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汇编(三)13.【简答题】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一是符合客观事实,二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在本节课中,可以设置哪些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参考答案】可以设置如下的练习活动:①出示不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请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且进行改正;②出示具体的化学反应,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请学生自行写出化学方程式。14.【简答题】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解】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教师提问】故事中的案例主要涉及的是坏血病,那么它是由于缺乏什么营养物质引起的呢?主要就是维生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解】维生素也称维它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的科学家丰克为它命名的,丰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教师提问】请列举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维生素而产生的一些病症。【学生回答】手脚蜕皮、夜盲症、佝偻病等。【教师总结】手脚蜕皮主要是由于缺少维生素B,而夜盲症则与维生素A有关,佝偻病发主要是在儿童身上,与维生素D有关系。其实维生素可以分为很多种,目前已知的就有几十种,常见的有维生素A、B1、B2、C、D、E等等,他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教师引导】维生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呢?【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图片。【学生总结】水果、糙米、面包、瘦肉、牛奶等。【教师引导】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的量并不多,但人体所需的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请学生谈谈据此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只要保证膳食中含有各种维生素,不偏食,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但是如果长期对事物烹调的方法不科学,使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或流失,人就容易患某些疾病。【教师引导】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或从一些食物中提取某些维生素,比如复合维生素片等等。同学们能不能再列举两个例子?【学生回答】感冒的时候吃的维C银翘片,维生素泡腾片。【引导思考】维生素对于人体如此重要,缺乏的时候会引起很多的病症,那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如何确保自身身体健康呢?【学生回答】不挑食,不厌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合理膳食。(三)拓展提高【教师提问】联系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在烹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维生素C溶于水在加热或碱性条件下易被破坏,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所以对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烹调前最好不用水浸,不捣碎、不切薄,最好在沸水中煮或加少量食醋,食用前不要长时间保温,能生吃的最好凉拌。(四)小结作业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作业:给自己设计一份合理膳食的食谱,帮助自己获取足量的维生素。【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为什么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参考答案】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另外,碳碳之间可以通过单键、双键、三键形成链状和环状结构,所形成的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多环,环可大可小,支链可长可短,可多可少等,也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分析得到的?【参考答案】在本节课中,内容主要以维生素的作用展开,并重点强调维生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将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设置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对待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的时候,往往不能理解的很深入,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而不能体会其中的重大意义,因此我将维生素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15.【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Zn+H2SO4=_______________Cu+H2SO4=_______________【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二)新课讲授【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小组讨论5分钟)【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小组②: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MgCl2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两两反应,观察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活动性强弱。……【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怎样的?(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安全。)【提出问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看,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学生回答】(1)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泼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三)巩固提高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1)铁和稀盐酸(2)铝和硫酸锌溶液(3)铁与硫酸铜晶体解析:(1)反应;(2)反应;(3)不反应(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金属活动性顺序。布置作业:有一种“黄铜”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金与“愚人金”?【答辩题目解析】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参考答案】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具有耐腐蚀性。如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很容易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2.请谈一谈你这样设计导入的原因?【参考答案】导入我采用的是通过大屏幕出示三个置换反应的反应物,让学生来判断产物。学生根据上节课做过的实验能够准确地得出结论,由此引出金属具有不同的活泼性,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采用这种复习的导入方法既可以检测学生对上节课置换反应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16.【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播放西气东输的图片,提问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回答】甲烷。【教师引导】甲烷有哪些性质呢?甲烷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在点燃前,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就来学习甲烷的验纯。(二)探究新知【教师提问】甲烷的化学式是什么。【学生回答】CH4。【教师提问】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学生回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教师提问】甲烷能燃烧吗?在点燃之前要不要验纯?【学生回答】能燃烧,要验纯,不然存在安全隐患。