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一《科学之光》重难点解析
专题一课文目录
探索与发现
《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
奇异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
斑纹
美丽的创造
景泰蓝的制作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专题解说】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选了《〈物种起源〉绪论》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两
篇文章,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
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
第二板块“奇异的自然”,选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斑纹》两篇文章,本板块把目
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展示它的丰富多彩、绮丽多姿,科学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人
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这是一个选学选教板块,也选了两篇文章,一是叶圣陶先生
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是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先生的景观设计手记《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
本板块又将目光回到人类自身,侧重认识科学的实践性品格,并通过特定的实例说明了科学
与美的内在联系,说明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
探索与发现
一、《物种起源》绪论
【层次结构】
第一段(1-4):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
第二段(5-9):说明书的内容、阐述作者对物种起源的观点。
疑难解析
1、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句子来阐明。
明确: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主要句子:
经过5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
结论。
2、说说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我的工作即将结束,加上健康很坏,所以要早日出版。
(2)华莱士先生写了关于进化论的论文,促使达尔文要尽早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主要句子:
……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
3、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观点的?请找出相关词语。
明确:(1)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
(2)说明书的内容、阐述作者对物种起源的观点。
4、思考作者以啄木鸟、榔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
明确:把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归为“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唯一原因是不合理的。
5、为了解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达尔文在第六自然段中提出了一种科学实验的
方法。请问是什么方法?达尔文是怎样评价这种方法的?
明确: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
为给了解这个难题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和最安全
的指导;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6、归纳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有哪些。
明确:(1)物种不是不变的。
(2)那些属于所谓同属的生物都是另一个并且一般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代。
(3)“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全文小结】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①马克思: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
②恩格斯:这是•本划时代的著作。
③李卜克内西: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
在世界喧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
④进化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论据。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一2段):交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第二部分(第3—10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
的巨大导向性意义。
第三部分(第11-1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
析。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层(第11—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其同
财富,人类在运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二层(第17—18段):阐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强调基因安全的重要性。
【疑难解析】
1、请为“人类基因组计戈I“下一个定义。
明确: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甘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
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
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2、如果将开头换成以上我们概括的定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本文是一篇科普报告,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
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
3、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
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总体上一是总
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
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4、本文能把深奥的学术报告写得通俗易懂,得益于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请找出本文的说
明方法并品味其妙处。
明确:下定义:“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
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列数据: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然后德、日、英、法、中等
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现在已经有1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
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举例子:
“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
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
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
5、划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捕捉其中的重要信息,形成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说明对
象的综合理解。”
明确:第一段中“重大工程’“'科学计划”,第二段中“具体目标”“基础”,第三段中“意义”,
第四段中“规模化'',第五段中“序列化'',第六段中“以序列为基础”“特点”,第七段中“信息化”,
第八段中“医学化”,第九段中“产业化”,第十段中“人文化”,第十一段中“冲击”,第十二段
中”共同的基因组”“保护”“平等”,第十三段中“共同财富与遗产“,第十四段中“隐私”,第十
五段中“自然进化的产物“,第十六段中“知情权”,第十七段中“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第十
八段中“基因安全
整合以上信息,形成综合理解: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是一项改变世界、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科学
计划。其具体目标就是测定30亿个核甘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
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的基础。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
发展具有规模化、序列化、信息化及医学化、产业化、人文化来归纳。该计划已经给社会带
来很大冲击,人类共同的基因组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基因对整个人类都是平等的,是人类
共同财富与遗产,基因信息是重要隐私,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应该保证公众对基因与基因研
究的知情权,防止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确保基因安全。
6、据说用不了多久,如果法律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
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是什么性
格,是不是色肓,会长多高,会不会秃顶,是胖是瘦,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
甚至一个人会自杀,是因为他生命体内有自杀基因。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精神健康学家乔纳森
•堤文博士和戴维•纳特教授就找到了一种自杀的基因。也就是说,凭借基因,基本就可以知
道这个孩子一生的基础。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
明确:这个问题应当辩证看待,基因图对于个体生命的健康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在
身体疾病暴发之前,能够通过基因图预先了解身体发展状况,以便有效控制和及早治疗。而
基因图对于个体性格发展具有“双刃剑”性质,积极作用表现在个体了解自身性格缺陷后,能
够在后天环境中有针对性进行矫正和训练,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培养;消极作用表现在个体预
先了解自身性格缺陷后,会夸大先天条件而不思改进,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从而向着不利
的方向发展。
7、作者在文中说“我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这是为什么?由
此表明了对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什么的意识?
