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深圳专用)_第1页
必刷卷0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深圳专用)_第2页
必刷卷0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深圳专用)_第3页
必刷卷0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深圳专用)_第4页
必刷卷0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深圳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3化学(深圳专用)2023年深圳中考化学试卷结构和内容发生较往年相比未发生较大变化!2023年化学试卷共16题:12(选择题)+1(实验探究题)+1(科学探究题)+1(工业流程题)+1(计算题),根据最新考试信息以及模拟考试可以发现:在知识结构方面,会更加着重于实验基础的落实和实验设计与探究,注重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于课本又尽量结合于生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大学科思想;在试卷难度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综合需要提高进警惕。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选择题考察的更加细致和综合,例如第7题,考查学生的细心程度和思维能力,控制变量法中的变量设定一直是学生容易出错和忽视的点,金属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也会受影响;同时第12题重点强调了物质的转换和提纯,结合目前绿色化学思想,工业流程的体现也不仅仅出现在第15题工业流程题中。另外,在双减的思想下,学科知识的考察与应该与书本紧密相关,第14题则是以书本中氧化铜的还原作为原型,进行了改良与拓展,题目设计相对开放式,重点考察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符合目前化学教学的科学价值观;另外,“碳中和”、“碳达峰”是近几年的热点词,也是书本和绿色化学观念所强调的重点,第15题则是考察相关知识点,并且为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进行了总结归纳,;计算题中则是强调了实验操作和步骤的重要性,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具有开放性。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卷共16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4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40Mn-55Fe-56Cu-64Zn-65Ba-137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陶器以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手工制陶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和泥 B.制胚C.干燥 D.烧制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滴加液体称取8.0g氢氧化钠固体测定溶液的pH稀释浓硫酸A.A B.B C.C D.D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2个氮原子:N2 B.铜元素的化合价:CuC.3个铝离子:Al3+ D.氧化镁:MgO24.右图是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B.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氯元素与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碘化钠的化学式为NaI2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的是靛蓝C16A.由4个元素组成 B.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含有30个原子6.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省略),捂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试纸先变红色,发生化合反应B.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CO2C.d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D.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7.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进一步检验产物验证水的组成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1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观察颜色B鉴别O2和N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C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盐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除去MnO2中少量的CuO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10.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Fe2O3→Fe→Ag B.Na2CO3→NaCl→MgCl2C.Na2CO3→Na2SO4→BaSO4 D.C→CO2→H2CO3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2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D.20℃时,20g甲的饱和溶液如果稀释成10%,需加水10g12.回收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中的铜,部分实验流程如下:注:灼烧后得到黑色固体和残留物,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灼烧”的主要目的是将Cu转变为CuOB.滤液X中的溶质为FeSO4C.“酸溶”和“还原”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D.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题共4大题,共30分。13.(6分)某实验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标号)。(2)用装置C收集氧气,观察到,说明气体已收集满。(3)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端进入(填标号)。如果集气瓶容积为200mL,瓶内只留150mL水,水排尽后,瓶内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15(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写一种)。14.(8分)某学习小组从课外资料上了解到:当H2还原CuO时可能会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粉末生成,现设计实验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固体产物成分。【资料信息】①Cu2O可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②Cu2O受热时可被H2还原为Cu;③浓硫酸和碱石灰具有吸水性;④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⑤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还原实验】连接上图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A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点燃C处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当黑色固体完全变红后,移去酒精灯,待C装置固体冷却后,停止通入氢气。(1)加热前,需,防止爆炸。(2)碱石灰的作用是。(3)【成分猜想】猜想一:固体产物全是Cu;猜想二:固体产物。猜想三:固体产物中既有Cu也有Cu2O。(4)【探究实验】探究过程现象结论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猜想一不成立另取a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在氢气流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称得固体质量为8a9砖红色固体变为红色猜想成立根据探究结果,写出H2还原Cu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实验反思】在制取氢气时,该学习小组成员不小心把浓硫酸当成稀硫酸使用,导致实验进行到后阶段才能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请解释原因,写出锌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5.(7分)二氧化碳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图1是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其中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乙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丙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化学式为。(2)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但在光照条件下,又可以吸收CO2产生,因此,植树造林有效保护环境。(3)某同学设计了图2简易CO2捕捉器流程图,图中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捕捉CO2的原理;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填化学式)。(4)SO2和CO2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请预测SO2的化学性质。预测化学性质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能与反应将SO2通入,则预测成立16.