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运用(26分)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qi)热忱(chen)大相律廷(jing)率差不齐(cAn)
B.鹿护(bi)懒情(dud)曲轻怕重(zhan)惊冒失措(huWng)
C.簿勃(peng)虐待(nue)截然不同(jie)杞人忧天(qi)
D.缥缈(miao)惭愧(can)随声附和(he)咄咄逼人(duo)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意义和价值,有对美好品行的,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对修身
养德的。这些文章都着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A.诠释礼赞谆谆教诲彰显B.注释礼赞诲人不倦突显
C.诠释夸赞谆谆教诲突显D.阐释点赞殷殷嘱托彰显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B.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C.面对错综复杂局面,我们一定要仔细调查,认真研究,不可掉以轻心。
D.贫困户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但略显单调,如果再给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草生辉。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事物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很浮帝囿;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
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藜途的寒
冬。
C.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墀墀乱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不停本季。
5.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
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
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①。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②。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
雅,③。它虽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6.下面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句中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当人来
写,突出了花朵儿也像人一样,是那样的活泼可爱。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和“钻”表现了小草的动作;“嫩嫩的,绿绿
的”看似不含感情,实际上却流露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一个巧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同
时,“浓”“淡”一对反义词则写出西湖不管在哪种天气和环境,都美妙无比。
D.“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句中两个“没有一个
不”,运用双重否定极有力地强调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7.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话和寓言都采用虚构故事,幻想的情节,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但童话篇幅
较短,更有讽刺性;寓言篇幅较长,更有趣味性。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
书”。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
拾》。
D.古人常用“书”表示信件,内容或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如诸葛亮《诫子书》;或表达对家乡的
思念,如《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乡书”等。
8.古诗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3),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曹操《观沧海》中,表现所写之景充满一片欣欣向荣之情状的诗句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两句,表达了无法
亲自送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
二、现代文阅读(28分分)
(-)(16分,第9、11小题各2分,其他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补丁
①一天,儿子出去玩时,一双牛仔磨砂鞋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他回家后递给我说:“妈妈,扔了吧。"我
默默地接过那双鞋,那是我花了280元买的,穿了还不到一周,我能不心疼吗?②我拿着鞋来到小区门口的鞋
摊前,老师傅和善地接过鞋子说:“让我试试吧,兴许能补好。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给这两只鞋都打上补
丁,这样对称一些,而且更好看些。”看来,也只好这样了,我放下鞋子走了。
③过了几天,我去取鞋。果然,另一只鞋子也被刻意地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用粗粗的麻绳一左一右地缝
合起来,裂缝呈树枝状,针脚也有些歪歪扭扭,与牛仔的质地浑然一体,风格粗犷,比先前多了一种别样的风
味。我惊叹老师傅的手艺,真可谓巧夺天工啊!
④把鞋子拿回家后,我没有立即给儿子,我怕他不肯穿。正好全家人在看电视,是杭日战争题材,我就问
儿子:“知道什么叫补丁吗?”
⑤儿子郑重地答道:“补丁就是软件当初设计得不完美,后来又设计了一些用来弥补缺陷的程序。”一
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我想跟他说的是鞋上的补丁啊。
⑥儿子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电脑补丁,我就想用忆苦思甜的方法让他接受那个鞋子上的补丁。我给他
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
⑦小时候,家里很穷,孩子也多,往往是老大的鞋子小了,留给老二老三穿,等一双鞋到了我这个老四的
脚上,鞋帮都掉了,鞋底也磨薄了。母亲就在灯下给我一遍一遍地缝补。那时,我多么希望有一双属于自己的
新鞋啊。
⑧不知儿子听懂了没有,我拿出那双鞋子,递给儿子说:“这就是补丁啊。”
⑨他接过鞋子左瞧瞧,右看看,欣喜若狂地对我说:“哇,老妈,你真是神来之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创意
啊!”说着,他奔过来,夺张地在我脸上亲了一口。我笑笑说,老妈没那么伟大,这是门口老师傅的杰作。
⑩第二天,我刚踏进门,发现门口齐刷刷地放着五六双鞋,我吓了一跳。每双鞋子好像都是新的,可是,每
只鞋子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口子。我心里纳闷:这小子,不会把老妈当成修鞋的了吧?