【教师演示】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用姆指堵住,靠近点燃的酒精灯,再把拇指移开。【提出问题】听是“pupu”声还是尖锐爆鸣声?【学生回答】“pupu”声。【教师讲解】若是“pupu”声,则纯度足够;若是尖锐爆鸣声,则纯度不够,需重新收集。【教师提问】组成甲烷的元素有哪些,该如何设计实验去证明呢?小组讨论一下。【交流讨论】实验一: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观察烧杯上的实验现象。实验二: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学生实验】以实验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回答】甲烷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液珠生成,且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提问】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回答】实验一说明有水生成,证明组成甲烷的元素有氢元素。实验二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组成甲烷的元素有碳元素。【教师提问】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辩题目解析】1.甲烷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参考答案】甲烷可以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甲烷可以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卤代烷;甲烷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炭黑。2.结合本课的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参考答案】在本节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②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③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16.【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播放西气东输的图片,提问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回答】甲烷。【教师引导】甲烷有哪些性质呢?甲烷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在点燃前,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就来学习甲烷的验纯。(二)探究新知【教师提问】甲烷的化学式是什么。【学生回答】CH4。【教师提问】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学生回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教师提问】甲烷能燃烧吗?在点燃之前要不要验纯?【学生回答】能燃烧,要验纯,不然存在安全隐患。【教师演示】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用姆指堵住,靠近点燃的酒精灯,再把拇指移开。【提出问题】听是“pupu”声还是尖锐爆鸣声?【学生回答】“pupu”声。【教师讲解】若是“pupu”声,则纯度足够;若是尖锐爆鸣声,则纯度不够,需重新收集。【教师提问】组成甲烷的元素有哪些,该如何设计实验去证明呢?小组讨论一下。【交流讨论】实验一: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观察烧杯上的实验现象。实验二: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学生实验】以实验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回答】甲烷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液珠生成,且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提问】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回答】实验一说明有水生成,证明组成甲烷的元素有氢元素。实验二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组成甲烷的元素有碳元素。【教师提问】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辩题目解析】1.甲烷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参考答案】甲烷可以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甲烷可以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卤代烷;甲烷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炭黑。2.结合本课的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参考答案】在本节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②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③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17.【简答题】1.题目:铁的冶炼2.内容:3.基本要求:(1)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试讲10分钟以内。(3)要有师生活动。答辩题目1.为什么铁容易生锈直至全部锈蚀,而铝不容易锈蚀?2.本节课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作业?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我国拥有丰富的金属资源,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前三是什么?提炼这些金属的原料是什么?应用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学生回答】铝、铁、钙;矿石;铁。【教师总结】铁又是如何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铁的冶炼》。(二)新课教学【教师总结】冶炼铁最常用的矿石是赤铁矿。今天我们主要以成分主要是Fe2O3的赤铁矿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18.【简答题】1.题目:过滤2.内容:实验4-2取一张圆形滤纸,如图4-15所示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如图4-16所示,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取实验4-1中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讨论1.上面的过滤实验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2.你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4)试讲中涉及到的实验及其他教学用具用语言进行情景模拟即可。答辩题目1.除了过滤外,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的净化程度比较高?2.过滤操作中,涉及到化学仪器有哪些?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教师呈现一杯从学校池塘里取出的水,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杯水显然是不干净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净化它?【学生回答】可以用上节课讲过的明矾吸附净水。【提出问题】用明矾吸附后的大颗粒物如何除去呢?【学生回答】过滤。【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过滤的操作步骤及有哪些注意事项。(二)探究新知【教师演示】取出一张圆形滤纸,将滤纸的折法演示给学生,并呈现出具体操作图示。【学生操作】学生分小组按照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教师演示】将折好的滤纸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教师讲解】强调将滤纸放入漏斗时,要使滤纸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教师演示】将漏斗架好,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教师讲解】强调漏斗的下端管口一定要紧靠烧杯内壁。【教师演示】将盛有池塘水的烧杯,烧杯口紧贴玻璃棒,将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教师讲解】玻璃棒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用来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同时强调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贴玻璃棒,并且要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学生实验】学生动手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教师提问】过滤实验中,可以用“一贴二低三靠”来总结操作关键点,你能分别说出它们代表的是什么吗?