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招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招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招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招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测试初二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横向作答)谰()语愧怍()挚()友至死不懈()烦zào()qí()祷jiǒng()乎不同鞠躬尽cuì()【答案】①.lán②.zuò③.zhì④.xiè⑤.躁⑥.祈⑦.迥⑧.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谰语:lányǔ,指的是妄语,没有根据的话。愧怍:kuìzuò,指惭愧;羞愧。挚友:zhìyǒu,指的是交情深厚的朋友。至死不懈:zhìsǐbùxiè,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烦躁:fánzào,烦闷急躁。祈祷:qídǎo,指向神祝告求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祈求免祸降福。迥乎不同:jiǒnghūbùtóng,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2.默写。(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竹里馆》)(2)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3)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4)五千年的古国文化,_______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黄河颂》)(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____。小人反是。”(《论语》)【答案】①.弹琴复长啸②.谁家玉笛暗飞声③.草树知春不久归④.从你这儿发源⑤.不成人之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易错字:琴、啸。3.根据提示默写。(1)《木兰诗》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木兰在边塞的艰苦生活,渲染出凄凉悲壮、寒冷孤寂的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朔气传金柝②.寒光照铁衣③.故园东望路漫漫④.双袖龙钟泪不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朔、柝、寒、漫、袖。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像波涛在澎湃。A.挺围绕靠哭泣 B.矗包围围呜咽C.直包围绕鸣叫 D.站包裹靠呜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一空,挺:硬而直。矗:直立,高耸。直:跟地面垂直的。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句中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用“矗”恰当;二空,围绕:环绕,环绕某个中心。包围:指四面围住,使其无法逃跑。包裹:包容、包围、包扎、包装。句中形容四周的山将山谷围住,用“包围”恰当;三空,靠:倚着,挨近。围:环绕,包围。绕:缠绕,围着不动。句中形容冻醒了的同志们环绕在火堆旁,用“围”恰当;四空,哭泣:轻声地哭。呜咽:指伤心哽泣的声音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丝竹。鸣叫:(鸟兽或昆虫等)叫。句中形容山泉发出的声音,用“呜咽”恰当;故选B。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B.来自海军部队和航母建设单位的代表约5000人左右,出席了山东舰的入列仪式。C.在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在古代,士兵数量的多少往往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存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句式杂糅,删除“造成的”;B.重复赘余,“约”“左右”删一个;C.成分残缺,可将“在……下”删去;故选D。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些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B.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标点符号运用正确)C.“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谁是最可爱的人》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文学常识表述正确)D.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句子中加点的“啊呀”是拟声词,“嗯”是叹词,“里”是副词,“对”是介词。(加点字的词性正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常识。B.“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与“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之间短暂停顿,应为逗号;“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是对前文“这就是”的解释,因此“这就是”后的逗号改为冒号;C.“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土地的誓言》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D.“啊呀”是叹词,“里”是名词;故选A。7.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题目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1)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2)读完《骆驼祥子》,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无疑会给你带来强烈的震撼。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气勃勃的人?请你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阐释你的思考结果。【答案】(1)祥子逃离军营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后来将三匹骆驼以35元钱卖了。(2)示例:社会因素,20世纪20年代末期,军阀混战,社会混乱,底层劳动人民成为被搜刮的对象,他辛苦攒的买车钱被孙侦探抢走;社会的冷酷无情和人吃人的现象。个人因素,祥子性格内向孤僻,固执己见,在车夫中不合群;他不关心时事与战争,除了拉车,赚钱买车,没有其它的理想,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一旦个人的理想受挫,就灰心丧气,乃至走向堕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后米将三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得到了三十五元钱。【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答案不唯一。社会因素:黑暗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是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正当愿望在那样的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因为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乱兵的强抢、政府侦探的敲诈、车行的豪夺。