⑪一群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从屋里涌了出来。儿子说:“大家都说我的鞋有创意,都买了新鞋,
让你拿给那个修鞋的师傅,尽全力给他们做得有个性一点儿……”
⑫儿子还在一边叮咛我,我的心在疼痛,泪水也不知不觉地滑落下来。
⑬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以“补丁”为题,有什么作用?
10.第①段中的“心疼”和第⑫段中的“心在疼痛”各表达什么意思?
11.通读全文之后,你认为在第⑬段横线上应该添加什么内容才合理?
1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我”与儿子及儿子的同学对补丁的不同看法,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不同价值观念。
B.上文第⑦段是补叙,补充交代“我”小时候的艰难岁月,这样写有利于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我”这个人
物。
C.通过对儿子在接过补好的鞋子并发现补得如此完美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
喜悦兴奋的情态,也从侧面表现了老师傅的手艺高超。
D.本文选材立意的特点是以小见大,选择为划破的鞋打补丁这个小事件,反映一个大的主题。
13.第③段对老师傅所打的补丁作了具体的描写,这样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4.文章结尾写了一群孩子要求补新鞋的事,请分析这一情节安排的好处。
(二)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怀念麦浪
①听着李健的《风吹麦浪》,心便迷惘。风在这里,麦浪在哪儿?
②赶着城市化进程的队伍,我来到了A城。城里没有麦浪。茅盾先生《白杨礼赞》中的那条黄绿错综的
大毡子,只当在梦里。
③喜欢小时候站在故乡的苍茫里,遥看麦浪。那一望无际的粼粼波光,在风里惹着眼。那时,我看麦浪,
就像两小无猜的孩子对望。一种喜悦,自心底来。她带着我,玩转欢快的年少。我的思绪行走在麦的浪尖上,
心里甜蜜得想流泪。这辈子,感觉生命开端的那片田园,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怎敢忘。
④小时候,我没见过大海。就觉着那片苍茫像大海,他浩瀚、包容,有着大海样的情怀。我崇拜他,就如
同崇拜我的父亲。故乡的麦浪,一吹就是几十年,一如我梦里的向往。我喜欢她,柔美的绿,金灿灿的黄,还有
收获时的热烈。冬日里,那一畦畦绿,在灰暗的冷里,一如小妹倔强的生命。春风来,麦苗儿青翠,风里她跳着
欢快的舞。春风围着她的脖子,她的心随着那绿,生动。童年和菜篮子一起,在麦浪里翻飞。我的心情如三月
的风筝,蒸蒸日上。光着脚,跑在那一片滚动的绵柔里,追逐着年少时的梦。那时的快乐,正如这绿油油的麦
浪,清清纯纯的,无与伦比。那个舞台,一展平畴,开阔得让我们心花怒放。
⑤清明过后,不知不觉,麦苗儿窜过脚踝,青葱若小妹,晕着可爱。风一吹,铃铛样奔跑,挡不住人间四月
的诱惑。拔节声里,听那花开,欣喜若狂。白白的碎花儿,干净地开在麦的胸前,就像小妹辫梢的蝴蝶。仔细
看,就觉着有一种天生的奇迹。辫在那,极像一棵棵结满果子的树,举过头顶,追寻着风的幸福。那花,纤弱而
娇巧。从风里走出来,嫩嫩的,吐着柔软。远远地看,不敢触摸。就觉着有股温暖,扑面来。
⑥有人说小麦花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花,我不敢信。那么美好的一束束鲜嫩,怎这般的让人等不起。盼
了一个冬天,难道就只为那瞬间的开放。这种超然的淡定,让我不懂。我喜欢她慢慢盛开的样子,几分黄,又
几分白,从青绿中来,纯洁如蝶。风里,正舞着婀娜。简单,朴素,清爽,安静。恰如女儿蓝底白花的裙,在阳光
里闪闪飘逸。一朵花,几分钟就开完。一树花,三两天就开完。开得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我喜欢这世间最美
的淡定,不张扬,不奢华。认认真真地开,开得很仔细,只当一次旅行。好多次我就这样深情地看着她,在风里,
在阳光里,静静的一点点地开。看着这份柔美的开放,就觉不忍。不忍她比昙花还短暂的,又最美丽的停留。
这样一次短暂的诗意的停留,让我怀念很多年。我感觉,她就是一首婉约的诗。走过春秋,又走过白居易的唐
朝,穿越宋词和明清小令,停留在世界的“末日”。风里,她欢快的旋着舞。那舞姿,轻盈,曼妙。一波一波,
在田的枝头灿笑。那花香,顺着青葱远去。接着,她用自己的芒,挑动着春天的媚眼。然后,以一种释然天下
的情怀,奔向慌乱的夏,她是夏天的王。
⑦一天天,就这样往前跑,和风一起。跑过春分和小满。风里,她宛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妇姑,站成一季美
丽。深情的,给人太多期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我喜欢这种简单着的美,自然天成,欢快的让你不再
想起忧伤。
⑧风吹麦浪。此刻,一种无法逃避的思念,沿着阳光的烈焰和农人真诚的期待,守望。守望,成了父老乡
亲几辈子的梦。这梦,从一叶青葱到一片金黄。然而近年来,村里人纷纷去了他城。故乡的田,有许多荒芜。
在遥望里,故乡已不见麦浪。
⑨每次回家,我都要站在曾经青梅竹马的田间,怀念年少时铃铛样奔跑的麦浪。然而麦浪不在,面前是皱
褶的荒野。每次见这曾经馥郁着美好期许和无限乐趣的田园,我的思绪无法着陆。水泥浇筑的高楼,让我望
不到故乡,更望不见麦浪。父亲背弯如镰,村头的田边,守望成一尊雕像。那是我永远的思念。
⑩此刻,思念瘦尽。听着李健的歌,心如麦浪,翻滚。
(作者:彭九天)
15.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怀念麦浪”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6.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注,对父辈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B.第⑨段中“父亲背弯如镰,村头的田边,守望成一尊雕像”一句话,运用比喻,写出父辈守望着,真诚地期
待农村面貌的改变,田园不再荒芜,人烟不再稀少。
C.“我”怀念麦浪,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麦浪曾经带给我欢乐、清纯,尤其是麦浪最后产出的小麦给
“我”带来了充足的粮食,使“我”免于饥饿。
D.“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本义是指孩童之间的亲密关系,文中用来写“我”对土地及麦浪的感情,朴实
而真切。
