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一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1904年的欧洲漫画刻画的欧洲政治态势是A.严重对立,战争一触即发 B.英德矛盾加剧,英法接近C.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 D.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焦点2.20世纪上半叶的某一时期,苏联平均每公顷土地每日需要的劳动者数量从15人下降到9.4人,而同期各地城市规模却大幅度增长,例如莫斯科人口从212万增加到413万人。由此可知当时A.新经济政策带动市场活跃 B.反法西斯战争的人力调整C.农业集体化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建设改变人口布局3.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所强调的是: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受法国革命的影响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D.美国和法国有着共同的利益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这些“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包括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万隆会议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孙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为归者,有以历史习尚为归者,语言文字为归者,复乎远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则合日尔曼、意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这说明孙中山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 B.承认了民族平等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D.发展了民权主义6.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策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策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士”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 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 D.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7.下图为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成立年份分布图。据此可知当时A.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清政府支持维新变法C.政治变革的氛围逐渐形成 D.改良已成为主流思潮8.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包括①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②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③民众掀起抵制洋货运动④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下图是中国近代史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印件,该文件底本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下图是19世纪30年代法国画家的经典作品。该作品①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②透露出自由的主题与强烈的激情③讴歌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伟业④成为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珍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最能体现下列哪一时期官员的出身结构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2.据江南与山越同居共耕的政权位于如图处A.① B.② C.③ D.④13.1921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虽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认为他们能解决问题,就大错特错了”,中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和显示力量的地步”。这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A.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B.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C.能够正视中国问题出现的原因D.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作积极辩护14.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1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从职能上看,元朝的中书省大致相当于A.唐朝的尚书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代的内阁D.清代的军机处16.阅读下列国际组织的机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A.联合国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雅尔塔体制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7.五四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打击和批判。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成了主流社会思潮,并将传统文化的复兴推向高潮。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日趋理性B.继承传统文化的诉求C.政府企图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需要18.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宋太宗意在A.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 B.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 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19.宋太宗至道年间,有人上奏说“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但宋太宗认为这是“徒扰民尔”,下令“可仍其旧”。这说明当时①官吏没有直接监管墟市②官府取消了抑商政策③皇帝鼓励专业市场发展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0世纪50、60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此举旨在A.扩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21.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党的路线C.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22.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孙中山2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这些习俗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24.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变化: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B.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废除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25.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26.“苏格拉底彻底改变了早期希腊思想家更多地关注字宙本质的倾向,使哲学研究变得更有意义,他把哲学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材料表明苏格拉底A.对道德价值砚有较高追求B.提出理性高于一切的观点C.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D.认为知识与美德同样重要27.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本质上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28.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这表明柏拉图A.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的合理性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C.奠定了近代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D.是希腊人文思想的初创者29.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的是①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③《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④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30.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知()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美国3.1%2.6%3.5%6.5%欧共体-0.3%2.1%3.1%3.1%中国5.2%9.1%10.9%15.2%A.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B.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推动经济增长C.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D.新经济推动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危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朱载堉(1532——1611)明太祖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的朱载堉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19年里,朱载堉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朱载堉“潜思有年,用力既久,豁然不用三分损益之法”。他“创立新法,置一尺为实,以密律除之,凡十二遍”,通过大量数学计算和声学实验发现十二平均律。1636年,法国数学家默森对十二平均律也作出了和朱载堉完全相同的数学表示。在历法方面,他编制了《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对《授时历》进行了一系列修正,深入研究了回归年长度及其古今变化。在数学方面,他以珠算为工具开方运算圆周率,找到了九进制和十进制的小数换算法和计算等比数列的方法。在音乐实践上,他通过作曲、改编、演奏和教学、教唱活动,探索恢复旋宫古法,用精确的记谱采录民间乐曲,用民歌形式写作曲词。朱载堉注重科学,躬亲实践,不鄙薄“贱工之学”,敢于破除历来天文律历中所附会的神话、迷信,对历代圣贤大儒的错误提出质疑和批判,体现了明后期崭新的时代精神。——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载堉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载堉具备哪些优秀品质。32.材料张伯苓(1876~1951)是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学校的创办人,早年曾在北洋海军通济规服役。出于“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认识,他主张教育应该德、智、体并举。在南开学校创办之时,他就规定南开每个年级都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在经费措据的情况下,他仍然尽量增设体育场地、添购体育器械。与此同时,张伯芩还是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和远东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的重要组织者。早在1907年,他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愿望。1924年,张伯苓倡议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中国的奥林匹克委员会。1932年,在张伯苓等人的努力下,刘长誉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1945年,张伯苓等又倡议中国中办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但未能成功。——据邢纯贵、江沛《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体育思想及其实践》等(1)根据材料,概括张伯苓对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致力于体育事业的原因。33.“领先的欧洲”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欧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正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1914年以前似乎不可侵犯的世界霸权。——摘自《全球通史》问题:(1)1763年至1914年,欧洲是怎样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2)1914年以来几十年中,导致西欧衰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说“正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西欧在1914年前的世界霸权”?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随着势力的崛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英德矛盾加深,英国不得不调整与法国的关系,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故答案为B项;一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A项;1904年两大军事集团尚未形成,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布局得到改变,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此时人口大量转移的原因,排除;战争使城市人口减少,并非增加,B选项错误;C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3、C【解析】