明确:作者认识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担心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
者或者人类公敌手里,将导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把人类
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计划,会在语言上给生物恐怖主义者以暗示,造成“基因原子
弹”的爆炸;用“人类基因组计龙J”在人文性上远远超过曼哈顿原子计划,防患于未然。由此
表明,对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人文意识,科学研究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
类,同样也会“造孽”。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引导,向着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努
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之一。
【重点探讨】
文中提出的“自然科学研究的‘双刃剑'性质”问题。既然自然科学研究是一把‘双刃剑',
会造福于人类,也会造孽于人类;那么,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它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什
么恶果?请结合文章内容,作一梳理,并探讨这样阐述的意义。
明确: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阐述了基因组计划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可能的危害,显
得全面而客观。作为一项伟大的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和科学发现是符合人类发展趋势的正义
行为,所以本文阐述的重点在于基因研究的“好处”;但鉴于科学研究的“双刃剑”性质,基因
研究的风险也是不容易忽视的重大问题,因此作者也毫不隐晦地指出其可能出现的危害,冷
静而中肯,体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道德良知。
奇异的自然一、南州六月荔枝丹
【字词天地】
字词正音:
缗zE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瓢rWng(瓢子)醴H(甜酒)酪匕o(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
品)囊nAng(口袋)勃b6(烟起貌)莆p6(福建莆田县)
词语补释:
龟裂:jdnl论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币A)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个):了结、结束。
逼真:(D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题解】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
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
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
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
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1)
第二部分:介绍荔枝(2——14)
果实(2-9)
荔枝花期(10-11)
荔枝的产地、品种、习性(12—14)
第三部分:荔枝发展前景(15)
【疑难解析】
1、作者介绍荔枝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为什么采用这些说明顺序?使用这些说明顺序有何作
用?体现了本文的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里的顺序来写。课文
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
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
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明了有关
它的其它知识。
2、本文涉及到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的句子验证?
明确:
一是举例子,有历史的,有现实的,也有来自调查材料的。
来自现实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一
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等。
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来自史籍和科学专著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杨贵妃吃荔枝的事;
“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
说大的重六十克''等。
二是打比方,在生动的比喻中寄托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直接比喻说明,如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
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
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引用古籍或诗文作喻,如“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
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
的畛珠,等”。
三是列数字,准确、科学。
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数
与结实数,我国栽培荔枝的历史,古籍中所载的荔枝的品种时,都运用了数字。
如: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作用:准确、客观、具体……)