17.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自选一个角度对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描写角度、词
语运用等方面选择)。
18.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筒析。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
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
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B恐前后受其敌再一犬坐于前
C.两狼之并驱如故又数刀毙之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盖以诱敌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
鬼狐的故事。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D.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22.本文中的狼,其特点是“黠”,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狼的“黠”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B.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C.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D.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潮平两岸阔”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
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2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四、作文(50分)
25.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将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的生活更美丽。你一定在创造美
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请以“2035年的一天”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合理,力求有新意。②写作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美观。③篇幅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运用(26分)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qi)热优(chen)大相彳至廷(jing)参差不齐(cAn)
B.鹿护(bi)懒情(dud)莒轻怕重(zhan)惊慌失措(huAng)
C.蓬勃(peng)虐待(nue)截然不同(jie)杞人忧天(qi)
D.缥缈(miao)惭愧(can)随声附和(he)一咄逼人(du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相彳至廷——大相径庭、等差不齐(can)——(cen);
B拈轻怕重(zhan)----(nian)、惊慌失措(huGng)----(huang);
C.篷勃----蓬勃虐待(nue)----(niie);
故选D。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意义和价值,有对美好品行的,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对修身
养德的。这些文章都着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A.诠释礼赞谆谆教诲彰显B.注释礼赞诲人不倦突显
C.诠释夸赞谆谆教诲突显D.阐释点赞殷殷嘱托彰显
【答案】A
【解析】
【详解】(1)诠释:指说明,解释。是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也
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
阐释:阐明陈述并解释。依据“意义和价值”可知,不可用“注释”,可排除B。
(2)礼赞:对某事物或人物的赞美,带有一种敬重和钦佩的味道。夸赞:赞美,称赞。点赞:为一网络语言。
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依据语境,不能使用“点赞”可排除D。
(3)谆谆教诲: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殷殷嘱托:情深意重地
叮嘱。
(4)彰显:鲜明地显示。突显:突出地显示。依据“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应该选用“彰显”,可排除C。
据此,答案为A„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B.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C.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仔细调查,认真研究,不可掉以轻心。
D.贫困户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但略显单调,如果再给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草生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缺少主语,去掉“通过”。
B.介词使用不当,将“在”改成“对”;或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后增加“等方面”;
D.词语误用,蓬草生辉: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
物的客套话)。使用与语境不符。
故选C。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一项是()
A.“事物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浅蒙胁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