处在这样一个混乱、罪恶、病态的社会里,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个人因素:祥子自身的性格局限也是造成其悲剧人生的一个因素。祥子肉体上健壮,但精神上软弱。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他曾经全力反抗却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有所抵触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死亡而小福子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他的道德之柱彻底坍塌,他自我放纵,变成了行尸走肉。据此言之有理即可。综合性学习。(3分)8.学校开展“走进传统节日,品民俗里的家与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则材料,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节日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这种努力无疑为我们保护传统节日的愿望打了一针强心剂。A.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展示出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B.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展示出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C.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展示出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D.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展示出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的主语是“国家”;“重视”和“保护”符合逻辑顺序,必须先重视,才会保护;故选A。二、阅读(39分)(一)诗歌阅读(5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夕次盱眙县[唐]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1)诗题中“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颔联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词直接交代了“次盱眙县”的原因。(2)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①.次:停宿,停泊。②.风起(或“波”)③.日沉(或“夕”)(2)示例一: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示例二:反衬(对比或者衬托),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此诗中“次”意同“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皆是停宿,停泊之意;“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盱眙县的原因。【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赏析。颈联“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意思是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结合尾联“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意思是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由此可知,颈联中的“人归”“雁下”,明显是反衬(对比或者衬托)手法,用人、雁的归宿来反衬作者的客居不眠;颈联两句,景中含情,是借景抒情中寓情于景的写法,借人归雁下,都有归宿,反衬自己客居在外、长夜难眠,以表达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二)文言文阅读(14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③炳烛:点燃火炬。④昧:昏暗。1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2)但当涉猎但:(3)恐已暮矣暮: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钱覆其口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臣闻之C.结友而别壮而好学D.晋平公问于师旷尝射于家圃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13.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用原文语句作答)。14.同是“劝学”,比较一下孙权和师旷的劝说方式有何不同?【答案】10.(1)推托(2)只,只是(3)迟,晚11.A12.(1)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2)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13.①.军中多务②.恐已暮(矣)14.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师旷用形象的比喻让晋平公明白:好学总不会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理由来推托。辞:推辞、推却不受、推却。(2)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3)句意为:恐怕已经晚了。暮:晚、迟。【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介词,用;B.结构助词,不译/代词,代指这件事;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D.介词,向/介词,在;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我;岂:难道;治经:研究经书。(2)盲臣:古代乐官的自称;安:怎么;戏:戏弄。【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结合【甲】“蒙辞以军中多务”可知,吕蒙不愿学的理由为:军中事务繁多。用原文作答即“军中多务”。二空,结合【乙】“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知,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担心已经晚了。用原文回答即“恐已暮(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相同点:根据【甲】文“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和【乙】文“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平公曰:‘善哉!’”可知,两文都是根据劝说的对象而采取适合的劝说方法,并且收到好的效果。不同点:根据【甲】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根据【乙】文“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可知,师旷用形象的比喻,让晋文公明白好学并不会晚。【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三)现代文阅读I(10分)那夜的歌声邹冰①我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一夜的戈壁滩很冷。炉膛的火苗跳跃着,把铁皮做的烟管烧得通红,坐在炉子上的铝壶在夜里依旧欢快地唱歌。②临睡前,我将一壶冷水坐在炉子上,无烟煤在炉膛里呼呼地燃烧。无人搭理的水壶自己在后半夜烧开了,便自顾自鸣唱,四周水蒸气弥漫。在戈壁滩上寒冷、干燥的冬夜里,一壶滚开的水就是房间的加湿器,这是我的发明创造。我洗漱完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却听到隔壁女兵们在唱熟悉的军歌:“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③那晚直到后半夜,我依旧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在唱歌,歌曲一首接着一首,朦朦胧胧。