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契约(qì)累赘(zhuì)修葺(róng)诲人不倦(huì)B.校对(xiào)俯瞰(gǎn)吞噬(shì)气冲斗牛(dǒu)C.呜咽(yè)诘问(jié)愧怍(zuò)忍俊不禁(jīn)D.震悚(sǒng)污秽(shuì)挚友(zhì)忧心忡忡(zhǒn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修葺(róng)——(qì);B.校对(xiào)——(jiào),俯瞰(gǎn)——(kàn);D.污秽(shuì)——(huì),忧心忡忡(zhǒng)——(chōng);故选C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吩咐烦锁赢弱耀武扬威可歌可泣B.矜持幼稚闲暇鞠躬尽瘁语无伦次C.疲备稠密钦佩血气方刚不耻下问D.严谨概率模拟历尽心血如释重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烦锁——烦琐,赢弱——羸弱;C.疲备——疲惫;D.历尽心血——沥尽心血;故选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B.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C.同学之间要团结,不要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就闹纠纷,这样不好。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乐此不疲:指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喜爱而沉浸其中。这里只对自己的事业特别喜爱、沉浸其中,符合语境;B.推陈出新:指对旧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不能用于诈骗分子,褒贬不当,错误;C.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用来形容小事,正确;D.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用来形容好的文化节目给人的感觉,正确;故选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城乡公共汽车的开通,为江华县“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B.能否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C.在“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的主题班会上,李林首先第一个发言。D.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句子结构不完整,缺少主语,应去掉“由于”来补全主语;B.句子表达逻辑不清,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以明确表达条件,或者在“是”后面添加“能否”;C.表达重复,“首先”和“第一个”含义重叠,应去掉其中一个;故选D。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叶圣陶的“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德。B.《老山界》叙述了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陋室铭》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D.“孤、卑职、寒舍、见谅、犬子、在下、拙作”,这些都是古文常见的谦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错误,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而非宋代;故选C。6.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④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①“关于它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⑤“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②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③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故选A。综合性学习。7.“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就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七年级(3)班正组织开展以“天下国家·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策划主题活动】老师让张林同学策划这次活动的形式,他已经想出了两个,请你帮他补充两个活动形式形式一: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形式二: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诵读爱国诗词】你一定积累了许多爱国诗词,把你最喜爱的两句诗词默写在下面与大家共勉吧!(3)【分享人物故事】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邓稼先、花木兰、闻一多……请选择本学期所学课文中的你最喜欢的一个爱国名人,并概括出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答案】(1)①举行爱国名言展示会;②.举行爱国歌曲演唱会(2)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邓稼先,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至死不懈,体现出一位科技工作者对祖国深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活动方案的主题“天下国家·爱我中华”可知,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形式即可。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示例一:组织爱国主题征文比赛。示例二:开展“爱我中华”手抄报或海报设计展。【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积累。开放性试题,写出关于爱国的名句即可。示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本题时,选择本学期所学课文中的爱国名人,概括其事例及体现的爱国情怀即可。示例一:花木兰:花木兰本是个纤弱的女孩,可她为了年老的父亲,为了保护家人,敢于替父从军;她本是个待字闺阁中的织布女子,但为了国家的安危,敢于面对凶恶的匈奴。她向世人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木兰在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示例二:闻一多:闻一多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当天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为建立新中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8.名著阅读。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1)以上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2)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3)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答案】①.(1)骆驼祥子②.老舍(2)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3)祥子因虎妞难产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骆驼祥子》,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人民艺术家老舍。(2)根据对原著上文情节内容的分析,A段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因终于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使然。(3)根据对原著上文情节内容的分析,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祥子因虎妞难产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虎妞是难产死的,买车为了安葬她,因为祥子没有钱。9.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1)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3)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4)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5)《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蕴含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困境中就会出现希望和转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会当凌绝顶②.化作春泥更护花③.政入万山围子里④.苔痕上阶绿⑤.万里赴戎机⑥.关山度若飞⑦.山重水复疑无路⑧.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凌、政、苔痕、戎、疑”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与理解(52分)阅读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10.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11.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注意不能翻译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两句,作者选择了“竹林”这一清幽的环境,选择了“弹琴”与“长啸”,以声衬静,展现诗人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弹琴的情境。据此理解,展开想象进行描绘即可。示例:一䡆明月高悬天际,我独自一人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时而弹奏古琴,时而高歌长啸。【11题详解】考查赏析作者感情。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关键词句分析。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直抒胸臆。该诗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表现诗人活动环境的清幽和诗人情趣之雅趣,“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将明月人格化,将它当知己,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各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B.但当涉猎但:只。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D.见往事耳见:看见13.下列四句与例句“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蒙辞以军中多务。A.自以为大有所益。 B.以手拂之。C.以我酌油知之。 D.公亦以此自矜。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蒙/乃始就学。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卿言多务,孰若孤?1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2.D13.B14.C15.①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啊!②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16.学习使人增才干或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D.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以:介词,用。A.句意:自己认为大有好处。以:动词,认为;B.句意:用手拂去它。以:介词,用;C.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介词,凭、靠;D.句意:康肃公也凭借这个自夸。以:介词,凭借;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C.句意:自以为大有益处。“自”,代词,作主语,表示自己。“以为”,是一个动词短语,作谓语,意思是“认为”。“大有所益”作“以为”的宾语。其中,“大”是程度副词,修饰“有益”,表示“很,非常”;“有益”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有好处”。即断句为:自以为/大有所益;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①今,现在;当涂,当权;②言,说,孰,谁;若,比得上。【16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吕蒙“乃始就学”,通过学习,最终让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通过鲁肃对吕蒙前后的评价对比,鲜明地展现出吕蒙学习后的巨大进步,他的才干和谋略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充分说明学习能够让人增长才干,变得更加优秀。