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1页
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2页
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3页
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4页
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

商业计划书

摘要说明一

进入2020年以来,耗时多年的土壤详查工作已经完成,工作重点将从

之前的勘察进入治理阶段,相对于前些年而言,土壤治理领域的空间将进

一步得到释放。据生态环境部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包含79941

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基本实现所有土壤类型、县域和主要农产

品产地全覆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

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

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该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计划总投资16055.37万元,其中:固定资

产投资12191.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93%;流动资金3863.98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24.07%o

达产年营业收入3846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9401.66万元,税金及

附加316.07万元,利润总额9066.34万元,利税总额10632.94万元,税

后净利润6799.7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833.1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56.47%,投资利税率66.23%,投资回报率42.35%,全部投资回收期

3.86年,提供就业职位628个。

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正式发布,“十三

五”期间,伴随着“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以及相关实施

细则的逐步落实,土壤修复行业空缺已久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将有效建

立,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的土壤修复需求将开始逐步释放。

报告内容:概况、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市场空间分析、建设规划方案、

项目建设地方案、工程设计方案、工艺原则、项目环保分析、安全保护、

风险性分析、节能说明、项目实施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

可行性、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市场空间分析

第四章建设规划方案

第五章项目建设地方案

第八早工程设计方案

第七章工艺原则

第八章项目环保分析

第九章安全保护

第十章风险性分析

第十一章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经济效益可行性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XXX公司

(二)公司简介

在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宗旨,高瞻远瞩的经营方针,

不断创新,全面提升产品品牌特色及服务内涵,强化公司形象,立志成为

全国知名的产品供应商。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

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

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

营和品牌发展。

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高机构为股东

大会,日常经营管理为总经理负责制,企业设有技术、质量、采购、销售、

客户服务、生产、综合管理、后勤及财务等部门,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提供

品质优良的项目产品,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全新服务理念,不断为顾客

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

度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高机构为股东大会,日常经营管理为总经

理负责制,企业设有技术、质量、采购、销售、客户服务、生产、综合管

理、后勤及财务等部门,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提供品质优良的项目产品,凭

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全新服务理念,不断为顾客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优

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较高的员工素质,在

职员工约600人,80%以上为技术及管理人员,85%以上人员有大专以上学

历。

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在未来三年将进一步坚持技术创新,加

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优化工艺制造流程;扩大产能,提升自

动化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不

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市场地位;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完

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激励政策,激发员工潜能;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

理效率,为公司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217.52万元,同比增长31.28%

(8629.81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生产及销售收入

为32452.04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9.60%。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8664.22万元,较去年同期相

比增长978.83万元,增长率12.74%;实现净利润6498.16万元,较去年同

期相比增长1206.20万元,增长率22.79%。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单位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万元36217.52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32452.04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9.60%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31.28%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8629.81

利润总额万元8664.22

利润总额增长率12.74%

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978.83

净利润万元6498.16

净利润增长率22.79%

净利润增长量万元1206.20

投资利润率62.12%

投资回报率46.59%

财务内部收益率20.26%

企业总资产万元27701.62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0.04%

流动资产总额万元8320.62

资产负债率47.34%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公报》可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

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

环境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国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6.遥。其中耕地、林地、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和10.4%。我国土壤污染面积总

和高达101万平方公里,分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以无机型为主,

有机型次之,混合型污染比重较小。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

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

元素钠、锯的化合物、含碑、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

机农药、酚类、氟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

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根据原国土部和环保部的联合调查,我国污染土壤

的修复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利用土壤的自净能力,周期太长。

传统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存在工程量大、成本高、二次污染等负面影响,

生物技术修复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尤其是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

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存在或人工筛选的高效有益微生物,在应用的项目环境

条件下,充分利用技术参数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

将其降解为无毒物质的修复技术。又因微生物具有分布广、种类多、繁殖

快、适应强和易变异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分解代谢能力和较高的代谢速率,

经济、简便、二次污染少,因此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修复技术,

故在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备受关注。

(二)项目选址

某科技园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1500.74平方米(折合约62.22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0.60%,建筑容积率1.3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6.8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5.94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1500.74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9299.52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56441.01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2753.09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839.43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1台(套),设备购置费4067.89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969069.06千瓦时,折合119.10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30031.74立方米,折合2.56吨标准煤。