杰斐逊的观点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对美国国家建立的重大影响,选项C正确;法国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但这并不构成美国人视法国为祖国的原因,排除A;美国革命在前,因此选项B排除;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作为美国人将法国作为祖国的原因,排除D。4、A【解析】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①符合题意;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②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是在1972年,③不符合题意,BC排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④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A。5、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借用欧洲国家的民族意志阐述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性,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平等的信息,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反帝主张,而且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是1924年新三民主义中,故C排除;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主义,不是民权主义,D排除。6、C【解析】

因为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拒绝了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这表明群众运动影响了北洋政府的外交决策,故C正确;材料主旨说的是北洋政府的外交决策的原因,故A错误;B项错在“共识”,故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北洋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故D错误。7、C【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896年后,国内知识分子成立的政治性社团数量急剧增加,说明这时期政治变革的氛围较浓厚,政治变革的氛围逐渐形成,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当时中国政治性社团的成立,不代表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A项错误;维新变法收到光绪帝的支持,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态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性社团的成立情况,无法得出改良思潮成为社会主流的结论,D项错误。8、B【解析】

从材料中的“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可以看出,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实行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掀起抵制洋货运动,排除含有③的A、C、D项。9、A【解析】

根据图片中“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可知该条款出自中英1842年《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D【解析】

19世纪30年代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经典作品《自由引导人民》透露出自由的主题与强烈的激情,讴歌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伟业,成为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珍品,②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自由引导人民》体现的是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不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①错误,与之组合的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1、C【解析】

唐朝实行科举制,但科举制不如宋代完善。宋代科举制程序比较规范,录取比重较大,从而出现比唐代更显著的学而优则仕状况,故排除B,C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实行察举制,以才德的标准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人才了,具有半封闭的特征,所以读书人难以真正脱颖而出,故A不符合题意;元朝文人地位低下,科举制几乎停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D【解析】

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迫使“山越”出山,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共耕。这一举措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④是孙权建立的吴政权所处地,答案为D;①在当时属于部落时代,②是魏国,③是蜀国,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13、B【解析】

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中国代表团向会议提出了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最终中国收回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占领的山东”。因此材料中美国的主流媒体“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14、D【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三和一少”政策可体现中国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A项排除;材料中王稼祥是根据国情做出的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毛泽东对此批判则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故B项排除;材料仅是反映了分歧,但无法说明是“开始”,故C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王稼祥针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应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稳妥务实的外交政策,他的是主张有利于对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工作,争取时间度过困难,但受当时的极左思想影响,遭到毛泽东的评判,故D项正确。15、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从职能上看,元朝的中书省大致相当于唐代的尚书省,A项正确;宋代的枢密院掌握军事,与中书省职能不同,B项错误;明代的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清代的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的机要部门,两者与相当于丞相制度的元代中书省不同,CD两项错误。16、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的金融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战后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故B正确;联合国、雅尔塔体制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错误。17、D【解析】