【合作探究】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教师总结】明确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提出问题】分析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从过滤操作的要求方面去思考。【学生讨论】①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③盛放滤液的烧杯本身不干净等。(三)拓展提升【提出问题】将静置后的河水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图中实验装置还存在的两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回答】玻璃棒;引流;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四)小结作业【师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布置作业】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板书设计】过滤要求:“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引流【答辩题目解析】1.除了过滤外,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的净化程度比较高?【参考答案】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其中蒸馏之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比较高,但蒸馏之后得到的水也还可能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离子,可以通过沉淀的方式除去。2.过滤操作中,涉及到化学仪器有哪些?【参考答案】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等;其中属于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19.【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在水中不断的加入糖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回答】在水中不断的加入糖,开始不断溶解,后来就不再溶解。【教师引导】为什么不断加入糖之后,会出现不再溶解的现象?接下来就探究“饱和溶液”的内容。(二)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部分溶解。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未溶解的氯化钠继续溶解。【教师引导】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教师引导】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加热烧杯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再加入5g硝酸钾,也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教师总结】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教师提问】请学生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含义的理解,对上述实验中溶液的状态试着举例说明。【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只有部分溶解,此时是饱和溶液。然后再加入15mL水,因为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以此时为不饱和溶液。【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如何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学生回答】①加入溶质;②降温。【教师引导】如何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学生回答】①增加溶剂;②升温。【教师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三)拓展提升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答案】AC。(四)小结作业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作业:思考“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板书设计】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3.转化【答辩题目解析】1.判断“不饱和溶液是不是一定是稀溶液?”【参考答案】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是不饱和溶液;0.2克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溶液很稀,但已经是饱和溶液。所以,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要看实际溶剂中溶解的溶质量的多少。2.用什么方法能够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参考答案】1.加入固态的硝酸钾,使不饱和的硝酸钾变成饱和溶液;2.降低温度,可以是其变成饱和溶液。20.【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出示几种实验室常见物质,水、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铁等让学生观察瓶子标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常见这几种物质的标签,并找出标签上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①每个瓶子上面都有化学元素符号表示该种物质。②除了化学元素符号还有数字。③各个瓶子物质不同,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也都不同。【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些标签中出现的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组合起来又表示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新内容,“化学式”。(二)新课讲授1.化学式【提出问题】根据刚刚的观察,每种物质都用化学元素和数字非常简便的表示出来,请阅读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大家的观察回答,什么叫做化学式?【学生回答】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教师讲授】比如刚才观察到的H2O、O2、CO2、Fe2O3等,这些都是化学式,能够为大家的化学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每一个化学式表示了一种物质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是不同的。【教师引导】水的组成能否写成HO2?【学生回答】不可以,每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而且物质的组成是实验测得的,应该遵循实验事实。2.化学式的意义【提出问题】在H2O中,数字和元素符号各代表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①H2O代表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②表示1个水分子;③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提出问题】那如果写成2H2O呢?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2H2O中的两个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2H2O中,H2O前面2代表水分子的数目,而H2O中2代表1个水分子中包含2个氢原子,代表的是原子数目。3.书写化学式注意事项【教师引导】既然同学们都了解了化学式所代表的含义,而且也了解了使用化学式的好处,那么如何才能既快又准确的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呢?在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在书写化学式时要知道该物质含有哪几种元素以及不同元素原子个数比。【教师展示】出示几种物质的化学式(He、Fe、C、O2、H2)请同学根据这几种化学式总结归纳书写单质化学式需要注意的点。【学生回答】①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②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用元素符号表示。③非金属气体用元素符号和气体中所含原子数表示,原子数标在右下角。【教师展示】继续出示几种化合物化学式(CO、SO2、NaCl、KCl)。【提出问题】观察这几个化学式,在书写化合物化学式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回答】①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时,1省略不写。②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氧元素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写在左方。③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方。