后来愈来愈真切,是女兵们在夜里唱歌,是压低声音在唱的。④天亮后,住在我隔壁的女兵们就要退伍回老家了。那夜是她们在团里的最后一晚。那一夜女兵们的歌声有点特别,和站哨的士兵夜里用粗糙的嗓子唱歌不一样,柔软牵肠,如一泓清泉慢悠悠流淌,一朵洁白的云彩缓缓飘移。⑤我坐起来在屋里踱步,尽量不发出声响。看来,今夜,我肯定是睡不着觉了。让她们尽情唱吧。我用手在黑暗里打拍子。女兵们唱的是《当兵的历史》:“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尽管隔壁屋子女兵们唱歌的声音压得很低,在夜里我还是听得真切。⑥差不多也是十八岁的年纪,这些女兵们移防到塞外军营,当时是我去接站的。女兵们住在我隔壁房间里,夜里炉膛的火灭了,冻得她们蜷缩着不肯出被窝,几个人在夜里唱歌,拼命用手擂我的墙。我披着军大衣顶风过去给她们引火。第二天,我教她们如何在临睡前封炉子,才不至于炉火在半夜熄灭。⑦天开始泛白,女兵们在唱《战友之歌》,歌声非常整齐:“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⑧我在屋子里和着女兵的歌也在低声的合唱:“战友战友,目标一致,革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⑨隔壁的女兵歌曲接龙:“战友,战友!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利,夺取胜利!”⑩我的泪水挂在腮边。⑪是的,这些移防过来的女兵们,很快就适应了戈壁滩上的恶劣气候。她们也爱美,偷着改肥大的军裤,让我训得满脸泪花。她们的坚强与乐观超出了她们的年龄。⑫她们也经常向我抱怨,皮肤粗糙了,嘴唇干裂了。当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她们却万般不舍,一夜未眠,唱歌到天亮。⑬清晨,欢送老兵的火车站台上歌声一片。军歌嘹亮,声音大得让人听不见火车汽笛声。哭红眼睛的女兵们向我敬礼,然后和男兵一起唱军歌。火车站的军歌和昨晚女兵们唱的军歌不太一样,有男兵加入的军歌显得雄壮激昂。⑭四个女兵站在月台上,大方地唱起《相逢是首歌》:“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⑮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现在想起那夜女兵们唱了一夜的军歌,熟悉的旋律仿佛就在昨天。⑯今年“八一”节,女兵们相约在一起聚会,她们发视频给我这个老主任。她们在聚会上一起唱歌,唱的依旧是那首《战友之歌》,还有那首《相逢是首歌》。(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5.文章多处详写了所唱歌曲的名称和具体歌词,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6.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那一夜女兵们的歌声有点特别,和站哨的士兵夜里用粗糙的嗓子唱歌不一样,柔软牵肠,如一泓清泉慢悠悠流淌,一朵洁白的云彩缓缓飘移。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那夜的歌声”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十分严谨。B.第③段作者写自己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在唱歌,是为了表现自己精神欠佳。C.文中详写女兵们在退伍回老家那夜的歌声,略写送别的情景,详略得当,突显了文章主题。D.文章末尾写欢送女兵的场面,表现了女兵对部队的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战友情。【答案】15.充分表现了女兵们对部队和火热青春的热爱、对战友的不舍;从而彰显了女兵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突出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16.运用比喻,把女兵们的歌声比作一泓悠悠的清泉和一朵洁白的云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兵歌声柔软动听、悠然缠绵的特点,细致地表现出女兵们即将退伍时对军营的留恋与热爱。17.B【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第⑤段“女兵们唱的是《当兵的历史》:‘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第⑦段“天开始泛白,女兵们在唱《战友之歌》,歌声非常整齐:‘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第⑭段中“四个女兵站在月台上,大方地唱起《相逢是首歌》:‘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的内容可知,这是女兵们在不同的阶段唱的歌曲和歌词,充分表现了女兵们对部队的热爱,以及对战友的不舍之情,对军营的留恋之情,每首歌词都积极向上,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彰显了女兵积极向上的人物精神。【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可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联系“那一夜女兵们的歌声有点特别,和站哨的士兵夜里用粗糙的嗓子唱歌不一样,柔软牵肠,如一泓清泉慢悠悠流淌,一朵洁白的云彩缓缓飘移”的内容可知,“如一泓清泉慢悠悠流淌,一朵洁白的云彩缓缓飘移”把把女兵们的歌声比作一泓悠悠的清泉和一朵洁白的云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兵歌声柔软动听、悠然缠绵的特点,十分细致地表现出女兵们在即将退伍时,对部队的热爱与留恋之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有误,联系第③段中“那晚直到后半夜,我依旧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在唱歌,歌曲一首接着一首,朦朦胧胧。后来愈来愈真切,是女兵们在夜里唱歌,是压低声音在唱的”,第④段中“天亮后,住在我隔壁的女兵们就要退伍回老家了。那夜是她们在团里的最后一晚”的内容可知,第③段作者写自己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在唱歌,是为了表现女兵对军营的热爱之情和即将离开部队的不舍;故选B。(三)现代文阅读Ⅱ(10分)瘦马铜声张守印①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时,顽劣的初二(2)班的小男生小女生差点没笑出声来: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②虽然早有“探马”来报,这个从外校新调来的班主任,是专带差班的高手,很有能耐,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③第一节课,水波不兴,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马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教室的马老师身后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们在证实一则听到的消息: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是的,上大学时马老师在一次篮球赛中,摔折了腿。医生的轻率治疗,使他的右腿短了那么一点点。走快的时候,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此时的马老师并不知道他行走的姿势已经令他的学生产生了小小的兴奋。④下午自习课。马老师走进教室时,使见黑板前围着一群同学,见他来,便轰地四下散开。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潸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马老师看看画,又看看全班同学。此刻,全班每个人都努力呈现出“与己无关”的坦然神情,但又不时地瞟着老师的面部表情。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问:“此意如何?”全班同学一下子如绷断的弦、决堤的水,大笑不已。⑤马老师不笑,作严肃状:“今后这位同学可任语文科代表,兼出黑板报。”全班复大笑,可笑着笑着,都不笑了。