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55页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2课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基础达标】一、选择题组1.雷尼斯法加拉黑色沙滩被誉为冰岛最美丽的地方之一,锯齿状岩石和猛烈海浪构成了引人注目的风景。与普通黄色沙滩不同,黑色沙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图示为黑色沙滩景观。推测黑色沙滩的形成过程是(

)A.火山喷发一熔岩冷却一海浪与风力侵蚀作用一沙粒堆积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搬运、堆积C.火山喷发一岩浆涌出一熔岩覆盖冷却一冻融风化、堆积D.海浪与风力侵蚀作用一熔岩破碎一冰川侵蚀、搬运、堆积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可以看到一座座顶部平坦,四周绝壁直立,绵延数公里的山体,被称为岩溶台地。下图示意湘西岩溶台地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湘西岩溶台地四周绝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板块张裂,断裂下陷 B.水平断裂,地下河发育C.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D.岩浆岩广,岩石易侵蚀3.根据外力作用对地貌演化的影响,湘西岩溶台地(

)A.起伏加大 B.面积不变 C.海拔上升 D.溶洞难寻如图为一个岩层剖面,因其中岩层呈香肠形态,故名为石香肠构造。由于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形成石香肠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地震作用5.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②受到强大的压力③地形起伏大④火山活动强烈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其岩石主要由页岩、石灰岩、砂岩等构成。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6.甲、乙、丙、丁中,地层最古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科罗拉多大峡谷早期形成于(

)A.干旱的荒漠 B.湿润的雨林 C.寒冷的湖泊 D.温暖的浅海8.图示地貌形态最接近(

)A.顶平、身陡 B.顶尖、身陡 C.顶平、身缓 D.顶尖、身缓我国东北地区在约2.8亿年前为半深海-滨浅海沉积环境,发育有巨厚的生物碎屑灰岩;在约2.5亿年前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发育有厚度较大的烃源岩。下图示意东北地区局部生物碎屑灰岩厚度和烃源岩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推测2.8亿年前至今,图示区域地壳运动的总体特征为(

)A.持续抬升 B.持续下沉 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沉10.推测图中最先成为陆地的位置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972年,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郭康在太行山考察中发现了一种气势壮阔的红崖长墙砂岩地貌,后经多年考察研究,正式将该地貌命名为嶂石岩地貌。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上层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灰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岩墙在外力作用下呈阶梯状。左图为嶂石岩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右图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原始崖壁不断后退的主要因素为(

