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_第1页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_第2页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_第3页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_第4页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TOC\o"1-2"\h\u13997第一章绪论 2181381.1公共交通概述 237681.2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29371第二章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基础 3221202.1线路规划原则与方法 3293942.2线路规划的技术指标 391072.3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关系 427905第三章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4298433.1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 434463.2需求预测方法 5252033.3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14653第四章公共交通网络设计 6219044.1网络设计原则 6309014.2网络布局方法 6226214.3网络优化策略 62512第五章公共交通线路布局 7166795.1线路布局原则 7167045.2线路布局方法 7294485.3线路布局优化 86691第六章公共交通运营组织 8141916.1运营组织原则 840686.2运营组织模式 9319726.3运营组织策略 931864第七章公共交通车辆调度 10278907.1车辆调度原则 10176877.2车辆调度方法 1067487.3车辆调度优化 1112832第八章公共交通票价策略 11210048.1票价制定原则 11293938.2票价制定方法 11113528.3票价调整策略 125102第九章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 12106449.1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12103979.2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13153679.3服务质量改进策略 137917第十章公共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 142937410.1安全管理原则 141790310.2应急处理方法 142146710.3安全预防与处理 1431054第十一章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 151081611.1政策法规概述 151810411.2政策法规制定 152709311.3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 1617316第十二章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 16990812.1信息化管理概述 161592812.2信息化管理技术 171613012.3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实践 17第一章绪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章将从公共交通概述和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1公共交通概述公共交通是指城市或地区范围内,为满足公众出行需求而提供的、具有固定线路、站点和运营时间的交通服务。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城市公交、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出租车等多种形式。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出行方式,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交通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性:公共交通服务于广大民众,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2)固定性: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和运营时间相对固定,便于市民出行规划。(3)经济性:与私家车等出行方式相比,公共交通具有较低的成本。(4)环保性:公共交通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空气污染。1.2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是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合理的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能够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缩短市民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满意度。(2)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有助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有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4)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规范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能够保证市民出行安全,降低交通发生率。(5)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通过优化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可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市民的出行需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优化交通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基础2.1线路规划原则与方法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了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线路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线路规划应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出行者的出行习惯、出行时间、出行距离等因素。(2)合理性原则:线路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地理、人口、经济发展等因素,合理布局线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高效性原则:线路规划应注重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减少换乘次数。(4)可持续发展原则:线路规划应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因素,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线路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经验法: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线路运行效果,调整线路布局。(2)优化法:运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对线路布局进行优化,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模拟法:通过模拟软件,模拟不同线路布局下的运行效果,选择最佳方案。2.2线路规划的技术指标线路规划的技术指标是评价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线路长度:线路长度反映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过长或过短的线路长度都会影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线路走向:线路走向应尽量沿主要道路布局,方便乘客出行。(3)线路密度:线路密度反映公共交通服务的覆盖程度,过低的线路密度会导致乘客出行不便。(4)换乘次数:换乘次数是衡量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减少换乘次数有助于提高乘客满意度。(5)运行时间:运行时间包括线路运行时间和乘客出行时间,是评价公共交通效率的重要指标。2.3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关系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线路规划有助于促进城市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2)缓解交通拥堵: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促进经济发展: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可以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4)改善生态环境: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有助于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5)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可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方便居民出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章公共交通需求分析3.1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公共交通需求分析是研究公共交通服务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需求情况,旨在为公共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2)公共交通需求:公共交通需求是指人们为满足出行目的,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3)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描述需求量与影响需求的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4)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3.2需求预测方法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共交通需求的估计,其目的是为公共交通规划、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提供依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需求预测方法:(1)时间序列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进行预测。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趋势法、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等。(2)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通过建立需求量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预测未来需求。常用的回归模型包括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非线性回归等。(3)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法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的计算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可以预测公共交通需求。(4)灰色系统法:灰色系统法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方法,适用于数据量较少、信息不完全的情况。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可以预测公共交通需求。3.3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公共交通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交通需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出行需求越大,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也越高。(2)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规模和结构对公共交通需求有较大影响。人口规模越大,出行需求越高;人口结构中,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较高。