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鄞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史专家罗斯托夫采夫指出:“罗马社会的分化,一方面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另一方面由于罗马世界的都市文化,有城乡之间的对立。终于,以城市文化为基础的罗马,被底层文化拉垮了。”作者认为西罗马衰亡的原因在于A.世家大族垄断一切官职B.城乡文化的隔绝分裂C.落后的外来文化的入侵D.社会与经济发展失衡2.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2年),西汉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役;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为加强北方防御筑朔方城,“费数十百巨万”;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受皇帝赏赐,得“黄金二十余万斤”。汉武帝时期采取的这一系列举措A.维护了边疆稳定 B.改善了道路交通C.加重了财政负担 D.强化了中央集权3.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核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其目的是A.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 B.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C.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D.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4.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5.如图是1941~1959年美国GDP变化走势。由图示信息可以推知A.第二次世界大战阻碍美国的经济发展B.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刺激经济持续增长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释放了美国的产能D.美苏冷战对峙严重影响美国GDP增速6.一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与此相关,阐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 B.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C.三大宗教均起源于非洲 D.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7.1909至1910年,清政府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咨议局的成立反映了A.清王朝加强专制主义的倾向B.晚清政府打击官员贪腐的决心C.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放松D.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8.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协议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清廷财政收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9.有观点认为“作为文艺复兴之精神原动力的人文主义思潮,实并未彻底抛弃基督教神学。相反,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恰恰是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据此推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是对基督教神学的继承和发展B.不能脱离宗教土壤而独立存在C.根源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D.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完全对立起来10.“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该文告所指历史事件体现了A.天朝的危机B.中华民族的觉醒C.中华民族的抗争D.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11.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A.宗法观念开始形成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宗法体系逐步完备D.家国体制正式确立12.明朝万历以来,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太仓城中,有许多男子靠操轧花生活。温州地区,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这种现象表明A.传统社会分工变化 B.租佃关系日渐发展C.工商市镇普遍兴起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3.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1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走城市革命道路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15.阅读下表英、德、日三国法律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推断出三国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其开会、闭会、停会、及众议院解散皆以天皇之命行之①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都是君主与议会共同制定的法律③都是议会对君主负责④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 B.中国 C.世界 D.宇宙17.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区别是:()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目标 D.是否议会制度18.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19.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20.下图漫画的中间人物喻指美国政府,左侧人物是工人,右侧人物是雇主。NRA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英文缩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蓝鹰运动”有效地解决了美国的就业问题 B.NRA的出台标志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空前胜利C.国家通过直接干预调节企业关系与劳资关系 D.创作者对美国干预经济的模式持否定的态度21.我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国家,祖国的疆域是历史上形成的。有学者认为,元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其关键理由是因为元朝时A.实行行省制度 B.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疆域最辽阔 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22.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23.中英《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列强的哪一侵略要求?A.掠夺黄金 B.勒索赔款 C.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24.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说:“应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依据这一观点,建国后进行了A.土地改革 B.农业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5.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番话表明孝文帝意欲A.表明拓跋氏的宗教信仰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强化汉文化的根基作用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26.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27.当时民谣说:“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当时”是指A.西汉初年 B.汉武帝时期 C.光武帝时期 D.东汉末年28.《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材料反映晚清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努力转变治理方式C.军阀统治逐步建立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29.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在中国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B.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D.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30.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四者的相同之处是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C.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华夏认同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角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南方在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有柘浆些”之句,柘浆即甘蔗汁。