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地理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北极点自转线速度最大,角速度为零B.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C.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D.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选项A,南北极点为地球自转旋转中心,角速度为零,线速度也为零,A错误。选项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B正确。选项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相等,约为15°/小时,C错误。选项D,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D错误。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地区是()A.赤道B.南北回归线C.赤道和南北回归线D.南北回归线之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D正确。赤道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A错误。南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B、C错误。3、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长度相等B.所有纬线长度相等C.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D.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经线和纬线基本特性的理解。选项A,所有经线都连接南北两极,因此它们的长度是相等的,A正确。选项B,纬线的长度并不都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南北极缩小为一点,B错误。选项C,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相交于南北两极,而不是平行,C错误。选项D,纬线指示的是东西方向,但题目中“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的表述过于绝对,因为极点处没有纬线,也就无法指示方向,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4、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表示山顶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C.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鞍部D.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选项A,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这种地形特征表示的是山顶,故A正确。选项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实际上是山脊,而非山谷,山谷的等高线特征是向海拔低处凸出,故B错误。选项C,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表示的是陡崖,而非鞍部,鞍部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地,其等高线特征是两山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故C错误。选项D,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较陡,而非坡度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才表示坡度缓,故D错误。5、下列关于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B.地球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C.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D.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选项A,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与自转无关,故A错误。选项B,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而非公转,故B错误。选项C,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大约为24小时,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故C正确。选项D,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特别是公转过程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导致的,与自转无关,故D错误。6、下列有关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B.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C.花岗岩属于沉积岩D.石灰岩按成因属于变质岩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岩石的分类及其特征。选项A,岩石是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基础,而非地貌的物质基础,地貌是岩石圈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故A错误。选项B,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这是岩石分类的基本方式,故B正确。选项C,花岗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属于岩浆岩,而非沉积岩,故C错误。选项D,石灰岩是由生物遗体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属于沉积岩,而非变质岩,故D错误。7、下列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遥感技术可用来监测和预报地震B.全球定位系统(GPS)可用来分析城市交通流量C.利用GIS技术可以模拟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D.利用RS技术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农田的面积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A.遥感技术(R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目标并对数据进行更新,遥感技术具有监测功能,但不能预测地震,故A错误;B.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用来分析城市交通流量,故B错误;C.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城市降水进行监测,但模拟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需要运用GIS的模拟功能,同时还需要结合气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故C错误;D.遥感技术(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RS技术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农田的面积,故D正确。8、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冰川大量消融,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地面淡水增加,缓解缺水问题B.海水蒸发加快,海平面上升C.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D.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粮食增产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选项A,冰川消融后,大部分淡水会以径流形式汇入大海,并不会直接增加地面的淡水资源,反而可能加剧内陆地区的缺水问题,因此A错误。选项B,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汇入大海的水量增加,这会导致海水蒸发速度加快,进而引发海平面上升,所以B正确。选项C,冰川消融并不会直接导致海洋面积扩大和陆地面积缩小,海洋和陆地的总面积是固定的,冰川的消融只是改变了水资源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因此C错误。选项D,虽然气候变暖可能在某些地区对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气候变暖就会导致全球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粮食增产。相反,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等,都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D错误。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区是海南岛B.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小C.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D.漠河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选项A,夏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该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强,降水少,蒸发旺盛,使得地表异常干燥,因此气温高,故A错误。选项B,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故B错误。选项C,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故C正确。选项D,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不是漠河,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10、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B.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平缓C.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水平距离D.等高线闭合的地区一定是盆地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等高线的相关知识。选项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是相同的,这是等高线的基本定义,故A正确。选项B,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坡度越陡,而非越平缓,故B错误。选项C,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而非水平距离,故C错误。选项D,等高线闭合的地区可能是山顶,也可能是盆地,需要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来判断,故D错误。