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二轮考点复习教案7_第1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点复习教案7_第2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点复习教案7_第3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点复习教案7_第4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考点复习教案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考纲点击】

1.能够根据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变化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

应。

2.掌握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3.能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及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4.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及综合应用。

【命题规律】

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②比较反应热的大小;③有关反

应热的简单计算;④化学键键能与反应热、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从能源问题切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

结合新能源的开发,把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将是今后命

题的方向。

【重点知识归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用AH来

表示,单位是kJ/mol。

2.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E”生成物总能量为E2,则:

⑴若E]>E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过程中可看作是能量的

释放过程。

⑵若EI<E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需

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可以看作是能量的存贮的过程。

3.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燃烧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ImolH2O的反应热叫

中和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常温常压下可不注明。

3.计量数可以用分数,因为它只表示物质的量。

4.注明各物质的状态,分别用s、1、g表示固态、液态、气态。

5.在方程式后用4H表示反应热,AHVO表示放热,AH〉。

表示吸热。其数值要与计量系数对应。

三、燃料的燃烧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它们的产品。

2.燃料充分燃烧的必须条件:燃烧时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

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化石燃料使用的弊端:燃料不充分燃烧对环境造成危害、属

于非再生能源、产生污染物。

4.预防措施:新能源的开发、煤的脱硫或固硫、煤的气化和液

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镭煤气。

四、燃烧热

1.燃烧热

⑴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⑵注意事项

①燃烧热是以I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

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系数为1的标准来配

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O2,H—H2O⑴等。

⑶燃料的充分燃烧

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它们的产品等。

②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

③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氧气要充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要

大。实施方案:故体燃料粉碎,或液化、汽化。

④不充分燃烧的危害是产热少、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⑷化石燃料提供能量的弊端以及预防措施:

①弊端: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产物中含有SO2造成环

境污染、CCh引起温室效应。

②预防措施:开发新能源、对燃料进行脱硫或固硫处理。

【例1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1和NaOH反映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

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x(-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C)2(g)

反应的△H=2x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I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

燃烧热

【思路分析】中和热和燃烧热是重要的反应热,本题考查其概

念及表示意义。

【解析】选项A中中和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强酸于强碱的稀溶

液反应生成Imolfh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和碱的元数无关;选项C

中加热是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为否放热和吸热无关,如:Fe

+S=FeS,它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中燃烧热是指Imol的物质完

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这里的稳定化合物包含两层

意思,一是化合物稳定,如C燃烧可生成CO和CO2,其中CO2比

CO稳定,二是化合物的状态稳定,如气态的水就不如液态的水稳定。

【答案】Bo

【变式探究】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483.6kJ-mol-1,则

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A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1);△H=—57.4

kJ-mol_1,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

的热量

D.己知2c(s)+2O2(g)=2CO2(g));△Hi2c⑸+C)2(g)=

2CO(g);△H2,则△Hi>ZkH2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A选项中

出的的燃烧热是1mol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A错;B

中因为AH〉。,是吸热反应,可知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内部能量越

高越不稳定,B错;C选项中1molNaOH完全中和放出热量为57.4

KJ,0.5mol应放出28.7KJ热量,C对;D选项中前者是完全燃烧,

故放出热量多,但是放热反应AH为负值,故AHI<AH2,D错。

答案:C

五、中和热

1.中和热

⑴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ImolH2O,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⑵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

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不等于中和热。

⑶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都约

为57.3kJ/mol

⑷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于57.3

kJ/molo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

2.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步骤:

①保温装置的准备: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

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在大小烧杯之间也同时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

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

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②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

计测量其温度。(tHCl)

③另取一量筒量取50ml,0.55moi/L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

量NaOH溶液的温度:(tNaOH)