《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当时制糖规模有限,产量不高,尚属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时掌握了熬制成白色透明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谓糖霜的技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裁技术,并画出了榨蔗汁和熬糖设备。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此时糖最白者“售于东西二洋,称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摘编自《清代制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二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十七世纪上半期。1624年荷兰人占据后,在南部实行贷款、货种等手段推进蔗植业,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产糖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使无数贫民流亡至台,多以从事农业为生,甘蔗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郑成功收复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1683年康熙统一后,闽粤等省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为追求经济利益,农民大面积种植甘蔗。甘蔗的广泛种植带动了制糖业的兴起。清代后期,台糖是外销的主要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摘编自《清代制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三近代以来,欧洲甜菜糖业迅速崛起,在20世纪初已占据世界糖品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也空前发展,直接左右着北美及东亚糖品市场的走势。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也逐渐衰落。——摘编自《中国糖业史研究的新开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陆地区制糖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地区制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制糖业衰落的启示。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新疆图志》载:“林文忠公谪戍伊犁,在吐鲁番提倡坎儿井。其地为火洲,亘古无雨泽,文忠命于高原掘井而为沟,导井以灌田,遂变赤地为沃壤。”1845~1877年,在林则徐的推动下,吐鲁番、鄯善、托克逊新挖坎儿井300多道。以吐鲁番为例,兴建了一条十多公里的主干渠,而后又环城修了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支渠。除了官家修筑之外,还有私家修筑的、以姓氏命名的水渠,如城东的羊渠,城北的张渠等。主管行水的官员叫知水官,下设堰头、渠长,各管其段,各司其职。行水之时先后有序,先干渠后支渠。沿途各段都建有水闸,即使农作物用水,也必须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来主持,不让有点滴浪费……林则徐在新疆地区兴修水利,使新疆出现了“大漠广野,悉成沃衍,烟户相望,耕作皆满,岁省国家转输无算,而回民生计大裕,为百余年入版图未有之盛”。——摘编自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学者的治边思想与实践》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林则徐在西域治水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则徐治理新疆的历史功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材料“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有城乡之间的对立”说明罗马社会和经济出现差距和失衡,这是导致罗马衰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垄断一切”;B项包含在D项之中;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来文化的影响,故C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有城乡之间的对立”,从中分析出答案。2、C【解析】
根据材料“汉武帝为加强北方防御筑朔方城,‘费数十百巨万’”“卫青受皇帝赏赐,得‘黄金二十余万斤’”可知西汉为了反击匈奴不但要花费大笔的钱进行修筑工事,进行战争,同时对于功臣的赏赐也花费巨大,说明对匈奴的战争加剧了汉朝的财政负担,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维护边疆稳定,A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匈奴的战争,没有明确在匈奴地加强统治,故D错误。3、B【解析】
宋代采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宋代加强控制刑事审判权,对待死刑需要复核,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出现,但是却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A;控制刑事审判权不属于监察体系的内容,排除C;材料主旨和解决官员腐败无关,排除D。故选B。4、D【解析】
辛亥革命前后,民众把“排满”放在第一位,反映出当时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欺骗,使民众把矛头指向了清政府,故答案为D项。辛亥革命前后,列强侵华程度没有加剧,排除A项;早在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救亡意识就已经兴起,排除B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就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排除C项。【点睛】晚清预备立宪这项政治活动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这场宪政改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5、C【解析】
从材料中的曲线可以看出,二战后期到战后初期,美国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均急剧下降,在1946年前后触底回升,并有较快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各国恢复发展经济。马歇尔计划使美国掌控西欧经济的同时,也为美国产品打开了西欧市场的大门,故选C项,排除B项。二战期间美国是最大受益者,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从数据看,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前,美国GDP急剧下降,此后有较大发展,虽然有曲折,但以发展为主,故排除D项。故选C。6、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C符合题意,故选C;ABD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7、D【解析】由材料“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反映了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故选D;材料反映了清末地方与中央权力渐渐分离,有利于削弱专制统治,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地方有识之士的愿望,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列强侵华的信息,排除C。8、D【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和“协议关税”对中国有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条措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的表现,故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逐步卷入世界市场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故C错误。9、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的外衣,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项;人文主义倡导人性反神性,和基督教神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未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否则就不会借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神学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密切关联,而非对立,排除D。10、A【解析】
材料“粤匪……崇天主之教……皆以兄弟称之”,反映了天平天国运动爆发自广西,拜上帝教受西方基督教影响,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的斗争,属于国内阶级矛盾,不能反映民族觉醒和对外抗争,故B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得不出中国民主革命转折的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11、C【解析】据材料“嫡长子继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地位、土地和财产方面的矛盾,从本质上说明了宗法体系逐步完备,故C项正确;周代之前宗法观念已经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不能说明贵族政治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家国体制的确立,故D项错误。故选C。12、A【解析】
材料体现了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区手工业发展情况,社会分工“男耕女织”发生了变化,男子也参与手工纺织,故选A;材料不涉及土地租佃关系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D;材料只涉及松江、太仓、温州地区手工业发展,不能反映工商市镇普遍兴起,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联系“男耕女织”的特点分析解答。1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B。14、D【解析】
