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大单元教学任务单
《采薇(节选)》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了解《诗经》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诗经》。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称为笙诗六篇(《南咳》《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
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简介写作背景:
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民族叫脸犹(后来称之为匈奴),这个民族的人十分强悍,常常入
侵西周领土,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于是,西周统治者就大量征兵,远赴边疆抵抗入侵
者。在那个时期,军营生活异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加上军官们克扣欺压,不把士兵当
做人看。所以,他们都非常盼望早日离开这可怕的环境,回到家乡的怀抱,回到亲人的身旁。
但是,很多战士不是战死疆场,就是被饿死、冻死或被自己人活活打死。能够勉强活着回来
的人,每每回想起军营生活,仍然是胆战心惊,不堪回首。这几句话描写的正是是一位老战
士长年在边疆作战,远征归来,在路途中的所见所思。
学习任务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诵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工具书或借助旁边的注释解决,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2.指名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结合注释)
3.师生齐读。(出示课件)
学习任务三:小组合作,把握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以小组读读这首诗,说说诗歌的大体意思。
2.教师巡观,重点关注,重点指导。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说,组员展示读。
学习任务四:背诵诗歌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了解《诗经》。
1.《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称为笙诗六篇(《南垓》《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
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简介写作背景:
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民族叫脸犹(后来称之为匈奴),这个民族的人十分强悍,常常入
侵西周领土,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于是,西周统治者就大量征兵,远赴边疆抵抗入侵
者。在那个时期,军营生活异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加上军官们克扣欺压,不把士兵当
做人看。所以,他们都非常盼望早日离开这可怕的环境,回到家乡的怀抱,回到亲人的身旁。
但是,很多战士不是战死疆场,就是被饿死、冻死或被自己人活活打死。能够勉强活着回来
的人,每每回想起军营生活,仍然是胆战心惊,不堪回首。这几句话描写的正是是一位老战
士长年在边疆作战,远征归来,在路途中的所见所思。
学习任务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3.师生齐读。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学习任务三:小组合作,把握诗意。
3.【预设】
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民族叫狡犹(后来称之为匈奴),这个民族的人十分强悍,常常入
侵西周领土,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于是,西周统治者就大量征兵,远赴边疆抵抗入侵
者。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
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学习任务四:略
《送元二使安西》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揭示诗题,导入新课。
释题: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读明诗意。
1.读通读准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学习任务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一)画中物
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如果我们为诗配上画,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
出来。你想画些什么?
(二)画中情
1.渭城的景
2.美酒、故人
(1)猜猜看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样的地方?
3.品酒
(1)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你想对即将远行的元二说什么?
(2)指导朗读。这一杯杯喝下去的只是酒吗?是王维跟元二依依相送的情!
学习任务四:赏读古诗,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揭示诗题,导入新课。
释题:《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王维好友。使:
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今新疆库车地区。
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读明诗意。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渔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指名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舍”读“sh©”;“泡”读“yi”。
(3)学生反复自由朗读,将字音读准。
(4)齐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泡(yi):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预设】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请你再
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注释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即秦代咸阳古城。
学习任务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一)画中物
(自主学习要求)
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如果我们为诗配上画,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
出来。你想画些什么?
边交流边板书:朝雨、客舍、柳色、美洒、故人
(二)画中情
1.渭城的景
(1)过渡语:是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吗?从哪里读
出来的?
指导朗读第一句一一渭城朝雨泡轻尘
(2)柳:道路两旁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从哪句话读出来的?柳色为什么是新的?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一客舍青青柳色新
(3)雨后,让我们闭目深呼吸!有什么感觉?
【预设】清新、清爽。
(3)指名朗读一二句诗,齐读一二句诗。
(4)过渡:杨柳不识人间情,抽枝长叶笑春风。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读到了许多含
“柳”的诗句,古人送别朋友诗都是折柳相送。你觉得王维看到这青青的柳树,他感受
到了什么?读一二两句,谈谈一二句诗的意思。
(5)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此刻在王维眼中这绵绵细雨仅仅是雨吗?还是什么?
【预设】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
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
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2.美酒、故人
(1)猜猜看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样的地方?
