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同步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同步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同步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同步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同步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同步检测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3)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7)《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宝。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甲】(A.规则B.规律)。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书法也在向前发展。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A.làoB.kè)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乙】(A.丰富多彩B.五花八门);书法流派从①到②、③等,各具特色。(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

①guī()宝

②烙(A.làoB.kè)具(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甲】【乙】(3)请将以下词语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使语段完整。(3分)A.意象派B.墨象派C.传统书派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错误的—项是(

)(3分)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二十多年,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后继续奋进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乐观的精神,给友人以鼓舞。5.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怎样的哲理。(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杂然而前陈者()(2)宴酣之乐()(3)明年,因亭之旧()

(4)名其后轩为光禄堂()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B.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C.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D.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9.【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从前月,那一轮忧伤朱成玉①有老家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心中有一轮乡村的月亮。‍②有一轮月辉照耀的童年是幸福的。在草垛与草垛之间欢笑嬉闹的童年,必会洒上一层明月的澄澈。在月下大声笑、大声叫奔跑呼啸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啊。在月下草垛间因玩得太累而安然入睡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天幕之下,大地之上,有风来过,有星来探,有月来照的那个孩子,在草垛间安然入睡的那个孩子,是幸福的。那脸上纯净的天真简单的满足,你几曾见过这样的美景?③在月下跳瓦格子、跳皮筋的女孩是幸福的。皎洁的月光在头顶,朦胧的青纱帐在身畔,看家如伴的狗儿在游戏中。那皎洁月光下欢乐的身影,与今天小巷社区昏黄路灯下独行的女孩,生命的底色是不同的。生命中的情怀、人文与诗意就在月光下、童年里种下,那如月般清亮的笑声成就的岂是一点纯真?④在月下偷秋的孩子是幸福的。东家的田,西家的地,王家的萝卜,李家的豆子,张家的玉米……田野里燃起一堆篝火,火上烤着平生最美味的食物,火旁跳着闹着吵着争着,身边是这一辈子见过的最真最纯的人。对未来不忧,对过去不悔,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乡村的简单滋养出的童年啊……=5\*GB3⑤次日清晨,王家发现萝卜少了几个,李家发现豆子地有些凌乱,张家发现玉米地有点狼藉,大家都心照不宣,笑笑即过。一般还会笑骂一句:这些小东西,这些小崽子。等什么时候见到了这些“小东西”“小崽子”,乡民们反而会笑着摸摸头,拍拍肩,全无气恼,一片怜爱。怜爱的是什么呢?时隔多年,我常常想,并不富裕的乡村,富足的东西太多了。人情的通达,人性的淳厚,对幼小的善意与护爱……=6\*GB3⑥但是,但是啊,现在哪里还可以见到纯粹纯净的那一轮月儿?=7\*GB3⑦乡村的屋脊不再绵延成一条亲情线,代之一律齐整的规划点;乡村上空不再升起袅袅的炊烟,乡村不再拥有牛羊鸡狗……中国的乡村实实在在地处于消失中。所有从前属于夜的黑都有光的介入,无处不在的现代化的灯光霓虹让月儿已经像一盏更高的路灯,昏黄,苍白,惨淡。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在灯火辉煌成为唯一夜景的地方,哪里有安静的纯净单纯的月光?哪里有似从前一样静静流淌的月光?=8\*GB3⑧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之痛,家园之思,童年之梦!=9\*GB3⑨是啊,是啊,只要有一起看月、玩月的人,只要有,一切外在都可不萦我心。但是,但是啊,在这尘世,有没有一个人会单纯地只为陪你看月,没有目的,没有功利,只为一起度过这看月的时光,如童年,在乡间?只为看月色如水,月华如练,看天心如洗,不说话,静静地看月,看从前?……(原文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乡村月下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好,让人回味无穷。B.第③段以皎洁的月光、朦胧的青纱帐等景物,设置了温馨美好的背景。C.第⑦段“不再绵延成一条亲情线”指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正逐渐淡漠。D.文章对比农村今昔,旨在抒发“我”对童年生活无比眷恋和向往之情。11.选文描绘了哪三幅月下乡村幸福生活的画面?(3分)12.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4分)(1)等什么时候见到了这些“小东西”“小崽子”,乡民们反而会笑着摸摸头,拍拍肩,全无气恼,一片怜爱。(2)但是,但是啊,现在哪里还可以见到纯粹纯净的那一轮月儿?13.题目“从前月,那一轮忧伤”中“忧伤”一词你怎么理解?请简要分析。(5分)14.“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请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心中的“乡村文明”。(5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最是高处难行张靖宇①2008年,全国的观众从电视上看到了令人扼腕的一幕:刘翔在110米栏的第一个栏前倒下,痛苦离场,留给观众一个充满失望和落寞的背影。无缘再现12秒88,人民英雄转瞬变成了“罪人”,反而要为自己的“滔天大罪”“忏悔”,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②长久以来,人们就以更严苛的标准对待那些站在高处的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已经成为一句理所应当的真理。你有在考试中考100分的能力,稍有不慎只得到98分都不能让人满意;你只有考55分的水平,那么只要有一点点进步,也就能达到别人的期许了。然而,只因与预期水准不符,就能抹杀接近完美的成绩么?只因预期不高,就能忽视整体水平欠佳的事实么?③这种高期望严要求的评判标准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的思维定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看到苹果新产品推出时总要承担退步的骂名,李娜在法网失利后遭受铺天盖地的非议;在更不起眼的地方,有着勤学苦读的孩子,醉心学术的学者,企业内部一致向前的团队,一旦有所成就,必要承担来自家长老师、学界、企业高管的“只可前进、不可后退”的巨大压力。是否成功就意味着必须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强大心理?是否只有最严苛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推动成功者继续在成功路上创造奇迹?④于是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些压力的来源。体育赛事的观众大多不了解竞技体育的训练模式,也没有足够良好的身体素质,但却可以自如地坐在电视前评头论足;电子产品的使用者并不了解产品内精密元件的匠心所在,却可以只因使用体验而吹毛求疵;企业管理层并不了解业务创新的艰难险阻,却能因为创新带来的利益对员工施以高压。王小波说:“我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评论家和批评家们未必一无所能,但却显然达不到被批评者的满分水准。⑤苏轼有名句:“高处不胜寒”,现在反而是高处最热闹:当你曾推开过成功之门,身后便会出现无数双挑剔的眼睛,注视着你前行,使你如芒在背。低开高走的人生最为轻松,因为一路上行,得到的全是鲜花;高开低走却也不应受到刻薄的非议,因为有绝对的资本,就不怕相对的下行。倒是批评者在言说之余,是否应该反思自己严于律人的处世态度,是否是揣着及格线的水平,在对那些高处的成功者指手画脚呢?1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你曾推开过成功之门,身后便会出现无数双挑剔的眼睛,注视着你前行。B.高开低走不应该受到刻薄的非议,因为有相对的资本,就不怕绝对的下行。C.评论家和批评家们一无所能却指手画脚,显然达不到被批评者的满分水准。D.只有最严苛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推动成功者继续在成功的路上创造出奇迹。16.作者认为,最是高处难行。通读全文,说说身处高处为何会难行。(答出两点)(4分)17.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身处高处”怎样才能避免“难行”的尴尬。(5分)链接材料:余秋雨凭《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一系列文化散文为人们熟知。贾平凹说:“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散文上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可20年来,他却一直饱受非议。2009年5月,余秋雨更是卷入了声势浩大的“捐款门”。一篇名为《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文章被国内多家博客网站和论坛转载,引发民众热议。媒体不明事实真相就推波助澜,让余秋雨焦头烂额,一度“含泪”撰文回应。(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碎片化”主题阅读【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一学生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材料二】“微博体”“微信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一中学语文教师对此表示担忧。(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材料三】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材料四】调查读书现状读书现状调查表学段调查项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小时1.2小时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45.6%35.8%27.8%18.根据材料,下面对“碎片阅读”的不良影响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碎片阅读”注重信息读取,缺乏深层的思考。B.“碎片阅读”容易使读者养成随意性的习惯。C.“微博体”“微信体”琳琅满目,学生无所适从。D.“碎片阅读”容易导致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19.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3分)20.初中学生经典阅读存在什么问题?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经典阅读的必要性。(4分)(六)名著阅读。(5分)21.填空题。(3分)(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写的是。(《朝花夕拾》)(2)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所救。(《简·爱》)(3)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西游记》)22.阅读下面《水浒传》语段,回答问题。(2分)