【提出问题】那这些化学式又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回答】氯化钠、氯化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读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名称时,读某化某,有时还要读出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三)巩固提高教师读化学式或者元素符号,学生进行抢答。习题:五氧化二氮,4个二氧化碳分子,7个氖原子,2N2代表的意义。【学生板书】N2O5,4CO2,7Ne,2个氮气分子。(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化学式的意义。布置作业:这节课学习了化学式中包含的元素之间有不同的原子个数比,那这些元素是以怎样的原子个数比相结合而组成物质的呢?它们结合的规律是什么?【答辩题目解析】1.化学式的含义。【参考答案】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的组合表示物质名称和物质组成的式子。从这个定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2点:(1)化学式要表达物质,这就要与物质的名称联系起来;(2)化学式表达物质组成,这就要求学生要在了解物质组成的基础上学习化学式,因此,了解物质名称和物质的组成,是构建化学式概念的基础。2.请问你是如何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参考答案】教学目标是指导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宗旨和方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物质的标签,让学生观察,发现标签当中有不同的化学元素,而且其组成不同,代表的物质不同,从身边的物质引入新课,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化学式的定义,以及对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后以水分子为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思考,进一步理解水分子中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各自的含义,并且在巩固提高环节让学生继续说出化学式代表的意义,因此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在认识化学式意义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等方式,也达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导入时候结合生活实际,同时结合教师的讲授,学生能够明白,一个化学式只能代表一种物质,这都是实验测得的,尊重科学实验,实事求是,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1.【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溶液、溶质、溶剂等这些概念,老师这里有一杯盐水,谁能来给老师说一下盐水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盐水为溶液【教师总结】那如果老师告诉大家这杯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0%,总质量是80g的话,如何准确的配制这样一杯溶液呢?(二)新课教学1.实验前准备【教师提问】如果想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大家猜想一下,我们需要准备哪些实验用品以及实验器材呢?【学生回答】需要托盘天平称取溶质的质量【学生回答】玻璃棒进行搅拌,烧杯进行盛装液体。【学生回答】药品氯化钠、蒸馏水【教师总结】大家总结的都很好,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包括,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烧杯、玻璃棒、氯化钠以及蒸馏水,量筒、钥匙。【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使用之前,先回顾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学生回答】(1)左物右砝;(2)使用前调节平衡,调节游码、指针都归零;(3)取用砝码用镊子;(4)物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需要放在纸上或者烧杯中;(5)称量完毕将砝码放入盒内,将游码归零。2.动手实验【教师提问】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学生回答】需要先计算出所要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也就是80g×10%=8g。【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可以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下配制80g10%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及步骤。【学生回答】(1)取氯化钠药品(计算);(2)称量;(3)溶解。【教师引导】那同学们根据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始动手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分配。【教师提问】同学们说一下在量取蒸馏水以及搅拌中注意的事项?【学生回答】本次实验所需蒸馏水是72mL,先用100mL量筒量取70mL蒸馏水,其次再用10mL量取2mL蒸馏水,在量取中要注意将量筒放平,视线与刻度线保持水平;搅拌过程中要边加水边搅拌,而且搅拌时候尽量不要使玻璃棒触碰容器的器壁。【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刚刚的实验中操作都很规范。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中,第一步是计算溶质、溶剂的质量;第二步是称量药品;第三步是加水搅拌溶解。(三)巩固提高【教师提问】(1)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但是没有使用游码,对结果的影响是什么?(2)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3)在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造成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四)小结作业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作业:与同学间交流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教训。【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1.如果在实验操作中,在称量药品过程中,发现垫纸以后,天平指针向左偏,结果会怎样?【参考答案】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导致称量的食盐质量偏低,溶质质量分数偏低。2.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烧杯中有少量水残余,实验结果会怎样?【参考答案】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因为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使所配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减少了,质量分数变大了。2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楼房上装的太阳能。【教师提问】这些装置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太能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教师总结】以前常在楼房顶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的热量将水晒热后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现在会在室外安装太阳能板发电,为用户提供电力需求。这些应用都使用了一种能源—太阳能,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了解太阳能。(二)探究新知【教师讲解】太阳是自己发光发热的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表面的温度约6000摄氏度,并且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太阳是一个天然存在的巨大的能源库,太阳能属于一级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地球万物都离不开太阳,人类生活与太阳也息息相关。【提出问题】简要说明教材图示中“能量”的转化方式吗?【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转化与利用。【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概述图中太阳能的转化过程。太阳能以光波的形式传送到地面,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断生长,动物人类食用植物则间接利用了太阳能。【教师总结】远古时期,植物在光照下发生光合作用,将能量储存在植物体内,经过几百万年沉淀、地壳运动等一系列变化,变成今天使用的化石燃料。【提出问题】无论是传统能源化石燃料、化学能、电能都与太阳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都离不开太阳能、来源太阳能。【教师讲解】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就来自于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的太阳能。