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幼读朱熹探讨《诗经》的著作《诗集传》,心中很有怀疑:雎鸩是情挚而有别的,君子与淑女是像它们的,那么,这明明是“比”而不是“兴”了。朱子所下的赋、兴、比的界说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和比都简洁明白,只有兴却不懂得是怎样一回事。看《诗集传》中他所定为兴诗的很多篇,还是一个茫然。数年来,我辑集了些歌谣,突然在无意中悟出兴诗的意义。如“阳山头上竹叶青,新做媳妇像观音”,这里很可看出起首的一句和承接的一句是没有关系的。“新做媳妇”的美,并不在于阳山项上竹叶的发青,之所以会得这样成为无意义的联合,只因“青”与“音”是同韵。若开首就唱“新做媳妇像观音”,觉得太突兀,不如先唱了一句“阳山头上竹叶青”,于是得了陪衬,有了起势了。至于说到“阳山”,乃为它是苏州一带最高的山,简洁望见,所以随口拿来开个头。这在古乐府中也有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我们懂得了这一个意思,于是用“关关雎鸠”兴起淑女与君子便不难解了。作这诗的人原只要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嫌太单调了,太率直了,所以先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的最重要的意义,只在“洲”与“逑”的协韵。至于雎鸠的情挚而有别,淑女与君子的和乐而敬重,原是作诗的人所绝没有想到的。八百年前的郑樵,他早已见到这一层。他在《读诗易法》(《六经奥论》卷首)中说:“关关雎鸩,是作诗者一时之兴,所见在是,不谋而感于心也。凡兴者,所见在此,所得在彼,不行以事类推,不行以理义求也。”他的说明是极准确的。在苏州的唱本中,有两句话写尽了歌者的苦闷和起兴的须要:“山歌好唱起头难,起仔头来便不难!”(摘编自顾颉刚《起兴》)材料二:兄以“山歌好唱起头难”来说明“起兴”的必要,是不错的,但这原委是怎么一回事呢?弟以为由近及远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歌咏的情事往往非当前所见所闻,这在初民许是不简洁隧然领受的,于是乎从当前习见习闻的事指指引点地说起,这便是“起兴”。又因为初民心理简洁,不重思想的联系而重感觉的联系,所以“起兴”的句子与下文常是意义不相属,即是没有论理的联系,却在音韵上(韵脚上)相关连着。如《吴歌》“阳山头上花小篮,新做媳妇多许难”,“阳山”与“篮”皆习见之物,以兴主文的“新做媳妇”一名;这里不但首句与次句不相联贯,即首句上下截亦显系凑成,毫无理解,可是首句韵字“篮”与次句韵字“难”,音韵近似,便可满意初民的听觉,他们便觉得这两句是相连着的了。这种“起兴”的句子多了,慢慢会变成套句;《诗经》中常有相同的起兴的句子。这因此种句子唱得久了,流行得广了,要唱新歌的人也可借用;省得还要另起炉灶,另找习见习闻的事物编成句子——那原委费劲呀。反正只须跟着韵就行;唱惯了的句子倒更简洁入于耳、出于口,更简洁发生效用呢。这起兴句的韵脚之重要,决不下于全句的内容。四言意少,常以两句起兴韵可在次句;七言歌谣,起兴常只一句,所以必有韵。诗有赋比兴之分,其实比兴原都是赋,因与下文或涵蕴的本义的关系才有此种区分。赋是直说;比是直说此事以譬彼事,而彼事或见于文中或否;兴是直说此事以象征彼事一一或用兄说,直说此事,随意引起他事。无论比兴,所直说的“此事”,原来必当是眼前习见习闻的事物。墨子论譬,说是“以其民知喻其所不知”,这正是比兴的作用,至于后来因艺术之美用比,则当另论。所以比兴与赋并无确定的分别,只是说诗者的一种便利。(摘编自朱自清《关于兴诗的看法--致顾颉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A.朱熹认为,《关雎》一诗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引出下句,是比而非兴。B.顾颉刚认为,兴诗开首一句与承接一句之间的联系,仅仅在于句尾的韵脚相协。C.郑樵认为,起兴句是创作时偶然所得的,作者并没有考虑它与下句的意义关联。D.朱自清认为,民歌中一些起兴的句子因朗朗上口、传唱久远,慢慢会变成套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颉刚以辑集的歌谣为例,辨析《诗经》中“比”“兴”的问题,说理充分。B.顾颉刚引用郑樵的话,进一步佐证自己对兴的看法,其源可溯,有理有据。C.顾、朱二人都引述了民间歌谣,论证的方法相同,结论也相同,互为印证。D.朱自清关于赋比兴的阐述,既指出其相同之处,又论及其差异,分析全面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歌好唱起头难”,顾颉刚引以论证起兴的必要,朱自清据此提出由近及远原则。B.朱自清在顾颉刚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赋比兴无实质区分的看法,推翻了前人的观点。C.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因每句仅四言,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两句来起兴。D.广东多个地区的童谣,常以“月光光,照地堂”作为起首的一句,这是比而不是兴。(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教化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开心的结果可强化其行为,不开心的结果可抑制其行为。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开心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教化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化学依据。教化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生活充溢着各种规则和惩戒,教化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打算,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化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熬炼出担当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教化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对学生具有教化、管理、爱护的职责,就必需具有确定的强制管理学生的职业权力。权力意味着不行放弃,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同时,教有惩戒权还是老师的一种专业权力,老师必需具有保证教化活动顺当进行的专业自主权。教化惩戒权是其专业自主权的必定组成部分。教化惩戒绝不是一罚了之,而应当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刚性之外保持敏捷性,要兼顾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这是因为教化惩戒终归为了教化。只有目的正确,才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定,继而选择相宜的方法。