次日,蔡九知府升厅,便唤当案孔目来分付道:“快教叠了文案,把这宋江、戴宗的供状招款粘连了。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自古谋逆之人,决不待时,斩了宋江、戴宗,免致后患。”蔡九下令将宋江、戴宗斩首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一只狮子每次捕猎失败时,总是告诉自己,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猎物,但我的爆发力强,下次捕猎时,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三年后,它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优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参考答案1.(1)月是故乡明(2)千里共婵娟。(3)天与云与山与水。(4)人迹板桥霜。(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A(2分)3.(1)①瑰;②A(2分)(2)【甲】B;【乙】A(2分)(3)CAB(3分)4.C(3分)5.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2分)6.(1)陈列,摆开(2)尽情地喝酒(3)第二年(4)命名(4分)

7.D(3分)8.(1)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3分)(2)(这种行为)史君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2分)9.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4分)

10.D(3分)11.孩子在月下奔跑呼啸继而安然入睡;女孩在月下跳瓦格子、皮筋;孩子在月下偷秋烧烤美食。(3分)12.(1)地里的果实虽被孩子们偷走了,但村民们不恼怒,不埋怨,这句话通过对村民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民的慈善和民风的淳朴。(2分)(2)这句话采用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强调现在已经无法见到那一轮纯粹纯净的月儿了,表达作者内心强烈的遗憾、惋惜之情。(2分)13.月下的乡村曾给童年带来无尽的快乐与幸福,然而随着乡村的消失,逝去的还有人心的单纯、人情的通达、人性的淳厚以及对幼小的善意与护爱……由此作者深感忧伤,表达了对纯净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