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IBM前副总裁拉尔夫·戈莫里说:“在这个全球化的崭新时代,公司利益和国家利益早已分道扬镳。与过去相比,对美国全球性企业有利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民而言,已经未见得是什么好事了。”拉尔夫·戈莫里指出经济全球化A.使美国国家职能面临新挑战 B.受到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C.违背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D.不利于美国经济长远发展2.《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A.《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可信B.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C.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D.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可寻求实物印证3.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4.西周在吸取商代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将刑法体制进行调整,相比于前朝减轻许多;但是对于“不孝不友”等违背基本伦理规范的行为,还是主张要“刑兹无赦”。这表明西周的刑法体制A.贯彻“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 B.推动法律由野蛮走向文明C.服务于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D.确保宗法原则得以贯彻落实5.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这一文学现象A.具有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 B.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C.说明民众对美国干预政策不满 D.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6.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0259亿、社保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600亿元,成为“前三甲”。材料旨在说明A.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B.公民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障C.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7.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8.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 B.实行民主共和制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实行君主立宪制9.明代灾荒频发,为应对灾荒,政府数次发动民间力量赈灾,规定民众捐粮捐物达到一定数额者可以旌表为义民,甚至授予一定品级的“荣誉官衔”,享受朝廷“功名”。英宗年间,受旌表的义民地域分布如下注:江淮指当时徐州、凤阳、淮安、庐州等地据此可知,当时A.民众响应程度与经济水平成正比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C.明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显著加强D.江淮、山西两地率先响应国家动员10.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这一时期欧亚大陆出现许多影响时代的伟人,与中国孔子同一时代的人物是A.屋大维 B.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11.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他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他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了工人运动12.美国政府和俄国政府没有参加这次英法的冒险,但他们派出代表参与“和平的示威”。这次“冒险”的结果之一是签订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恩格斯指出:“可是,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下列项中,对材料内容解读恰当的是①《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社会主义者”包括欧文、傅立叶③《宣言》即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④国际工人协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宣言》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14.与明代帝王对“非汉”政权基本持忽视态度不同,清朝皇帝强调“汉人”政权和“非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认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缕”。清朝帝王旨在A.强调清朝政权的正统性继承 B.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C.体现超越前代的视野和气魄 D.凸显自身“非汉”政权的属性1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以过往历史的角度阐释历史16.某《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一声明签署的时间是A.1971年 B.1972年 C.1979年 D.1984年17.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历史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铜)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法律《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适合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合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语言学《十二(铜)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所习用的拉丁文,其体裁大不相同。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C.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D.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18.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19.“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与材料所述相一致的政治变革是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科学社会主义实践20.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21.下表是英法德美四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简表。其中,丁国是年份甲乙丙丁1861-18733.3(1851-1873)5.0——3.81874-18901.75.22.1(1870-1890)3.51891-19001.63.52.64.8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22.卡尔曾提醒自己的学生: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这是因为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一切历史都是主观史C.一切历史都是客观的D.一切历史都是虚构的23.《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文中的“太祖”是指A.汉太祖刘邦 B.宋太祖赵匡胤 C.元太祖铁木真 D.明太祖朱元璋24.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B.维护清朝专制统治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D.加强中外友好往来25.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26.“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材料中“输送出去”的渠道指A.新航路的开辟 B.民族国家的兴起C.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 D.欧洲各国经济的交往27.阅读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形图(1501~1875年)。决定柱形图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程度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世界工业化发展水平提高 D.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28.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B.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C.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D.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29.观察下图相关信息,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是A.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C.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D.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30.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A.社会功能逐浙增强B.政治功能彻底消逝C.主体呈官僚化趋势D.不断推动社会转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年一1804年)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在为独立后的美国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道路这两个根本性的建国方略上。他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面对独立之初美国的严峻形势,1781年至1782年,汉密尔顿以《大陆主义者》为题连续发表6篇文章,集中阐明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治理一个大陆:此后他又积极倡议召开费城会议并推动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以后,美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1791年12月,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报告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鼓励制造业以及怎样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在参照西欧各国政策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11条保护制造业的措施,包括:征收保护关税,禁止原材料出口,免除制造业出口关税,提供便利汇兑和信贷等。尽管这份报告在当时未被国会通过,但它对美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美国工业化的宪章”。——摘编自张进铭《汉密尔顿的建国思想及对美国的历史性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密尔顿建国方略的内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汉密尔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楺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城。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纷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位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33.材料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2月9日,英国的和平主义者便在牛津大学俱乐部举行了“本议院决不为它的国王和国家而战”的模拟辩论会,通过了“决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1933年3月,伦敦召开英国全国反战大会,出席的代表达1500多人,他们代表各工会、合作社、独立工党、大学生协会和共产党。与此同时,一些政治家也持和平主义态度。1935年夏,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1150万人参加了投票。从投票结果看,在日本继续侵略中国、纳粹德国正大肆扩军备战的情况下。英国的和平主义者和公众舆论的绝大多数仍然坚决支持国联的裁军活动,尽管也有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赞成必要时以军事手段对国联谴责的某个侵略者实行制裁,这是相当矛盾的。1938年9月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回英国时受到了盛大而热情的欢迎。这足以说明当时人们恐惧战争的和平主义情结和对《慕尼黑协定》的支持。——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运动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运动给后人的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题干主旨是经济全球化使公司、国家、民众关系及相互之间利益分配发生新的变化。这就对国家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挑战了国家职能,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故B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仍是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故排除D项。2、D【解析】