(摘编自“360百科”“教化惩戒权”)材料二:从9月24日《广东省学校平安条例(草案)》,规定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到11月15日《广东省学校平安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看法稿)》删除“罚站罚跑”,前后不到两个月,老师惩戒权因缺乏详细操作细则又回到了探讨的原点。老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老师惩戒有关。对于老师惩戒,大部分家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此次征求看法稿,明确将教化惩戒权的详细规定下放学校主管部门。可是,作为教化主管部门,谁会去出台简洁刺激家长的详细惩戒规定呢?没有惩处的教化是不完整的教化。从现阶段来看,老师的教化惩戒权并没有受到上位法的爱护,老师惩戒权从纸上落到地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维扬书生《别让老师惩戒权成为纸上权利》,“红网”2024年11月18日)材料三:事实上,对于“罚站罚跑”条款被删除,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忧。“罚站罚跑”的提法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不是简洁的“自我否定”,而是基于现实的困难性、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更理性、更审慎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其一味在“罚站罚跑”上纠结,不如多方倾听,将更有利于完善整个条例。广东在全国领先用立法赐予老师教化惩戒权,其意义不在于制定出哪些详细的惩戒措施,而在于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提出老师拥有惩戒权,并给出了原则性、指导性的要求。(摘编自陈广江《比“罚站罚跑”更值得关注的是恰当行使惩戒权》,《工人日报》2024年11月19日)材料四:日前,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其次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学校平安条例》。此前,上述条例草案中,老师可对学生实行“罚站罚跑”条款曾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争议,经过看法征求后,已被删去。通过后的条例用专章予以归纳规定,列举了适用教化惩戒的情形,也给惩戒划定了尺度。惩戒不等于惩处。近年来,个别失去边界的体罚打着“惩戒”之名,造成令人心有余悸的后果,破坏了师生关系,妖魔化了老师群体的形象,也完全背离了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所犯错误的教化本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明确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条例对于草案中“罚站罚跑”等表述的删除,使老师行为有度,也符合我国上位法的规定。从现实状况看,很多运用不当的“惩戒”都源于老师本人的心情化举动,这时候,单单依靠师德的“人治”还不够,“法治”必需先行。在推动教化惩戒立法的过程中,必需谨慎,以保障学生基本权利、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为动身点,遇到问题须刚好订正与修订。(摘编自谷珵《“戒尺”归位,有法撑腰与有度可依并举》,《教化家》2024年5月1日)4.下列对“教化惩戒”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化惩戒具有心理学依据。斯金纳认为,当人的行为带来不开心结果时,应予以抑制。B.教化惩戒具有法理依据,是老师保证教化活动顺当进行的合理行为,应受法律法规爱护。C.教化惩戒应保持敏捷性,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会存在差别,惩戒时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D.教化惩戒与惩处性质不同,但在程度上较难把握,这也是“罚跑罚站”引发争议的缘由。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生想要培育规则意识、培育担当责任与挫折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教化惩戒。B.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化惩戒,是因为对惩戒的目的认知不足,没能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C.老师明确教化惩戒目的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有助于其在实施教化惩戒时选择合适方式。D.立法部门将教化惩戒权的详细规定下放,是在躲避麻烦问题,这将使立法变得更加艰难。6.针对《广东省学校平安条例》中“罚站罚跑”条款从提出到被删除这一改变,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看法和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进行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绝代勇将张自忠张秋铧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愿,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终一程。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战火仍在持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回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照旧坚持哀送将军。日军好像也被震慑了,尽管战机几次低空回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马上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常常在深夜巡察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常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练官兵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外套,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确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当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隐私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方法。