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北省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北省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北省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北省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把糖块放入水杯中,水渐渐变甜B.水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水渐渐变热C.一盆水倒在水泥地面上,水立即散开D.把盐放入水中,水变咸了答案:A;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扩散现象的理解。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它发生在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A选项:把糖块放入水杯中,水渐渐变甜,这是因为糖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水中,使得水变甜。这是扩散现象,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水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水渐渐变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不是扩散现象,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一盆水倒在水泥地面上,水立即散开,这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结果,与扩散现象无关,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把盐放入水中,水变咸了,这是因为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水中,使得水变咸。这也是扩散现象,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和D。2、在北方的冬天,人们常穿棉衣御寒,这是因为棉衣能_____(选填“导热”或“隔热”),可减少身体热量的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使人感到温暖。答案:隔热;放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应用。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在北方的冬天,人们为了御寒,会选择穿棉衣。棉衣之所以能够御寒,是因为其内部填充的棉花等材料具有隔热性能。隔热性能好的材料能够减缓热传导的速度,使得外界的冷空气不易将热量传递给人体,同时也能够减缓人体内部热量的散失。当人们穿上棉衣后,棉衣的隔热性能使得身体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到外界环境中,即减少了身体热量的放出。这样,人体就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从而感到温暖。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隔热;放出。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答案:A;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内能改变的方式。A选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因此内能一定增加。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虽然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等因素有关。例如,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不变。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与A选项相反,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分子热运动减缓,分子动能减小,因此内能一定减小。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同样地,虽然内能增加往往伴随着温度的升高,但也有可能通过改变物体的体积或状态(如熔化、汽化等)来增加内能,而温度并不升高。因此,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和C。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B.桥在水中的倒影C.放大镜把字放大D.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现象的理解。A选项,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小孔时,会在小孔后方的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一个典型例子,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当光线从桥反射到水面上时,再经过水面的反射进入人眼,我们就看到了桥的倒影,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我们就看到了自己的像,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5、在电影院里,我们能从不同的座位上观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A.镜面反射B.漫反射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D.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类型,特别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A选项,镜面反射是指平行光线射到平滑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但在电影院里,我们并不能只在某个特定的位置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漫反射是指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样,无论我们坐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银幕反射过来的光线,从而看到画面。这正是电影院银幕所发生的现象,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由于我们已经确定了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所以不可能是镜面反射,C选项错误。D选项,银幕本身并不发光,它是靠反射电影机射出的光线来显示画面的,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6、在平静的水面上,一只小鸟停在距离水面5m高的电线杆上,关于小鸟在水中的``倒影’’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倒影’’,属于光的折射B.它是小鸟的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它是像,比小鸟小D.它是像,与小鸟等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光的反射现象。A选项,小鸟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小鸟通过水面这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不是光的折射,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小鸟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如小鸟)时,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没有光线照射的黑暗区域,这与我们所说的“倒影”是不同的,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因此,小鸟在水中的“倒影”与小鸟本身的大小是相同的,而不是比小鸟小,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由C选项分析可知,小鸟在水中的“倒影”与小鸟等大,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A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无关。因此,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并不增大,故A错误。B选项: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不让物体发出噪声只是减弱噪声的一种方法,不是唯一方法,故B错误。C选项: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D选项:“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D错误。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答案:D解析:A选项:“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而不是音调低。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A错误。B选项: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如果声音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20Hz~C选项: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而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禁止鸣笛、安装消声器等;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安装隔音板、关闭门窗等;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戴耳塞、耳罩等。故C错误。D选项: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等特点,可以传递能量进行清洗、焊接、碎石等。故D正确。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A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物体不振动时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故A错误。B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但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故B错误。C选项:“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方法,通过禁止喇叭发声来减少噪声的产生,而不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安装隔音板、关闭门窗等,故C错误。D选项:音色是反映声音品质与特色的物理量,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因此,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10、小明和小华分别在400m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与竞走,两人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小明跑步的速度为220m/m(1)小明与小华第一次相遇(两人经过同一位置即为相遇)时,两人一共跑了多少圈?(2)小明与小华第二次相遇时,小明跑了多少圈?(3)小明与小华第n次相遇时,小华跑了多少圈?(4)小明与小华第n次相遇之前1min时,两人相距多少米?答案:(1)解:设小明与小华第一次相遇时,两人跑了x分钟,根据题意,得:220x−150x=400,解得:x=40070=407,此时小明跑了220×(2)小明与小华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跑的总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的2倍,则两人所跑的时间是第一次相遇时间的2倍,即407×2=807min(3)小明与小华第n次相遇时,两人跑的总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的n倍,则两人所跑的时间是第一次相遇时间的n倍,即407nmin(4)小明与小华第n次相遇前1min,两人相距的路程=400×解析:(1)第一次相遇时,两人经过的路程差是400m,设时间为x分钟,则220x−(2)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跑的总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的2倍,时间也是第一次相遇时间的2倍,据此即可求解;(3)第n次相遇时,两人跑的总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的n倍,时间也是第一次相遇时间的n倍,据此即可求解;(4)第n次相遇前1min,则两人行驶的时间是第一次相遇时间的n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音调由振幅决定,响度由频率决定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选项: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而不是信息。在医学和工程领域中,超声波经常被用来破碎物体,如结石或污垢,这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能量,能够产生足够的冲击力来破碎目标物体。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实际上是在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而不是响度。响度通常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声音的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响度则是由声源的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共同决定的。因此,C选项中的描述是错误的。D选项: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为了减少噪声污染,这是一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方法。因为喇叭是噪声的源头,禁止鸣喇叭就可以直接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产生。因此,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A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因此,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B选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这是因为不同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密度不同,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产生了影响。因此,B选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C选项: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例如,在水下我们可以听到船只的螺旋桨声,这就是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例子;又如,我们敲击墙壁时,可以在另一侧听到声音,这就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例子。因此,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D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因此,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物体所含____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__。答案:物质;属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质量的概念及其属性。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它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以及温度等无关。换句话说,只要物体所含的物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就不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物质;属性。2、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气筒壁下部和底部会发热,其原因:一是由于活塞与筒壁间的____做功使气筒内能增加;二是由于活塞压缩筒内空气____,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并通过____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筒壁。答案:摩擦;做功;热传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首先,当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活塞在气筒内上下移动,这个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会发生摩擦,摩擦生热,使得气筒壁下部和底部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其次,活塞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压缩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最后,由于空气的温度升高,它会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气筒壁,使得气筒壁下部和底部的温度也升高。故答案为:摩擦;做功;热传递。3、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突遇险情,在机长刘传健冷静睿智地处理下成功迫降在成都双流机场,机上人员除几名轻伤外,均平安落地。飞机在下降过程中,机械能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飞机着陆后减速滑行过程中,飞机轮胎表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答案:变小;做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能的变化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飞机在下降过程中,由于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同时,飞机的速度也会逐渐减小,所以动能也会减小。因此,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总体上是变小的。飞机着陆后减速滑行过程中,飞机轮胎与地面之间会发生摩擦。这个过程中,机械能(主要是动能)会转化为内能,使得轮胎表面的温度升高。这种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做功。故答案为:变小;做功。4、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与镜面的大小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离平面镜越____,像的大小____。答案:无关;近;不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首先,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这个大小并不会因为镜面的大小而改变,所以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与镜面的大小无关。其次,当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时,其像也会越靠近平面镜。这是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最后,无论物体离平面镜多远,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变,那么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也不会改变。这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5、某同学身高1.6m,站在一个大平面镜前,若该同学离镜面2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m,像高____m,若该同学再向后移动3m时,则像离镜面的距离为____m,此时像的高度____(选填变大''、答案:4;1.6;5;不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因此,当该同学离镜面2m时,他的像也会离镜面2m,所以人和像之间的距离就是两者到镜面距离之和,即2m然后,当该同学再向后移动3m时,他离镜面的距离就变成了2m+3m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4;1.6;5;不变。四、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第一题