3、“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969069.06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30031.74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

121.66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6.34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

率20.51%,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A)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科技园发展规划,符合某科技园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

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

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

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6055.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191.39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5.93%;流动资金3863.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07%。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3846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9401.66万元,税

金及附加316.07万元,利润总额9066.34万元,利税总额10632.94万元,

税后净利润6799.7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833.1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56.47%,投资利税率66.23%,投资回报率42.35%,全部投资回收期

3.86年,提供就业职位628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

给予充分保证。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

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科技园及

某科技园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

进某科技园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

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集团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

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科技园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

就业职位628个,达产年纳税总额3833.19万元,可以促进某科技园区域

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6.47%,投资利税率66.23%,全部投资回

报率42.35%,全部投资回收期3.86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3.86年(含

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

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

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

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

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

新模式、新业态。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

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对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没有变”的判断:“非公有制经济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

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同时,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不会

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

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

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平方米41500.7462.22亩

1.1容积率1.36

1.2建筑系数70.6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195.94

1.4基底面积平方米29299.52

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56441.01

1.6绿化面积平方米3839.43绿化率6.80%

2总投资万元16055.37

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2191.39

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5041.32

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31.40%

2.1.2设备投资万元4067.89

2.1.2.1设备投资占比25.34%

2.1.3其它投资万元3082.18

2.1.3.1其它投资占比19.20%

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75.93%

2.2流动资金万元3863.98

2.2.1流动资金占比24.07%

3收入万元38468.00

4总成本万元29401.66

5利润总额万元9066.34

6净利润万元6799.76

7所得税万元1.36

8增值税万元1250.53

9税金及附加万元316.07

10纳税总额万元3833.19

11利税总额万元10632.94

12投资利润率56.47%

13投资利税率66.23%

14投资回报率42.35%

15回收期年3.86

16设备数量台(套)111

17年用电量千瓦时969069.06

18年用水量立方米30031.74

19总能耗吨标准煤121.66

20节能率20.51%

21节能量吨标准煤36.34

22员工数量人628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一、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背景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利用土壤的自净能力,周期太

长。传统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存在工程量大、成本高、二次污染等负

面影响,生物技术修复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尤其是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存在或人工筛选的高效有益微生物,在

应用的项目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技术参数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降

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将其降解为无毒物质的修复技术。又因微生物具

有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适应强和易变异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分

解代谢能力和较高的代谢速率,经济、简便、二次污染少,因此微生

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修复技术,故在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和工

程应用中备受关注。

微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修复有机污染土壤:一方面微生物分泌

胞外酶,依靠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基团转移作用、水解作用等反应

模式降解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有机污染物通过主动运输、被动扩散、

促进扩散、基团转位及胞饮作用等方式微生物吸收进细胞后,胞内酶

完成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生物转化

等作用方式。生物富集主要表现在胞外络合、沉淀以及胞内积累三种

形式。生物转化的主要机理包括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氧化和还原、

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降解转化重金

属,改变其毒性。

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修复方式主要分为原位微生物修复(in-

situbioremediation)和异位微生物修复(ex-situbioremediation)。

原位微生物修复不需将污染土壤搬离现场,直接向污染土壤投放菌剂

或者添加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增加氧气含量,促进有益土著微生物或

外源功能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降解有机污染物或者减毒重金属。原位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生物通风法、生物强化法、土地耕作法和化学

活性修复法等。异位微生物修复是把受污染土壤从发生污染位置挖掘

或抽提出来,然后集中治理的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预制床法、堆

制法及泥浆生物反应器法。

我国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因此,在选择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技术

时,应充分考虑各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污染物的类型、污染场

地、污染状况等因素,充分发挥微生物修复方法的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微生物资源丰富,菌种资源多样。

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发展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产业提供了资源保障。