信任,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5月16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攸关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上午11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旧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一直救援的国军讲解并描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明显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旧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也有记载:“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历,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过的表情。此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38师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市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不久,蒋介石为张自忠题词:“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B.小说在构思上采纳了倒叙手法,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子公在斗争中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C.“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这句话既表达了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也示意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D.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蒋介石着重于称颂其战绩,而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他的爱国精神。8.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子公的形象特点。(6分)9.小说中,中日两国军人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的叙述,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而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行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公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B.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C.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D.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即避讳。这篇“神道碑铭”因要书写范仲淹本名,前加“讳”字表示敬重。B.为寿,文中是为章献太后过生日;这和“沛公奉卮酒为寿”中“为寿”的意思相同。C.北面,指面朝北。古代君王坐北朝南,臣子朝拜时面朝北方。文中指降低自己身份。D.僭,指超越本分。文中指元昊在给范仲淹的求和信中有超越其身份、地位的内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范仲淹耿介刚正,敢于直言进谏。范仲淹曾因为上书言事违反章献太后的旨意而被外放;在章献太后临朝听政期间,范仲淹又上书恳求太后还政皇帝。B.范仲淹不计前嫌,论事客观公道。章献太后去世后,言事者别有专心地寻求太后临朝听政时的旧事,范仲淹认为应掩小故而全大德,要赐予公正的评价。C.范仲淹抵挡强敌,守边效果显著。范仲淹自请保卫延州,他在那里垦营田,筑工事,训练将土,使延州成为其它地方的样板,最终使元昊称臣请和。D.范仲淹忠君爱国,一心革除弊端。晚年范仲淹被皇帝召回京城担当参知政事,主动有为,虽任职一年而罢,但他制定的政策得以像以前那样接着施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2)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14.

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惊慌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输赢存亡,即将一战而定。B.“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斗争的结局。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详细说出。C.“鲸鲵唐突留馀迹。”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D.“一一书来报故人”,诗人又马上回到现实中来,希望友人走后常常来信报告佳音,整诗风格显出婉丽和平之调。15.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漂浮而越过广袤江面的情景。(3)《诗经·氓》中,女主子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相处的美妙时间,其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4)“,”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虽然我们还年轻,但可以让国家放心!”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众多“90后”“00后”、勇挑重担,呈现了激荡的青春力气,书写了无悔的青春答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支青春之师,集结出征,冲锋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医务工作者中,有他们英勇无畏、救死扶伤的身影;疫情扩散扩散、保障群众日常生活的社区工作者中,有他们不辞辛苦、静默付出的身影;急他人之所急、传递爱与暖的志愿者中,有他们风雨兼程、无私奉献的身影……在人民须要的时刻自告奋勇、迎难而上,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精神,薪火相传;青春,生生不息。回首百年沧桑,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面对疫情肆虐,一声声“我要上”,一封封自愿请战书按满手印,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奋勇向前,这一代年轻人再次呈现出千锤百炼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不屈力气。