(3)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公共交通需求有显著影响。基础设施越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越高,需求越大。(4)公共交通票价:公共交通票价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票价越高,需求越低;票价越低,需求越高。(5)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包括车辆舒适度、运行速度、准点率等。服务品质越高,需求越大。(6)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政策对公共交通需求有较大影响。如限制私家车出行、鼓励公共交通出行等政策,将增加公共交通需求。(7)其他因素:如天气、节假日、大型活动等也会对公共交通需求产生影响。第四章公共交通网络设计4.1网络设计原则公共交通网络设计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公共交通网络设计应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2)可持续发展:公共交通网络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城市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3)系统协调:公共交通网络设计应考虑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与衔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融合,提高整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4)灵活性:公共交通网络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满足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需求。4.2网络布局方法公共交通网络布局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拓扑分析法:通过分析城市空间布局、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因素,构建公共交通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2)引力模型法: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吸引力和距离衰减规律,建立公共交通网络布局模型,求解网络布局。(3)线性规划法:以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线路长度、线路密度等指标为目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最优公共交通网络布局。(4)遗传算法: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公共交通网络布局问题,通过迭代优化得到较优的网络布局方案。4.3网络优化策略公共交通网络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线路优化:根据公共交通需求、线路运行状况等因素,调整线路走向、线路长度、线路密度等,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站点优化: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站点,优化站点布局,提高站点换乘便利性,降低乘客出行时间。(3)运行时间优化:通过调整公共交通运行时间、发车频率等,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4)票价策略优化:合理制定票价策略,引导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提高公共交通市场份额。(5)换乘优惠政策:实施换乘优惠政策,鼓励乘客换乘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网络的整体效率。(6)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提高公共交通网络运行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第五章公共交通线路布局5.1线路布局原则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核心内容,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线路布局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人们的出行习惯、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等因素,力求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2)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公共交通设施,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3)协同发展:线路布局应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相结合,实现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协同发展。(4)适应城市发展规划:线路布局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适应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5.2线路布局方法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需求导向法:以客流需求为依据,分析客流分布特点,确定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2)线路优化法:通过对现有线路的优化调整,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减少线路重复和空白区域。(3)空间分析法和时间分析法的结合:分析城市空间布局和时间分布特点,确定线路布局。(4)多目标规划法:综合考虑线路布局的经济性、社会效益、环保等因素,实现多目标优化。5.3线路布局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线路走向:根据客流需求,调整线路走向,使其符合客流方向,提高线路利用率。(2)优化站点设置:合理设置站点,减少乘客出行时间,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优化线网结构:优化线网布局,实现线路之间的合理衔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4)优化运营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实时调整线路运营策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第六章公共交通运营组织6.1运营组织原则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组织的原则旨在提高公共交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服务质量,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以下是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的几个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保证公共交通运营安全,防止和减少交通的发生,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2)公平原则:合理分配公共交通资源,保证各个区域、各个群体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公平出行。(3)高效原则: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站点设置和运营时间,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乘客出行时间。(4)舒适性原则: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提升乘客出行体验。(5)环保原则:推广绿色公共交通,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6)创新原则: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6.2运营组织模式公共交通运营组织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达模式:将起点站和终点站之间的乘客直接送达,减少换乘次数,提高运行效率。(2)环线模式:设置环线线路,方便乘客在同一站点换乘,提高线路利用率。(3)首末站模式:设置首末站,便于乘客在首末站附近区域出行,提高线路覆盖范围。(4)分时模式:根据不同时间段乘客出行需求,调整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和班次,提高运行效率。(5)联运模式: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实现联运,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率。6.3运营组织策略为了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下运营组织策略:(1)优化线路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人口分布,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线路,提高线路覆盖率。(2)调整班次和运行时间:根据乘客出行需求,合理调整班次和运行时间,减少乘客等待时间。(3)提高车辆利用率:通过科学调度,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4)加强换乘衔接:优化公共交通站点设置,提高换乘便利性,减少乘客换乘时间。(5)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公共交通车辆和站点的维护保养,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乘客满意度。(6)引导乘客合理出行: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乘客合理选择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7)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化调度。第七章公共交通车辆调度7.1车辆调度原则车辆调度是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保证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提高乘客出行体验。以下是公共交通车辆调度的基本原则:(1)安全原则:保证车辆调度过程中的安全性,遵循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防止发生。(2)公平原则:在车辆调度过程中,公平对待所有线路和乘客,保证各线路的运营需求得到满足。(3)实时性原则:根据实时客流、路况等信息,及时调整车辆运行计划,提高调度效率。(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车辆资源,降低运营成本。(5)灵活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车辆运行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特殊需求。7.2车辆调度方法公共交通车辆调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固定时刻表调度:根据线路的客流特点和运行条件,编制固定的行车时刻表,按照时刻表进行车辆调度。(2)实时调度:根据实时客流、路况等信息,动态调整车辆运行计划,实现实时调度。(3)人工调度:调度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和调度原则,手动下达调度指令,调整车辆运行计划。(4)自动调度: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智能算法,自动车辆运行计划,实现自动调度。(5)集中调度:将多个线路的调度工作集中到一个调度中心,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7.3车辆调度优化为了提高公共交通车辆调度的效率和效果,以下措施可用于优化车辆调度:(1)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现场调查、智能交通系统等手段,收集客流、路况等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2)智能调度算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智能调度算法,实现车辆运行的自动优化。(3)调度策略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调度策略,如优化行车时刻表、调整车辆运行路线等。(4)调度人员培训:加强调度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调度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信息共享与协同调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线路、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调度,提高整体调度效果。