近十年,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筛选和驯化特异性高效

功能微生物菌株,增强功能微生物在污染土壤中的活性、长期性和安

全性,微生物修复技术参数的优化和pH、营养元素、温度、湿度等关

键因子的调整等方面。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工程化研究必须结合环境工

程、环境化学及环境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污

染土壤田间修复工程集成技术,并设计开发出针对性强、高效简洁、

成本低廉的微生物修复设备,以实现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技术在工程

化应用上质的飞跃。

随着国家和市场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相关管

理及技术规范体系也日趋完善,随着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积极介入

污染土壤治理工作,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及发展潜力巨大,土壤修复行

业将成为“十三五”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具有微生物修

复专业经验的土壤治理企业不断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北京本

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主导条件下对六价辂等重金

属的还原稳定化、北京博诚立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油烧降解

等领域均实现技术突破和项目实践。

本农科技依靠自身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核心技术和

装备优势,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下,建设微

生物实验室,研发形成原位微生物修复集成系统(In-

situBioremediationandRecycle,ISBR)是以原位微生物修复为核心,

绿色可循环为目标的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也可配合原位化学氧化还

原、固化稳定化等多种技术共同作用,在矿山修复、场地修复、障碍

性土壤修复、流域底泥及固/危废治理业务领域,实现有机物、重金属

等多种污染物的风险管控与彻底移除,达到绿色可持续环境修复的目

的。

Cr(VI)含量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八个重金属控制指标之一。

修在土壤中主要以Cr(IH)和Cr(VI)两种价态存在,当pH大于5时,

Cr(III)会以沉淀形式存在,易于在土壤中稳定下来。常采用还原稳定

化法将污染土壤中的Cr(VI)还原为迁移性和毒性较低的Cr(III)o目前,

利用微生物修复辂污染土壤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对于微生物原位修复

辂污染土壤的工程化研究至今未有报道。本农科技自主研发形成一种

六价辂污染场地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该技术采用原位注入的方式将

微生物菌剂注入地下,原位修复土壤中Cr(VI)o在浙江某辂污染场地,

开展了以FeS04化学还原法为对照,硫酸盐还原菌原位修复辂污染土

壤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法处理后,土壤中Cr(VI)

含量从6.48mg/kg降至0.95mg/kg,下降率为85.33%,修复后的土地

质量符合国家一类建设用地的标准;土壤浸出液中Cr(VI)质量浓度从

0.162mg/L降到0.04mg/L,下降率97%;土壤中硫酸根浓度略有降低,

硫酸盐还原菌的丰度增加了3倍,从0.73%增加到2.87%。该技术的菌

剂修复费用约为60元/m3,相比较硫酸亚铁化学法治理费用200元/方

土,节约费用140元/m3。而且该技术所用菌剂为环境友好型绿色修复

材料,修复过程不产生额外的废气、废水,不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

此外,工程应用过程中不涉及污染土壤的开挖、转运等暴露过程,污

染暴露途径少,消除Cr(VI)具有潜在致癌性和对环境的持久危害性,

不会危害污染场地区域人民身心健康。该技术的成功工程应用,为辂

污染土壤的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2019年10月,北京生态修复学会鉴

定认证了技术成果,鉴定结论是:该项科技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土壤修复技术

效果良莠不齐。我国具有万亿级的土壤修复产业市场,微生物修复技

术是未来土壤修复技术发展的趋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土壤

修复产业发展的限制在于不足的修复资金投入和缺乏长期的有效修复

技术。因此,需要强化从如下两方面工作:①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保

护体系以及行业标准,严格落实环境监督机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切实增加修复资金的投入;②多元化土壤修复技术类型,尤其重点研

发和推广应用经济环保型、长期有效性修复技术,提高土壤修复效率

和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污染土壤现状,实现土壤开发利用的可持

续性发展。

二、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正式发布,

“十三五”期间,伴随着“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以

及相关实施细则的逐步落实,土壤修复行业空缺已久的行业标准和监

管体系将有效建立,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的土壤修复需求将开始逐步

释放。

2018、2019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

行)》(20180801施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试行)(征

求意见稿)》等管理办法,《农用地/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系

列标准(试行)》等管控标准,土壤修复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同时,中央财政在2019年加强了对土壤污染防治专项的支持,土

