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在以农为主的中国经济中,有谁能不从事体力劳动而又有足够的闲暇来做(科举方面的)文字练习呢?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中国A.社会阶层的流动受制于经济基础 B.地主阶级完全垄断了仕途C.科举制度削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2.如图是晚清《浅说画报》中一幅题为《战时赤十字会起矣》的版画(部分)。讲述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医院医学堂的女学生和另外一些女学堂的毕业生组成红十字会,到武昌前线帮助革命军的情形。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娱乐的需要B.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时也逐渐步入社会C.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D.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3.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中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工业化起步较晚但进展顺利 B.工业生产基础较差发展较慢C.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高低相差十余倍4.《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5.1930年代的中国,各色各样的国货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茶,1934—1937年四个国货年更是被冠以“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不同主题。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迫切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愿望 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较大提高C.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民族企业遭受经济危机冲击6.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列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这里的“软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C.继承了西周传统 D.首创了郡县制度7.成立于1993年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区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蝉联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位列中西部第一位。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加强对合肥周边的辐射作用C.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D.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9.在雅典,代表国家权力、公民集体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对于公民个人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为了城邦的利益,由民众投票就可以将一个人流放——而这种流放在很多人看来其严厉程度甚至超过死刑。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国家一切权力都属于城邦居民 B.民主运作程序保证了司法公正C.法制的精神是城邦(国家)至上 D.法律源于民意且不得悖于民意10.宋代另设“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对官员进行考课铨注,东院负责文官,西院负责武官。又别置“三班院”,来铨衡内廷供奉及殿直官。据此可推知,宋代A.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B.选官方式发生变化C.重文轻武名不符实 D.相权被进一步分化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可见,魏源这一认识A.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B.阐释了“师夷长技”的救国主张C.旨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D.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12.苏格拉底说:“人知道自己便会享受许多幸福,对于自己有错误的认识便会遭受许多祸害。至于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下列选项对苏格拉底幸福观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既要自由也要自律 B.重视人的价值和打破神的权威C.倡导幸福从知识中来 D.追求理性而完全否定感官幸福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其衡量指标多种多样,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注)全国总人口数各家统计不一。笔者截取的原则是,如果某一年有修正后的数字则首取,没有则取最大的估略数字。1820、1840、1843、1893、1901年的全国总人口教职自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1920、1931、1936年全国总人口数,参考姜涛前引书,及赵文林、谢激君:中国人口史》,以《中国人口史)修订后的数字为准。1949年的数据采自《中国人口年鉴.1985)——据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钱乘旦《英国式道路》材料二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的“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即:美利坚合从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夏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资中筠《美国十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简要分析各自形成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政治体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3)有人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比英国的先进,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材料“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来看,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正确;完全垄断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科举制相对于九品中正制来说,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排除;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过于夸大了文化的作用,D排除。故选A。2、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女医学生和女学堂的毕业生组建红十字会去前线支援武昌革命,说明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时也逐渐步入社会,B正确;材料与市民文化消遣娱乐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女性的日常着装,且改良旗袍在中国大规模流行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C排除;当时辛亥革命刚刚爆发,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不符合武昌起义的史实,D排除。故选B。3、D【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5年的增长率是5.6,而1958年的增长率是66,相差十余倍,D正确;增长率在1958年很高主要是由于大跃进运动,并不是顺利开展的体现,排除A项;从数据来看,发展较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此时中国并没有成为工业国,排除C项。4、C【解析】

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运动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它以失败而告终,没能阻止中国民族危机继续加深,A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也没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项不是戊戌变法的作用,D项错误;应选C。5、A【解析】

材料显示,1930年代,社会特意设置不同主题的“国货年”以增强人们使用国货的意识,意在推动国货的发展,反映了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工商业,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并不能体现民众爱国觉悟提高程度,爱国意识不等于爱国觉悟,排除B;国货年涉及的是消费领域,而经济建设围绕的是生产领域,排除C;经济危机的冲击多表现为失业、商品滞销等,D与题无关,排除。6、A【解析】