①(课件出示地图)
【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3000
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
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
②(课件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
【预设工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看了图片,使你想到了哪些词?(生自由发言)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③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
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
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由此,教师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
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
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
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1.品酒
(3)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你想对即将远行的元二说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一杯杯喝下去的只是酒吗?是王维跟元二依依相送的情!(板书:相
送情)。
(5)齐读三四句诗。
学习任务四:赏读古诗,拓展延伸。
1.师:就在他们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铭记这段以
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配乐读全诗
2.当元二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心情是怎样的?
(伤心、痛苦)
3.引读:他一句句吟诵着两人离别时的王维留下的诗句。师读诗题,学生接下去读。
4.后人还把这诗谱成了曲子。我们来欣赏课件《阳关三叠》
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
情。
5.出示课件。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
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的诗句?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情境运用。(课件出示)
你跟朋友离别的时候,你想告诉友人: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时,你会慷慨
激昂地吟上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的船走远了,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你会吟上一
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朋友依依惜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疲此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你会吟上一句:又送
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或: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春夜喜雨》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互对“飞花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
青箸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水光激艳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
2.提问:这是什么雨?
学习任务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春夜喜雨》,指名诵读,依据诵读中的错误,示范教诵。
2.学生自由练习诵读,读准“重”这个多音字。
3.小组汇报诵读。
4.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5.全班交流:
学习任务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
“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
5.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感悟诗韵。
1.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2.提问:从上面的资料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互对“飞花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预设】引导学生从诗的意境体会,有断魂雨、凄凉雨、忘归雨、送别雨
学习任务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2.出示《春夜喜雨》,指名诵读,依据诵读中的错误,示范教诵。
2.学生自由练习诵读,读准“重”这个多音字。
(1)课件出示字典中“重”的“zhbng”“chong"两种读音的解释。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为什么读“zhbng”?
(3)结合“重”的解释,理解“花重”的意思。
3.小组汇报诵读。
4.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5.全班交流:
【预设】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下了起来。
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一一夜间,并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
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
雨后景象,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学习任务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4.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
【预设】:及时的好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什么样的雨让诗人觉得是喜雨呢?
【预设】好雨、细雨、润物雨、无声雨
(3)首联:抓住“好”字体会春雨下得及时。
5.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预设】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
6.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课件出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颔联:抓住“潜”、“细”、“润物”体会春雨滋润万物的作用,以及“天街小雨润如酥”
的特点。
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
“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
【预设】
(1)雨中夜景图;欣喜
(2)颈联:抓住“黑”这一色彩的词,引用其它带有色彩词的诗句,对比这一颜色在
诗句中所表达的意义,体会云层厚,雨下的充分,能够使庄稼得到更充足的滋养。
5.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
【预设】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尾联:引导学生通过“重”字的释义体会雨下得很大,与上一联相呼应。
6.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一一(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
中也浓缩成一个字一一(喜)o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感悟诗韵。
1.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百姓流离失所。杜甫弃官,携
家逃难,四处漂泊。如今,他来到成都浣花溪畔定居已有两年。在此期间,他亲自耕作,种
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密切。但是,成都从去年的冬天到今年的二月一直闹旱灾。经历过冬天
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
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2.提问:从上面的资料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杜甫是一个为百姓着想,有远大抱负、忧国忧民的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交流作者资料。