实践再次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志向志向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1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所畏惧闻风而动遏制不绝如缕B.无所忌讳闻风而动遏止不绝如缕C.无所畏惧闻令而动遏制不绝于耳D.无所忌讳闻令而动遏止不绝于耳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青年是新时代的担当B.这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C.新时代中国青年勇于担当D.这就是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书写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印记B.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在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C.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在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印记D.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留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20.下列对名著《家》《巴黎圣母院》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贯穿着尖锐的冲突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运用,增加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B.小说《家》中,作为高公馆长孙的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学问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C.《巴黎圣母院》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古代的历史题材反映现实生活。它以中世纪封建制度鼎盛时代的巴黎为背景,描绘了五花八门的奇异图画,从热喧闹闹的场面中揭示出爱斯梅拉达被迫害致死的现实的凄惨故事。D.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外形奇丑却有着最高尚、最完备的灵魂,有着最真挚的人类情感。他的形象渐渐由丑变美,由矮小变高大。21.《韩非子》中对“人际关系”有以下论述,请依据材料概括出两个相关的结论。(6分)人在婴儿的时候,父母对他不尽心抚养,子女长大后或许就会埋怨父母;孩子长大成人,对父母的供给不丰厚,父母可能就会不悦而责怪子女。子女与父母是最亲的直系亲人,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埋怨责怪。地主雇工耕种庄稼,他花钱打算好的饭菜,给雇工好的酬劳,这样做并不是地主喜爱雇工,而是想使雇工种田耕地深耘细作;雇工努力耕种庄稼,用技巧精细整理田地,这不是雇主喜爱地主,而是这样做,饭菜就丰富,钱币就简洁得到。结论一:结论二: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忧患意识的诗词警句随处可见,如“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中国教化报》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毛泽东《湘江评论》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当代青年任重道远,艰难的现代化建设任务要求青年必需增加忧患意识。——学者张志祥请结合材料内容,在班会上就“青年与忧患意识”主题发言,表达你的相识与思索,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校班级考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充市李渡中学高2024级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校班级考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内容理解】(3分)A(在原文中,这不是朱熹的观点,而是顾颉刚的观点。)2.【论证分析】(3分)C(两人得出的结论不相同,也没有相互印证。)3.【分析推断】(3分)(B项,朱自清不是在顾颉刚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赋比兴无实质区分的看法”,原文也没有提及朱自清推翻了前人的观点;C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两句不是兴;D项,“月光光,照地堂”是套句,不是比而是兴。)4.A考查前后文关联的句子的理解。由后文“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开心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可知,斯金纳所说的“不开心的结果”不是学生的行为后果,而是“教化惩戒”。5.CC项见于原文材料一最终一段和材料四最终一段;A“最有效”原文无据;B“对教化惩戒的目的认知不足,没能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问题”说法有误,可能缘由很多,比如担忧老师惩戒过度;D材料二并没有说立法部门下放惩戒权是躲避,材料三的评价“原则性、指导性”也在确定程度上表达了立法部门的工作原则。6.①材料二持否定看法,认为此举退步,这使老师惩戒权成为了空谈,其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②材料三持确定看法,认为立法本身就已经是进步,此举是理性解决问题的表现。③材料四持确定看法,认为此举谨慎,既使老师行为有度,爱护老师,又能保障学生的权利。7.C“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表述不正确。8.①治军严明。如惩治侵吞士兵存款的营长。②关爱士兵。如深夜给士兵盖被子,常拿钱和物品给受伤的士兵。③忍辱负重。如留守北平,背负汉奸骂名。④英勇无畏。如指挥军队抗日,视死如归⑤爱国抗敌。心系国难,多次表达杀敌报国的愿望和决心。(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9.不同:①叙述角度不同。张自忠将军的副官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而日军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②侧重点不同。副官马孝堂的叙述着重于张自忠将军流血牺牲的详细过程,而日军的叙述着重于表现张自忠将军临死前的威历眼光和高大身躯。(4分,一点2分。答其它方面,合理的可酌情给分)作用:①增加作品的真实性。敌我两方叙述同一情节,增加故事的可信度。②使人物形象更显明。敌我两方的叙述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英勇无畏的精神。