秦朝经过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故A正确。秦国地处西部,地理位置偏僻,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秦国继承西周传统,C错误。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不是秦国首创,D错误。7、D【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对外开放史实可知,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就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对外开放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加强对合肥周边的辐射作用不是材料所述问题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就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而不是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故C项错误。8、B【解析】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明其不通过极端手段已经无法维系其统治,说明封建制度已经丧失活力,也即走向衰落。故答案为B项。A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超出了制度完善的需要,走向极端,排除;C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经济基础不适应上层建筑,导致矛盾尖锐,不得不通过极端手段维系统治,而不是相适应,排除;D项,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9、C【解析】

在城邦利益面前,雅典城邦忽视个体利益,代表国家权力、公民集体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忽视个体利益以及流放的惩处措施,都体现了法制的精神是城邦(国家)至上,选项C正确;城邦权力属于公民,排除A;材料未体现出民主运作的程序,排除B;法律维系城邦利益,因此选项D排除。10、D【解析】

审官院和三班院涵盖了整个官僚系统的铨衡,而宰相是百官之首,两院的设置是对相权的分化,D正确;题干主旨是官员考课,而非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排除A;考课不等于选官,B排除;东西院分别负责文武官员考课,这是职责划分,不存在轻重之分,故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C。11、A【解析】

材料“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说明魏源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师夷长技”的信息,B错误;C是维新派的思想,D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12、C【解析】

根据材料“人知道自己便会享受许多幸福”“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即幸福从知识中来,C正确;A是康德观点,排除;B项是文艺复兴的主张,排除;D表述绝对,而且与苏格拉底幸福观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示例起步阶段(1840年—甲午战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口总量长期处于停滞徘徊状态,中国城市化率整体不高,但也有缓慢提升,且主要在沿海、沿江的部分地区进行。五口通商后,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各大商埠相继开辟,近代城市化进程启动。沿海、沿江城市内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但此时的通商口岸以商业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不足,且从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直至中法、中日战争,许多城市、城镇不同程度地遭受战争摧残。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城市化获得初步发展。之所以把《马关条约》签订看作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因为它不但刺激了通商口岸城市数量的增加及分布区域的拓展,而且其中资本输出等条款刺激了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实业救国”高潮出现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铁路铺设、开矿设厂的时代。在19世纪末中国几个区域的城市系统中,出现了较有成效的经济、交通近代化变革。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和城市化均获得较快发展。曲折发展阶段(全面抗战爆发一1949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对城市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看,半壁河山沦陷于日寇之手,大多数城市,特别是若干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和近代兴起的主要工商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相继被日军占领,战火侵扰加之野蛮掠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从局部看,东北与西南两个局部区域的城市化却得到了很大发展。日本为了适应对华战争的需要,将东北作为战争基地,加大了对东北的投资。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及其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全面抗战期间,中国东部人口大规模向西部迁移;推动了西部成渝地区的城市发展。但这远不足以弥补战争对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破坏和负面影响。抗战胜利后,中国一度出现战后的复兴,经济和城市都出现较大发展,但蒋介石挑起的内战对经济的破坏相当严重,工农业生产与城市化水平严重下降。全国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及其军队撤退时,还掠走大量资源和黄金储备,破坏了许多重要的工厂和矿区,加之战争破坏,不少城市人口数量减少,百业萧条。这些都使城市化发展进程陷于滞缓。【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体现的是1820年到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率的变化,结合材料可将其大致划分为起步阶段(1840年—甲午战前)、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曲折发展阶段(全面抗战爆发一1949年),关于阐释可结合材料的数据特征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过及原因进行分析即可。14、(1)政治创举:英国一君主立宪制;美国一联邦共和制。社会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思想的解放;美国:独立后政治上是松散的联盟,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各州权力较大;各地骚乱,社会动荡;财政不统一,制约经济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2)推动作用: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