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科举文化_第1页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科举文化_第2页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科举文化_第3页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科举文化_第4页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科举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讲中国古代科举文化

一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概览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夏商周:世袭制汉代:察举、征辟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后:科举制所谓“察举”,又叫荐举,是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或提高其官位的一种选官方式。所谓“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向各地委派专门负责鉴别和选拔人才的官员,负责把当地人士按照品德才识分别评定为九等,以备国家量才录用。这种选官方法也叫“九品官人法”。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概览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开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考试取士。——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古代科举制度的确立——隋唐1、唐代科举主要有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人们最重视的是明经和进士两科,进士科尤其为重。制科:由皇帝特别下召召集某些知名之士举行考试的科目。2、唐代科举的两个突出现象察举遗风——行卷吏部的释褐试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善——宋1、改变座主制:天子自为座主,所有进士都是“天子门生”,正式确立殿试制度。2、对于公平制度方面的改善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别头试3、极大改善应试资格与条件。4、殿试不再黜落考生,并取消吏部考试。5、扩大录取名额。6、对考试内容方面的改变。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元代科举:跌入低谷明清科举:科举制的巅峰1、实现了科举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2、形成了完备的三级考试制度3、形成了完备的功名体系4、明清考试内容的高度统一化:八股文5、贡院形式的高度规范化6、高度严格的防作弊制度科举制度由盛转衰期——清1、转型将近代新学科引入科举,设经济特科废除八股文2、科举的废除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奏准。实现了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的彻底分离。武举1、考试项目:马射、步射、马枪、负重等。2、考试方式:解试、省试、殿试。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积极消极

《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子昂市琴》计有功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