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用雪熬途的寒
冬。
C.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墀理到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未修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风雪载途:--路上都是风雪交加,气候非常恶劣,形容旅途艰难。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不能用在同学之间,适用对象错误;
故选D。
5.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
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
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①。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②。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
雅,③。它虽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
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结合语境中的“三朵两朵挨在一起”这一语意及表达特
点,辨析“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恰当;结合“向外弯曲”这一语境,从“事物形态”方面想象理
解,“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符合语境:空格三中,着重体现紫丁花的“紫”,可辨析“像水墨画中的一
缕青烟”恰当,由此辨析c恰当。
6.下面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句中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当人来
写,突出了花朵儿也像人一样,是那样的活泼可爱。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和“钻”表现了小草的动作;“嫩嫩的,绿绿
的”看似不含感情,实际上却流露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一个巧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同
时,,,浓",,淡"一对反义词则写出西湖不管在哪种天气和环境,都美妙无比。
D.“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句中两个“没有一个
不”,运用双重否定极有力地强调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答案】B
【解析】
【详解】“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表达
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7.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话和寓言都采用虚构的故事,幻想的情节,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但童话篇幅
较短,更有讽刺性;寓言篇幅较长,更有趣味性。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席》《孟子》合称为“四
书”。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
拾》。
D.古人常用“书”表示信件,内容或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如诸葛亮《诫子书》;或表达对家乡的
思念,如《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乡书”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有误,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故事性强。童话篇幅较长。
8.古诗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3)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曹操《观沧海》中,表现所写之景充满一片欣欣向荣之情状的诗句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两句,表达了无法
亲自送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
【答案】⑴.(1)便引诗情到碧霄(2).(2)影入平羌江水流⑶.(3)何当共剪西窗烛⑷.
(4)树木丛生,(5).百草丰茂(6).(5)我寄愁心与明月,(7).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碧霄、羌、剪、茂、夜郎”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现代文阅读(28分分)
(一)(16分,第9、11小题各2分,其他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补丁
①一天,儿子出去玩时,一双牛仔磨砂鞋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他回家后递给我说:“妈妈,扔了吧。"我
默默地接过那双鞋,那是我花了280元买的,穿了还不到一周,我能不心疼吗?②我拿着鞋来到小区门口的鞋
摊前,老师傅和善地接过鞋子说:“让我试试吧,兴许能补好。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给这两只鞋都打上补
丁,这样对称一些,而且更好看些。”看来,也只好这样了,我放下鞋子走了。
③过了几天,我去取鞋。果然,另一只鞋子也被刻意地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用粗粗的麻绳一左一右地缝
合起来,裂缝呈树枝状,针脚也有些歪歪扭扭,与牛仔的质地浑然一体,风格粗犷,比先前多了一种别样的风
味。我惊叹老师傅的手艺,真可谓巧夺天工啊!