学习任务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学生读。
3.小组合作学习:对照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学习任务三:品析诗句,感悟诗情
1.理解诗句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的诗奇崛雄伟,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风
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
学习任务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重点讲解“呈(ch6ng)”和“酥(sti)”字的读音。
2.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小组合作学习:对照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1)交流:
【预设】相机出示重点字词。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绝胜:远远胜过。
烟柳:形容绿柳成荫,望去如同烟雾笼罩的样子。
皇都:指京城长安。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
(3)整体感知,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预设】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
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学习任务三:品析诗句,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语言本身就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更多的人生感悟。学习古
诗,就是要从简短的几十个字中品悟诗人的感情。)
1.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1)借助预习,理解“天街”“润如酥”。
【预设】(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象。
(3)说说两句诗的大意。
【预设】(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滋润细腻,绿茸茸的细草,远看有
青青的颜色,走近却看不出草的颜色了。)
(4)提问:“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
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2.理解本诗的三、四句。
(1)自主理解“绝胜”的意思。(绝胜:远远胜过。)
(2)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诗的大意。
【预设】(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时候,远远胜过京城杨柳成荫的暮春景色。)
(3)“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小雨、小草。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什么作对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
【预设】(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⑶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江上渔者》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交流诗人资料。
1.同桌交流诗人资料。
学习任务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3.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
4.了解创作背景
据说,这首《江上渔者》创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46岁的范仲淹在苏州
做官,为治理水患正察看苏常一带的水情。这一日,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家酒楼饮酒品鱼,
正在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江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波里起起落落,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
情动辞发,创作了这首言浅意深的五言绝句。
学习任务三:聚焦景物,对比悟情
1.找景物:你在诗中看到哪些景物?请你圈一圈。
2.聚焦“往来人”,想象画面,体会吃鱼之快乐。
3.聚焦“一叶舟”,想象画面,感受捕鱼之艰辛
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1.走近诗人。
2.配乐朗诵。
3.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
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世称“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学习任务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第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指名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5)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梦”读“1日”;“没”读“3”。
(5)学生反复自由朗读,将字音读准。
(6)齐读古诗。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妒鱼:鱼的一种。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3.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捕鱼的人一一“渔者”;吃鱼的人一一“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预设】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4.了解创作背景
据说,这首《江上渔者》创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46岁的范仲淹在苏州
做官,为治理水患正察看苏常一带的水情。这一日,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家酒楼饮酒品鱼,
正在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江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波里起起落落,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
情动辞发,创作了这首言浅意深的五言绝句。
学习任务三:聚焦景物,对比悟情
1.找景物:你在诗中看到哪些景物?请你圈一圈。
往来人鱼卢鱼一叶舟风波(随机板书)
2.聚焦“往来人”,想象画面,体会吃鱼之快乐
(1)出示:江上往来人,但爱鱼卢鱼美。
读着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想象有哪些“往来人”,他们在
干什么、说些什么。)
【预设工江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能有威风八面的官员,有穿戴华丽的富人,有
谈生意的商人……他们在谈笑风生,赞美妒鱼味美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就是诗中所言一一江上往来人,但爱鲸鱼美。
(2)鱼卢鱼到底有多鲜美呢?
(课件出示):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松江吃了妒鱼羹,赞不绝口,称妒鱼为江南第一名
鱼,令松江知府年年进贡。白居易曾赋诗“犹有妒鱼茄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油然而生
前往苏州品尝妒鱼的雅兴。元稹赋诗:“茄菜银丝嫩,鱼卢鱼雪片肥。”可见诗人面对妒鱼馋涎
欲滴,食指大动的兴奋之态。妒鱼不仅美味还有文化内涵,怪不得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
百姓都对这美味的妒鱼肉趋之若鹫。难怪诗人说一一江上往来人,但爱鲸鱼美。
(3)引导朗读:江岸上的人一边赏着风景,一边吃着最鲜美的妒鱼,何等快乐,何等
幸福呀!读诗句一一江上往来人,但爱妒鱼美。
3.聚焦“一叶舟”,想象画面,感受捕鱼之艰辛
(课件出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想象说话:怎么样的船叫一叶舟呢?
学生回答后媒体出示:在茫茫的江面上,飘荡着一艘渺小的、简陋的、像一片孤叶般的
渔船,它在狂风巨浪中搏斗,那么孤独,那么令人担忧。
同学们,这就是诗中所言一一君同学们,这就是诗中所言一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想像画面:渔者驾着这么小的船,在这样的环境中捕鱼,可能会发生什么?此时
此刻,你想说什么?