所以说今天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均来源于太阳能。太阳光已经照耀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提出问题】新能源“风能”与太阳能是否也有关系呢?(引导“结合地理所学风的形成、潮汐现象的产生”或用多媒体展示该材料)【讨论交流】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吸收热量却不同,由于吸收热量的不同导致空气受热不均匀而产生风,所以风能来源于太阳能。【教师讲解】风能来源于太阳能,其实水能归根到底也来自于太阳能。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能,受热蒸发进入大气层,经过一系列水循环最终形成水能,因此水能归根到底也来自于太阳能。【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转化。【教师总结】生活生产中所需能源绝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可以转化成化学能、电能、热能、光能、风能、水能等。【提出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太阳能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多种形式的能量。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还有哪些应用吗?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回答。【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利用。【师生归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已经从大自然的天然应用转向了社会生活生产的多方面研发应用。太阳辐射能主要有以下方式:光—热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如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光—电转换,即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三)拓展提升【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思考解答。1.生物体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化学能B.太阳能C.热能D.机械能2.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B.硅光电池供电C.水流的能量D.核能(四)小结作业小结: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认识?作业:课后查找资料,调研太阳能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写一篇小论文。【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1.太阳能利用的优势及困难是什么?【参考答案】优点:太阳能十分巨大;供应时间长;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安全、无污染。困难: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2.为什么说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参考答案】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在课堂中可以请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得出,比如如何在水中溶解更多的白糖;或者通过设置具体情境的方式实现,比如设置“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场景,请学生分析原因;还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活动得出,比如在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升温之后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降温过程中可以析出晶体。2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楼房上装的太阳能。【教师提问】这些装置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太能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教师总结】以前常在楼房顶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的热量将水晒热后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现在会在室外安装太阳能板发电,为用户提供电力需求。这些应用都使用了一种能源—太阳能,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了解太阳能。(二)探究新知【教师讲解】太阳是自己发光发热的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表面的温度约6000摄氏度,并且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太阳是一个天然存在的巨大的能源库,太阳能属于一级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地球万物都离不开太阳,人类生活与太阳也息息相关。【提出问题】简要说明教材图示中“能量”的转化方式吗?【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转化与利用。【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概述图中太阳能的转化过程。太阳能以光波的形式传送到地面,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断生长,动物人类食用植物则间接利用了太阳能。【教师总结】远古时期,植物在光照下发生光合作用,将能量储存在植物体内,经过几百万年沉淀、地壳运动等一系列变化,变成今天使用的化石燃料。【提出问题】无论是传统能源化石燃料、化学能、电能都与太阳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都离不开太阳能、来源太阳能。【教师讲解】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就来自于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的太阳能。所以说今天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均来源于太阳能。太阳光已经照耀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提出问题】新能源“风能”与太阳能是否也有关系呢?(引导“结合地理所学风的形成、潮汐现象的产生”或用多媒体展示该材料)【讨论交流】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吸收热量却不同,由于吸收热量的不同导致空气受热不均匀而产生风,所以风能来源于太阳能。【教师讲解】风能来源于太阳能,其实水能归根到底也来自于太阳能。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能,受热蒸发进入大气层,经过一系列水循环最终形成水能,因此水能归根到底也来自于太阳能。【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转化。【教师总结】生活生产中所需能源绝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可以转化成化学能、电能、热能、光能、风能、水能等。【提出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太阳能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多种形式的能量。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还有哪些应用吗?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回答。【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利用。【师生归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已经从大自然的天然应用转向了社会生活生产的多方面研发应用。太阳辐射能主要有以下方式:光—热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如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光—电转换,即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三)拓展提升【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思考解答。1.生物体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化学能B.太阳能C.热能D.机械能2.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B.硅光电池供电C.水流的能量D.核能(四)小结作业小结: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认识?作业:课后查找资料,调研太阳能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写一篇小论文。【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1.太阳能利用的优势及困难是什么?