(9分)欲测定实验室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1)用NaOH固体和水配制15%的NaOH溶液40克,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2)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3)若要确定实验已达到b点,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简要的说明操作步骤、现象、结论);(4)计算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3化学(深圳专用)2023年深圳中考化学试卷结构和内容发生较往年相比未发生较大变化!2023年化学试卷共16题:12(选择题)+1(实验探究题)+1(科学探究题)+1(工业流程题)+1(计算题),根据最新考试信息以及模拟考试可以发现:在知识结构方面,会更加着重于实验基础的落实和实验设计与探究,注重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于课本又尽量结合于生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大学科思想;在试卷难度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综合需要提高进警惕。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选择题考察的更加细致和综合,例如第7题,考查学生的细心程度和思维能力,控制变量法中的变量设定一直是学生容易出错和忽视的点,金属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也会受影响;同时第12题重点强调了物质的转换和提纯,结合目前绿色化学思想,工业流程的体现也不仅仅出现在第15题工业流程题中。另外,在双减的思想下,学科知识的考察与应该与书本紧密相关,第14题则是以书本中氧化铜的还原作为原型,进行了改良与拓展,题目设计相对开放式,重点考察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符合目前化学教学的科学价值观;另外,“碳中和”、“碳达峰”是近几年的热点词,也是书本和绿色化学观念所强调的重点,第15题则是考察相关知识点,并且为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进行了总结归纳,;计算题中则是强调了实验操作和步骤的重要性,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具有开放性。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卷共16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4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40Mn-55Fe-56Cu-64Zn-65Ba-137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陶器以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手工制陶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和泥 B.制胚C.干燥 D.烧制【答案】D【解析】A、和泥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制胚,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干燥,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烧制,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D。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滴加液体称取8.0g氢氧化钠固体测定溶液的pH稀释浓硫酸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不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2个氮原子:N2 B.铜元素的化合价:CuC.3个铝离子:Al3+ D.氧化镁:MgO2【答案】B【解析】A、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该原子,2个氮原子应表示为2N,选项不符合题意;B、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值在后,硫酸根为-2价,铜元素是+2价,选项符合题意;C、离子符号就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正负,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上数值,表示几个该离子,则3个铝离子应表示为3Al3+,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氧化镁由氧元素和镁元素组成,氧元素显-2价,镁元素显+2价,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镁的化学式应为MgO,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右图是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B.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氯元素与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碘化钠的化学式为NaI2【答案】D【解析】A、根据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A不符合题意;B、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原子的核电荷数和原子序数相等,故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B不符合题意;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时,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氯原子和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故氯元素与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C不符合题意;D、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一个电子,故碘离子显-1价,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故钠离子显+1价,故碘化钠的化学式为NaI,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的是靛蓝C16A.由4个元素组成 B.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含有30个原子【答案】C【解析】A、靛蓝由碳、氢、氮、氧,4种元素组成,A说法不符合题意;B、靛蓝由靛蓝分子构成,不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B说法不符合题意;C、靛蓝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0):(14×2):(16×2)=96:5:14:16,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说法符合题意;D、靛蓝由靛蓝分子构成,一个靛蓝分子中应含有30个原子,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省略),捂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试纸先变红色,发生化合反应B.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CO2C.d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D.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答案】D【解析】A、a处试纸不会变色,因为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是石蕊变色,选项不符合题意B、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碳酸显酸性,而不是二氧化碳,选项不符合题意;C、e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会先是下面的火柴熄灭,选项不符合题意;D、b与c、d与e现象对比时都是下面的先出现相应的现象,故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进一步检验产物验证水的组成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比较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答案】D【解析】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a、b管口处观察现象,a处木条燃烧更旺,b处看到淡蓝色火焰,说明a产生的是氧气,b产生的是氢气。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中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小团棉花,可用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D、稀盐酸与铁片和锌粉的接触面积不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D。