是呀,捕鱼人多危险啊,他的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时隐时现,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捕鱼
呀!与此同时,江岸上的人正在品尝着捕鱼人冒着生命换来的美味,谁也没有在意过捕鱼人。
所以范仲淹才这样说——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捕鱼人的关注。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吧。
(3)出示整首诗对比读:
(男)江上往来人,但爱妒鱼美。
(女)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情景对话:此时,我不禁想劝一劝捕鱼人,停下来吧,不要再去捕鱼了,太危
险了!(随机指生扮演捕鱼人进行对话)
是呀,他们不能停啊,因为要靠捕妒鱼来养家糊口,读一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他们的家里可能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读一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他们可能有年事已高的老人要赡养,读一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板书小结:同学们,范仲淹就是通过“江岸”和“江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
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的强烈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捕鱼人的艰辛,
激起人民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随机板书:对比、关切和同情。)
5.背诵古诗: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耕种者,吃鱼不忘一一捕鱼人,让我们把这
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
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1.课件再次出示,走近诗人
范仲淹年幼时丧父,家境贫寒,数年寒窗勤学,苦读及第,官至宰相。他“文武兼备”
“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出师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担任地
方官时,为政清廉、体恤民情、鞠躬尽瘁。他常常开仓赈济灾民,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
得以活命。范仲淹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乐善好施,把俸
禄拿出来购置义田、办义学,让贫穷者有地可耕、有书可读。
2.配乐朗诵
原来范仲淹是这样一个人,难怪他会写下这首《江上渔者》。(配乐朗诵)
3.拓展延申
范仲淹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在他的散文《岳阳楼记》里也有明显的体现,尤其是这两句: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自由读一一指名读一一齐读
(2)理解意思: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
国家安全。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3)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难怪他会写下《江上渔者》,再次配乐诵读。
4.很多诗人也像范仲淹一样同情劳动者,关心劳动者。
(课件出示):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自由朗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交流反馈:
【预设】
《悯农》的作者李绅目睹烈日下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
《蚕妇》诗人从养蚕为业的农妇的视角,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一剥削者不劳而
获,劳动者无衣无食,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泊船瓜洲》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知诗人,解诗题。
1.学生交流诗人资料。
2.读诗题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习任务二:解字词,明诗意。
1.初读诗文,解字词
(1)自主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X轻声读古诗,圈住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X利用工具书,理解“泊船、京口、间、一水、隔、数重、绿、何时、还”的意思。
(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2)交流。
2.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学习任务三:入诗境,悟诗情。
1.提问: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什么?
2.体会用字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1.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
腑的思乡诗。交流收集一些有关思乡的古诗。
2.指名读,感悟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1.积累诗句。
2.背诵《泊船瓜洲》。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知诗人,解诗题。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出生于江
西临川,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等。
2.【预设1①“泊”是多音字,在这里读“b6”,是停泊的意思②瓜洲,在长江的北岸,
与京口相对。③诗题的意思是把船停泊在瓜洲岸边。
学习任务二:解字词,明诗意。
(2)交流,出示古诗:
泊鼎J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指名读,正音:间一jian>重一chong>还一'hudn。
②全班齐读。
2.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1)师:“间”什么意思?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
远吗?何以见得?
【预设】①间:间隔②王安石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说它们之隔离。由“一水”
可见。
(2)读一读,读出距离感。师: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
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抓住“只”。出示地理位置
尔力H—一
r__________________一-----^一一,
»山口
图进行补充介绍)
(3)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生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4)师: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
以说,诗人身在瓜洲I,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
家乡呢?从哪里知道?
【预设】明月何时照我还?
(5)师:“还”什么意思?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诗人什么时候想到回家?(预设回答;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预设回答: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3.指导朗读: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再次吟诵这首诗,感受思乡情怀。
学习任务三:入诗境,悟诗情。
2.体会用字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引导: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预设回答: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
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
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2)师: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指名回答)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
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
那就是一一"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至人过”十几个字,
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课件出示江
南春景图片)
(3)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
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4)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吧!