④将量筒内的NaOH溶液全部倒入盛有HCI的小烧杯中,用玻

璃搅棒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2)。

⑤计算:起始温度ti℃=(tHCl+tNaOH)/2,终止温度t2℃,温

度差=。2七)℃

(2)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因此可

以用保温杯来做,也可按课本中方法做,一定要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

口相平,这样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浓度

须稍大于盐酸的浓度。为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因此HC1和NaOH

溶液的浓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浓度偏大,则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

互牵制作用就大,表观电离度就会减小.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

势必要用去一部分来补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较大误差。

③宜用有O.1分刻度的温度计,且测量应尽可能读准,并估读

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

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的精度。

④不宜用弱酸、弱碱代替强酸、强碱,来测中和热,否则会因中

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不准确。

⑤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以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⑥实验过程要至少重复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

依据,可以使中和热测定尽量准确。

【特别提醒】

燃烧热中和热

能量变

放热反应

相同点化

△H△H<0,单位:KJ/mol

Imol(O2的可能是lmol,也可能是

反应物的量

量不限)0.5mol

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2O是lmol

不同点lmol反应物生成lmolH2O时放出

反应热的含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

义的热量;不同反应热大致相同,均为

物,燃烧热不同57.3KJ/mol

+1,

例2.已知H(aq)+OH(aq)=H2O(1);AH=-57.3kJmol其中

aq代表稀溶液,以下四个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热AH=-57.3kJ-moH

的是()

A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1)

B;H2so4(aq)+gBa(OH)2(aq)=1BaSO4(s)+H2O(1)

CHCl(aq)+NaOH(aq)=NaCl(aq)+H2O(1)

DHCl(aq)+NH3H2O(aq)=(NH4C1(aq)+H2O(1)

解析:由中和热的定义知,生成物必须为1molHbO放出的热量

才可能是中和热,则A错误。由于B中除了有H2O生成外,还有BaSO4

沉淀,反应热大于中和热。B项错误。D项中的氨水为弱电解质,所

以反应热小于中和热。

答案:C

【变式探究】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一>C(金刚石):AH=+1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

石墨稳定

+

C.在稀溶液中:H+OH-===H2O;AH=-57.3kJ/mob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kJ

D.在101kPa时一,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

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1);

△H=+285.8kJ/mol

解析: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进行的,这样可以避免因浓溶液稀释

过程产生的热量变化而影响其测定结果。浓硫酸、氢氧化钠反应时都

会出现稀释的过程,且放出较多的热量,因而测定结果偏大。

答案:C

六、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1.盖斯定律的涵义: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各反应物)和(各

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

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

同的。

2.盖斯定律的应用

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有些反应进行的很

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

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的

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例3、已知H2(g)、C2H4(g)和C2H50H(1)的燃烧热分别是

-285.8kJmolb-Ull.OkJmol1

和-1366.8kJ-moH,则由C2H«g)和a0⑴反应生成C2H50H⑴的4H为

()

A.-44.2kJ-mol1B.+44.2kJ-mlo-'

C.-SSOkJ-mol1D.+330kJ-mlo-'

解析:由题意可知:C2H4(g)+3O2(g)一>2CO2(g)+2H2O(l);

△H=-Ull.OkJ-mol1,

C2H50H(1)+3O2(g)—>2CO2(g)+3H2O(l);△H=-1366.8kJ-moH,将

上述两个方程式相减得:C2H4(g)+H2O(l)一>C2H50H⑴;AH=

-44.2kJ-mol-'o

【答案】A

【方法技巧】用盖斯定律解题首先要知道有关的反应式和相应

的反应热,然后将反应合并成所求的反应式,其相应的反应热要同样

合并。

【变式探究】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如下图所

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电解食盐水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⑵写出钛铁矿经氯化法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

(3)已知:①Mg(s)+C12(g)=MgC12(s)△H=-641kJ-mo「

②Ti(s)+2CL(g)=TiC14(s)△H=-770kJ-mo「

则2Mg+TiC14=2MgCL+Ti△H=。

反应2Mg(s)+TiC14(s)誓:2MgCL(s)+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

是0

(4)在上述产业链中,合成192t甲醇理论上需额外补充H2t

(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任何损失).