四是画图表,形象、生动,直观。
五是引用,有故事、史料、诗文,共征引资料二十余条,从唐宋明清至今。
【重点探讨】课文的引用说明。
这篇文章的文学性很强,主要是体现在大量引用古代诗词典故上。下面我们找一些这样
的例子,说说作者引用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诗歌散文
白居易《荔枝图序》、郭明章《荔枝》、邓肃《看荔枝》、徐勃《咏荔枝膜》、杜牧《过华清
宫》、宋徽宗《宣和殿荔枝》、文征明《新荔枝》、苏轼《食荔枝》、陈辉《荔枝》
(2)史书记载
南越王向汉高祖进贡荔枝;《三山志》
(3)科学专著
《四川果树良种图谱》、《中国果树栽培学》、蔡襄《荔枝谱》、陈鼎•谱
引用的作用:
(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
(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
(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
【文章特点】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般说明文简明、准确、周密、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
诱人的诗意。请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1、科学性
“现代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作者用揣测语气,说
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如果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就变成了肯定语气,指将
来必然产生的事实。
语言的准确还表现在确数、约数的运用上,如“一年开花两次”、“大约重60克”、“通常
直径三四厘米”、“重达四五十克”等等。
语言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周密上,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
“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
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
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
2.文学性
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上。从标题开始,相继引用了陈辉、
郭明章、邓萧、徐勃、杜牧、苏轼等诗人的诗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
的内容。此外,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
总结:本文语言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
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
【全文小结】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
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
的科学小品。把握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探究说明技巧,感受语言魅力是学习科学小品
的四大要素。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学习说明文的重要导向。
二、斑纹
【疑难解析】
1、全文围绕“斑纹”描写了哪些妙趣横生的事物和现象?请按顺序-一标出,并注意作者
是顺着怎样的思路来展开文章的。
明确:
全文围绕“斑纹”描写了以下一些有趣的事物:
蛇
蓑酮鲜鱼螺壳瓢虫鹰隼长颈鹿斑马老虎豹子梅花鹿
昆虫奶牛毒蜂
美女背部的文身;病变皮肤上的疱疹;孕妇腹部的妊娠纹;遇害者脖颈上的抓痕和刀伤
大地春夏秋冬四季在大地上表现出的不同的斑纹
陶碗瓷器碾花上石质花纹蛋卵上斑点变质面包上菌斑粒子分布方式
人类记忆与情感的斑纹……
我们自己如同神眼里的斑纹……
2、什么是“斑纹”?课文中有没有相关表述?请给它下个定义。
明确:
(1)课文对“斑纹”的表述:斑纹起源于对•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或直或曲的线条,
大小不一的色块,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圆点,不断的复制构成惊人的繁复效果.
(破折号后的内容带有进一步解释的意味。)
(2)参考定义:“斑纹”即颜色的差别、明暗的比较而在某一底色上显示出来的图案、纹路、
色块或者点子。(作者用较为随意性的笔法来描述斑纹,在说明事物的同忖给人散文化的印
象。)
3、文中斑纹呈现的规律是什么?
明确: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动物的外表要么是斑纹,要么是斑块,
要么是斑点。“超越了和的累加,而演变为乘法的关系”:斑纹产生于对简单图案的单一的大
量的重复使用,从而量变产生质变,最终产生斑纹。
4、文中写了这么多与“斑纹”有关的事物,显得繁复而不紊乱,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明确:作者以细腻而又精致的描述向我们呈现了大地灿烂的风景,由蛇的斑纹写到自然
界各种动物的斑纹,进而写到大地、人类的劳动和内心世界,整篇文章应该是按照山点到面,
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的。
行文思路:山形象的斑纹到抽象的斑纹、山斑纹到生物习性到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由生
命现象到对神秘自然的敬畏。
5、文中选择了大量意象说明“斑纹”,但是显得繁而不乱。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
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
(1)详写:蛇
中国的十大毒蛇:眼镜王蛇、白眉蝮、灰蓝扁尾海蛇、尖吻蝮、金环蛇、银环蛇、原
矛头蝮、圆斑蛭、舟山眼镜蛇、白唇竹叶青
1间:文中可以看出蛇有哪些生活习性和特征?
明确:简约的富于弹性的身体、复杂的富于迷惑性的斑纹、生活中的几何型动态、富有
文化寓意、叠合的尾鳞和空心的毒牙、秘密接近和迅速攻击等。
2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详地花费大量笔墨来写蛇?