题意中记载的内容属于文献史料,但是有待实物的考证,故选D项。《史记》记载虽然以信史著称,但大禹治水和封于商属于没有实物考证的记载,不能就此推断该则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A项。大禹治水和被封于商是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史料中记载的内容,并不能将其完全归于神话传说而认定其毫无历史价值,故排除B项。《史记》中的记载属于司马迁二次加工整理的记载,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C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的含义,并准确把握直接史料、间接史料的关系。3、C【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朝“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规定非州县不得设市并以市令来管理市,在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规定设务来管理地方市场,说明市的管理有所变化,表明政府市场观念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到宋,政府对市的管理方面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分裂势力增强,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一直贯彻重农抑商政策,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时期,坊市制度打破了时空限制,而不是坊市制度日益完善,故D选项错误。4、C【解析】

由题意,西周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刑罚,体现了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意图。另一方面,对于违背西周统治基础宗法制的“不孝不友”的行为,仍然严加惩处。实际上也体现了巩固统治的需要,因此综合来看,C正确;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法律的野蛮主要体现在肉刑占据比例及施行频率,题干中未提供类似信息,无法得出法律由野蛮走向文明,排除B;D项“确保”过于绝对,排除。5、A【解析】

通过材料“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通过材料“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可以看出美国文学体现出对冷战现象的不满,说明此时美国公路叙事文体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考,排除B;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民众对国家干预政策的不满,而是对冷战思维的不满,排除C;材料信息未体现出美国社会焦虑特征,排除D。6、A【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医疗教育和就业在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反映了政府服务型职能的特点,即经济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法律保障,故B错误;材料看不出市场的作用,故C错误;社保就业和医疗体现不出科教兴国,故D错误。7、A【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禁烟在当时损害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故①④不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材料中“仪态庄严”等信息可知,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②③正确,故选A项。考点:虎门销烟点评: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销毁了缴获的鸦片100多万斤,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林则徐是中华民族英雄,其爱国精神也得到英国的认可。与此相关的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需要掌握。【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国王受到法律的限制,由此可以得出这时的政体类型是君主立宪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1791年宪法9、B【解析】

在明代政府发动民间力量赈灾后,江淮(徐州、凤阳、淮安、庐州)江西、山西等地响应程度最高,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响应程度较低。明代,浙江、广东、福建恰是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江淮、江西、山西等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更高,受传统耕读思想、功名观念影响更深,故选B;A选项不符合题意,CD选项题干中未涉及,均排除。故选B。10、B【解析】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人物,同时期的有悉达多,选项B正确;屋大维是公元前63年至公元14年,耶稣是公元前4年至公元33年,穆罕默德约570至632年,选项A、C、D排除。11、A【解析】

根据材料“1851年宣布资本主义死刑”并结合所学史实可知,这指的是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迅速蔓延。A正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在18世纪,而且它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理想蓝图”,B错误;太平天国属于农民反封建斗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错误;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A。12、B【解析】

根据“英法的冒险”可知,这是英法联合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故B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不符合“英法的冒险”,排除A;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不符合“英法的冒险”,排除C;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之后签订《辛丑条约》,不符合“美国政府和俄国政府没有参加”,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英法的冒险”“美国政府和俄国政府没有参加”,联系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解答。13、B【解析】

根据材料“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等,可知《宣言》是指《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正确;欧文和傅里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②正确;《共产党宣言》创作于1848年,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③正确;它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④排除。综上所述,故选B,排除ACD。故选B。14、A【解析】

清朝皇帝强调“汉人”政权和“非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认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缕”。由此可知,作为“非汉”政权,清朝帝王旨在强调清朝政权的正统性继承,故A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故B错误;材料和超越前代的视野和气魄无关,故C错误;凸显自身“非汉”政权的属性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15、A【解析】