(2分,一点1分。答其它作用,合理的可酌情给分)10.A11.B12.D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13.(1)(范仲淹)于是亲自写信给元昊,把叛逆与归顺朝廷将会有的利害得失的道理告知他,内容特别有劝服力。(2)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参考译文]范公名讳叫仲淹,字希文。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宋仁宗天圣年间,丞相晏殊以其精通文献典籍举荐他,皇帝就让他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担当秘阁校理的职务。因为上书言事违反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过了很久,皇帝想起他的忠诚,就征召他,授予他右司谏一职。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冬至这天在前殿大会众臣,皇帝将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有关官员已经做好了打算,先生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对北方的道理,何况这样做还要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这事情才止息没有进行下去。先生又上奏章恳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没有得到答复。后来等到太后去世,奏事的人迎合皇上的心愿,想把太后当朝时的很多政事都拿来追究,想要深责惩罚她,唯独先生认为太后受先皇的托付,爱护帮助天子,没有发觉什么过失,应当忽视她为政的小过失,来保全她的大德。这一年,天下发生严峻旱灾和蝗灾,先生受命到东南安抚,一年多后就被授予礼部员外郎兼天章阁待制,从东南被征召回京,指出时政失误之处,可是不少大臣权幸很嫉忌仇恨先生,过了几个月后,朝廷让先生担当开封府知府,开封府一直以难于治理著名,可是先生的治理得到赞誉,政事一每天削减。这时,赵元昊在黄河以西造反,于是朝廷任命先生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这时,朝廷刚刚失去大将,延州状况紧急。范公恳求亲自保卫廊延抵抗反贼,于是就担当延州知州。元是派人送信来求和,范公认为他没有什么缘由而求和,很难让人信任,并且书信里有超越本分的封号,不能上报朝廷,于是亲自写信给元昊,把叛逆与归顺朝廷将会有的利害得失的道理告知他,内容特别有劝服力。范公在延州筑起青涧城,开垦营田,复原承平、永平废弃的军寨,归来从事农业的熟羌有几万户。自从边防制度许久毁坏,到了士兵和将领时常不熟悉的地步。范公起先将延州军队划分给六位将军,训练齐整,宋朝其他上各路都把这作为样板。范公所在地方,敌人不敢进犯。范公在延州三年,将士英勇,边防充实,朝廷的恩德信义特别浸润(深化)人心,于是就确定夺取横山,收复灵武,这时元昊也多次派遣使者称臣求和,皇上也在此时召范公回到朝廷。庆历三年春天,皇帝召见先生让他担当枢密副使。到任几个月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宰相)。先生感叹说:“皇上信任我已经到了极点!但是事情有先后,在许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久,皇上再次给他手写的诏令,督促他分条陈述天下大事。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适逄边疆再有警情奏报,范公就恳求外任,于是朝廷就命范公担当河东、陕西宣抚使。他担当参知政事,才一年就罢官了已有关下官员就全部奏请朝廷罢除范公此前实施的政策,复原到从前。这时,夏人已经称臣,范公手于是(趁机)因为生病的原因恳求前往邓州任职。驻守邓州三年,范公的病更重了,于是一病不起(而去世),享年六十四岁。14.答案D风格应为慷慨雄壮之声.15.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斗争的否定。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挚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挚友奋勉有为的期许。16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无所畏惧”指没有什么怕的;“无所忌讳”指没有什么忌讳的;从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应是说“90”“00”后没有什么可怕的,故选“无所畏惧”。“闻风而动”指一听到消息就行动;“闻令而动”指听到吩咐就行动;结合语境“青春之师”,应选“闻令而动”。“遏制”指限制;“遏止”指停止;结合语境“疫情扩散扩散”,应选“遏制”。“不绝如缕”形容局势紧急或声音微小悠长;“不绝于耳”指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结合语境“一声声”,应选“不绝于耳”。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该句括号在第一段结尾,是对上文的总结。由上文“在人民须要的时刻自告奋勇、迎难而上,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来看,都是中国青年所做的事情,连接的句子应当是对这两点的一个总结,须要一个复指代词承接,AC两项主语均为“中国青年”,与上文连接不紧密,D“这”复指上面两句话,构成“事情”是“中国青年”,搭配不当。故选B。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原句有两处语病,一处暗中更换主语,“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介词结构,使后半句缺少了主语(暗中更换主语);一处搭配不当,“镌刻下”与“青春”不搭配。A项,“书写”缺少主语,造成暗中更换主语;B项,“镌刻下”与“青春”不搭配;D项,缺少主语,“留下”与“青春”不搭配。20.B(觉新不是。觉新虽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照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反抗主义”的拥护者。)21、答案:结论一:相互依靠就会相互责怪。结论二:成全对方就是成全自己。评分标准:

题干里没有出现“各”“分别”等词,本应考虑两段材料相结合得出结论,但参考答案考虑的是一段得出一个结论,所以评分时对分开结论或整体结论两种状况均算正确。一个结论3分。结论可以如下:

成全对方就是成全自己;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人际关系状况往往和利益相关;人们相处在乎付出和回报是否符合自己期望;人际关系的亲疏,最终与利益的关系更大;各取所需,即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案(一个结论)含有类似“利益、相互、付出和回报”等关键词的,就得2分,其他状况依据语言表述酌情给分,以激励为主。22、【预料理由】高考作文题应贴近时代,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国际形势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