明确:鼓励发散性思维,可以围绕以下方面来回答:
蛇的斑纹最为典型、醒目,重点写蛇可以有代表性地突出“斑纹”;
不只写了蛇的斑纹,还写了它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等内容,丰富了文章的表现范畴,
作者写“斑纹”并不为单•地介绍动物皮毛,同时也是向我们展现一个丰富真实的自然界。
重点突出,便于下文画卷式地展开丰富生动而神秘的自然乃至整个笔底世界。
3问:为什么要写寓言和传说?
明确:蛇的文化内涵丰富,相关的寓言和传说较多,可以引发读者兴趣,以作者强烈的
情感来加强读者的情感体验,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
不只说明了蛇这种动物的斑纹,更生动细致地塑造了一个阴险、诡秘、恶毒的形象,使
文章富于情趣,饶有意味。
4问:题为“斑纹”,写蛇时却写了许多生活习性、生存状态乃至独特“个性”,这与“斑纹”
有什么关系,是否过于“拉杂”?
明确:写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乃至独特个性与“斑纹”均有联系,作者认为动物
的斑纹对它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等有暗示的作用。同时这样也使描述客观事物丰富而生
动。
(2)略写:找出文中集中略写“斑纹”的段落,朗读这些段落,体会作者略写的特点。
明确:①文中第七段:鲜鱼、螺壳、瓢虫、鹰隼、长颈鹿、斑马、老虎、豹子等。
作者在写这些事物时多用单句,短句,甚至短语成句,以构成繁密的意象,繁复的效果,与
“斑纹”相应。
②文中第十段:昆虫、奶牛、毒蜂、美女背部的文身、病变皮肤上的疱疹、孕妇腹部的
妊娠纹、遇害者脖颈上的抓痕和刀伤等。
作者在写这些事物时多用短句,多突出其对称关系。
③文中第十二段:陶碗、瓷器、碾坨上石质花纹、蛋卵上斑点、变质面包上菌斑、粒子
分布方式、记忆的斑纹等。
作者在写这些事物时以列举的方式造成意象的紧密排列,突出“斑纹无所不在”,“甚至”
一词更将“斑纹”一词抽象化了,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本质。
6、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大地都是有斑纹的”,“斑纹无所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
的生活”?
明确:大地是有斑纹的:一年四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地四季留下的“斑纹”预示
着自然规律。
生活是有斑纹的:生活的印记,情感的体验,生存的状态,“修饰”过的生活,留下美
的痕迹;“损害”过的生活,留下悔恨或丑陋的记忆,这些都可以形成“斑纹”,“斑纹”无
所不在。
7、作者最后以“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的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结尾,你怎样理
解?
明确:这里的“神”,可以理解为神秘的自然,或者自然规律。
以“我”看待自然,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存在许多“斑纹”;换个角度来看,距离遥
远,生命渺小,众生平等。“我们”也不过是大自然的•个组成部分,“斑纹”就是我们的生
存状态。“我们”的一切生活,爱恨悲欢,也都符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这里既揭示出情感的体验、生存的状态是镌刻在每个人身上的斑纹的这里,又流露出人
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存的理想和情怀。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
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
8、准确理解文中“斑纹”的含义。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动物皮毛的颜色和图案,也写到自然界其他事物和社会现象、人类
生活的印迹。文中的“斑纹”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斑纹,又指
社会现象、人们内心的精神生活,情感记忆的印记等,这样就带有哲学的意味,宽泛的说也
可指一切存在。
9、从语言风格上看,你认为本文是什么文体?