略【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华南山区”“毛泽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D正确。15、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英、德、日三国通过颁布法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故①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英国议会具有立法权,德日两国皇帝具有立法权,英国君主受议会约束,故②③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6、B【解析】顾炎武提出“亡天下”是指民族危机下中国,“亡国”是指改朝换代,B正确;A错误;当时中国士大夫思想中还没有世界和宇宙的概念,C和D错误。17、C【解析】
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政体变革的目标不同,故选C;革命派与维新派都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排除A;维新派没有涉及土地制度,排除B;革命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实行议会制度,排除D。18、C【解析】
材料显示,西方多党制选举造成政治人才的政党化和闲置,这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多党选举制度下政党对政治人才的争夺和政治人才的闲置,不是缺乏政治人才,A项错误;多党制下,不同党派秉承不同的政治理念,体现出政治理念的多元性,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不同政党的政治人才随政党共进退,在野党政治人才无法参与国家管理,缩小了政治人才的空间,D项错误。19、D【解析】
据材料关于福利国家的立法方案被否决,加强国防的方案获得支持可知,美国的政策受到与苏联争霸(冷战格局)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美国注重国防并不能说明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排除A;依据所学,20世纪6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提出的方案需受到国会的制约,说明分权制衡原则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排除C。故选D。20、C【解析】
美国政府用NRA即《全国工业复兴法》,把工人和雇主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该漫画意在宣传罗斯福新政通过直接干预经济,调节企业关系与劳资关系,C项正确;从这幅漫画中不能得出“蓝鹰运动”有效“解决了美国就业问题”的结论,A项错误;NRA只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项措施,它的出台不是工人运动的胜利,B项错误;此漫画不能说明创作者对干预经济的模式持否定态度,D项错误。21、B【解析】
元朝疆域广阔,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于西藏设立宣政院管理,被称为琉球,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所以说元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B正确;A是地方制度;C是实行行省制原因;D是民族关系发展。22、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先秦阶段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出现春秋五霸的争霸战争,同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在思想上出现了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现象,即“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所以,答案为东周23、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主要反映了列强扩大商品输出的要求,故C正确;掠夺黄金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赔款2100万银元反映了勒索赔款,故B正确;《马关条约》反映了资本输出的要求,故D错误。24、B【解析】
依据“引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建立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故选B;土地改革与现代化和集体化无关,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与“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不符,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集体化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引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联系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析解答。25、C【解析】
根据“魏之先出于黄帝”等信息可知,魏文帝强调自己也是炎黄子孙,是要强化汉文化的根基作用,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鲜卑族的来源,而不是生活习惯,也与平等无关,排除BD项。26、B【解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体现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排除A;材料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结合所学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解答。27、A【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说萧何制定的法度,其谋划的如同写“一”那样简明,曹参接替他,遵守而不失掉.,执行其清净无为的政策,老百姓就会安定统一。萧何和曹参都是西汉初期的宰相,故A正确;汉武帝时期采取的“外儒内法”的思想,排除B;光武帝是东汉刘秀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描述的是西汉初年,不是东汉末年时期,排除D。故选A。28、B【解析】
20世纪初,从创设保定警务局到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说明清政府正努力调整地方治理方式,转变治安管理模式,B项正确;由保定警务局管理地方治安到巡警部的建立,不能体现中央集权,A项错误;近代军阀统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通过“清政”建立起统管全国警察事务的治安管理体系,不能体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D项错误。29、C【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主要放宽了民间设厂的规定,并未大量引入外资,排除;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会促进外资在华增加,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外资激增,而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在甲午战争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选项D排除。30、A【解析】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均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故答案为A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没有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未能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2)为其合法地位寻找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
(1)角度:根据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可知,这一认同角度是追溯血缘关系至黄帝;根据材料“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可知,这是从文化角度认同;根据材料中《金史·百官志》可以看出,金朝的制度与中原王朝制度一致,由此可知,这是从制度层面的认同。(2)历史作用:从政权巩固角度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首大学《软件测试与质量》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音频创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电影短片实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佣人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指导》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批量租房合同范本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河北县级卷)及答案解析
- 全省小学美术教师赛课一等奖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课件
- 吉林师范大学《史学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特殊形状包装盒采购合同
- 马原.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件
- 燃烧器控制器LMG说明书
- 酒店金钥匙考试题目及答案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解读
- 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销售人员如何列名单与名单
- GB/T 24934-2010全地形车型号编制方法
- 【课件】2.1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GB/T 10476-2004尿素高压冷凝器技术条件
- GA/T 947.4-2015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系统第4部分:数据接口
- 污染土壤的修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