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B.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脊C.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D.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选项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较缓,故A正确。选项B,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部位,实际上是山谷,而非山脊,故B错误。选项C,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脊,而非山谷,故C错误。选项D,等高线重合的部位,一般表示陡崖,但题目中未明确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因此表述不够准确,但在此选项中视为正确。然而,更严谨的表述应为“多条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故D虽在选项中被视为正确,但需注意其表述的严谨性。12、关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特点的优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B.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C.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有利于沿海地区发展内河航运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地势特点的优势。选项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故A叙述正确。选项B,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故B叙述正确。选项C,在阶梯交界处,由于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故C叙述正确。选项D,虽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河流众多,但由于地势总体较低,且河流流速相对平缓,并不特别有利于内河航运的发展。此外,内河航运的发展还受到河流流向、水文特征、航道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D选项的叙述过于绝对,且没有直接体现地势西高东低的优势,故D叙述错误。13、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纬度越高,纬线越长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经线和纬线的性质。选项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相交于南北两极点,而非平行,故A错误。选项B,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错误。选项C,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因此,经线和纬线的长度并不相等,C错误。选项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这是纬线的基本性质,D正确。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该地形为()A.盆地B.山顶C.鞍部D.陡崖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选项A,盆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与题目描述不符,A错误。选项B,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与题目描述一致,B正确。选项C,鞍部是两山峰之间的低地部分,等高线地形图中为两闭合等高线数值高处之间的低地,与题目描述不符,C错误。选项D,陡崖是近于垂直的山坡,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与题目描述不符,D错误。1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A.海洋B.平原C.高原D.山地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选项A,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一般表示海洋,而非绿色,A错误。选项B,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平原,与题目描述一致,B正确。选项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高原一般用黄色或棕黄色表示,而非绿色,C错误。选项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而非绿色,D错误。16、关于东莞市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东莞市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流C.东莞市农业发达,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D.东莞市是“世界工厂”,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答案:D解析:A.东莞市位于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非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有显著区别。故A错误。B.东莞市的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而非南高北低。因此,河流的流向主要是从东南向西北流动,而非自南向北。故B错误。C.东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农业用地相对较少。虽然东莞市仍有部分农业活动,但主要不是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而是更多地发展了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故C错误。D.东莞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劳动力,形成了庞大的加工制造业体系,被誉为“世界工厂”。这一称号准确地反映了东莞市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点。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并描述广东省东莞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答案:地理位置: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市,南连深圳市,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之一。东莞市地处东经113°31′至114°15′,北纬22°39′至23°09′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地貌特征:东莞市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多山地,如银瓶山、莲花山等,海拔较高;中部和西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河流纵横交错,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此外,东莞市还拥有广阔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是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与特征: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莞市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地形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东南部山地对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起到一定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增加了地形雨的发生概率,使得山地附近降水更为丰富。同时,山地还能阻挡冬季的寒冷气流,对市区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河流与湖泊的调节作用:东莞市内河流众多,如东江、石马河等,以及众多的水库和湖泊,这些水体对当地气候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夏季能吸收并储存大量热量,减缓气温的上升;冬季则释放热量,有助于保持气温的相对稳定。平原地区的气候特点: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开阔,受海洋影响更为直接,气候更加湿润。同时,平原地区也是城市建设和人口密集的区域,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更为显著。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广东省东莞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当地气候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描述东莞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如何影响当地的气候类型、降水分布、气温变化等。在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地理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第二题题目:分析雷州半岛年降水量约为1488毫米,但缺水严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原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雷州半岛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降水较少,导致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极不均衡。地形地势影响:雷州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向沿海倾斜,这种地形特征不利于水资源的自然蓄积。蒸发量大:由于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气候炎热,全年蒸发量大,使得大量水资源以蒸发形式损失。水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存在水资源管理不善、节水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解决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兴修水利工程:通过修建水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推广节水技术:在农业、工业和生活领域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用水,提高节水意识。实施跨流域调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从富水区调配到缺水区,缓解雷州半岛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雷州半岛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