④把鞋子拿回家后,我没有立即给儿子,我怕他不肯穿。正好全家人在看电视,是抗日战争题材,我就问
儿子:“知道什么叫补丁吗?”
⑤儿子郑重地答道:“补丁就是软件当初设计得不完美,后来又设计了一些用来弥补缺陷的程序。”一
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我想跟他说的是鞋上的补丁啊。
⑥儿子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电脑补丁,我就想用忆苦思甜的方法让他接受那个鞋子上的补丁。我给他
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
⑦小时候,家里很穷,孩子也多,往往是老大的鞋子小了,留给老二老三穿,等一双鞋到了我这个老四的
脚上,鞋帮都掉了,鞋底也磨薄了。母亲就在灯下给我一遍一遍地缝补。那时,我多么希望有一双属于自己的
新鞋啊。
⑧不知儿子听懂了没有,我拿出那双鞋子,递给儿子说:“这就是补丁啊。”
⑨他接过鞋子左瞧瞧,右看看,欣喜若狂地对我说:“哇,老妈,你真是神来之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创意
啊!”说着,他奔过来,夸张地在我脸上亲了一口。我笑笑说,老妈没那么伟大,这是门口老师傅的杰作。
⑩第二天,我刚踏进门,发现门口齐刷刷地放着五六双鞋,我吓了一跳。每双鞋子好像都是新的,可是,每
只鞋子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口子。我心里纳闷:这小子,不会把老妈当成修鞋的了吧?
⑪一群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从屋里涌了出来。儿子说:“大家都说我的鞋有创意,都买了新鞋,
让你拿给那个修鞋的师傅,尽全力给他们做得有个性一点儿……”
⑫儿子还在一边叮咛我,我的心在疼痛,泪水也不知不觉地滑落下来。
⑬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以“补丁”为题,有什么作用?
10.第①段中的“心疼”和第⑫段中的“心在疼痛”各表达什么意思?
11.通读全文之后,你认为在第回段横线上应该添加什么内容才合理?
1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我”与儿子及儿子的同学对补丁的不同看法,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不同价值观念。
B.上文第⑦段是补叙,补充交代“我”小时候的艰难岁月,这样写有利于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我”这个人
物。
C.通过对儿子在接过补好的鞋子并发现补得如此完美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
喜悦兴奋的情态,也从侧面表现了老师傅的手艺高超。
D.本文选材立意的特点是以小见大,选择为划破的鞋打补丁这个小事件,反映一个大的主题。
13.第③段对老师傅所打的补丁作了具体的描写,这样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4.文章结尾写了一群孩子要求补新鞋的事,请分析这一情节安排的好处。
【答案】9.(1)语义双关:补丁暨指孩子鞋上的伤口被补上留下的痕迹,也指针对孩子们思想的缺失;“补
丁”还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或: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10.第①段中的“心疼”指“我”过惯了节俭的生活,舍不得把刚穿一周的价值不菲的鞋子扔掉。第⑫段中
的“心在疼痛”则指“我”因孩子们不理解老一辈的良苦用心,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感到难
过。
11.孩子们思想上的补丁该如何打才好呢?(合理即可)12.B
13.突出老师傅的手艺巧夺天工,在全文中起到铺垫作用(或: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答案一致说
法不完全相同亦可)。
14.进一步反映了思想缺失(追求个性、不懂珍惜财物)已成了当代孩子的共性问题,深化了文章主题。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透露出作
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
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这篇小说以“补丁”为题,从内容上看,具有双
重的含义:一指补在孩子鞋上东西,一指孩子思想上的缺失;从结构上看,文章围绕着“补丁”来选材和组
材,串编了文章的内容,构成了文章的叙事线索;从表达上看,用“补丁”作题目,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的
兴趣;从主旨的角度看,能激发读者的思考,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含义。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依据“那是我花了280元买的,穿了还不到一周,我能不心疼吗?”可知,第1段中的“心疼”是指
“我”舍不得把刚穿一周的价值不菲的鞋子扔掉。依据“一群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从屋里涌了出来。
儿子说:'大家都说我的鞋有创意,都买了新鞋,让你拿给那个修鞋的师傅,尽全力给他们做得有个性一点
儿……’”可知,文章第12段中的“心在疼痛”不只是新鞋被割破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这些孩子们不能理解
老一辈的勤俭节约,更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感到难过,是为孩子们的思想上的缺失而伤心难
