936年6月,创办于陕北瓦窑堡,原名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并随党中央迁到延安。从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到“抗大”,总校先后办了8期,同时还在解放区办了12所“抗大”分校,培养了20多万军政干部,这些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起到了领导和骨干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抗大”奉命迁到东北,组成了东北军政大学。(2)“抗大”的培养目标与教育方针。“抗大”的任务是为了抗日战争培养军事和政治领导干部。毛泽东给“抗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后来,毛泽东又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抗大”的校训。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战争的形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②“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是指生活上的艰苦朴素,工作中的刻苦勤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③“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指掌握和运用游击战的方法,与侵略者展开人民战争的持久战。(3)“抗大”的政治思想教育。“抗大”非常重视对学员进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并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时,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①学习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②学习中共党内斗争的文件,提高党性意识。③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④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4)“抗大”学风。最重要的传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简述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标准答案:晏阳初认识到,中国以农立国。文盲集中在农村,要普及平民教育就必须到农村去。1926年,他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了河北定县乡村教育实验,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和社会改造的方案,即“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1)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可概括为愚、穷、弱、私四个字。愚指大多数人不仅缺乏知识,简直就是目不识丁;穷指大多数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弱指大多数人是“毋庸讳言的病夫”;私指大多数人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训练。(2)解决这四大问题必须借助于“四大教育”,即: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机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四者以公民教育最为根本。(3)推行“四大教育”要依靠“三大方式”:①学校式教育,主要以青少年为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初步的识字、读、写、说教育)、高级平民学校(培养村长和干部)和生计巡回学校(传授生产技术)。②社会式教育,主要以一般群众为对象,通过读书会、演讲比赛、演剧、写稿投稿、成立自助社和合作社、办农业展览等形式。③家庭教育,家庭成员间开展公民道德、卫生习惯、儿童保护、家庭预算、家庭管理、妇女保健、生育节制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0、分析论述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积累的基本教育经验。标准答案:(1)教育为政治服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如何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并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共面临的中心任务。根据地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①在安排各类教育时,正确处理了在特定环境下的轻重缓急,保证了最迫切需要的满足。由于物质力量缺乏,加上当时斗争的需要,成人是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的承担者,必须首先加以培养。认清这种形势,在决定教育优先发展的部门时,在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首先注重成人教育,成人教育首先注重干部教育,作出“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重要选择。②在教育内容上,始终服从战争需要。以武装斗争抗击敌对势力,捍卫根据地人民政权和群众安全,是斗争的中心任务。教育的内容就必须反映这一需要。③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一切因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抗战时期,延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视为培养新人民和新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根据地也积极发展生产,以保证前线和后方的基本物质需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特定的历史意义。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观念、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注意适应生产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生产劳动,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具有经济意义。(3)依靠群众办学。一方面当时经济基础差,学校、师资、设备都十分缺乏,政府有限的物力、人才难以大量投入教育;另一方面,群众又有极大的受教育的愿望。在这种条件下,只能采取依靠群众办学,发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能量。毛泽东对根据地群众办学经验做了精到的概括:“一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是群众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依据群众需要,出于群众自愿,并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成为根据地教育的巨大动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选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下列不属于陶行知创办的学校是()A、晓庄学校B、育才学校C、山海工学团D、自然科学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中,哪一项最为根本?()A、文艺教育B、生计教育C、卫生教育D、公民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下列不属于晏阳初提出的乡村教育“三大方式”的是()A、学校式B、乡村式C、社会式D、家庭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明教育理论的著作是()A、教育史ABCB、新教育大纲C、中国教育改造D、论共产主义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与途径是()A、三大方式B、四大教育C、改造农村D、化农民、农民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于()A、1912年B、1915年C、1917年D、1919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原则不包括以下哪点?()A、手脑并用B、教学做合一C、理论与实际并行D、知识与技能并重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特征,不包括以下哪点?A、全民化B、实用化C、科学化D、社会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以下没有留学背景的教育家有()A、晏阳初B、陈鹤琴.C、陶行知D、黄炎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20世纪20年代后,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A、为社会服务B、为个人谋生C、为经济发展D、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在什么地方发起成立的?()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我国活动时间最长的人民教育团体是()A、山海工学团B、晓庄学校C、中华职业教育社D、育才学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A、鼓楼幼稚园B、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C、山海工学团D、育才学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4、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针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可以概括为“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3)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学原则。(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对职业教育道德的总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标准答案:乡村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其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建筑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析、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上。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起源于对中国社会问题症结的分析,而乡村建设是解决这种症结的途径。(1)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梁漱溟指出,中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中国文化追求人与人之间真的妥洽关系的仁的生活,因此世界文化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中国问题的解决只有从自身固有文化中寻找出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2)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第一,从社会历史看,中国自周代起就已脱离了阶级社会,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中国旧社会可说为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第二,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教育人手;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甚,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所以,乡村建设是乡村被破坏而激起的乡村自救运动,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新组织构造的运动。