(5)以甲醇、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

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答案:(l)2Cr+2H2O上之2OH-+H2T+CLT

(2)2FeTiO3+6C+7C12=2FeCl3+2TiCl4+6CO

(3)-512kJ/molMg和Ti都有强还原性,在Ar气氛中可以防

止被氧化。

2

(4)10(5)CH30H-6b+80H一=CO3+6H2O

【要点归纳探究】

一、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基本概念:

⑴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反应热用符号

“AH”表示。单位“kJ/mol”。

⑵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用E反表示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E生

表示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①若E反〉E生,为放热反应;当AH为或△H<0。

②若E反<E生,为吸热反应;当AH为“+”或△H>。。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⑴根据反应类型判断:通常情况下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和

酸反应制氢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大多数

的分解反应等为吸热反应。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反应为放热反

应。

⑵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之为吸热反应。

如: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熔”成一个小球,可以说明这一反应

为放热反应;Fe粉与硫的混合物稍微受热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且

保持红热状态,说明这一反应为放热反应。

在燃烧很旺的炉火中加入煤,炉火马上“暗”下来,说明CO2与C

反应为吸热反应;Ba(OH)2与NH4cl反应,烧杯与玻璃片粘在一起,

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⑶由物质的聚集状态判断: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本身具

有的能量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

液态具有的能量大于固态;物质处与稳定状态的能量小于不稳定状态

的能量。如:硫蒸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大于固态硫完全燃

烧放出的能量。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所以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

为吸热反应。

⑷由盖斯定律判断:

如一个反应可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

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通过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值来进行计算,若

AH>0,则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

⑸用仪器来测量:量热计

【特别提醒】我们不能通过看一个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是吸

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因为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物质

的燃烧一般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的进行,但属于放热反应,只有哪些

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而那些只是通过加热来引起反应,

反应开始后则无须加热的反应,则属放热反应。所以注意两点,若一

个反应需持续加热才能进行,一旦停止加热,反应则停止,这样的反

应肯定是吸热反应,若一个反应虽然需进行加热来引起反应,但只要

反应开始后,不需加热继续反应,则这样的反应属放热反应。常见的

放热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燃烧反应;常见的

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钱与八水合氢氧化钢的反应。

【自主探究】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发生时,一定不需要加热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如果该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反应一定不能继续进行

解析: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不

一定不需要加热,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但不需要持续

加热,因为放出的热量可以维持反应的进行。

答案:Co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⑴先书写化学方程式。

(2)有g(气体)、1(液体)、s(固体)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

集状态。

⑶反应热用“AH”表示,标在化学方程式后面,中间用“;”隔开,

吸收热量用“+”,放出热量用“一”。

⑷AH与测定的条件有关,书写时应著名条件。若条件为25℃,

103kPa,则可不注明。

⑸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表示热量的单位

“kJ/mol”表示的是对应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所以热量的数值必须与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相对应。

⑹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不能用“厂

或符号。

【自主探究】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o0.5mol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

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AH=+890kJ-mol

1

B.CH4(g)+2O2(g)===CO2(g)+2H2O(1)AH=+890kJ-moP

1

C.CH4(g)+2O2(g)===CO2(g)+2H2O(1)AH=—890kJ-mol

1

D.1/2cH4(g)+O2(g)===1/2CO2(g)+H2O(1)AH=-890kJ-mor

解析: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

量,即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890kJ热量。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规定,要注明聚集状态,要标出热效应。

答案:Co

三、燃烧热

1.燃烧热

⑴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⑵注意事项

①燃烧热是以I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

在书写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物前系数为1的标准来配

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CCh,H—H2O⑴等。

⑶燃料的充分燃烧

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它们的产品等。

②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

③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是:氧气要充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要

