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职业技术学校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职业技术学校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职业技术学校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职业技术学校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YPERLINK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通信技术专业(610301)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电子信息大类(61)通信类(610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63)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2-02-10)通信系统维护与管理通信系统集成通信工程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师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面向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及器件制造商、通信工程安装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型高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要求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理论,通信仪器和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电路结构的基本知识,要求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和仪表,并能阅读通信整机产品电路图,会分析各种电路故障,并具有排除故障的操行能力,能对通信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检验、运行和维修,同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相应专业软件。1.具有对通信设备、通信产品的调试和维护的能力。2.具有对自动控制系统调试、改造维修的能力。3.具有对通信设备及传统工业技术进行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4.具有管理和维护通讯、闭路电视、监控、消防等系统设备的能力。5.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6.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了解通信工程学科理论前沿发展趋势,具备对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设计、开发、调试、工程应用和维护的基本能力;2.具有工程计算、电子线路的设计及制作能力;3.能阅读和绘制电子产品线路图并分析工作原理;4.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翻译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5.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编程的能力,熟悉并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6.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一定组织管理和对外联系业务的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专业(技能)课程1.电路基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理论、结构原理,掌握电路应用系统的设计、组建方法,体验自动检测应用系统工作流程(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获取知识信息的自主性,提高职业素质。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构成的基本原理,电路工作的性能分析,各种线性、非线性电路的频谱分析方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基本分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掌握各种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工常用工具及布线工艺。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目标:本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分立元件的基本放大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主体,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理解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及应用;通过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课外实验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具备根据生产实践要求,用基本单元电路构成简单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主要讲授: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及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反馈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以及直流电源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非线性器件组成的各种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的分析,掌握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信号运算与处理、功率放大原理与计算等。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看懂简单数字装置逻辑图的能力,具有查阅集成电路产品手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设计简单数字电路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数模与模数转换器以及数字系统设计基础。设学生掌握数制、常用编码掌握基本逻辑问题的电路实现方法,各种集成单元门电路的工作特性,掌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及寄存器、计数器等的构成及工作特性。掌握D/A、A/D转换的基本原理。4.电子才料与元器件课程目标:本课程针对电子产品的生产岗位进行设计,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一线技术人才,具有电子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分析能力,能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方案设计,能运用开发工具进行电路软硬件设计与作,能按要求完成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工作,能对电子产品进行参数、技术指标测试,具有良好职业行为能力、团结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包含了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的全部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的重要平台,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目标:针对51单片机的典型控制电路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对单片机的结构组成、输入/输出控制、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调试等内容得到初步认知。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对单片机应用技术所产生现象的感知、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学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过程、单片机系统软硬件调试方法、常用接口芯片使用和扩展,了解51单片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51指令,掌握51系统扩展和仿真调试方法,设计、调试完成一单片机应用系统。6.Proteldxp电路板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线路CAD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电路创建、绘制原理图和原理图元件,根据实际要求制作实用的PCB板和PCB封装元件,根据需要进行简单原理图的仿真,使学生达到中级电子线路CAD绘图员的工作水平。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学习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系统的组成和使用,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原理图的设计、元器件符号绘制、元器件封装符号、线路板的设计及各种报表的生成。7.PLC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使学生掌握一种基本机型,掌握PLC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学习PLC的结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输入/输出滞后原因以及与微机控制的差异、各种接口电路、梯形图的设计与编程方法。重点掌握梯形图编程方法,将控制系统常用到的各种输入元件、输出元件、与被控对象一起构成应用项目,进行工学结合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梯形图语言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外围接口元件及设备与PLC的连接。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方法,能利用PLC的资源实现一些基本的测量与控制。进一步掌握一些基本的信号检测、处理、变送方法。为专业课程打下学习基础和能力训练基础。8.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应用领域、测量电路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信息采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以各类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为线索,详细介绍了磁敏传感器的种类、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误差和补偿方法及应用,热电效应、热阻效应、热电回路定律、热电偶冷端补偿的方法及热电阻测量电路原理;各种光电效应定义及所对应的光电传感器;应变效应、压阻效应、金属丝灵敏系数和应变片灵敏系数、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光纤传感器、湿敏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类型及应用。9.EDA技术课程目标: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以硬件描述语言(VHDL/VerilogHDL)为设计语言、以可编程器件(CPLD/FPGA)为实验载体、以ASIC/SOC芯片为目标器件、进行必要的元件建模和系统仿真的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过程。它是一种高级、快速、有效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掌握EDA技术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电子产品设计人才的需要,是现代集成电路及电子整机系统设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EDA技术发展、特点;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VHDL概述,基本结构、数据及文字规则、操作符、顺序语句、并行语句;EWB仿真软件的使用;MAXpluse的使用说明和图形设计二输入与门电路;采用VHDL语言设计3-8译码器或8-3编码器;使用VHDL设计计数器、七段数码管、交通灯控制器等。10.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培养学生在电子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产品制作能力;安装调试能力;设备运行维护能力;技术服务等能力。课程内容和要求:课它以低频、高频、数字逻辑电路等课程的综合性设计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电子线路综合性设计课题的设计方法、电路安装与调试技术、性能指标测试方法以及电子综合设计中的一些抗干扰技术。11.通信原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通信系统的组成、确知信号、随机系统、信道等、模拟调制系统等基本知识,着重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通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编码原理等。12.