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该地区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可以追溯到:A.公元1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6世纪2.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一认识A.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B.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C.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D.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3.1900—1920年,农业和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近代工业占14%。1949年,农业和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近代工业占17%。由此可知,近代中国A.经济半殖民地化 B.诸经济因素相互依存C.动摇了传统重农模式 D.产业结构呈畸形局面4.1944年10月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统帅斯大林对巴尔干半岛的战后控制权做了划分(下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美国参与)

10﹪

90﹪

50﹪

50﹪

25﹪

A.苏联在东欧有明显优势 B.东欧是“冷战”的前沿C.两大阵营对抗矛盾尖锐 D.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国家公民划分为治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只有哲学家才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这一构想A.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B.认为雅典政治需分权制衡C.基于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D.强调对知识和理性的追求6.据统计,1600年欧洲人均拥有白银1.45克,1700年为1.82克,1800年为2.25克。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海外殖民掠夺 B.白银开采技术提升C.商品生产发展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可见,魏源这一认识A.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B.阐释了“师夷长技”的救国主张C.旨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D.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8.据《管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这说明当时A.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 B.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C.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 D.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9.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B.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C.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10.下表是历朝治水活动年平均值统计表,据此可推知从周秦至清代A.水利是历朝历代国民经济命脉B.农业生产发展受制于治水活动的开展C.国家分裂期治水活动比较活跃D.国家稳定、国力强盛是治水活动的保障11.我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国家,祖国的疆域是历史上形成的。有学者认为,元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其关键理由是因为元朝时A.实行行省制度 B.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疆域最辽阔 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1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通常用举手表决。……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O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材料二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材料三2012年“两会”召开之际,CCTV新闻、新华网等连续第四年开设《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论坛,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总理则在记者招待会上深情回应网友们的提问:“我从群众的意见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请回答:(1)概述雅典民主政治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2)有人认为“雅典式的民主政治是该城邦灭亡的祸端”,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他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理由是什么?依据教材所学,举一实例支撑他的理由。(3)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指出二者在形式上的相似之处。(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能够说明怎样的历史趋势?在这一趋势里,材料三给你以什么启迪?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现代史学名家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问题:(1)为什么说“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请你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2)我们今天要研究和讨论这段历史,可以查阅哪些史料?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巴尔干半岛后,从16世纪开始不断与奥地利、俄国等为争夺势力范围进行战争,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不时爆发矛盾冲突,因此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火药桶”可以追溯到16世纪,故选D;ABC不符合史实,排除。2、C【解析】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天下观中回避了夷夏之辨,目的在于构架华夏正统地位,C正确;清朝统治者的认识并未弱化夷夏之辨,而是以正统自居,排除A;清前期的天下观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天下观的范畴,在内涵上并未出现创新,排除B;清初统治者并未对中国和天下两者的概念进行阐述,而是将两者融为一体,排除D。3、B【解析】

据材料“1900—1920年,农业和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近代工业占14%。1949年,农业和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近代工业占17%”可知,自1900年----1949年我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及近代工业产值是此消彼长、密切相联,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半殖民地化”,而只是体现自1900年----1949年我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及近代工业产值是此消彼长、密切相联,A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动摇了传统重农模式”,C错误;据材料体现的是1900年----1949年我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及近代工业产值是此消彼长、没有涉及“产业结构”问题,D不是材料主旨。4、D【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为英苏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的划分,表明了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原有的国际格局被二战打破,故D项正确。A项,巴尔干半岛属于东南欧,苏联略占优势,排除。B项,欧洲是美苏“冷战”的重心,排除。C项,1949年两大阵营尚未形成,1955年相互对峙的美苏两大阵营形成,排除。5、C【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柏拉图认为理想国中将公民分为三个阶级,贤者治国、武士保卫、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三个阶级各司其职,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从侧面反映了柏拉图对当时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不满,直接民主由于公民素质不同,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材料中的三个阶级各司其职不是分权制衡思想的表现,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对知识和理性的追求,排除D。6、A【解析】

材料显示,17—18世纪,欧洲人均白银拥有数量不断增长,这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白银大量流人密切相关,A项正确;白银开采技术提升和商品生产发展不是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的主要原因,排除B、C;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D。7、A【解析】

材料“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说明魏源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师夷长技”的信息,B错误;C是维新派的思想,D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8、C【解析】

据材料可知,官员住在王宫附近,非官员和耕地的人住在城门附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住在市场附近,这与后来坊市制度类似,故C选项正确;A项“严格”说法片面,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农业的主导性,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城市职能,故D选项错误。9、B【解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清政府从制度层面的自我拯救,B正确。清政府自我拯救是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所以A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C错误。护国运动护的是中华民国,是反对袁世凯复辟的运动,D项错误.10、D【解析】

由材料数据可知,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治水活动年平均值”比较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朝代大多是比较强盛和稳定的王朝,由此可知,国家稳定、国力强盛是治水活动的保障,故D正确;农业是历朝历代国民经济命脉,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农业生产的信息,故B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相反,故错误。11、B【解析】

元朝疆域广阔,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于西藏设立宣政院管理,被称为琉球,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所以说元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B正确;A是地方制度;C是实行行省制原因;D是民族关系发展。12、B【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皇帝重用近臣,而削弱原来的大臣的权力,汉代推行中朝制度,符合这一主旨,故B项正确;A项不属于汉代的内容,排除A项;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不符合材料加强皇权的主旨,故C项错误;D项是唐朝的内容,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阶段: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2)理由: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实例:苏格拉底之死(3)相似:都是直接选举,透明度高,选民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4)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启迪:网络媒体也是有力的民主工具;舆论监督能够加强民主政治【解析】

(1)雅典民主政治经历的三个阶段根据所学内容从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的相关史实进行总结即可。(2)根据“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观点最有力的理由是雅典的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可以苏格拉底之死为实例进行说明。(3)根据“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可知相似之处在于都采用直接选举,透明度高,选民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4)根据材料对海选的描述和总理答记者问可知体现的趋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加强。启迪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网络媒体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作答。14、(1)因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经济: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内政改革思想文化:掌握一定文化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