孙权劝吕蒙学习时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听从劝告开始学习,最终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这证明了只要愿意打开书本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据此概括为:学习使人增才干或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点睛】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老王(节选)杨绛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⑤他只说:“我不吃。”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事。B.老王临死前送我们香油和鸡蛋,表现了老王心地善良、知恩图报。C.作者担心老王半楼梯摔倒是因为老王没来得及吃早餐,身体没有动力。D.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是因为他们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1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老王病得非常严重,样子可怕,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B.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是因为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们”的真诚谢意,体现了老王的善良仁厚。C.老王说了“我不是要钱”而“我”却执意给老王钱,说明“我”很善良。D.第④自然段中的“强笑”一词表明我不乐意老王送我鸡蛋和香油。【答案】17.C18.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C.作者担心老王半楼梯摔倒是因为老王身体极度虚弱、病入膏肓,直僵僵身体状况让人担忧,而不是因为老王没吃早餐身体没动力;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D.“强笑”是勉强的笑。用在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复杂心情。为老王重病之际还给我们松香油和鸡蛋而感动,为老王身体虚弱病情严重而感到心酸;故选D。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书香作伴丁立梅①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⑤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⑥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⑦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⑧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⑨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⑩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⑪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⑫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19.从开始租书到后来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作者主要回忆了书香与我作伴的几件往事?请概括回答。20.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22.作者在第11自然段中说“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读书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读了这句话的感悟。【答案】19.小时候,无钱买书,只能到老街书摊上租小人书看;小学时常常走夜路到班主任家借书看;高中时,为借书看拼命学好语文讨老师喜欢(或答为:在高中语文教师家借书看感悟书香人生)。20.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渴望看小人书的急切心情及我看见小人书摊的欢喜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我得到书后的幸福满足之感。22.自己对书的渴望就像期盼花开一样;好书对自己的熏陶就像被花香浸润一样;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和享受就像赏花一样;书香与我作伴的经历像花儿绽放;书中内容及情感散发出花一样的芬芳。【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概括。①结合第②段“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句可知,小时候,无钱买书,只能到老街书摊上租小人书看;②结合第④段“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可知,小学时常常走夜路到班主任家借书看;③结合⑥段“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句可知,高中时,为借书看拼命学好语文讨老师喜欢(或答为:在高中语文教师家借书看感悟书香人生)【20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和作用的分析。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一连串动词“奔、扑、蹲”,生动传神地写出“我”租书时看时的动作,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书的渴望和看书时急切、认真的心情;运用“心里腾跳出欢喜来”以及“哦,在呢,在呢”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理描写,写出“我”看到小人书时的满腔的喜悦心情。【2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怀里的书”拟人成散发出温暖亲切气息的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喜爱,同时表现了书给“我”带来的温暖与愉悦。这样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热爱和对阅读的渴望。【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和主旨,并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进行回答。“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将自己对书的渴望比作期盼花开的心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花”是美丽的,给人美好的感受,作者把书比作花,自然是指书给人美好的享受;结合第③段“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可知,书籍对于作者而言,犹如散发着迷人芳香的鲜花,具有深深地魔力和吸引力;第④段“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可知,读书带给我无限的愉悦和欣喜,仿佛置身花海一般带给自己美的享受;由第⑧段“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可知,书像花一样,在阵阵芳香中熏陶浸润“我”的灵魂,“我”从书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联系“我”小时候和高中时对书的热衷与喜爱可知,“我”非常喜欢读书,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和享受就像赏花一样,书香与“我”作伴的经历像花儿绽放,而书中的优秀的内容又好似花香,能给人以熏陶。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回家的敲门声何伟良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用来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⑩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⑪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23.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父母争着为“我”开门→父亲一人为“我”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坐等为“我”开门。24.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5.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答案】23.父母深夜在街口等“我”24.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写出了父母对“我”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浓浓感恩之情。25.示例:①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结合第⑥段“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可知,晚上加班回来迟,父母总是在昏黄的路灯下互相搀扶着等“我”。故可概括为:父母深夜在街口等“我”。【2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和情感主旨。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为: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突出人物品质、情感主旨;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理解分析。内容上,“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通过“漂泊在外”与“父母始终有温馨港湾迎候”的对比,突出了父母之爱对游子的重要意义以及游子对父母深深的眷恋和浓浓的感恩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强调父母是游子温馨的港湾,与标题“回家的敲门声”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深化中心。故可概括为: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写出了父母对“我”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浓浓感恩之情。【25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即可,答案不唯一。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和回报父母的角度来谈。语言要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示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本文让我们意识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而深沉的,他们时刻牵挂着子女,等待着子女的归来。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父母的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无论我们在外面经历多少风雨,都能在父母那里找到温暖和安慰。我们要感恩父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爱。三、作文(60分)26.本学期我们读了不少“小人物”的故事,有心地善良的老王;有吃苦耐劳的父亲;有乐于助人的阿长;有为路人提供方便的梨花姑娘……这些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他们身上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请你以“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四氟乙烯填料密封圈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物流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租赁合同书:针对企业办公空间的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会议外籍嘉宾聘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民宿合作社民宿与旅游规划机构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一手房居间代理买卖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窗帘品牌授权与区域代理合作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组合槽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期货交易风险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聘用劳动合同
- 垃圾分类综合宣传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初中八年级英语翻译专项集中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分析文档
- 2024年保育员(初级)考试题及答案
- 新型智慧水利项目数字孪生工程解决方案
- 甘肃省白银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赵家沟金矿改扩建项目建设工程可行性建议书
- 胰腺囊性肿瘤
- 联盟山东省菏泽一中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 《财务会计基础》课件-认知原始凭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