壤污染防治资金规模达50亿元,同比增长43%。

2020年2月,财政部印发《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该办

法指出,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任务重、具备条件的省设立基金,积极探

索基金管理的有效模式和回报机制。中央财政通过土壤污染防治专项

资金对本办法出台后一年内建立基金的省予以适当支持。

随着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土壤综合防治、土壤修复产业将会迎来

大爆发,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土壤污染主要可以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主

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

类、氟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等。同时,微生物肥料修复土壤的基

本原理是在适当的条件(水分、温度、pH值等)下,肥料中的微生物

菌群与土壤中原有的有益微生物共同形成优势菌群,促进土壤生态系

统中碳、氮、氧等元素的良性循环,从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系统,使

生态系统达到新的稳定的平衡。

“减肥增效”中微生物肥料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受到种植户

的欢迎,微生物肥料也得以快速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微生物企业有1200多家,微生物肥料已经成为

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以秸秆腐熟剂、生物有机肥为代表的微生物产品在农业

上广泛运用,为土壤生态修复立下汗马功劳。目前,全国微生物肥料

年产突破1000万吨,应用土地面积超亿亩。

针对污染场地的修复,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是土壤修复产业中必

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是相关环保企业最先应用的

市场和竞争领域。但是,成套引进国外现成技术和设备,不但费用昂

贵,也严重受到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制约,并且在中国缺乏适宜性。

同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修复设备研发,成为环保企业最有竞

争力的核心内容。在行业竞争中,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才能在众

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针对这个现状,环保企业自主研发出适合国情的环保设备,在巨

大的土壤修复市场才有足够的应用和竞争力。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来,目前规模还不大,2016市场规模

100个亿左右,相信未来几年,每年都会成倍增长。土壤修复设备市场

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20%以上的份额是给设备厂家的,市场占有率也

会提高。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力度节节攀升,环保产业一直是

朝阳产业,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也收到企业青睐。

招聘职位统计数据显示,土壤修复工程师、环保工程师、生态治

理/规划工程师的需求上涨显著,成为热招职位,同比涨幅分别为14%.

13%,12.3%O同时,土壤修复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对工程技术人才

的能力要求更高。

但是,土壤修复领域缺少专业人才,尤其具有经验和人才。毕竟,

土壤修复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因此在政策加持的同时,更需要行业

的自我升级。另外还有一点,我国目前仍缺乏技术突出的实力型修复

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因此,除了大学教育之外,技能培训也将会成为土壤修复产业的

机会。

除了微生物肥、专业装备等以产品为主的公司之外,土壤修复领

域还存在以技术咨询、土壤调查、技术检测、工程承包、技术研发为

一体的企业服务公司,这些专业成为土壤修复公司的智囊团,并且服

务整个土壤修复产业链。

第三章项目市场空间分析

一、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行业分析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公报》可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

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

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国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

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和10.4%。我

国土壤污染面积总和高达101万平方公里,分轻微、轻度、中度、重

度污染,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混合型污染比重较小。土壤污

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

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匏、锯的化合物、含种、硒、

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氟化物、石油、

合成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根据

原国土部和环保部的联合调查,我国污染土壤的修复已经刻不容缓。

2005年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编制了《全国土

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6年5月28日,我国颁布《土壤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又被称为“土十条”;2017年颁布了《污染地块土壤环

境管理办法》、《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8年发布《工矿用

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

法》。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环保监管加强的压力下,土壤污染防治

与修复拉开大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

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为了完成既定目标,从每年的

中央修复资金拨付情况来看,2019年预算额同比大幅增长42.9%至50

亿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专项资金为35亿元。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起步较晚,土壤修复企业大多由相关环保领域