)①地形②气候③植被④岩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2.嶂石岩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海相沉积—岩浆活动一差异化侵蚀 B.海相沉积—地壳隆起一差异化侵蚀C.地壳下沉—外力沉积—流水侵蚀 D.地壳抬升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能力提升】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最近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奇特的“锯状山脊”。据研究.该地区地质时期是一个浅海,大约距今3.5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形成“单斜”地质构造(所谓单斜是指岩层一致朝某一方向倾斜,在一侧形成缓坡,而另一侧由于岩层断裂,坡度较陡)。材料二下图为“锯状山脊”图和美国等高线地形图。据材料说明“锯状山脊”的形成过程。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北省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距承德市78km,距首都北京仅250km。东接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北靠内蒙古道须沟森林探险区。公园平均海拔1700m,最高峰为南天门,海拔1755m。公园内森林覆盖卑超过67%,植被盖度在90%以上,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内出露有大量砾石堆积体,从高空中俯瞰犹如砾石的海洋,故被人们称之为“石海”。砾石分布在沟谷底部。羰拥堆叠,之间无其他物质填充。砾石大小不一,磨圆极差,无明显的冰川搬运特征。沟谷砾石底部有一条河流,四周有高大的山体基岩,基岩的岩性与石海砾石的岩性完全一致。北大山石海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发育有较多数量的断层。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巨大砾石本应该埋藏在地下,砾石的出露得益于全新世以来,承德地区降水量丰沛且气温主要在0℃上下波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基岩所遭受的冰劈作用和砾石的垂直分选速度极快。(1)说明北大山森林公园河谷内石海的物质来源。(2)分析北大山巨大砾石出露地表的过程。(3)说明承德北大山森林公园成为夏季旅游胜地的原因。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裂点是河流纵剖面上比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岷江上游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受晚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影响,岷江上游进入新一轮地貌发育期。受强烈构造运动影响,裂点产生于岷江干流的河口附近,之后向上游及其支流溯源迁移,从而在干流和支流相近海拔高度形成裂点带。下图为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道纵剖面及裂点分布。(1)推测岷江上游经历几次较为强烈的构造运动,说明依据。(2)指出三条裂点带形成的先后次序,说明理由。(3)从内外力角度描述裂点的产生及其演化为裂点带的过程。参考答案【基础达标】1.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 黑色沙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可知,黑色沙滩沙粒主要由岩浆岩碎屑以及火山灰等物质构成,因而呈现黑色。由于火山喷发,大量熔岩涌出,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后在海浪、风力的侵蚀作用下体积不断变小,并逐渐与火山灰糅合堆积成沙滩。黑色沙滩形成与冰川侵蚀以及冻融风化无明显关系。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C3.A【解析】2.该地表层以石灰岩为主,经历地壳抬升,成为陆地,岩层断裂处破碎易侵蚀,湘西多雨,易在断裂处发育河流,随着地壳继续抬升,河流下切,导致河谷两岸绝壁陡峭,C正确;板块若张裂,断裂下陷,岩石沿断裂处会出现位置移动,但图中岩石位置来看,断裂带两侧岩块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A错误;图中显示断裂是垂直方向,B错误;石灰岩是沉积岩,而非岩浆岩,D错误。故选C。3.该地石灰岩广布,岩溶台地随着流水的溶蚀作用,慢慢会出现石林、峰林、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本来相对平坦的台地将变得更加起伏,A正确;随着四周绝壁的不断侵蚀坍塌,台地面积将会变小,B错误;海拔上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外力侵蚀后,海拔反而会下降,C错误;台地地面之下可发育溶洞,D错误。故选A。【点睛】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4.B5.A【解析】4.读材料可知,石香肠构造存在于岩层中,是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结合图形可知,形成石香肠构造是由于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因此形成该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地壳运动,不可能是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地震作用也达不到如此的结果,B正确,ACD错误。故选B。5.读材料可知,形成石香肠构造是由于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故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①正确;受到强大的压力,②正确;形成石香肠构造与地形起伏大关系不大,③错误;形成过程中没有火山活动,④错误。综上,①②正确,故选A。【点睛】香肠构造又称石香肠构造,是指变形期间,当较强的岩层伸展和拉长时,可能分隔成一些岩块或形成被狭窄的“颈”分离开的透镜状或枕状构造。6.D7.D8.A【解析】6.