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与此相关,阐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 B.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C.三大宗教均起源于非洲 D.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2.美国独立后,托马斯·潘恩说:“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据此推测,作者A.支持民主共和 B.赞成扩大总统权力C.追求自由平等 D.崇尚法制依法治国3.某作者在其博客《晚清“春天的故事”》一文中提到,“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该作者描述的现象A.是近代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B.违背了中国近代客观的历史事实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承认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4.1948年9月美国一份备忘录中写到:“中国的共产主义对于我们的安全将无足轻重,只有当中国成为苏联附庸时,它才能对我们的安全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这表明当时()A.三大战役阻遏了美国干涉企图 B.美国对华态度服从于全球霸权C.国家动荡削弱了中国国际地位 D.美苏对中国解放战争保持中立5.近年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核心是A.“仁” B.“仁政” C.“法治” D.“无为而治”6.列宁说“俄国的商业是千百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为此他推行了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关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最准确的解读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9.《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10.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爱、非攻、尚贤”C.“不尚贤,使民不争”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11.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A.对现实生活持悲观态度B.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D.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12.中共在南方八省建立的苏维埃地方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后来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则采取了参议会的形式,组成人员包括根据地内拥护抗日和民主政治的各阶级、阶层人士,这一变化A.标志着中共摆脱了教条主义 B.遭到了国民党政府明确反对C.扩大了抗日政权的社会基础 D.适应了土地改革的形势需要13.下图为“天花在新大陆传播路线图”。在西欧殖民者登.上美洲之前,美洲从未有过天花病毒。1521年到1527年,中美洲拥有8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与南美洲600万人口印加帝国先后被西班牙数百人的队伍征服了。18世纪美洲本土印第安人几乎丧失殆尽:对此推论合理的是A.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B.三角贸易导致疫情C.先进必定战胜落后 D.疫病终结商业革命14.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并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这种做法A.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 B.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C.改变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回想起来,这一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这一事件”应该是A.法西斯上台 B.德国突袭波兰 C.伪满洲国事件 D.“七七”事变16.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哪个事件可以作为开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17.19世纪中期,英国兴起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如到公共场合观看演讲、参加音乐会,参观博物馆以及观看球类比赛等。在一些慈善企业家的组织下,许多工厂工人还开始了集体休假和集体旅游活动。这反映出当时A.消费模式发生改变 B.阶级矛盾趋于缓和C.社会收入普遍增长 D.社会风气趋向奢靡18.如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19.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8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A.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B.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C.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D.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0.下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1.明清两代的书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书籍印刷机构,传统的四部典籍和新兴的通俗文学类书籍是坊刻的两大系列,但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尤其是金陵建阳两地最为集中。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活字印刷的流行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思想的传播 D.思想控制的放松22.伏尔泰的《风俗论》认为是“蛮族入侵和宗教纠纷”两重灾祸摧毁了罗马帝国。伏尔泰所说的“蛮族”和“宗教纠纷”分别是指A.罗马奴隶和基督教内部纠纷B.日耳曼人和基督教内部纠纷C.日耳曼人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纠纷D.奥斯曼人和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纠纷23.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24.文明起源是多中心的。下列有关文明起源与辐射示意图,较符合事实的是A. B.C. D.25.1937年7月,蒋介石表示,“决心运用全力抗战”“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1938年,毛泽东也说:“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这表明当时A.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已经高度重合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建立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共之间的分歧已经基本消除26.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在外贸中由入超转为出超B.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C.民族工业发挥了抵制作用D.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27.明代陶瓷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地区。据此推断当时A.朝贡贸易获得迅猛发展 B.殖民扩张带动瓷器外销C.瓷器设计符合西方审美 D.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28.周灭商后,周公提出“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的政策,于是周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悦)”。这表明周武王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善于接纳大臣意见C.采取以殷治殷的策略 D.严格防范商代后裔2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表明学术界力图摆脱唯物史观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学术现状C.得益于新时期的文化指导方针 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30.卢梭说:“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我几乎敢于断言,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卢梭在此A.赞赏理性对人类的价值 B.倡导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C.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D.强调生命权是人的自然权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王当时所能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以镐京和洛邑为两个焦点。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其主要目的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实际上它具有武装部落殖民的性质。——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成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据钱穆《国史大纲》整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朝“封立了很多诸侯国”的主要类型,并概括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简述行省制度设立的意义。32.材料刘晏担任盐铁使后,便着手改革盐法。在政府控制盐业的同时,适当注意了商人的销售能力,把私商作为国营商业的必要补充。由原来国家统一包干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政府通过商人卖盐,“寓税于价,”食盐的生产税、流通税包在盐价当中一次纳清,盐价不涨,域乡人民不知不觉地向政府纳了税。商人纳款领盐后,可自由运销,不受限制。为了调动商人的积极性,刘晏“广牢盆以来商贾”,又奏请废除阻碍商人运销的地方官税。商人还可以以绢换盐,既扩大了食盐的销售,又减少了国家为采购绡匹而浪费人力。——摘编自秦永洲《论刘晏的财政经济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意义。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潘恩幼年失学,先后做过店员、教员、税吏等职业。1774年,因对英王言论不敬,潘恩被革去税吏之职,随后远赴北美求生。当时,北美独立的先驱们都还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1776年初,潘恩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常识》出版。他在书中指出: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安全和自由的保障,安全是政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盘剥殖民地的工具。因此,他呼吁建吁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毋宁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了空前的舆论影响。在仅有200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高达50万册。受潘恩思想的影响,1776年7月,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独立宣言》,北美独立运动正式拉开序幕。——摘编自《潘恩,被历史辜负的人》(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提出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常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C符合题意,故选C;ABD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2、A【解析】