或传统行业转入,进入方式从早期的技术研发、人才招揽转向资本并

购,国内产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应用的修

复技术相对落后,又因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差异大、土壤污染源

多样,国外的修复技术无法照搬实现国内的规模化应用,仍然需要土

壤修复企业发展适合我国污染特征的修复技术。

目前,我国常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热处理技术、异位固化/稳定

化技术、洗脱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热处理技术在我国属于起步阶

段。原位固化/稳化技术在国内尚处于中试阶段。洗脱技术在国内发展

很快,已有较多工程应用案例。生物堆技术我国发展已比较成熟,相

关核心设备已能够完全国产化,已有用于处理石油垃污染土壤及油泥

的工程应用案例。植物恢复技术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已广泛用于重

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化学氧化技术国内发展较快,也已有工程应用

案例。我国已经拥有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化学试剂技术产品,并成功

应用于工程项目,但主要的修复药剂都是国外进口,目前主要问题是

产品可供选择种类较少、产品价格相对昂贵、产品的稳定性与长效性

有待进一步验证。

此外,较日本、美国等国家已拥有的成熟的土壤修复设备制造,

我国土壤修复设备有相当大差距,近些年我国自主研究的土壤修复设

备在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场地、农田和矿山工程项目中已经有

较多成功应用案例,例如自主研发的土壤淋洗技术装备在重金属、多

环芳煌复合污染工业遗留场地的应用都达到了预期的修复效果。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一一土壤与地下水》附录A,

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成本分别为:热处理技术600-2000元/t、

生物堆技术300-400元加3、植物恢复技术100-400元/t、化学氧化技

术300-1500元/m3、洗脱技术300-1500元/m3、固化/稳化技术500-

1500元/m3,由此可知土壤修复成本为300~1500元/m3,我国土壤污染

面积总和高达101万km2,按平均治理深度为1m,估算我国土壤修复

工程项目需要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土壤修复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发

展空间。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的详查和建档的完毕,2020

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40亿元,到2024年将达到860

亿元。

二、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市场分析预测

进入2020年以来,耗时多年的土壤详查工作已经完成,工作重点

将从之前的勘察进入治理阶段,相对于前些年而言,土壤治理领域的

空间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据生态环境部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初步

建成包含79941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基本实现所有土壤类

型、县域和主要农产品产地全覆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

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受污

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土壤治理和修复工作

被纳入了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土壤修复市场引发投资关注。相

比国内其他环保行业,土壤修复发展远落后于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

理、垃圾处理等较早兴起、目前较为热门的行业。虽然我国土壤修复

行业还处于发展的进入期但市场发展却十分迅速。目前中国已经有超

过5000万亩的耕地遭受污染,污染工业用地面积同样不在少数。粗略

计算,中国土壤修复的市场规模可以轻易超过10000亿大关。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

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

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土壤修复方法可按照修复手段、修复场地

为标准进行分类。按照修复手段分类,大致可分为生物、物理、化学

方式;按照修复场地分类,则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修复方法。

当前来看,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行业的起步阶段,行业投入

资金占GDP比例较小,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

来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政策频出,基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土

壤污染本身具有滞后性强、地域差别大、治理困难、周期较长等特点,

此外,现有土壤治理商业模式包括污染方付费模式、受益方付费模式

和财政直接出资模式,均存在污染责任人无法确认或资金困难等问题,

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亟需系统性的法律制度建设。

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5亿元,与2017

年执行数基本持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

术”(2018-2022),2018年国拨经费6.08亿元,这将促进土壤修复行

业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重大科技支撑。2018

年土壤修复从业企业为3830家。土壤修复行业成为环保产业最受瞩目

的细分行业之一。2018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100多亿元,其中工业类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仍占主要部分,合同额约70亿元,而且资金规模愈

来愈集中于大项目。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的第一年,土壤修复大戏已经

开锣。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继发

布研究报告,提出土壤修复行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行业规模

将加速扩张。包括场地修复、耕地修复、矿山修复等在内,土壤修复

潜在总市场空间合计将超过5.2万亿元。保守估计,2019年土壤修复

市场空间在1571.5亿元左右。同时,如何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将成

为污染场地修复及再开发利用和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关键。

根据国家“到2020年现有位于城镇内人口密集区域的危化品生产

企业全部启动搬迁改造”的指标,可以推测我国有待修复的工业场地

存量200万亩,根据招投标现状来看,每块地修复成本从百万至千万

甚至上亿不等,保守估计以每亩地20-50万元价格来估算,则场地修

复市场空间将达到1万亿元。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升级以及修复标准的逐步细化,

行业壁垒将明显提升,预计未来企业数量增速将放缓,先期进入土壤

修复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一些在细分领域专业性强的

技术企业也将脱颖而出。我国的待修复矿山污染地块在300万亩左右,

保守估计以每亩地5-10万元左右价格垃圾进行估算,则矿山修复市场

空间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待修复的污染耕地面积约为3.92亿亩,每

亩耕地修复价格以1万元为计算,则污染耕地修复市场空间为3.92万

亿。总计来看,这三类待修复土壤潜在市场空间达5.22万亿元。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土壤污