(3)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它的功能在于延续文化而求其进步。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一个如何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吸收西方文化,融现代文明以求自身文化长进的过程,这不过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4)乡村教育的实施。①乡农学校的设立: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乡农学校的组织结构按农村自然村落及其行政级别形成。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经教统政;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融合归一。②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课程分两大类,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到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另一类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风,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的三大要旨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标准答案:黄炎培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职业教育方面,他提出了三大要旨,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职业教育三大要旨的主要内容。在职业教育的内涵方面,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三大要旨。其三大要旨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中,他将“为个人谋生之准备”放在第一位。黄炎培把“谋生”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人们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且,通过职业教育使人人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社会必然会发达。黄炎培强调从对社会的影响来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质,使学校培养之才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到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2)职业教育三大要旨的现实意义。黄炎培三大要旨的现代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是从职业对于人与社会的双重意义阐述的。即对个人来说,职业教育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对于社会来说,职业教育具有利国富民的意义。①职业教育要实现促进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双重目的: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就体现了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这一点是我们现在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②职业教育要实现学生独立个性与全面发展的统一。黄炎培在他的职业教育目的观上把“谋个性之发展”放在职业教育目的的第一位,这是现代职业教育值得继承和学习的。③职业教育要实现谋生与乐生的结合。职业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作为具有完整精神和独立人格的真正的人来对待,不仅仅关怀他的物质所需,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其心灵的呵护,提升其探寻生活意义的能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简谈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及其现实意义。标准答案:陈鹤琴是中国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活教育”理论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而“活教育”的目的对当今教育工作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把“活教育”的目的规定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甚至提出“要做世界人”。陈鹤琴这一思想的出发点在于:旧教育只重视读读书,“活教育”则重视做人。特别是当代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的时期,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一个符合现代中国的现代中国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要具备健全的身体。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②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百业俱废,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所以“活教育"则重视建设的能力,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③要有创造的能力。陈鹤琴认为中国人本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是近百年因循守旧不知创造。时至今日,非常需要培养儿童的这种创造能力。他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④要有合作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人个性强,喜欢各自为政,不善于合作。所以应当从小训练孩子的合作团结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新中国的主人翁。⑤要有服务的精神。陈鹤琴指出: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悉各种事实和技能,可是不知道怎么去服务,不知怎么帮助别人,那么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2)“活教育”的现实意义。抗战期间,陈鹤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抗战胜利后,他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体现了他具有“世界的眼光”。他提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他的“活教育”目的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世界眼光的胸襟,对后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教育目的的制定要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陈鹤琴在构建中国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中,一直是根据中国国情吸收国外的东西。②教育活动要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当时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他的“活教育"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③教育活动要重视教育实践的地位。陈鹤琴一贯重视教育实验,他通过在鼓楼幼稚园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幼儿园的途径。因此,学习陈鹤琴的重要经验,把陈鹤琴关于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付诸实践并加以发展完善,这对当今的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简述陶行知“生活课程论”的特点。标准答案: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样的书;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9、评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标准答案: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就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②社会即学校。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③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田呆子、书呆子”,长不出科学的种子。第二,因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人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原则下,相应对课程教材也提出也改造意见:以培植学生的生活力为追求,遵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由此破除以学科知识为原则的课程传统。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有六大特点,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1946年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理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标准答案:(1)乡村教育运动是指中国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农村为基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改革和实验活动。①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中国的命运取决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才能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②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科学试验方法的影响;③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④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化的反映。(2)影响最大的当属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浙江等地开展的农村改进实验,陶行知开展的生活教育实验,以及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等地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等。