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dh2)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dh2)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dh2)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dh2)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dh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内容1.古代经济结构及其特点2.古代经济重要经济制度和政策(1)古代农业发展及特点(2)古代重要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和三种经营形态(3)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2)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古代农业的发展第一部分古代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概况(1)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水利等方面注意:整体上说,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较同期西方处于领先;但是不合理的过度的开垦,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的“翻车”唐代开始出现“筒车”灌溉工具的发展西汉播种工具耧车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概况(1)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水利等方面(2)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①小农经济成为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模式背景、特点、认识《天仙配》中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始于什么时候?如何去评价这种生产模式。春秋战国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②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制度形成的原因;对土地兼并现象的认识(2)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①小农经济成为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模式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从“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的现象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终的结果怎样?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私田的增多;最终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概况(1)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水利等方面(2)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①小农经济成为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2.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1)铁犁牛耕为基础进行精耕细作(技术特征)(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要的经营方式(3)农业发展重心逐渐南移(4)农业在古代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概况2.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3.影响造就了中国古代发达的农耕文明;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主要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铁制工具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汉以来开通“丝绸”之路,中国丝织品大量出口,获得“丝国”之称,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自唐代以来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china”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主要手工业部门的发展2.三种经营形态及其特征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自给自足性:自家消费和缴纳贡赋;很小部分投入市场出售。后期商品化趋势增强。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参与市场竞争;到明朝中后期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自给自足性:从生产资金、原料、技术到消费均为国家把持。前期占主导。素称发达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时期:春秋战国和明朝中期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说明了中国在明朝中后期(16世纪)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这则材料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历史信息?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主要手工业部门的发展2.三种经营形态及其特征三、古代商业的发展1.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秦朝采取了哪些有利商业发展的措施?统一度量衡、货币、修筑驰道等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线。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现。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涿郡长安洛阳余杭隋朝大运河北宋交子明代商帮兴起结合材料和所学,列举古代商业发展中的标志性成果。并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梦梁录》《夜市》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1.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原因2.古代城市的发展(1)先秦到唐代城市发展特点西市东市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卷二十结合材料说明唐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坊市分开,官府直接严格管理,商业活动受严格时间和空间限制②对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的依赖较大,商业规模不大坊市制2.古代城市的发展(1)先秦到唐代城市发展特点(2)宋以来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说明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①打破坊市界限,官府不再直接管理,打破严格时间和空间限制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影响:推动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商业市镇兴起。

《梦梁录》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1.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原因2.古代城市的发展3.古代城市主要类型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对外贸易港口;政治中心城市的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对政治中心的依赖逐步减弱,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

材料:春秋时筑城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四、古代重要经济政策“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商鞅“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为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人耕稼之人”,——清雍正帝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采取这样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重农抑商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四、古代重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兴起原因和发展历程及主要表现商周: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重视鼓励商业战国: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兴起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

2.实施的原因:(1)农产品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4)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必然产物。

3.评价(1)在实施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2)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一方面上农业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的水平上,另一方面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3)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研究画上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积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信息论证郭德利说的“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种思想的实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材料中各反映了怎样的经济思想?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重农抑商工商皆本材料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新经济思想的萌发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2)依据材料分析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集团的经济思想有什么不同?(3分)简要说明黄宗羲这种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3分)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3分)四、古代重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兴起原因和发展历程及主要表现(2)评价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实施的背景古代中国征服海洋的大规模行动——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15世纪上半期)郑和奉明成祖等之命七下西洋(文莱以西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活动的政治目的为主,主要为了宣扬国威,在经济上实行厚往薄来的贡赐式贸易。随着国力的衰弱,活动停止。郑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明成祖永乐帝朱棣如何理解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和同时推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结合材料说明明清时期海禁闭关政策实施的根本性条件是什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州郊外的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垄断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垄断机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交往;并不是禁绝一切对外交往。四、古代重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实施的背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防范外来侵略和国内反对势力的发展,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2)评价积极:早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家的安全消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实施的背景(2)评价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特点:官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为主西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时,中国同东亚、东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元朝时设立市舶司,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清朝时,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地外贸易。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儒家成为主流思想及其发展(1)发展历程:①西汉: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魏晋—隋唐:三教合一,儒学受到挑战③宋明: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④明清:进一步发展为心学(主流);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2)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①统治者角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②儒学自身角度:儒学自身不断调整以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3)评价: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儒家成为主流思想及其发展(1)发展历程:(2)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3)评价:①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积极: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世界影响深远,形成“儒学文化圈”③局限:强调纲常伦理,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后期钳制思想,阻碍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知识脉络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汉代取得正统地位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发展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二、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艺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