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1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C【解析】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分析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两个乙醇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两个乙醛分子和两个水分子,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故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的特点是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变,故符合题意;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观察颜色B鉴别O2和N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C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盐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除去MnO2中少量的CuO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黄铜和黄金在颜色上很难分辨,都是金黄色,所以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能够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够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难溶于水,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Fe2O3→Fe→Ag B.Na2CO3→NaCl→MgCl2C.Na2CO3→Na2SO4→BaSO4 D.C→CO2→H2CO3【答案】B【解析】A、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和稀盐酸或氯化钙等反应生成氯化钠,根据盐的性质,氯化钠不能和含镁离子的盐或碱或是镁单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镁,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符合题意;C、碳酸钠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或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2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D.20℃时,20g甲的饱和溶液如果稀释成10%,需加水10g【答案】D【解析】A、由图像可知,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15g,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提纯甲物质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在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值可以看作25:100=1:4,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125×100%=20%。如果稀释成10%,需加水质量设为x,20×故答案为:D。12.回收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中的铜,部分实验流程如下:注:灼烧后得到黑色固体和残留物,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灼烧”的主要目的是将Cu转变为CuOB.滤液X中的溶质为FeSO4C.“酸溶”和“还原”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D.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答案】C【解析】A、含铜废料主要成分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硫酸铜与过量的铁反应故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铜完全反应,因此X中溶质是硫酸亚铁,选项符合题意;C、根据分析,“酸溶”时发生的反应时硫酸和氧化铜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还原”过程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题共4大题,共30分。13.(6分)某实验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标号)。(2)用装置C收集氧气,观察到,说明气体已收集满。(3)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端进入(填标号)。如果集气瓶容积为200mL,瓶内只留150mL水,水排尽后,瓶内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15(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写一种)。【答案】(1)2KMnO4(2)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3)b;80%(4)氧气【解析】(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故答案为:A;(2)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3)氧气密度比水小,在上方聚集,应从短管进气,即b端;如果集气瓶容积为200mL,瓶内只留150mL水,则原有空气50mL,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为50mL×收集到氧气150mL,总共含有氧气10mL+150mL=160mL,故瓶内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60mL200mL(4)分析图像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Y的量从零开始增加,待高锰酸钾反应完后,Y的量不再改变,因为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三种产物的量都是从零开始增加,至反应结束不变,都符合Y的变化趋势。14.(8分)某学习小组从课外资料上了解到:当H2还原CuO时可能会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粉末生成,现设计实验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固体产物成分。【资料信息】①Cu2O可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②Cu2O受热时可被H2还原为Cu;③浓硫酸和碱石灰具有吸水性;④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⑤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还原实验】连接上图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A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点燃C处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当黑色固体完全变红后,移去酒精灯,待C装置固体冷却后,停止通入氢气。(1)加热前,需,防止爆炸。(2)碱石灰的作用是。(3)【成分猜想】猜想一:固体产物全是Cu;猜想二:固体产物。猜想三:固体产物中既有Cu也有Cu2O。(4)【探究实验】探究过程现象结论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猜想一不成立另取a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在氢气流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称得固体质量为8a9砖红色固体变为红色猜想成立根据探究结果,写出H2还原Cu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实验反思】在制取氢气时,该学习小组成员不小心把浓硫酸当成稀硫酸使用,导致实验进行到后阶段才能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请解释原因,写出锌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先通一会儿氢气,要把玻璃管内空气排净(2)干燥氢气(3)全是Cu2O(4)溶液变成蓝色;二;H(5)开始时是浓硫酸产生二氧化硫,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变稀了,锌与稀硫酸反应才产生氢气;Zn+2H2SO4(浓)=ZnSO4+SO2↑+2H2O【解析】(1)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加热前,先通一会儿氢气,要把玻璃管内空气排净,防止发生爆炸;(2)碱石灰具有吸水性,起干燥氢气作用;[成分猜想]当H2还原CuO时可能会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粉末生成,可得猜想二:固体产物全是Cu2O;[探究实验]Cu2O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变成蓝色,说明含有氧化亚铜,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猜想一固体产物全是Cu不成立;已知Cu2O受热时可被H2还原为Cu,同时生成H2O。另取a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在氢气流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可以设生成的铜的质量为x,Cu2O144ag+H2Δ2Cu(3)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是铜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H2[实验反思]在制取氢气时,该学习小组成员不小心把浓硫酸当成稀硫酸使用,导致实验进行到后阶段才能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是因为锌和浓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SO2+2H2O。15.(7分)二氧化碳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图1是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其中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乙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丙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化学式为。(2)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但在光照条件下,又可以吸收CO2产生,因此,植树造林有效保护环境。(3)某同学设计了图2简易CO2捕捉器流程图,图中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捕捉CO2的原理;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填化学式)。(4)SO2和CO2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请预测SO2的化学性质。预测化学性质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能与反应将SO2通入,则预测成立【答案】(1)CO(2)O2或氧气(3)过滤;CO2(4)水或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或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与前一空对应)(合理即可)【解析】(1)丙是剧毒物质,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剧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丙是一氧化碳,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