对传统文化应当辩证看待,材料信息没有反映,不能说明日趋理性,排除A;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为建设国家、增强抵抗外敌入侵的信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成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潮。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政府主导这一趋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排除D。18、C【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宋太宗认为前代帝王时期天下的财赋,中央只占十分之一,其余都集中在地方,所以他要把地方的财赋集中到中央,以此来保障战争和维护社会稳定,这表明宋太宗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从而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符合题意;A项反思的目的是加强经济上的集权,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土地问题,且消除表述错误,B项排除;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不是宋太宗的目的,D项错误。故选C。19、B【解析】

宋太宗反对将岭南墟市集中到城邑中进行交易,说明当时官吏没有直接监管墟市,农村中商品经济有所发展,①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宋代官府并没有取消抑商政策,材料不能说明皇帝鼓励“专业市场”发展,②③错误,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20、C【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奠定,进入全面冷战时期,苏联意图拉拢新兴独立国家,扩大反美阵营,争夺世界霸权,故C项符合题意。A项,苏联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但不能说明是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苏联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意在抗衡美国,与排斥老牌殖民国家并无关联,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苏联参与支持亚非拉殖民解放运动,排除。21、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不论是人民公社还是改革开放,都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D正确;人民公社没有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排除;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是与时俱进,B排除;人民公社反而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排除。故选D。22、B【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出现于魏源的《海国图志》,故选B项;林则徐不是最早提出该主张的人物,排除A;李鸿章属于洋务派,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践者,C排除;孙中山属于革命派,主张是民主共和,D排除。故选B。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的演变24、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三省长官的职责地位有所调整,说明君权和相权之间关系的变动,C正确;门下省负责的是审核政令,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政府效率提高无关,D排除。故选C。25、A【解析】

材料中“两个‘副产品’”之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时期,此时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传统的血缘政治开始让位于地缘政治,分封的宗法政治开始让位于类似于公务员制度的官僚政治。材料中“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所产生的两个“副产品”中的察举制,打破原来的世卿世禄制,也使血缘关系渐趋减弱。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君主专制并不“完善”,排除;C项,中国古代历史自秦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汉朝不是社会转型时期,排除;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地方势力不能决定集权的发展,排除。26、C【解析】

材料信息“苏格拉底彻底改变了早期希腊思想家更多地关注字宙本质的倾向……他把哲学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说明苏格拉底把哲学研究的重点由探讨宇宙扩展到探讨社会生活中,即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道德价值观,故A项错误;理性高于一切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知识与美德同样重要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27、B【解析】

司马迁认为秦王朝废除了分封避免了诸侯相互征战的出现,实际上是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故选B项,排除C项;司马迁肯定的是郡县制,不是秦统一的意义,更没有将郡县制与分封制进行比较,排除AD项。故选B。28、A【解析】

依据材料“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来看,柏拉图提倡根据智慧拼的来进行社会分工,由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来统治国家。故答案为A项。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反对希腊的直接民主,认为人们没有办法正确认识真理,但其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希腊政体的局限性,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众多,源头复杂,排除。【点睛】柏拉图的俄国家学说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9、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属于没有和国情相结合,②③④均属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所以本题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0、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此时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持续增长,美国和欧共体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基本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和欧共体在80年代后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而中国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作用。综上所述,这表明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欧共体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基本呈增长趋势,不能说明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D选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主要贡献:创立十二平均律;对旧的历法进行修正:找到九进制与十进制小数换算法等;将民间乐曲和民歌融入音乐实践。(2)原因:注重科学,亲身实践的精神态度:敢于对历代圣贤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对古代科学求真探索、不懈追求时代精神;淡泊名利,潜心向学。【解析】

(1)根据“通过大量数学计算和声学实验发现十二平均律”、“编制了《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对《授时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