大。实施方案:故体燃料粉碎,或液化、汽化。

④不充分燃烧的危害是产热少、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⑷化石燃料提供能量的弊端以及预防措施:

①弊端: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产物中含有SO2造成环

境污染、CO2引起温室效应。

②预防措施:开发新能源、对燃料进行脱硫或固硫处理。

【自主探究】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

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h890.3kJ/moh2800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1O2(g)=CO(g);△H=-393.5kJ/mol

B.2H2(g)+O2(g)=2H2O(g);△H=+571.6kJ/mol

C.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

D.gc6Hl2O6(s)+3O2(g)=3CO2(g)+3H2O(I);△H=-1400kJ/mol

解析:AC项生成物不是稳定的氧化物(C项中H2O为气态);

B项中燃烧物不为Imol。

答案:D

四、中和热

1.中和热

⑴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ImolH2O,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⑵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

他物质生成(如生成沉淀或弱电解质),则其反应热不等于中和热。

⑶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都约

为57.3kJ/mol

⑷对于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的反应,中和热一般低于57.3

kJ/molo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

2.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步骤:

①保温装置的准备: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

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在大小烧杯之间也同时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

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

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②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

计测量其温度。(tHCl)

③另取一量筒量取50ml,0.55moi/L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

量NaOH溶液的温度:(tNaOH)

④将量筒内的NaOH溶液全部倒入盛有HCI的小烧杯中,用玻

璃搅棒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2)。

⑤计算:起始温度ti℃=(tHCl+tNaOH)/2,终止温度t2℃,温

度差=。2七)℃

(2)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因此可

以用保温杯来做,也可按课本中方法做,一定要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

口相平,这样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②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浓度

须稍大于盐酸的浓度。为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因此HC1和NaOH

溶液的浓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浓度偏大,则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

互牵制作用就大,表观电离度就会减小.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

势必要用去一部分来补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较大误差。

③宜用有O.1分刻度的温度计,且测量应尽可能读准,并估读

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

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的精度。

④不宜用弱酸、弱碱代替强酸、强碱,来测中和热,否则会因中

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不准确。

⑤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以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⑥实验过程要至少重复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

依据,可以使中和热测定尽量准确。

【特别提醒】

燃烧热中和热

能量变

放热反应

相同点化

△H△H<0,单位:KJ/mol

Imol(O2的可能是lmol,也可能是

反应物的量

量不限)0.5mol

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2O是lmol

不同点lmol反应物生成lmolH2O时放出

反应热的含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

义的热量;不同反应热大致相同,均为

物,燃烧热不同57.3KJ/mol

【自主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

热叫做中和热

+

D.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O(l);

AH=57.3kJ-mol'1

解析: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热不一定是中和热(若生成的水的物质

的量不为ImoL或酸为浓酸等),A项错误。B项如果为弱酸或弱碱

则不成立,D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应该是负值。

答案:C

【考点突破】

考点一化学键与反应热

例1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tEt1molN+3molH

增A£=akJ

加AE=6kJ

-i-molN^g)+^molH:(g)

1molNH,(g)A£=ckJ

1molNH,(I)

A.N2(g)+3H2(g)2NH3(1)

NH=2(a-b—c)kJ/mol

B.N2(g)+3H2(g)2NH3(g)

AH=2(h—d)kJ/mol

c.异(g)+孤(g)

NH3(1)

△"=(b+c—a)kJ/mol

D.1N2(g)+|H2(g)NH3(g)

A"=(a+h)kJ/mol

13

解析通过图分析起点]molN2(g)+/molH2(g),变化三阶段为

①吸收能量akJ;②放出能量6kJ;③放出能量ckJ到1molN%⑴。

故可得热化学方程式:;N2(g)+,H2(g)NH3(1)