读题干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其岩石主要由页岩、石灰岩、砂岩等构成,页岩、石灰岩、砂岩等都属于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形成年代自下而上,地层由老变新,故甲、乙、丙、丁中,地层最古老的是最底部的丁。故选D。7.页岩、石灰岩、砂岩等都属于沉积岩,沉积岩,特别是石灰岩主要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D正确。干旱的荒漠、湿润的雨林寒冷的湖泊都不利于形成沉积岩,ABC错误。故选D。8.读图可知,图示地貌形态顶部水平状分布,可判断具有顶平的特征,图中下面的坡度较大具有身陡的特点,最接近顶平、身陡的形态。故选A。【点睛】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按沉积环境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作用方式又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类引。广义指造岩沉积物质进行堆积和形成岩石的作用,狭义的指介质(如水)中悬浮状物质的机械沉淀作用。9.C10.D【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生物碎屑灰岩和烃源岩都属于沉积岩,多个不同类型沉积环境的存在表明该地经历了由海洋到陆地的变化,地壳总体表现为上升隆起;每一类沉积岩的形成时间较长,说明形成时期的环境变化不大,地壳基本稳定,故该地地壳运动的总体特征为间歇性抬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通过判读生物碎屑灰岩厚度等值线可推测生物碎屑灰岩岩层底部的高低起伏状况,即生物碎屑灰岩厚度越薄,其下部岩层地势越高,地势高的区域经地壳抬升后最先成为陆地。图中④地的生物碎屑灰岩厚度最薄,说明抬升前该地的地势最高,故④地最先成为陆地,D正确,ABC错误。【点睛】有些区域,地壳运动进行得非常缓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种沉积岩形成时期地壳都相对稳定。11.B12.B【解析】11.由材料可知,嶂石岩位于太行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显著,②对;读图,陡崖发育过程中,上部的石灰砂岩厚岩硬度大、不易侵蚀,下部的泥岩松软、易侵蚀,而底部的基岩抗侵蚀能力最强,随着泥岩的侵蚀后退,上部的石灰砂岩受重力崩塌,导致了原始崖壁不断后退,④对;与地形和植被关系不大,①③错。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12.由材料“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可知,海相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后地壳隆起出露海洋形成陆地,再因岩性差异发生差异化侵蚀,最终形成嶂石岩地貌,B正确,排除CD;岩浆活动往往会伴随有岩浆岩或变质岩的生成,材料中未有相关信息,A错误。故选B。【点睛】地貌是内外力作用共同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能力提升】13.地质历史时期为浅海环境,接受沉积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受板块挤压,地壳抬升,一侧形成缓坡,另一侧由于岩层断裂形成坡度很大的单斜构造山脉;风力和流水沿着裂隙(节理)不断侵蚀,最后形成锯状山脉。【分析】本题以美国“锯状山脊”为材料,设置1个小题,涉及内外力作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锯状山脊地质时期是一个浅海,地势低洼,堆积物在海底堆积,因此首先接受沉积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大约距今3.5亿年前,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壳抬升,弯曲隆起,一侧形成缓坡,另一侧由于岩层承受不住积压力发生断裂,形成坡度很大的单斜构造山脉;后在外力作用的不断作用下,风力和流水沿着裂隙(节理)不断侵蚀,最后形成锯状山脉。14.(1)北大山地区构造运动活跃,使得基岩破碎内部发育大量节理;受常年风化剥蚀和冰劈作用,砾石间缝隙变大;当砾石间摩擦力不及砾石自身重力时,崩塌至基岩下部,砾石受河流短距离搬运至河谷积累形成石海。(2)全新世以来,承德地区降水量丰沛、且气温主要在0℃上下波动;气温降低,砂砾石间孔隙由于水的冻结而增大,砾石被迫向上抬升;气温回升,因砂石和砾石的热导率不同,砂石中的固态水先融化,泥沙物质填充进去,导致砾石无法回到结冰前的位置;如此反复,岩块逐渐出露地表。(3)靠近首都,距离客源地近;旅游资源丰富;海拔相对较高,森林资源丰富,夏季凉爽。【分析】本题以河北省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的形成,旅游条件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详解】(1)由材料“基岩的岩性与石海砾石的岩性完全一致”可以推测,石海的的石头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基岩。材料提及北大山地区构造运动活跃,这会使得山体基岩破碎,且内部发育大量的节理裂隙;裸露的岩石受常年风化剥蚀和冰劈作用,砾石的间缝隙会逐渐变大;当砾石间摩擦力不及砾石自身重力时,因重力作用,岩石会崩塌掉落至基岩下部,掉落的砾石受河流短距离搬运作用,至河谷慢慢积累,渐渐形成石海。(2)由材料全新世以来,承德地区降水量丰沛、且气温主要在0℃上下波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基岩所遭受的冰劈作用和砾石的垂直分选速度极快可知,随着气温降低,砂砾石之间的孔隙会由于水的冻结而增大,孔隙大了之后,砾石会被迫向上抬升;随着气温回升,因砂石和砾石的热导率不同,在砂石中的固态水会先融化,融化后,泥沙物质就会自动填充进去,导致砾石无法回到结冰前的位置。如此反复,砾石的位置会越来越高,直到出露地表,岩块逐渐出露地表。(3)由材料“河北省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距承德市78km,距首都北京仅250km”可知,该区域靠近首都,距离客源地较近;“东接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北靠内蒙古道须沟森林探险区”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该地区海拔相对较高,且森林资源丰富,夏季凉爽,适合避暑,成为夏季旅游胜地。15.(1)3次。依据:岷江上游先后出现3条裂点带。(2)3500m裂点带、2500m裂点带、1300m裂点带。理由:裂点在岷江干流河口附近产生,向上游和支流溯源迁移。3500m裂点带空间迁移距离最远,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