(3)其共同的活动特点是:①他们都以教育实验为手段,探索教育改革的成功模式,并试图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社会的范围;②他们都以农村作为教育改革实验的基地,以农民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并以教育改革带动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③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教育的活动和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安排和设计教育实验的形式和内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选题(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1、1936年6月创办于陕北瓦窑堡的(),被誉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A、陕北公学B、抗日军事政治大学C、华北联合大学D、苏维埃大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由()确定的。A、周恩来B、毛泽东C、晏阳初D、杨贤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以下有关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内容可概括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它既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C、所谓“民族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主张中华民族的教育独立,反对外国教育D、所谓“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以下几所学校中,哪一所学校与另外几所是不同时期成立的?()A、西北联合大学B、抗大C、陕北公学D、华北联合大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A、从普通教育向干部教育转轨B、从群众教育向干部教育转轨C、从干部教育向群众教育转轨D、从干部教育向普通教育转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干部教育在最早期时的教育形式是()A、在职培训B、自学C、群众教育D、学校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抗日战争时期“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是由()提出来的。A、毛泽东B、李德C、林伯渠D、徐特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陕北公学成立于1937年,其校长是()A、周恩来B、林伯渠C、邓颖超D、成仿吾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以下不属于抗大课程的是()A、俄语B、政治课C、军事课D、基础文化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不包括以下哪所大学?()A、华北联合大学B、陕北公学C、北方大学D、华北大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1917年,黄炎培发表了()标志着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A、《论中国职业教育》B、《新教育大纲》C、《教育独立议》D、《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的要旨不包括()A、为改善人民生活之准备B、为个人谋生之准备C、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D、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于()A、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C、有助于中国教育的完善D、有助于解决中国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A、陈鹤琴B、梁漱溟C、晏阳初D、黄炎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晏阳初针对中国农村实际,提出的四大教育是()A、生活教育、文化教育、健康教育、政治教育B、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C、文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生产教育D、生活教育、生计教育、健康教育、卫生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梁漱溟是()的代表人物。A、平民教育B、职业教育C、乡村教育D、生活教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活教育”的思想是由哪位教育家提出来的?()A、陈鹤琴B、梁漱溟C、陶行知D、晏阳初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活教育”的实验主要是在()教育阶段进行的。A、幼儿B、中学C、大学D、成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陶行知是()理论的代表人物。A、生活教育B、乡村教育C、活教育D、平民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A、晓庄学校B、育才学校C、山海工学团D、自然科学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B、凯兴斯泰纳C、福禄贝尔D、杜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A、社会即学校B、生活即教育C、教做学合一D、教育即生长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以下几组有关教育家与其教育主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黄炎培——乡村教育B、晏阳初——平民教育C、梁漱溟——职业教育D、陈鹤琴——生活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有关晏阳初的教育主张,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B、晏阳初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不可能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产生的根源C、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作为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D、晏阳初在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在梁漱溟看来,产生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的症结在于()A、阶级和剥削B、经济落后C、文化失调D、政治制度落后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这是()的言论。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陈鹤琴的活教育主要是从()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A、国立幼稚师范学校B、晓庄师范学校C、农民运动讲习所D、乡村学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为了苦孩,甘为骆驼”这是()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及办教育的原则。A、陈鹤琴B、陶行知C、梁漱溟D、黄炎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生活C、教学做合一D、反省思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陶行知总结了生活教育的六大特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其中?()A、行动的B、生活动C、大众的D、普遍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31、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标准答案: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是基于对当时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1)对青年问题的分析。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身心的急剧变化导致诸多身心问题;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青年问题就是青年生活上所发生的困难或变态,主要有人生观、政治见解、求学、生活态度、职业、社交、家庭、经济、婚姻、生理、常识等方面的问题。(2)全人生的指导。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人生幸福的人生目的。主张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认为这在当时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是青年的出路。强调青年必须学习,学习是青年的权利与义务。总之,杨贤江认为完满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第一,健康生活(体育生活):个人生活的资本。第二,劳动生活(职业生活):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要素,是幸福的源泉。第三,公民生活(社会生活):懂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和人群而存在,要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第四,文化生活(学艺生活):可增添人生情趣,促进社会进步。另外,他还提出具有正确生活态度的青年所应有的特征是:活动性、奋斗性、多趣性、认真性。最后,他强调生活的宗旨是: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的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的风尚和习惯。这就是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请解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标准答案:毛泽东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既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所谓“民族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带有民族特性的教育。它不一概排除外国教育,也不“全盘西化”,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而与新民主主义的内容相结合,即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所谓“科学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统一。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既不一概否定,也不因循守旧,而是剔除封建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所谓“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教育,因而又是民主的。它把革命干部和群众的教育互相区别和联系,把普及和提高互相区别和联系,是人民大众的有力武器,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简要介绍抗大的教育情况。标准答案:中国人民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