AH=(a—h—c)kJ/mol,扩大计量数后得到A。

答案:A

名师点拨

1.从宏观上分析,反应热的形成原因是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与生

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从微观上分析,反应热形成原因是断

键时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时放出的热量的相对大小,注意从图示上去理

解。

\三型

比2\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H一生成物所含的总能量一反应物所含的总能

量或反应物的诞能总和一生成物的键能总

,示方法\14=

fll

△HV0\H>0

2.从能量角度比较物质的稳定性: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高,其

稳定性越差。

变式探究1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0。已

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akJ/mol>P—O:bkJ/mol>P==O:ckJ/mol>0=0:dkJ/molo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其中正确的

是()

A.(6a+5d—4c—12b)kJ/molB.(4c+12/?—6。一5菊kJ/mol

C.(4c+\2b—^a—5d)kJ/molD.(4a+5d—4c—12b)kJ/mol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其中旧化学键断

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反应方程式P4+5O2=P4OW

中有6molP-P键和5mol0=0键断裂,同时生成4molP=O键和

12molP-O键,因此△H=(6a+5d—4c—12b)kJ/moL

答案:A

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例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0H(1)+3O2(g)=2CO2(g)+3H2O(g)

AH=-1367.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1)

+57.3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A"=-296.8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116.2kJ/mol(反应热)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生成的水应为液态,A项错;B项中

反应放热,△”应为负值,B项错;D项中没表示聚集状态,D项错。

答案:C

名师点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A//值一定要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成比

例,且要注明单位和“十”、“一”符号。

(3)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为分数。

(4)一般来说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反应条件,如不注明反应的

5

温度和压强,则应将温度和压强分别视为25℃和l.OlxlOPao

(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A"与反应完成

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A”相

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

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变式探究2已知25℃、101kPa下,拆开1molC—H键要吸收

415kJ的能量,拆开1molC—C键要吸收331kJ的能量,拆开1mol

02中的0=0键要吸收498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

键要放出465kJ的能量,形成二氧化碳分子中的1molC==O键要放

出798kJ的能量(丙烷燃烧过程中不考虑其他能量转化)。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火炬中丙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

+4H2ONH=-2036kJ/mol

B.C3H8(g)+5O2(g)=3CO2(g)+4H2O(g)\H<~2036kJ/mol

C.火炬中丙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3H8(g)+5O2(g)=3CO2(g)+4H2O(1)AH=+2036kJ/mol

D.火炬中丙烷燃烧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

解析C3H8分子中含有2个C—C键,8个C—H键,C3H8在燃

烧过程中所有的化学键均要发生断裂,1molC3H8吸收的热量=

2x331kJ+8x415kJ=3982kJ,5moiCh吸收的热量=5x498kJ=2

490kJ,生成的3molCO2和4molH2O⑴放出的热量=3x2x798kJ+

4x2x465kJ=8508kJ,故1molC3H8完全燃烧生成CCh和a0⑴时

放出的热量=8508kJ-6472kJ=2036kJ,故火炬中丙烷完全燃烧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1)A”=—2

036kJ/molo选项A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错误;选项C中△”忽视

“一”,错误;选项B,因H2OQ)—>H2O(g)时吸收热量,故生成H2O(g)

时放出更少的热量,△”是负值,故有△”>—2036kJ/mol;选项D,

因C3H8(g)完全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正确。

答案:D

考点三盖斯定律的应用及△”的计算

例3.(1)(广东)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5(PO4)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

(P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5(PO4)3F(s)+21SiO2(s)+30C(s)=3P4(g)+20CaSiO3(s)

+30CO(g)+SiF4(g)AH

①上述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o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5(PO4)3F(s)+3SiO2(s)=6Ca3(PO4)2(s)+2CaSiO3(s)+SiF4(g)

