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突破6+中国近现代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主题突破6+中国近现代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主题突破6+中国近现代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主题突破6+中国近现代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主题突破6+中国近现代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6中国近现代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视角1中国境内的人口迁移史料一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移驻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潮,迁移总数有1000余万人。——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4分)史料二1978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而到1987年流动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摘编自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中各时期人口流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与古代人口迁移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答案]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4分)[答案]主要原因:①1978—1983年:人口流动较少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业上(或城市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②1987年后:人口流动猛增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对外开放,如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③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剩余劳动力增多。变化:①背景:由多发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到发生在和平时期。②影响因素:由政治(战争)因素到经济因素为主。③形式:由被动流动到主动流动为主。④规模:由大规模迁移到分散流动为主。(10分)视角2近代以来的海外移民史料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0分)[答案]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4分)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3分)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全民族的抗战。(3分)[归纳总结]中国近代以来的人口迁移1.中国近代的人口迁移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蹚古道(茶马古道)、赴金山(美国旧金山)、留学生出国、城乡人口西迁(抗战时期的最大人口迁移潮。华北、华中、华东等城乡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逼近下或出于抗战需要向西南、西北迁移)。2.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地区,有计划、有组织。(2)20世纪80年代后,以自发迁徙为主,数量大。①农村向城市移民:农民工、春运。②中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移民。③改革开放后向国外流出的海外移民、华人华侨。④国家主导型的移民:三峡移民、扶贫移民。1.(2024·江苏名校联考)1868年6月,中美《蒲安臣条约》第六条规定:中国人至美国,或经历各处,或常行居住,美国亦必须按照相待最优之国所得经历与常住之利益,俾中国人一体均沾。材料表明()A.美国意识到与清政府交好的重要意义B.为美国资本家招募华工提供法律依据C.中国开始在条约中有相互最惠国待遇D.美国利用世界工业第一地位压榨中国【解析】19世纪6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大批的劳动力,《蒲安臣条约》为美国招募华工提供法律依据,解决了美国内战后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故选B项;与清政府交好只是美国的一种外交手段,排除A项;中美两国之间关于移民方面的互惠条约,不等同于两国的最惠国待遇,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排除D项。2.(2024·湖南期末)上海租界人口于1862年、1937年出现了两次突发性增长高潮,其中1860—1862年,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1937年9月中旬,租界人口从之前的170万陡增到300万。上海租界这两次人口剧增的共同原因是()A.国内外贸重心的转移B.欧美列强在华特权扩大C.战争引发的政局变动D.江浙自然经济快速解体【解析】1860—1862年,太平军攻占苏杭并进军上海,江浙民众为躲避战火涌入上海租界。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大批难民避难于租界,故选C项。3.(2023·辽宁辽南协作校三模)下图是宜昌大撤退纪念碑。1938年秋,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仅用40天时间,便成功将3万多人和10万吨物资转移入川,这被称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大撤退旨在()A.改变中国产业结构不平衡现状B.促进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C.顺应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需要D.保存长期抗战的物质基础【解析】由材料可知,大量人员和社会物资迁往大后方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D项正确;我国近代产业结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重工业严重滞后,A项正确;全国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大量物资内迁也是为了服务于抗战大局,而不是服务少数官僚资本家,B项错误;材料中的物资大多与抗战需要有关,并非一般生活物资,C项错误。4.(2023·江苏考前模拟)下表是1937—1946年北京外侨人口统计,这反映了()时间户数口数男女总计1937年16903081230653871939年87961768713594312811942年119862408118653427341946年797136312582621A.二战使中国成为主要移民区B.民国政府开放程度提高C.民族战争形势影响移民选择D.欧洲各国对华侵略加剧【解析】据表格可知,193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