染加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0年

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

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此后,我国陆

续完善土壤修复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

我国土壤修复类型主要包括:场地、耕地和矿山,污染面积分别

为2.5万块、1000万亩和8万公顷。目前,土壤修复项目以场地修复

为主,耕地修复将带来较大的市场增量。随着《土壤法》的落地,行

业制度体系逐步规范,土壤修复项目需求有望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到2024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860亿元。

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最为热门的是污染场地修复,由于城市范围的

扩容,以前的工矿企业用地逐步变成了城镇建设用地,但工矿企业用

地当年遗留的污染亟待治理,场地修复成为行业焦点。而耕地修复市

场随着国家对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视逐步落实,也开始

壮大。虽然由于“去杠杆”的推进,环保产业尤其是PPP模式,受到

金融机构的冷遇,但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看。环保

行业投融资环境将很快缓和,为土壤修复市场带来巨大的产出效应。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产业的产值在环保产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不

足1%,但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高达30%,这也意味着中国

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土壤修复市场,有着超乎想象的潜力。目前土

壤修复行业的市场空间高达5万亿元,这样的一个巨型市场也无疑将

有力地拉动下游产业的发展

第四章建设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38468.00万元。

通过对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可以看出,我国项目产品将以内销为主并

扩大外销,随着产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产品价格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高

和产品的多样化,项目产品必将更受欢迎;通过对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国

内外市场对项目产品的需求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市场销售前景非常看

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经济建设

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目标,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加快经济发展的

一系列政策,对于相关行业来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筹措发

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国民

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各行各业面临市场国际化,相应企业将面

对极具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将会形成新

的分配格局。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

地理条件,与xx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

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

二、建设规模

(-)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41500.74平方米(折合约62.22亩),其中:净用

地面积41500.74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62.22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

积56441.01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2753.09平方米,计容建

筑面积56441.01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5041.32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1台(套),设备购置费4067.89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16055.37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38468.00万元。

第五章项目建设地方案

一、项目选址原则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

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

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

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

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

源”的目的。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科技园。

三、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投资环境优良,当地为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

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地拥有完善的交通、通讯、供

水、供电设施和工业配套条件,项目建设区域市场优势明显,对投资项目

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十分有利。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培养

和集聚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产品生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

引进和内部培养,搭建了一支研究方向多元、完整的专业研发团队,形成

了核心技术专家、关键技术骨干、一般技术人员的完整梯队。当地相关行

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

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

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

四、用地控制指标

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

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

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

五、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70.60%,建筑容积率1.36,建设区域

绿化覆盖率6.8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5.94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平方米41500.7462.22亩

2基底面积平方米29299.52

3建筑面积平方米56441.015041.32万元

4容积率1.36

5建筑系数70.60%

6主体工程平方米42753.09

7绿化面积平方米3839.43

8绿化率6.80%

9投资强度万元/亩195.94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

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

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七、总图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

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

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道路设计注重道路之间的贯通,同时,场区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

物平行布置。

(三)绿化设计

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

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场区绿化设计

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

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场区植物配置以本地区树种为主,

绿化设计的树木花草配置应依据项目建设区域的总体布置、竖向、道路及

管线综合布置等要求,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生态习性与防护性能,疏

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

(四)辅助工程设计

1、投资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场区内建设

完善的给水管网,接入场区外部现有给水管网,即可保证项目的正常用水。

投资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场区内建设完善的

给水管网,接入场区外部现有给水管网,即可保证项目的正常用水。投资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汇集后排入项目建设区不同污水管