AHi

H2(g)+jo2(g)=H2O(l)\H=-285.84kJ/mol

在H2s。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

程式为

+2+

Cu(s)+H2O2(1)+2H(aq)=Cu(aq)+2H2O(1)AH=-319.68

kJ/molo

解析(1)①CaSiCh为玻璃的成分之一,从而确定矿渣用途。

②根据盖斯定律知△//=A”I+3A”2+18AH3

(2)由热化学方程式①②+③得:

+2+

Cu(s)+2H(aq)+H2O2(l)=Cu(aq)+2H2O(1)

-319.68kJ/mol

A”=AHI+;XA”2+4X3=+64.39kJ/mol+|x(-196.46kJ/mol)

+(-285.84kJ/mol)=-319.68kJ/mol

答案(1)①制玻璃

②A”I+3A”2+18A”3

2+

(2)Cu(s)+H2O2(1)+2H'(aq)=Cu(aq)+2H2O(1)

A//=-319.68kJ/mol

方法技巧1.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比较

(1)比较反应热(△功的大小时,要注意带符号(“+”或“一”)进行。

(2)注意反应热(△为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液态、

气态。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合理进行方程式的叠加

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类似于整式的运算,叠加时应遵循数学的运

算规则,当需要将某一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化学计量数时,各物

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和△”需同乘以该化学计量数。

(2)“A/r在进行加、减、乘等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其符号的改变,

即NH的运算包括数值和符号的双重运算。

变式探究3在298K、100kPa时,已知:

2H2O(g)=O2(g)+2H2(g)AH,

Cl2(g)+H2(g)=2HCl(g)A//2

A“3

2Cl2(g)+2H2O(g)=4HCl(g)+O2(g)

则AH3与AM和A”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3=A"1+A”2

C.△”3=AM—2A”2

D.=-A"2

解析令2H2O(g)=O2(g)+2H2(g)AH】①

A”2②

Cl2(g)+H2(g)=2HCl(g)

A“3③

2Cl2(g)+2H2O(g)=4HCl(g)+O2(g)

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反应②x2即可求得反应③,因此有

△H3=△&+?△$,故A项正确。

答案:A

高考失分警示

1.比较反应热△”的大小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

若为放热反应,热量越多,△”越小;若为吸热反应,热量越多,

△"越大。

2.反应热的单位kJ/mol中的“/mol”是指该化学反应整个体

系(即指“每摩化学反应”),而不是指该反应中的某种物质。如2H2(g)

+O2(g)=2H2O(l)△”=一571.6kJ/mol指“每摩2H2(g)+

O2(g)==2H2O⑴反应”,放出571.6kJ的能量,而不是指反应中"H2(g)、

02(g)或H2O⑴”的物质的量。

3.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

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O2(g)==2SO3(g)

△”=一197kJ/mol是指2molSO2(g)^1mol02(g)完全转化为2

molSO3(g)时放出的能量。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

入2molSO2(g)和1mol02(g)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能量为Q,因

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21110”03恁),故。<197口。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2011高考】

1.(2011.上海)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

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分解水属于吸热反应,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

答案:B

2.(2011•重庆)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

10的是

A.CO2(g)+2NH3(g)CO(NH2)2(S)+H2O(g);△H<0

B.CO2(g)+H2(g)CO(g)+H2O(g);△H>0

C.CH3CH2OH(g)=^CH2=CH2(g)+H2O(g);△H>0

D.2c6H5cH2cH3(g)+02(g)2C6H5CH=CH2(g)+2H2O(g);△H<0

【答案】A

【解析】左边图像是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在拐点之前可以判断斜率较大的T?对应的反

应速率快,因此温度较高,即拐点之后,T2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因此确定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即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排除B、C。右边图像为压

强与时间的图像,拐点前可判断P|>P2,拐点后可判断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确定此反应

生成物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小于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排除D。

3.(2011.重庆)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ImolS(s)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I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4H为

A.-1780kJ/molB.-1220kJ/mol

C.-450kJ/molD.+430kJ/mol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判断lmolSF6中含有6moiS—F键,ImolF2中含有ImolF—F键,