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现有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设计、调试能力和网络规划能力。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各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系统的构成、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基础及IS-95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3G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1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驱动和项目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C语言的基本理论、基本编程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C语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计算机编程人才。课程内容和要求:掌握软件开发必备的C程序设计知识:包括数据类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等知识;掌握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框架,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熟练应用C语言集成环境设计和调试C程序;能用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式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测试程序;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14.IUV—三网融合技术课程目标:本书通过网络规划、设备部署与联调、业务对接测试和故障处理等功能模块的实操训练,模拟三网融合业务从规划到开通的整个流程,使学生对三网融合全网形成整体概念,全面掌握三网融合网络的工程技能。课程内容和要求:三网融合中高速上网、IPTV、VoIP、WLAN业务的网络架构、实现原理、关键技术,并结合现网应用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和主要协议结合理论基础以及国内运营商的实际建网情况,并初步掌握三网融合从网络规划、开通调试到业务调试网络部署全流程。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1.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1)2.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2)3.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时间安排表4.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1)序号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课时数课程学时学分按学年及学期分配考核方式讲授学时实践学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考试考查一二三四五六16周16周15周15周20周16周每周学时数1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军事理论*20023636022*42*52*52*4√2公共安全教育*20288440.52*4√3心理健康教育*2014168812*42*4√4203138162222*42*42*42*4√5形势与政策*200164323222*42*42*42*4√6203032161622*42*42*42*4√7200364442044√8200450321833√920066464044√102015606004112007966432633√12050160303044√13体育与健康20081442412062222√小计67237030236.51312221选修课应用文写作20101616011选三门√220121688130158168811√420131688152011168811√620271688172034168818企业战略管理0679161601小计48321630111120321601611√220338080.50.5√小计240241.5000.51社会公益活动包含劳动实践、志愿服务、技能大赛、社会实践调查,至少选一项,记一门课程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2)序号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课时数课程学时学分按学年及学期分配考核方式讲授学时实践学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考试考查一二三四五六16周16周15周15周20周16周每周学时数1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044096326466√2电路基础043764323244√3模拟电子技术040580404045√4电子材料与元器件040364323244√5C语言程序设计050360303044√小计36416619822136401专业核心课Proteldxp电路板设计040890464456√2传感器原理及应用041260303044√3通信原理044160303044√4无线网络优化技术045490306056√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041090306056√6移动终端技术与设备维修056190306056√小计48019628428001418专业选修课移动通信技术056060303044√PLC应用技术011496445256√IUV—三网融合技术056260303044√小计216104112130644合计1804868936104262525.526书证融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师证书融通。Proteldxp电路板设计课程与电子绘图员证书融通。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与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无线电调试工证书融通。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时间安排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分数总周数实训教学安排周数地点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一二三四五六学期学期学期学期学期学期1军事训练公共必修222校内2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基础111实验室3移动终端技术与设备维修专业核心111实验室4Proteldxp电路板设计专业核心111实验室5数字电子技术专业基础111实验室6通信原理专业基础111实验室7无线网络优化技术专业核心111实验室8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核心111实验室9PLC应用技术专业选修111实验室10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基础111实验室1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专业核心112顶岗实习专业必修142020校外13毕业设计专业必修121919校内14社会调查与实训公共必修241111假期合计40=SUM(ABOVE)5553442019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占课内总学时比例%实践总学时%公共基础课6724137%196886869%专业基础课3642220%专业核心课4802827%选修课2881316%专业实训103248———合计2836152—2836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1.队伍结构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4: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具有合理的梯队结构。2.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通信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3.专业带头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通信技术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4.兼职教师主要从通信技术行业企业聘任专家或者退休教授副教授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能承担课程与实训教学、实习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二)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1)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配置试验箱,实验电路模块、交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等,支持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通过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思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2)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实训室主要设备:传感器系统实验仪、示波器、传感器部件等,共有设备48套,可满足96人同时进行实验实训。面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可承担“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两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任务。(3)Pr0telDXP软件设计实训室配置计算机,软件安装环境等,功能十分强大,集原理图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建立、电路混合信号仿真、印制电路板(PCB)设计与布线、信号完整性检查以及设计规则分析等功能于一身,在电子电路设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支持电路原理图绘制、PCB版设计、元器件符号绘制、元器件封装符号绘制以及进行电路仿真等课程教学。(4)单片机实训室配置计算机,Protus仿真软件、示波器、电子器件、焊接工具等,支持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仿真、安装、焊接、调试等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检测维护的综合能力。(5)通信原理实训配置EDA试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等,支持信号的数字传输、编码控制、同步原理等课程教学。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通信技术专业相关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通信设备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应用、安装、调试和维修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安排顶岗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指导学生实习;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三)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设计案例类图书等。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四)教学方法本专业针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结合课程灵活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模仿”练习与个性"创作相结合“模仿”练习反复训练,学生能够快速熟悉作图流程,掌握设计要点。市为个性创作练习奠定了基础。2.项目驱动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考核主要依据是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由教师精心设计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局部到整体。通过项目“模仿练习,学生能快速提高专业技能。通过项目实战”练习,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接轨。3.角色扮演法在“模仿“项目中,注重项目设计思路及专业技术的分析;在“创作项目后,学生、教师分角色扮演设计师、“客户",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在“实战项目中,对比学生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效果,发现不足之处明确务力方向。4.竞赛法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大赛的真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设计潜能。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积极高,设计大胆,收获易佳。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和推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五)学习评价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六)质量管理1.学校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