潘恩的口号使得美国的独立战争获得了新的内涵,美国人民不仅仅是为十三州本土而战,也是为开创近代民主制——共和政体而战,即国家不需要国王,A正确;潘恩言论发表时间是1776年,此时美国独立战争尚未结束,并未选出总统,排除B;自由平等只是潘恩言论的表层意思,排除C;这里的法律代替了国王,意味着政体形式的改变,而非强调依法治国,排除D。3、D【解析】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不符合“短短三十年”范畴,排除A;通过材料“1900年庚子国变”“短短三十年”判定可知,洋务运动开展了30多年,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故排除B,选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性质上不同于洋务经济,排除C。【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4、B【解析】

依据材料中“只有当中国成为苏联附庸时,它才能对我们的安全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对华态度服从于全球霸权,因此B选项正确;此时三大战役刚刚开始,尚未完成,不能体现三大战役的影响,A选项错误;C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美苏均插手了中国解放战争,D选项错误。故选B。5、A【解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故“这位哲学家”指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故A符合题意;B是孟子的观点,C是法家学派的观点,D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肯定了商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列宁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都是斯大林时期的推行的,不是列宁推行的政策,B、C选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D【解析】

依据图片并结合先秦时期的商业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随着秦朝统一战争的发展,货币统一成圆形方孔钱。D正确;当时青铜器主要以乐器和兵器为主,A排除;钱文上篆刻的是小篆,而非隶书,B排除;古代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而非货币经济,C排除。故选D。8、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指出的“程朱讲学之效”在于使“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肯定了宋代理学在塑造中国人的价值信仰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士大夫”死节不符,A项错误;“程朱讲学之效”在于“仗义死节”,不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并且材料也不是在指责理学对个性发展的压抑,BD两项错误。9、C【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武王”可以获取信息为周朝,“封黄帝之后”反映的信息是分封制;结合所学,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对同姓和婚姻关系、功臣、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进行分封,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项排除;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B项排除;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排除。10、A【解析】“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就是不把自己的厉害关系强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正确;B是墨家大爱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11、B【解析】

根据材料“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人文主义,B项正确。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反对神性,故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张,但与材料“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的说法不符合,C项错误。用人性对抗神性,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等,就是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的体现,D项错误。12、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的参议会形式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吸引拥护抗日和民主政治的各阶级、阶层人士进入参议会,可以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抗战积极性,扩大了抗日政权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摆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国民政府对参议会形式的态度,排除B项;抗战时期敌后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并未进行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A。13、A【解析】

病毒的传播、种族的灭绝,这些都是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可得出全球化是把双刃剑,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三角贸易与疫情的关系,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疫病与商业革命的关系,排除D项。14、D【解析】

汉武帝收缴郡国铸币权,且销毁地方私铸的钱币,这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有利于商品正常交换,A项错误;货币官铸是加强中央集权,并非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贯彻,排除B;汉武帝时期并未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排除C。15、C【解析】