明确:
1.可以视为科学小品:主要说明的是“斑纹”,各种与“斑纹”相关的事物。
2.可以视为散文随笔:写了各种动物的生活、大地和四季、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记忆,
材料翔实,想象丰富,但又都能够围绕“斑纹”展开,形散而神不散,比较像散文;
3.淡化其文体特征。文章写的是“斑纹”,但是以此为中心写了大量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现
象;文章也运用了一定的说明方法,但是构思由点连线到面,自由洒脱,笔法轻灵,又比较
像散文;一般说明文往往是对事物的客观说明,而本文则明显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并没有
像一般说明文那样运用一些常规的说明方法,而是将说明、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紧密地
结合起来,体现了文体的交融渗透。
【语言鉴赏】
1.第1段:“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逶迤的长度。……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鉴赏重点:语言简练,形象,镜头感强烈,如在目前,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
2.“野外的旅行者高度警觉,他知道这种节奏出自一个可能比他更经风雨、更有经验的老家
伙。”
——鉴赏重点: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蛇以人的性情特点,生动地刻画了蛇的“阴险”“老
奸巨滑”的形象。
3.鞋鱼被剖开的新鲜的肉。螺壳丰富变化的色彩和花纹。瓢虫排布的圆点。鹰隼翅翼上深
浅交替的羽色。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瞩目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
物。斑马的黑夜和白天。老虎生动的皮毛。豹子让人晕眩的圆斑。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
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的青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
——鉴赏重点:(1)独特的视角、恰当的修辞尤其是极具个人感悟印记的丰富的联想和
想象,使其语言极具质感和表现力。
(2)用词准确而富于匠心。”砖头模样的斑块”后用“修筑”一词和“更瞩目的效果”,拟
人化的用法取得了呼应的效果,本来没有必然关联的事物被这样解释,也显得情趣盎然。
4.文中第8段的诗意描写——鹿群和虎。
——鉴赏重点:(1)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漂移的花园”“月光
下的营地”“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尽管这里只是描述肉食者和素食者之间的一场角逐,
均可以看出在作者的心灵里生命是如此的繁盛,绚烂多彩,摇曳多姿,并且这富于哲思的自
然给了作者理性的思考。(2)对人类世界的哲理性思考同样投注到自然界。
5.集体朗读课文第11段:春夏秋冬四季在大地上表现出的不同的斑纹。
——鉴赏重点:作为“大地灿烂的风景”的例子;'‘动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温存”;以平
视的欣赏的眼光来描述生命;对大地和生命有礼赞的成分。
作者继承了中国散文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溶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
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而又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文字富有情趣,注重发现个人独
特性和语言的音乐质感。
不足之处:意象过于稠密,语言过于繁复考究,并且带有较深的作者个人的独特体验,
这既是优点又容易使与读者拉开距离,有时不容易读懂。对说明一个现象来说,人为地设置
了障碍,不够平易。
【全文小结】
周晓枫以带着一种人与自然众生平等、和谐共存的理想和情怀来看待这个世界,动用了
心底的那部分温存,以“对天地自然持久的热情关注和对世间诸多存在的悲悯及敬畏之心”
来描述这个世界,爱,以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之出类拔萃。
美丽的创造
一、景泰蓝的制作
【字词天地】
字词正音:
砧Zhen(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芨可白芨,多年生草木植物)醮zhAn(在液体、
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硒xT(非金属元素)臼jifi(舂米的器具)
词语补释:
疏疏朗朗:稀疏明朗的意思。
界成:划分界线而成。
匀净:精细深浅一致。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嘟分:(1自然段)简要说明写作此文的缘起和目的。
“多数”如去掉"多数”,就不能突出景泰蓝的价值,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不能引起人们的
重视。
第二部分:(2-16自然段)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
第三部分:(17自然段)强调景泰蓝的手工操作的特点,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全部是手工”,"全部工作''四字不着痕迹地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又简要叙述了手
工操作这一贯穿全过程的主要特点。“手工操作”,使读者对全过程留下了总的印象。
【疑难解析】
1.在说明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比较说明法。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
义。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每片叶子两笔,像•个左括号和一
个大右括号,是比喻。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比较。由于多
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
2.第6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三条科学道理是什么?
明确: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①“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
料就有了界限。“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
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③“还有,一种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
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
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三条道理列述之后,作者以文艺常识”内容决定形式”作比较,指“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
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3.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起过渡作用的词句?