过。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和补写语句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小说的主题和具体的语境,
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引发读者思考、照应前文等方面拟写作答。如:当今的社会,该如何为孩子的思想
打上“补丁”呢?再如:面对当今的现实社会,孩子的价值观如何培养呢?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合理即
可。
【1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文章第7段运用的是插叙的写法,补充交代“我”小时候的艰难岁月,其
目的是刻画“我”这个人物,并与“孩子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主题。据此,B项的“上文第⑦段是
补叙,补充交代‘我’小时候的艰难岁月,这样写有利于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我‘这个人物”的理解是错误
的。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
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第
3段对老师傅所打的补丁作了具体的描写,突出表现了老师傅的手艺好,这为下文叙写“孩子们喜欢并购买
来新鞋割破要打补丁”一事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情节在表达上的作用。文章结尾写了一群孩子要求补新鞋的事,从结构上看,与上文内容相照
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从内容上看,安排这一情节,既表现了现在的孩子们不懂得珍惜,为了追求个性
而损毁物品,深层次上,反映了孩子们思想价值观的扭曲,用一群孩子集体的行为,揭示了现在对孩子的思想
教育不够的现实问题,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二)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怀念麦浪
①听着李健的《风吹麦浪》,心便迷惘。风在这里,麦浪在哪儿?
②赶着城市化进程的队伍,我来到了A城。城里没有麦浪。茅盾先生《白杨礼赞》中的那条黄绿错综的
大毡子,只当在梦里。
③喜欢小时候站在故乡的苍茫里,遥看麦浪。那一望无际的粼粼波光,在风里惹着眼。那时,我看麦浪,
就像两小无猜的孩子对望。一种喜悦,自心底来。她带着我,玩转欢快的年少。我的思绪行走在麦的浪尖上,
心里甜蜜得想流泪。这辈子,感觉生命开端的那片田园,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怎敢忘。
④小时候,我没见过大海。就觉着那片苍茫像大海,他浩瀚、包容,有着大海样的情怀。我崇拜他,就如
同崇拜我的父亲。故乡的麦浪,一吹就是几十年,一如我梦里的向往。我喜欢她,柔美的绿,金灿灿的黄,还有
收获时的热烈。冬日里,那一畦畦绿,在灰暗的冷里,一如小妹倔强的生命。春风来,麦苗儿青翠,风里她跳着
欢快的舞。春风围着她的脖子,她的心随着那绿,生动。童年和菜篮子一起,在麦浪里翻飞。我的心情如三月
的风筝,蒸蒸日上。光着脚,跑在那一片滚动的绵柔里,追逐着年少时的梦。那时的快乐,正如这绿油油的麦
浪,清清纯纯的,无与伦比。那个舞台,一展平畴,开阔得让我们心花怒放。
⑤清明过后,不知不觉,麦苗儿窜过脚踝,青葱若小妹,晕着可爱。风一吹,铃铛样奔跑,挡不住人间四月
的诱惑。拔节声里,听那花开,欣喜若狂。白白的碎花儿,干净地开在麦的胸前,就像小妹辫梢的蝴蝶。仔细
看,就觉着有一种天生的奇迹。辫在那,极像一棵棵结满果子的树,举过头顶,追寻着风的幸福。那花,纤弱而
娇巧。从风里走出来,嫩嫩的,吐着柔软。远远地看,不敢触摸。就觉着有股温暖,扑面来。
⑥有人说小麦花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花,我不敢信。那么美好的一束束鲜嫩,怎这般的让人等不起。盼
了一个冬天,难道就只为那瞬间的开放。这种超然的淡定,让我不懂。我喜欢她慢慢盛开的样子,几分黄,又
几分白,从青绿中来,纯洁如蝶。风里,正舞着婀娜。简单,朴素,清爽,安静。恰如女儿篮底白花的裙,在阳光
里闪闪飘逸。一朵花,几分钟就开完。一树花,三两天就开完。开得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我喜欢这世间最美
的淡定,不张扬,不奢华。认认真真地开,开得很仔细,只当一次旅行。好多次我就这样深情地看着她,在风里,
在阳光里,静静的一点点地开。看着这份柔美的开放,就觉不忍。不忍她比昙花还短暂的,又最美丽的停留。
这样一次短暂的诗意的停留,让我怀念很多年。我感觉,她就是一首婉约的诗。走过春秋,又走过白居易的唐
朝,穿越宋词和明清小令,停留在世界的“末日”。风里,她欢快的旋着舞。那舞姿,轻盈,曼妙。一波一波,
在田的枝头灿笑。那花香,顺着青葱远去。接着,她用自己的芒,挑动着春天的媚眼。然后,以一种释然天下
的情怀,奔向慌乱的夏,她是夏天的王。
⑦一天天,就这样往前跑,和风一起。跑过春分和小满。风里,她宛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妇姑,站成一季美
丽。深情的,给人太多期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我喜欢这种简单着的美,自然天成,欢快的让你不再
想起忧伤。
⑧风吹麦浪。此刻,一种无法逃避的思念,沿着阳光的烈焰和农人真诚的期待,守望。守望,成了父老乡
亲几辈子的梦。这梦,从一叶青葱到一片金黄。然而近年来,村里人纷纷去了他城。故乡的田,有许多荒芜。
在遥望里,故乡已不见麦浪。
⑨每次回家,我都要站在曾经青梅竹马的田间,怀念年少时铃铛样奔跑的麦浪。然而麦浪不在,面前是皱