【参考答案】优点:太阳能十分巨大;供应时间长;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安全、无污染。困难: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2.为什么说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参考答案】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在课堂中可以请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得出,比如如何在水中溶解更多的白糖;或者通过设置具体情境的方式实现,比如设置“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场景,请学生分析原因;还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活动得出,比如在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升温之后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降温过程中可以析出晶体。23.【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多媒体播放蒙古族人民正在庆祝丰收,举办了盛大的篝火晚会,所有人都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篝火晚会中,熊熊燃烧的篝火给人们带来了温暖,但是篝火周围以及下方的泥土为什么没有燃烧呢?【学生回答】①泥土不能燃烧。②温度不够高。【教师引导】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考,那老师想问大家,以上同学说的哪个观点正确呢?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进行探索的内容“燃烧的条件”。(二)新课讲授【教师引导】根据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燃烧是物质在氧气中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1.燃烧的条件【教师实验】在500mL大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然后在烧杯上盖上铜薄片,接着在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学生回答】①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教师提问】这些实验事实,说明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①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燃烧的最低温度,而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最低温度,所以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虽然也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但是热水将白磷和空气隔绝,所以不能燃烧。【教师实验】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或空气),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回答】白磷燃烧了。【教师提问】上述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必须有氧气的存在。【教师提问】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以及大家的猜想,请归纳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学生回答】①存在可燃物;②接触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教师总结】通常各个物质都有自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所以燃烧所需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教师提问】这3个条件当中,只有一个条件存在,燃烧可以发生吗?【学生回答】不能,3个条件缺一不可。(三)巩固提高【教师提问】(1)解决新课开始之前视频中的问题。(2)为什么直接用火柴不容易点燃枯柴?(3)你是怎么使火堆燃烧的更旺的?【学生回答】(1)泥土不能燃烧,不是可燃物。(2)枯柴的着火点较高,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达不到枯柴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可以用扇子扇火堆,通入氧气,燃烧更加旺盛。(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燃烧的3个条件。布置作业:我们知道火的发明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热,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发生了火灾,那又应该如何有效的进行灭火呢?【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1.红磷和白磷在物理性质上有何区别?【参考答案】白磷:白色蜡状固体,遇光会逐渐变为淡黄色晶体(所以又称为黄磷),有大蒜的气味,有毒。着火点很低,能自燃,在空气中发光。红磷: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加热升华,但在43千帕压强下加热至590℃可熔融。汽化后再凝华则得白磷。有毒无气味,燃烧时产生白烟,烟有毒。化学活动性比白磷差,在常温下稳定,难与氧反应。2.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参考答案】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2)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如燃烧1公斤石油就需要10-12立方米空气。燃烧1公斤木材就需要4-5立方米空气。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当空气的含氧量低于14-18%时,就不会发生燃烧。(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等。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24.【简答题】1.题目:气体的收集方法2.内容: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常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方法提示:气体的收集方法收集某种气体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这种气体的性质。例如,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图2-16a),密度比空气小的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图2-16b)。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图2-16c)。3.基本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答辩题目: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环节二:新课教学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②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③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学生回答】①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②选择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请同学们写出反应原理。【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主和房东简单合同范本
- 基于物联网的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农业解决方案购销合同
- 2024版房地产经纪咨询费合同
- 2024年度福州市二手房买卖合同全文3篇
- 2024年度工程市场调研居间合同3篇
- 麻醉相关课件
- 工程总承包中的联合体协议
- 个人投资简单的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合同:企业客户与云服务提供商的长期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办公场所租赁服务3篇
- GB/T 43570-2023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总体要求
- 人工智能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 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
-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2022-2023学年度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诊断数学试题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电梯高处施工方案
- 心理团体辅导的保密协议
- 高血压病教学查房教案
- 东方绿洲军训日记500字(八篇)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根本原因分析-RCA-从错误中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