网。

2、投资项目生产给水的对象主要是各类清洗设备,其余辅助设备、空

压机及厂房内水冷制冷机组等均采取冷却循环用水。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

地市政管网给水干管统一提供,供水管网水压大于0.40Mpa可以满足项目

用水需求;进厂总管径选用DN300?L,各车间分管选用DN50?L-DN100?L,

给水管道在场区内形成完善的环状给水管网,各单体用水从场区环网上分

别接出支管,以满足各单体的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的需要;室外给水主

管道采用PP-R给水管,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项目建设地内规划的排

水方案采用分流制,并已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完全能够保证全场生产、

生活废水和雨水及时排出。

3、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并尽量利用建筑物屋面、

柱内、圈梁及基础内主钢筋做防雷与接地设施;生产线接地保护采用TN-C-

S接地系统;场区按m类建筑物考虑防雷设施,采用沿四周山墙设置避雷带,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oo欧姆。车间电缆进户处要做重复接

地,接地电阻小于io.oo欧姆,其他特殊设备的工作接地电阻应按满足相

应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

4、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

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5、车间采用传统的热水循环取暖形式,其他厂房及办公室采用燃气辐

射采暖形式。有空调要求的办公室和生活间夏季设置空调,空调温度范围

要求为26.0(rc-28.0(rc,空调设备采用分体式空调控制器。主体工程采用

机械通风方式进行通风换气;送风系统利用空气处理机组,空气处理机组

置于车间平台上,室外空气经初、中效过滤后经风机及通风管道送至车间

各生产区,排风系统可采用屋顶风机和局部机械排风系统,车间换气次数

为5.00次/小时。

八、选址综合评价

拟建项目用地位置周围5.00千米以内没有地下矿藏、文物和历史文化

遗址,项目建设不影响周围军事设施建设和使用,也不影响河道的防洪和

排涝。投资项目用地位于项目建设地,用地周边交通便利,由于规划科学

合理,项目与相邻大型建筑物有一定安全距离,与周围建筑物群体及城市

规划要求协调一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运营后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

工作和学习构成任何影响,是投资项目最为理想、最为合适的建设场所。

场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

标,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自然环境条件

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良好。

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

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

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

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针对项目承办单位提出的“高标准、高质量、快进度”的要求,为了

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投资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原则,

以“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爱护自然”为基点,全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实现项目承办单位经济快速发展的奋斗目标。

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

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

结构设计符合训!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

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

四、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项目总体布置要按照使用功能要求,进行功能分区,做到人流、车流

路线通畅,空间布置和周围环境协调,同时,应符合相应满足噪音控制、

采光、透视、日照、温度、净化等及其他特殊要求;所有建筑物设计应满

足防火、防空、防腐、防盗等要求;环境美化、绿化要同周围环境协调并

且别致新颖有特色;所有建筑物设计,应尽可能采用布置一体化、尺寸模

数化、构件标准化,以便于施工和降低成本。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56441.01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

56441.01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5041.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1.40%。

第七章工艺原则

一、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投资项目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实行统一采购集中供应,并根据

所需原材料的质量、价格、运输条件做到货比三家。

二、技术管理特点

投资项目将通过PDM与ERP系统的结合,把设计项目承办单位生产工

艺、原材料定额预算、原辅材料仓储、生产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承

上启下信息共享,通过MES系统实现原辅材料需求分析和准确调配和管理,

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技术支撑。ERP及PDM等先进的信息化

手段在投资项目中的充分应用,将有效提高项目产品的制造成本控制能力

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undefined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

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

项目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项

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原

则,注重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的

贯彻落实。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投资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

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

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

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产

品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

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技术设备投

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投资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

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

四、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

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

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

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111台(套),设备购置费4067.89万元。

第八章项目环保分析

要大力度推进绿色变革。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改革阵痛,切

实补齐工业结构偏重、资源环境约束偏紧、单位产出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

偏高等三块短板,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充分利用科教资源,大力推进

创新创业,重点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强生态文明机制建设,健全生态

补偿机制,加大环境督查力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投资项目建设地点一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

碳和PM10,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连续5.00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

域监测到的二氧化硫、PM10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II级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投资项

目建设地点一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PM10,

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连续5.00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域监测到的

二氧化硫、PM10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II级标

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项目建设区域CODcr、

B0D5、氨氮值浓度均不超标,CODcr质量指数在0.43-0.50之间,B0D5质

量指数在0.29-0.32之间,氨氮质量指数在0.26-0.27之间,硫化物未检

出,由此可见,项目建设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