因小匕AH=280kJ/mol+160kJ/molx3-330kJ/molx6=-1220kJ//mol。

4.(2011•浙江)下列说法下无琥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kJ/mol,假设1mol冰中有2moi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2

(Ca)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a,Ka=o

ac(l-a)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eT+H*向左移动,a减小,K”变

C.实验测得环己烷⑴、环己烯⑴和苯⑴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一3916kJ/mol、-3747

kJ/mol和一3265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己知:Fe2O3(s)+3C(石墨)=2Fe(s)+3C0(g),21H=+489.0kJ/moL

CO(g)+:Ch(g)CC)2(g),/H=—283.0kJ/molo

C(石墨)+Ch(g)=CO2(g),△H=-393.5kJ/moL

则4Fe⑸+3O2(g)2Fe2Ch(s),4H=-1641.0kJ/mol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大综合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键能分析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盖斯

定律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分析。A.正确,熔化热只相当于0.3mol氢键。

B.错误。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C.正确。环己烯⑴与环己烷⑴相比,形成一个

双键,能量降低169kJ/mol,苯⑴与环己烷(1)相比,能量降低691kJ/mol,远大于169x3,说

明苯环有特殊稳定结构。D.正确。热方程式①=(③-②)x3—④+2,4H也成立。

5.(2011.江苏)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B.图6表示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CH3COOH溶液所得

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酸碱中和滴定、溶解度曲线、平衡转化率等

角度的理解能力。是基本理论内容的综合。高三复习要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

A.图5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

B.图6中起始点0.1000molL'CHjCOOH溶液pH值不会在1以下;当NaOH与

CH3coOH等物质的反应时,溶液因盐类水解而呈碱性,突跃会提前;终点pH值也不会是

13。

C.图7通过a作一条辅助线,与KNO3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a点之上,说明a点溶

液是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曲线并没有达到

平衡,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是最大。

6.(2011•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b(D=Mg(l)+Cb(g)的21H>0AS>0

B.水解反应NHj+Fk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M,加入MnO?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02的生成速率

【答案】AD

【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端变、焰

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嫡变、熠变都大于零,内容来源于选修四化学方向的判断。

B.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越水解,有利于向水解方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升高温度和加入正催化剂一般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7.(2011•北京)25℃、101kPa下:®2Na(s)+l/2O2(g)=Na2O(s)△Hi=-414KJ/mol

②2Na(s)+O2(g)=Na2O2(s)△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lOlkPa下,Na2O2(s)+2Na(s)=2Na2O(s)△H=-317kJ/mol

解析:NazO是由Na*和-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是2:1。NaaCh是由Na+和-构

成的,二者的个数比也是2:1,选项A不正确;由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ImolNaaO转移2moi

电子,而生成ImolNazOz也转移2mol电子,因此选项B不正确;常温下Na与。2反应生成

Na2O,在加热时生成NazCh,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在生成Na?。,所以选项C

也不正确;由盖斯定律知①x2一②即得到反应

NazCh(s)+2Na(s)=2Na2O(s)△H=-317kJ/mol,因此选项D正确。

答案:D

8、(2011•广东)(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EU和02。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H,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13所

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0、如和vn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M最多。

(2)将所得CE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

1

CO(g)+3H2(g),该反应的4H=+206kJ-mol-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

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O.lOmol,求CH」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

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

写出由CO2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热化学知识。(1)分析图13,可知在0-30

小时内,CH」的平均生成速率是:叫u>wi>w,在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H种催化剂

作用下,收集的CH$最多;(2)①见答案;②根据反应方程式:CHMg)+H2O(g)

CO(g)+3H2(g),假设起始时CH4和H2O的物质的量均为x,

CH4(g)+H2O(g)^^CO(g)+3H2(g)

开始值:xx00

变化值:0.10.10.10.3

平衡值:x-0.1x-0.10.10.3,根据平衡常数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