诗画作者吴晓阳慢慢站了起来,红着脸,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⑥于是,每日踏着晨光,路上、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初二(2)班同学嘹亮的声音。马老师的自豪溢于言表:到处都是我们班的人。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半月后,师生互致问候蔚然成风。⑦马老师教数学。热门的主科教师大抵都做家教,可马老师不做家教。不做家教的马老师便成了“另类”。老婆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累累的。后来,拗不过几个差生家长的苦苦恳求,开了小灶,可又不收人家的钱。有人便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晓得没钱先赊碗黄酒,他怎么这么迂?⑧马霜天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5个班,直逼第一名。⑨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马老师照例微笑着走进教室,吴晓阳早已又在黑板上画了匹瘦马,马脸上还是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写了四个字:“瘦马铜声【注】”。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老师,我们爱您!”⑩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马霜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有晶亮的东西要涌出来。【注释】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李贺)“瘦马铜声”这一词语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诗人借天马来讴歌逆境中人的高尚品德与气节。18.学生两次画马,对马老师态度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本文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有教学机智、有高尚师德的马老师形象,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一形象的?请从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语言特点等方面任选一例,并做具体说明。20.本文的题目是《瘦马铜声》,请简单分析标题的作用。【答案】18.第一次,不信任马老师,讽刺他瘦削,跛脚,对他的管理班级的能力有怀疑;第二次画马,敬重赞美马老师像李贺诗中的天马一样,具有高尚的品德。19.示例: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写学生对马老师态度由轻视到敬重(对比,两次画马的目的不同,显示出马老师对学生教育是成功的);细节刻画,“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写出马老师宽容大度与教育机智;语言,“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老师瘦削的外貌特点。20.示例:(1)标题新颖,引起阅读兴趣;(2)标题中的“瘦马”暗指瘦削的马老师;(3)使用了李贺诗中的典故,使标题典雅;(4)借“瘦马”赞美马霜天老师的高尚师德【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情感理解和分析。根据第④段“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和“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可知,吴晓阳第一次在黑板上画瘦马时主要是想羞辱、嘲笑老师,向老师挑衅,让老师难堪,气走老师。第二次结合第⑨段“老师,我们爱您”和第⑩段“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可知,吴晓阳第二次则是借“瘦马铜声”赞扬了马老师高尚的品德,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和爱戴之情。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19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细节描写、语言特点。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白描、细节描写和抑扬等等。题干要求分别从文中举出一例,来表现文中是如何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有教学机智、有高尚师德的马老师形象。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开头第①段“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和第③段“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可知,马老师的出场给人感觉,这个老师其貌不扬,对他的描写也是倾向于贬低式的,再结合第②段“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和第④段“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可知,学生们也对这个新老师充满着不相信,不服气,并且还向老师挑衅,甚至侮辱老师。但是结合第⑧段“马霜天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5个班,直逼第一名”和第⑨段“旁边写了四个字:‘瘦马钢声’。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老师,我们爱您!’”可知,正所谓人不可貌相,马老师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学生此时的画也是带着敬重和佩服,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知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对比和欲扬先抑任选一种来举例分析即可;示例:细节描写:结合第⑥段“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可知,“认真地”“荡漾出微笑”可知马老师不摆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从生活中教育学生,可见他有教学机智;示例:典型事例:结合第④段“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问:‘此意如何?’”可知,马老师面对学生的刁难,他采用自嘲的方式,轻松化解,可见他风趣幽默的性格;示例:语言特点:结合第⑦段“老婆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累累的”可知,“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这句话表明马老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愿意多给学生补课去赚钱,而是在校好好教学,可见他品德高尚。【20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能够点明写作对象;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等要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突出人物某种形象、表达某人的某种情感或心理活动、某种人生启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章题目《瘦马铜声》,让人读完后会不禁疑惑,何为“瘦马铜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想要一探究竟;结合课文注释“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可知,文章题目化用李贺的诗句,增添文学色彩;使文章标题富有文学气息;“瘦马铜声”这一词语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诗人借天马来讴歌逆境中人的高尚品德与气节,通读文章可知,“瘦马”一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