3.小结:作者在此地一一瓜洲;此时一一明月;此景一一春;自然想到一一还;抒发情
感----思乡。
学习任务四: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潘上秋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指名读,感悟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3.积累诗句。
4.背诵《泊船瓜洲》。
《游园不值》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复习方法,谈话导入
1.交流诗人资料。
学习任务二:解字词,明诗意。
1.初读诗文,解字词
(1)自主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X轻声读古诗,圈住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派利用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2)交流,出示古诗:
2.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
懂的地方?汇报交流,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学习任务三:感知诗意,感悟诗情
1.小组合作学习,感知诗意。
2.全班交流。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复习方法,谈话导入
【预设】
叶绍翁(约生于宋孝宗淳熙前后,卒于南宋灭亡前后),字嗣宗,号靖逸,南宋龙泉
(今浙江龙泉)人,其人生平资料极少,且有关其生平亦存争议,据史料记载,叶绍翁早年参
加过科考,或曾入太学,在临安大约有至少十年的求学、仕宦生活。约在宋理宗淳祐年间,
叶绍翁转而归隐,曾于西湖畔、临安城郊等处隐居。归隐其间,叶绍翁多与好友唱和酬答,
其结交甚广,达官显贵、文人处士无所不交。他的诗作涉及交游、唱和、隐居、咏物、咏史
等。著有诗集《靖逸小稿》等。
学习任务二:解字词,明诗意。
(2)交流,出示古诗: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指名读,正音:屐一如。
②全班齐读。
2.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3.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的地方?汇报交流,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1)应:大概,表猜测。
(2)怜:怜惜。
(3)小扣:轻轻地敲。
学习任务三:感知诗意,感悟诗情
1.出示前两句,了解古诗大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做的柴门。(相机出示课件)
敲了这么久的门都没人开,叶绍翁会埋怨朋友吗?他才没有那么小气呢,叶绍翁猜测
“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应怜屐齿印苍苔”。
怜:爱惜。屐齿: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我们把前两句连起来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出
示课件)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2.再次出示前两句,学习景中有情的方法。
叶绍翁敲门主人未开,他猜测园子里有刚发芽的苍苔怕被踩坏。诗人眼中的苍苔绿绿的、
嫩嫩的、柔柔的,仿佛刚出生的宝宝,他对苍苔充满了疼爱、怜惜之情,这小小的“怜”字
可以看出叶绍翁惜春之情。
叶绍翁如此盼望看到园中美景,因此敲了一次又一次,从“久”这个字我们体会到了诗
人失望之情。(出示课件)
苍苔、柴扉是景物,怜惜、失望是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的妙处。
.3出示后两句,了解古诗大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带着一丝丝扫兴、一点点失望转身就走,谁料想惊喜就在抬头时,他看到了“一
枝红杏出墙来”。于是他哈哈一笑,似对园中主人说“满园春色关不住”。后两句诗简单易懂,
我们来看一下注释。(出示课件)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4再次出示后两句,学习景中寓理的方法。
后两句诗虽然简单,却是千古佳句,因为它恰当地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蕴含着
深刻的道理。(出示课件)一枝红杏代表了一切新生事物,文中的“关”是“禁锢”的意思,
“出"则是“勃发",一关一出中让我们明白了“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了的,它必
将冲破束缚,向前发展的道理”。
一枝娇艳的红杏,满园美好的春色,这不单单是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一语双关,暗
含了这么深的道理啊!这就是叶绍翁的高明之处,这就是景中寓理的奇特之处,亲爱的同学
们,和叶绍翁游园不虚此行吧,你学会了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解词题,知词人。
1.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2.交流词人资料。
学习任务二:初读词文,理解词意
1.指名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2.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学习任务三:品上阙感悟景之美
学习任务四:析下阙,体会情之切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解词题,知词人。
1.【预设】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要描写的主要事件。
2.知词人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南通)人,宋代词人。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
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认为王观是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
亵渎了宋神宗为由,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
生动风趣,时有奇想。
学习任务二:初读词文,理解词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指名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7)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那”通“哪",“哪里”的意思。这是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言
现象,叫做“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
本字。这种用字现象只能在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哦!