褶的荒野。每次见这曾经馥郁着美好期许和无限乐趣的田园,我的思绪无法着陆。水泥浇筑的高楼,让我望
不到故乡,更望不见麦浪。父亲背弯如镰,村头的田边,守望成一尊雕像。那是我永远的思念。
⑩此刻,思念瘦尽。听着李健的歌,心如麦浪,翻滚。
(作者:彭九天)
15.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怀念麦浪”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6.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注,对父辈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B.第⑨段中“父亲背弯如镰,村头的田边,守望成一尊雕像”一句话,运用比喻,写出父辈守望着,真诚地期
待农村面貌的改变,田园不再荒芜,人烟不再稀少。
C.“我”怀念麦浪,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麦浪曾经带给我欢乐、清纯,尤其是麦浪最后产出的小麦给
“我”带来了充足的粮食,使“我”免于饥饿。
D.“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本义是指孩童之间的亲密关系,文中用来写“我”对土地及麦浪的感情,朴实
而真切。
17.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自选一个角度对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描写角度、词
语运用等方面选择)。
18.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析。
【答案】15.①小时候,遥看粼粼波光的麦浪,心生喜悦。②崇拜麦浪浩瀚,包容的情怀,开阔得让我们心花怒
放。③小麦花像一首婉约的诗,让我怀想很多年。④喜欢成熟麦子简单的美,自然天成。⑤怀念父亲。⑥怀
念年少时的故乡。(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6.C
17.例略。①比喻、拟人等手法,选出具体拟人,答出作用;②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指出具体内
容,分析作用;③叠词的运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18.①首尾呼应;②运用比喻,寓情于景;③点明主旨;④动词结尾,写出一种情态,令人回味无穷。(答出两
点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作答。
依据文章第3段内容可概括为:小时候,站在故乡的苍茫里,遥看那一望无际的粼粼波光的麦浪的情景。依
据文章第4段内容可概括为:崇拜那片苍茫像大海,浩瀚、包容,有着大海样的情怀的麦浪.依据文章第5
段内容可概括为:清明过后,在满是麦苗、麦花的季节里感受温暖,为之欣喜若狂。依据文章第6段内容可
概括为:感受小麦花婉约诗一样的轻盈、曼妙和香气,让人怀想。依据文章第7段内容可概括为:怀念麦浪
这种简单着的美,自然天成,让人不再想起忧伤的情形。依据文章第8、9段内容可概括为:对父亲的怀念,
对故乡的怀念。据此概括出“怀念麦浪”的具体内涵。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C项错误,文章中并没有谈及“麦浪最后产出的小麦给‘我'带来了充足的
粮食,使‘我'免于饥饿”这一内容。故选C。
【17题详解】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
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
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文章第5段画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风一吹,铃铛样奔跑,挡不住人间四月的诱惑”“白白的碎花儿,干净地开在麦的胸前,
就像小妹辫梢的蝴蝶”“从风里走出来,嫩嫩的,吐着柔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拂麦苗、麦花的情景,表
达了作者愉悦、喜爱与赞美之情。从描写的角度看,调动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如“风一吹,铃铛样奔跑,挡
不住人间四月的诱惑。拔节声里,听那花开,欣喜若狂”一一初学和感觉;“拔节声里,听那花开”一一听觉;
“从风里走出来,嫩嫩的,吐着柔软。远远地看,不敢触摸。就觉着有股温暖,扑面来”一一嗅觉。从“色、
形、声、味”的不同角度,描绘了风吹拂麦苗、麦花的情景,给人以欣喜,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也
可以从“白白的”“嫩嫩的”“远远”等叠词使用的角度进行赏析,也可以从句式长短相间的角度进行赏
析。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
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
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文章最后一段“此刻,思念瘦尽。听着李健的
歌,心如麦浪,翻滚”,在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听着李健的《风吹麦浪》,心便迷惘。风在这里,麦浪在哪
儿”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运用“思念瘦尽”“心如麦浪”等语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议
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了中心,发人深省。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