材料“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明显是强调用现在的观念理解历史中有益的内容,体现出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功能,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探索的精神去研究历史,排除B;材料不是从文明史的角度研究历史,排除C;材料中是以现在的视角研究历史,排除D。故选A。16、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时间是1972年,B正确;排除ACD项。17、C【解析】

依据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反映了从历史史料、法律史料以及语言学史料等方面论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说明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故C项正确。历史事实不仅仅需要历史叙述,还需要实物史料,故A项错误。历史文本记录、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只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B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和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和史料的重要作用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B【解析】

据材料“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可知,这一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后,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这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B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共“二大”没有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A错误;国民大革命是1924年兴起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与材料无关,C错误;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针对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与材料无关,D错误。19、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运动以理性为旗帜,构建理性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故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内容20、C【解析】

根据表格计算,消费合计/人口指数,可知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33.8和170.109,两个年份比较人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说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正确;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实际被停止,A错误;根据计算,人口增长并没有抵消工业化成就,何况苏联大部分工业品为重工业品,不能直接消费,B错误;材料看不出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D错误。21、C【解析】

1861年至1873年,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故其增长率最高,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速度远不及美国和德国,因此是乙国。美国在这期间进行了独立战争,故增长率缺失数据,丙国是美国。法国工业革命时间较早,但是国内资本投资海外和金融领域,工业增长速度较慢,甲国是法国。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后,工业化迅速发展,丁国符合德国特征,C正确,排除A、B、D。22、B【解析】

材料“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历史有不同的主观解构,故为避免盲目研究,可以先了解下其他历史学家的意见,故排除C,B符合题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研究需要当下情怀,故A不符合题意;D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23、B【解析】

材料“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表明宰相的权力被参知政事分割,还设置了枢密使掌管军事权力。依据君主专制的加强可知,这符合宋太祖赵匡胤的措施。B正确;汉朝时期没有产生参知政事,A错误;元太祖晚于宋太祖,不符合题意,C错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D错误。故选B。24、B【解析】

从时间1872到1875年可以看出中国此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题干中“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可以看出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故B正确;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A不是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排除;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西方科技,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并非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排除CD。25、C【解析】

所谓“现代性”在古代政治方面应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弱,或者是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制度或现象,社会有向公平发展的趋势。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力,并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从而制约宰相,加强皇权,属于宋代“逆现代性”,故选C;社会流动更趋频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社会上的表现,排除A;世俗文化蓬勃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文化上的表现,排除B;货币经济地位提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经济上的表现,排除D。26、C【解析】

依据材料“这部法典”可知是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依据“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可知是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故C正确;新航路开辟不是由法国人发起,排除A;民族国家的兴起是15-16世纪,排除B;欧洲各国经济的交往与材料中“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的信息,排除D。故选C。27、C【解析】

据材料图示可知,1501~1875年非洲奴隶贸易从迅速上升到急剧下降,此期间经历了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殖民国家需要大量劳动力,说明工业化水平较低情况下依靠众多劳动力,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会大幅度下降,因而出现图示现象,故世界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非洲奴隶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殖民扩张程度虽与非洲奴隶贸易密切相关,但并非是决定性因素,故A项错误;非洲黑奴贸易主要强调劳动力的重要性,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劳动力更显得重要,但图示显示19世纪中后期奴隶贸易却减少,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不能决定非洲奴隶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早在17世纪自然科学理论已出现突破,与非洲奴隶贸易的兴起与衰落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28、B【解析】

由材料“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可知,早期人文主义依附于基督教,两者有许多融合的共性,故选B。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将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排除A;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要早于这个时间,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的共通性,而非差异性,排除D。29、A【解析】

据表格信息1949—1955年由国家加工、订货、包销、收购的产品占私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持续上升,说明国家把私有企业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上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A正确;“一五”计划是工业化为主体,提前超额完成是1957年,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材料不能体现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C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提出的,与材料不符,D错误。30、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宗族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秦唐宋元的大宗族大门阀逐渐向地方绅士富豪势力转变。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演变可知,伴随着我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宗族呈现出政治势力减弱、社会功能增强,主体平民化的特点,故A正确;政治功能彻底消逝说法绝对,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主体呈现平民化趋势,不是呈现官僚化趋势,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转型的信息,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内容: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工业立国”,大力发展制造业;政府干预,实行贸易保护。(2)评述:汉密尔顿是美国建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不仅推动了美国民主和法制的发展;也为美国工业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解析】

(1)内容:根据“阐明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治理一个大陆”得出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