(3)学生反复自由朗读,将字音读准。
(4)齐读这首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1)相机出示重点词: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
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3)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全词大意: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朋友去哪里?到山水交汇
的地方。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
的景色留住。
学习任务三:品上阙感悟景之美
1.鲍浩然要去的浙东位于江南,我们都知道江南景色优美、风景如画。
(课件出示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杜牧眼中看到的江南;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韦庄耳中听到的江南。
作者王观又是怎样描绘江南浙东美景的呢?画一画,读一读。(上阙)
2.课件出示上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指名说说上阙的意思: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儿
去哪里?去那山水交汇处的地方。
4.寻景物,品修辞。
(1)浙东风景如画,作者却只抓住了浙东的山和水来描写。作者运用比喻,把清澈的
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碧绿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蹙起的眉毛,这样的比喻很是新奇。在
王观之前,文人习惯用“眉如春山”“眼如秋水”来比喻形容女子容颜之美。
(课件出示资料补充)
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她画的眉眉形细长,眉色略淡,如望
远山,时人纷纷效仿。从这之后,后人用“眉如春山”来比喻美女的眉。
白居易在《筝》诗中写到:“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后世文人就用秋水、秋波来形
容美女的眼——“眼如秋水
王观很聪明,这首词中他反用其意,把秀丽的浙东山水比作美人的眉眼。真是比喻新奇,
不落俗套呀。
(2)三四两句,词人采用设问的修辞方法,一问一答,点出鲍浩然此行要去的地方,
是“眉眼盈盈处”,是有着秀丽山水的浙东。
小结:上阙写景,巧妙运用了新奇的比喻,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
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5.指导朗读,这样美丽的景色,让我们用轻松活泼的语调来读一读吧。
学习任务四:析下阙,体会情之切
(设计意图:本环节,品析下阙,通过抓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词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1.课件出示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引导过渡: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
滋味呢?
【预设】难过、不舍、伤感。
(2)你从哪些诗句,哪个字感受到的?
【预设】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3)指名说说这句词的大意: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家乡。
教师引导理解:“送春”,已让诗人满怀伤春之愁,十分惆怅;而今又要“送君”,更添
离愁。所以,两个“送”字强调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离去依依不舍的心情。
2.抓关键句,体会美好祝福。
(1)(课件出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读读这两句,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感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作者既希
望朋友和春天相聚,享受春天的美好,也希望他和家人相聚,享受家庭的幸福。)
《浣溪沙》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揭示课题,对话诗人。
1.交流苏轼资料
学习任务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注意停连。
2.指名读,生评价。
3.读好韵脚。词和诗一样,也有押韵。韵脚平声,稍微延长一点。齐读。
4.这首词正文前面有一行小字,这是什么?(小序)小序交代了什么?
自主学习:对照课文注释,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表现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啊!
学习任务三:对话词境,体悟情感
1.借助资料,小组合作学习,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全班交流。
3.配乐朗读,尝试背诵。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揭示课题,对话诗人。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
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
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
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注意停连。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
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这首词正文前面有一行小字,这是什么?(小序)小序交代了什么?
小结: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读词时要关注一下。
5.交流:
【预设】
意思: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
傍晚,下起
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
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幽静的清泉寺、山间兰草的嫩芽、松林间洁净的沙石小路,
听到了叮咚的泉水、子规的婉转啼嘴。
学习任务三:对话词境,体悟情感
1.课件出示:“萧萧暮雨子规啼”
质疑:读到这里,有什么疑问?
【预设1]:为什么说暮雨?不说春雨?
【预设2】:病好了,为什么心情这么凄凉?
2.品读“萧萧暮雨子规啼”。
提问:此时,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字词传递给你这样的感受?
【预设1】:萧萧一一联读:萧萧梧叶送寒声。风萧萧兮易水寒。
【预设2】:暮雨一一傍晚的雨给人什么感受?
【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伞齿轮减速电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美标硬密封蝶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二零二四人力资源培训与招聘加盟合同正规范本3篇
- 2025年度5G通信网络建设施工合同范本6篇
- 2024蔬菜种植保险采购合同范本2篇
- 2024简单的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彩钢瓦屋顶安全性能评估与整改合同3篇
- 2025年度财务数据保密合规性审查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离婚案件诉讼策略与执行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壁画艺术教育合作合同3篇
- 浅谈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策略
- 2023-2024学年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 教师培训课件信息技术与数字素养教育
- 外观专利授权协议书
- 全套消防管理记录本
-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就诊指南
- 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
- 完整版供应商质量审核检查评分表(供应商审核表)
- 项目日程表模板
- 质量评估报告(光伏)
- 农村个人房屋抵押借款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