明确: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在第1
段末总提“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
段开头点出“制胎”这一术语。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
详细介绍之后,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
启下,转入第三道工序。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第
15段“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
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
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
【全文小结】
一、对景泰蓝制作过程的介绍有详有略:
对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六道工序有详有略。"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介绍很详细,其它工
序则比较简略,这是因为: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2.景泰蓝制件的独特风格、它的珍贵之处,是由这两道工序决定的;其它工序则不是景泰蓝
所特有的而且又比较简单,所以略写。
详写部分既说明了些什么,又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这就为详写提供了充分的内容,为了
使读者易于接受,还综合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样对繁复
的工艺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par这种写法启示了我们:顺序说明不仅可以按照事物本
身的条理(课文中制作的工艺程序卜而且可以按照人们的认识过程(课文中对这一制作过程及
原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这使我们懂得了,顺序说明的内容构成并不
局限于过程的繁复记录,完全可以有丰富充实的多方面材料。
二、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文运用了诠释(说明、解释)说明法、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说
明方法。
诠释是运用得最多的方法,因为要对一道工序的制作情况特别是有关原理作出介绍,诠
释是必不可少的。就拿景泰蓝这个名称来说,十自然段作如下诠释“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
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
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山)。这种物品从明朝景
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由设问引出,先落实“蓝”字,再解释“景
泰”含义,中间还穿插了“发蓝”这一旁证材料。
十四自然段对“烧蓝”工序,十五段对“平整”的技术要求的诠释,都是既准确又明白的。
par打比方(比喻)说明使抽象与生疏的问题具体化,十五自然段用画家的颜料来比喻点蓝工
人的色料。
作比较说明,第三自然段把“制胎”工序与“铜器作”里打制铜器作比较,突出一个“胎”字;
第七段拿“掐丝”和”刺绣、刻丝、象牙雕亥『'等手工艺品比较,异中求同地强调了这些“密集”
劳动”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在说明第二步工
作“掐丝,,时,综合运用了上述多种说明方法,第一句话提出“掐丝”这个概念后,马上就给它
下定义说:“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粘到铜胎表面上。’‘接着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
体说明是怎样“不用在铜胎上打稿”而“自由自在地“在铜胎上粘出各种图画来的。在举例说明
时,又把柳树的叶子比做括号,说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非常形象、
贴切。最后又把掐丝工人的这种工作与刺绣进行比较,说“他们简直是在刺绣这样多种说
明方法互相补充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说明完整,具体而翔实了。
三、准确使用术语:
在介绍各道工序的时候,作者还运用“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等术语。这些术语的使
用都是必要的和准确的。因为:1.可以避免说外行话;2.术语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
最能准确地概括某一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的语言,恰当使用术语,能够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炼;
3.正因为术语能够准确而精当地概括那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正确使用术语,能使文章眉目
清楚,读者也容易把握这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
本文每一道工序都用一个术语加以概括,除点蓝之外,都能确切地说明这一道工序的内
容和特点;即使是“点蓝”虽已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在涂色料的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经作者解释
之后,人们还是能了解这一传统叫法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意义。
【写作要点】
体裁为说明文。以景泰蓝制作的过程为说明顺序,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在各道工
序的说明中,始终抓住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
方、做比较、列数字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文风通俗平实。
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疑难解析】
1、《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明确:《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按设计师对儿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
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与传统”、“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
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
2、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明确:“足下的文化”按作者的解释就是:“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
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
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
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就是:“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
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
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的今天,在人类II益远离自然、II益园艺化的今天,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来之于异域或园
艺场的奇花异木重要得多。”
3、读了《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你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哪一部分的设计?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
很大,设计师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他没有把
原先造船厂完全推倒,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的保留,使之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坐标,
在公园植被绿化上,设计师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这些都使歧江公园
具有个性化的美。
4、本文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请你为本文写一篇文章摘要,不超过500字。
明确:要点:
本文是关于中山歧江公园景观设计的说明。
本设计主旨是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
本设计方案是利用场地元素,创新设计途径,挖掘场所文化。
场地给设计提供了机会。岐江公园原址是粤中造船厂,原厂房、机器设备与历史,构成
了该场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设计就是要推开被时光湮没了的“单位”之门,体现“足下的文
化“,即日常文化;该场地还有33%的水面、古榕树、野草等自然元素,本设计要表现的美
是“野草之美”,即平常之美。
场地给设计带来了挑战。原水面因水位变化使人难以亲近,本设计修建栈桥式亲水生态
湖岸,解决了问题;因防洪需要,古榕树面临厄运,本设计开渠成岛,保住了古榕,灯光水
塔还成为航标灯塔。
本设计创新设计途径,采用保留、再利用、再生设计三种方法,显现场所精神,同时赋
予场地新的功能和形式。
本场所在讲述过去故事的同时,创造现代人的休闲娱乐空间。
【全文小结】
(1)歧江公园主要设计思路:
*设计一个延续城市本身建设风格的主题公园,以其功能性的文化内涵,满足当
地居民的日常休闲需要,吸引外来旅游者的目光。
*设计一个展现城市工业化生产历程的主题公园,记录城市在中国近代历史与
发展中的工业化特色。