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
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卷,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得骨4:小增笑耳
B.恐前后受去敌某一犬坐于前
C.两狼哥并驱如故又数刀毙之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盖以诱敌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
鬼狐的故事。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D.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22.本文中的狼,其特点是“黠”,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狼的“黠”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9.D20.想挖洞进去以从后面攻击他。21.D
22.(1)分工跟踪,不一哄而上;(2)一坐一走,准备前后夹击;(3)假装睡觉,麻痹对手;(4)背后打洞,
欲出其不意。
【解析】
【19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一狼得骨止/小增笑耳(止:停止/只);
B.恐前后受?敌/苏一犬坐于前(其:代狼/其中);
C.两狼之并驱如故/又数刀毙之(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狼);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盖以诱敌(以:用来/用来);
故选D。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
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
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意(意图)、隧(打洞)、以(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的。
【2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要求,筛选文章中符合要求的具体内容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一狼得骨
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内容,从狼的行为方面进行概括。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
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I、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
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拿骨头扔给另一只狼,后得
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
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
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
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
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B.这首诗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温州大客车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2024年迪庆客运资格证考试题库下载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狐假虎威》精美课件
- 吉首大学《建筑设计Ⅴ》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场景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床夹具设计》试卷17
-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批评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全媒体文案创意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签订宴会厅协议书范本范本
- 吉林艺术学院《CG模型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IEEE1588学习笔记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 亚龙YL-335B实训项目书
- 钢管落地卸料平台
- 日语授受关系PPT演示课件
- 殡仪服务试题——
-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 骨龄及其测评方法
- (完整版)初三化学计算题专题练习题
- 2010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 高电压技术
- 中日英刀具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