题目: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可以放出多少热量?(2)这段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比较(1)和(2)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简要分析原因(写出两条)。【分析】

(1)已知汽油的质量和热值,根据Q放(2)知道汽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根据s=vt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又知道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根据W(3)比较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牵引力做的功,它们之间存在差距,这是因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部分散失掉,且汽油机克服摩擦做功,只有少部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解答】

(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可以放出的热量:Q放(2)汽车的速度v=72km/h=s=vtW=FsP=(3)比较(1)和(2)的结果可知,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牵引力做的功;原因:①汽油没有完全燃烧;②废气带走一部分热量;③摩擦消耗一部分能量;④热机本身也要消耗一部分能量;⑤克服机械的重力做功等。答:(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可以放出的热量为5.52×(2)这段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2.4×(3)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牵引力做的功;原因见详解。第二题

题目: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到1%【分析】

(1)已知汽油的质量和热值,利用Q放(2)知道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s=vt(3)利用效率公式η=【解答】

(1)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2)汽车行驶的时间t=10mins=vtW=(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η=答:(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5.52×(2)这段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是1.44×(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6%五、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在一个晴朗的周末,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到室外做探究活动。他发现树荫下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什么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了探究这些问题,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1)把老花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的白纸上呈现一个光斑,移动白纸,光斑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当白纸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斑最小,此时光斑就是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凸透镜的_______。(2)用刻度尺量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3)将白纸逐渐远离凸透镜,光斑变大,亮度变暗,此光斑_______(是/不是)太阳的像。(4)换用另一副老花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发现光斑的大小不同,比较两次光斑的大小与凸透镜的_______有关。(5)小明探究了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后,他猜想光斑的形状可能与树叶的缝隙形状有关,于是他用各种形状的硬纸板卡片在纸屏与凸透镜之间做了几种实验,发现光斑的形状始终是圆形的。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答案:(1)焦点;(2)焦距;(3)不是;(4)焦距;(5)光斑的形状与树叶缝隙的形状无关,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小孔后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这个像是光斑的实际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根据凸透镜焦点的定义进行解答。(2)焦距是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刻度尺测量即可。(3)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相比很小,但不是太阳的像。(4)通过比较光斑的大小,可得出结论:光斑的大小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5)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第二题题目: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若改用质量更大的木块,仍在该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