*设计一个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主题公园,以绿化为主体,以改善生态为
目的,融最新环保理念于i体的精神乐园。
(2)新型的景观设计遐想: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将自然与文
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相融合,将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
它要让景观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
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享受优雅醇和的
自然美感。
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测试
(本测试满分为100分,测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gu)埋怨(mdn)铁砧(zhen)敷衍了事(hu)
B.瓢肉(ndng)木讷(nd)镀金(du)咄咄逼人(dud)
C.蘸墨(zdn)蛊惑(gti)精湛(zhon)引吭高歌(hang)
D.逶迤(yi)要挟(xi6)脖颈(geng)洗洗涮涮(shu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赔偿娇揉造作衍生闲情逸志
B.船坞绵里藏针烧焊待价而沽
C.妊娠死心踏地根茬正襟危坐
D.曼妙得鱼忘筌疱疹黄梁美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
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⑵大型盆景可以用来.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
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⑶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一
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B.应对创造即使/也
C.应付创造尽管/但D.应对营造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
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
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
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
能打动读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
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
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
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
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二、阅读题(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12分)
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
素是一种以肮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
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肮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而
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肌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
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提示的那样。
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
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提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
让人惊奇的是,'肮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其存在期间只保持•种形状。肮毒体则是
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
的其它蛋白质也出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
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肮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
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
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
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
期保存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
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
似肮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阮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
质合成。
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腕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
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6.下列对“肮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7.对“这种蛋白质在肮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肮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
B.肮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
C.CPEB在肮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D.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8.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CPEB在肮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肮毒体的认识是错
误的。
B.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提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
理不无帮助。
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实际上就是“腕毒体活动”在发
挥作用。
D.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
9.文中提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
(二)阅读欧阳修的《画眉鸟》和虞世南《蝉》,说说这两首诗中画眉鸟和蝉分别是怎
样的形象,其表达技巧有什么异同。(6分)
画眉鸟欧阳修
日唯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0、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相关语句(8分)
1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
宽终不悔,一一。”(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青玉案》)
1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非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
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害I,以趋于亡。!”用六国破灭的教训
讽刺北宋赂辽。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遗产继承权益分割协议(2024年版)2篇
- 高三年级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 正规附期限借款合同(34篇)
- 销售劳动合同15篇
- 试用期个人述职报告
-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解除合同通知
- 让与担保合同协议的协同效应
- 设计合同终止解除合同权益保护
- 诚信道歉保证书
- GB/T 11354-1989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 GB 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常规完井技术应用-威德福(中英对照)课件
- 跨文化交际(课件)
- 开源音乐厅租赁合同
-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乙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 电化学-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三复习课课件
- 2022年南宁铁路局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开电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形考任务4答案
-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 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和存储系统集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