伪满洲国为国联成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的傀儡政权,与国联“维护现状”的宗旨冲突,是对国联的沉重打击,故选C项;法西斯上台、德国突袭波兰和“七七事变”皆在伪满洲国成立之后,与“第一次”描述不符,排除ABD项。16、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査辛亥革命。该历史事件使“帝王专制史”转变为“民主政治史”,说明了该历史事件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D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A选项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B选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17、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促进消费品的大规模生产,消费不在是特权的象征,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并非趋于缓和,B选项错误;C选项中“普遍”一词表述绝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大众消费趋势增长不等于社会风气趋向奢靡,D选项错误。故选A。18、D【解析】

图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贸易的衰落,这是由于欧亚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正确;商业危机的爆发和传统商路被断绝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前,而图表所示的16世纪初已经开通了欧亚新航路,排除A、B;美洲的发现和开发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与图表现象无关,排除C。故选D。19、A【解析】

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供应前线,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征收粮食税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集体农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苏俄(联)依据国家战略需要进行的政策调整,故A正确;1921年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错误;“国内战争时期”“1921年”“1927年”苏俄(联)面临着不同的国情,根据国情调整农业政策,不是随意的,C错误;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供应前线,建立集体农庄时苏联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忽视农业发展,故“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的表述错误,排除D。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赌徒试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时间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换算成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左右,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战国末年,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再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③,①燕国,②赵国,④楚国,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21、B【解析】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出现“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故选B;活字印刷在北宋时期就发明,不符合题意,排除A;理学思想在北宋盛行,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明清时期思想控制加强,D错误。2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古罗马帝国灭亡影响较大的“蛮族入侵和宗教纠纷”,指的分别是日耳曼人的进攻和基督教内部纠纷,B选项正确;罗马奴隶的反抗属于内部的阶级矛盾,A选项错误;罗马帝国分裂时期,伊斯兰教尚未创立,C选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是东罗马帝国,D选项不符合题意。23、C【解析】

根据材料“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可知英国的政权被土地贵族把持,说明英国的民主改革需要深化,C选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选项排除。《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B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无关,D选项排除。24、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图示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传播历程,古希腊文明起源于爱琴海地区,然后向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的地中海沿岸传播,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5、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国共两党都认可全民族对抗日本,表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A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排除;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26、B【解析】

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867-1884年中国的出口总值、蔗糖出口比重增加,茶叶的出口比重减少,结合所学,西方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提高,故选择B选项;材料只提供了中国的出口信息,没有进口的资料,无法进行比较,故排除A选项;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主要是对于西方国家的进口,故排除C选项;材料只是体现茶叶在出口比重的减少,不能看出中国茶叶生产的衰退,故排除D选项。27、D【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明代史实可知,明代海禁政策推行后,官方贸易受阻,大量中国瓷经由私人贸易销往国外,材料体现了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的现象,故D正确;“朝贡贸易”输出海外陶瓷数量有限且明中后期后贸易受阻,故A错误;殖民扩张与明朝陶瓷销往海外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C项中“西方”与材料中“东亚,东南亚一带”不符,故C错误。28、C【解析】

材料表明周天子派遣商朝贵族后裔管理殷商的百姓,这体现了以殷治殷的策略。C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地方控制力度的加强,A错误;接纳周公此次建议不代表经常接纳大臣意见,B错误;材料表明周武王重用了商代后裔,D错误。故选C。29、C【解析】

联系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双百方针的恢复,故答案为C项;我国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排除A项;百花齐放是在文艺领域,不是学术领域,排除B项;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将使史学研究更加全面和立体,排除D项。30、B【解析】

根据“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可知,卢梭主张“回归自然",强调人的感性,反对理性至上,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选B;材料反映卢梭反对理性至上,并非赞赏理性,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主要类型: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2)特点:由不常设到常设。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国省制的的开端,影响深远。【解析】

(1)一问主要类型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分封对象主要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分封诸侯国对周王室具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的义务。(2)一问根据材料二“,因事设官,不必备……其后嫌于外重……成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由不常设到常设;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及地方管理、对后世体制影响进行回答。32、(1)措施:实行政府控制下的盐商自销;将盐税均摊到盐价中;减少盐商运销的地方官税;实行商人以绢换盐。(2)意义: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