(6)调度设施完善:完善调度设施,如调度指挥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提高调度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第八章公共交通票价策略8.1票价制定原则公共交通票价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票价应充分体现公平性,保障各类乘客的基本出行需求,兼顾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承受能力。(2)合理性原则:票价应与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成本、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相匹配,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3)竞争力原则:票价应具有竞争力,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良性竞争,促进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4)激励性原则:票价应具有一定的激励性,鼓励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等高污染、高能耗的交通方式。8.2票价制定方法票价制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成本加成法:以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成本为基础,加上合理的利润,计算出票价。(2)市场调查法:通过调查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出行需求,确定票价水平。(3)竞争力分析法和供需平衡法:综合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力,以及公共交通市场的供需关系,确定票价。(4)综合评价法: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对票价进行综合评价。8.3票价调整策略票价调整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定期调整策略:根据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定期对票价进行调整。(2)动态调整策略:根据客流、天气等实时因素,动态调整票价,优化公共交通资源分配。(3)分区调整策略: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根据各区域的交通需求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票价。(4)优惠策略: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等)实施优惠政策,降低其出行成本。(5)累次优惠策略:鼓励乘客多次乘坐公共交通,通过累次优惠方式降低其出行成本。(6)组合票价策略:将公共交通票价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水上巴士等)进行组合,提供更多优惠。(7)智能票价策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乘客出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票价策略。第九章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9.1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是衡量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评价指标的选择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1)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频率、死亡率、交通伤亡率等,用于衡量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水平。(2)准点率指标:包括车辆准时到达率、线路准时运行率等,反映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稳定性。(3)服务水平指标:包括车辆舒适度、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候车时间等,体现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4)运营效率指标:包括线路运营速度、车辆运行效率、线路利用率等,反映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5)环境保护指标:包括公共交通车辆排放标准、能源消耗等,评估公共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6)社会满意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民众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满意度。9.2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法:通过专家评分、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进行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法:采用数学模型、统计数据等方法,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进行定量分析。(3)综合评价法: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4)指数评价法:构建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指数,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进行评估。(5)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进行评价。9.3服务质量改进策略为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以下几种改进策略:(1)优化线路布局:根据客流需求,合理调整线路走向、站点设置,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2)提高车辆运行效率:通过优化车辆调度、提高车辆运行速度等措施,降低乘客候车时间。(3)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司乘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乘客满意度。(4)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发生概率。(5)推广绿色交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降低公共交通对环境的影响。(6)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公共交通投资力度,完善公共交通政策体系,促进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第十章公共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10.1安全管理原则我国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安全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交通安全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将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要加强对的应急处理,保证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和救援。(2)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明确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交通安全,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3)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积极推动交通安全管理理念、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发展。(4)社会共治,协同作战。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团体和广大市民的作用,共同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10.2应急处理方法公共交通安全应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各类交通安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和资源配置,保证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2)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发生后,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3)快速处置现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组织人员、物资进行现场处置,包括车辆救援、伤员救治、交通疏导等。(4)加强调查与分析。对原因、责任等进行深入调查,总结教训,为今后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10.3安全预防与处理(1)安全预防(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2)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道路通行条件,减少交通安全的发生。(3)严格执法监管。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形成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2)安全处理(1)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理工作。(2)救治伤员。对于中的伤员,要迅速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保证伤员的生命安全。(3)调查原因。对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查明责任,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4)加强善后工作。对善后工作进行妥善处理,包括赔偿、安抚受害者家属等,保证社会稳定。第十一章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11.1政策法规概述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是为了保障公共交通秩序,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公共交通事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主要包括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政策法规对于规范公共交通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出行权益、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1.2政策法规制定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政策法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2)科学性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公共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保证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民主性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特别是公共交通行业从业者、专家学者和公众的意见,保证政策法规的民主性和公正性。(4)动态性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适应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11.3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是保证公共交通秩序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的主要内容:(1)宣传和培训:各级部门和公共交通企业应加大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政策法规意识。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保证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内容。(2)组织实施:部门应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加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组织实施,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3)监督检查:部门应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政策法规监督检查机制,对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觉和纠正问题。(4)社会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