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复句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复句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复句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复句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复句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复句一.复句含义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小句句子。

1.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小句

(1)内容上有联络。下边是一个反例:

小王来了,天上有一只鸟。

(2)结构上互不包含,即相互不作句子成份。下边是两个相关例子:

他告诉我,但不许告诉你。

他告诉我:不许告诉你。

2.全句只有一个句调:通常情况下,假如只说出其中一句,就会让人感到意尤未尽——语气不完整。第1页下边是几个相关例子:

是小王呢,还是小张?

或者你去,或者他去。

要是他去,我就去。

3.小句,又叫做单句形式,即结构上和单句相同,但语气上或者意义上不是独立分句。二.复句中关系词语

(一)关系词语含义

关系词语,是复句内部用来联结各小句,标明语义关系词语。其主要特征是:衔接性和标志性——实际上,标志性和衔接性功效是同时发生。第七章复句第2页(二)关系词语范围和性质

1.关系词语范围

汉语复句中关系词语,指是能够发挥衔接、表示复句语义关系词语,只要含有上述作用、性质词语,都是关系词语。(1)连词:连接分句,不充当句子成份。

单用:所以所以或者甚至不过……

两两套用:因为A,所以B

假如A,那么B

即使A,不过B第七章复句第3页2.从上边讨论中能够发觉,关系词语有以下几个方面性质。

(1)从功效类别上来看,关系词语不固定属于某一个类别:能够是连词,也能够是副词等等。

(2)从长度上来看,能够是词,也能够是短语。

(3)在句法职能上,不含有专职性:有只发挥关联作用,有则在发挥关联作用同时,充当句子成份。比如:

不论A,都B。

→不论情况怎样改变,都要完成任务。

第七章复句第4页3.关系词语作用关系词语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1)衔接、标示某种关系:两个小句之间原本存在某种关系,用X关系词语来衔接、标示这种特定语义关系。如:

他三下两下穿好一件衣服,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出院子。

他去了,而且去得最早。

(2)显化某种关系:各小句之间原来隐含某种或几个关系,用特定关系词语使特定语义关系得到显著标示。如:第七章复句第5页①隔了几道墙,声音听不清楚。

→因为隔了几道墙,所以声音听不清楚。(因果)

→假如隔了几道墙,声音就听不清楚。(假设)(3)转化某种关系:各小句之间原本含有A关系,现在使用另外一套关系词语,使A关系转变为B关系。如:

①那时,他们极少交谈,即使偶然交谈,也只是工作上联络。(让步)

→那时,他们极少交谈,即使偶然交谈,但也只是工作上联络。(转折)第七章复句第6页三.复句分类(一)分类标准

汉语复句分类标准能够概括为:从关系出发,用标志控制。

关系:是复句内部各小句之间逻辑、语义关系。

标志:是联结、标示各小句之间语义关系关系词语。如:因果关系

比如:①没有事,很无聊。

(没有特定关系词语作为标识,语义关系含糊、不确定)

②因为没事干,所以很无聊。(因果)第七章复句第7页(二)二分和三分

1.二分

分句分类是有差异。

传统语言学是依据复句内部各个小句在语义上正副轻重,将复句总体上一分为二:

联合复句:复句内部各小句在表义上是平等并列,没有主次、轻重之分。联合复句通常包含并列、连贯、选择、递进等关系复句。

偏正复句:复句内部各小句在表义上不是平等并列,有主次、轻重之分。偏正复句包含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目标、讲解等关系复句。第七章复句第8页2.二分缺点

这种一分为二作法是有缺点,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合复句中内部各小句之间未必都是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如:

他不但不后悔启用郎平,而且下决心锤炼她。(后重)(2)偏正复句中各小句到底是哪个偏,哪个正?

除非你答应结婚,不然我不理你!(后偏前正)

除非他暂时有事,不然他必定来!(前偏后正)第七章复句第9页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提倡汉语复句三分法:复句:并列类复句

因果类复句

转折类复句a.并列类复句——并举罗列

并列关系:现有些人找他,又有些人找我。(横列性)

连贯关系:先有些人找他,接着有些人找我。(纵列性)

递进关系:不但有些人找他,而且有些人找我(合取性)

选择关系:或者有些人找他,或者有些人找我。(析取性)第七章复句第10页b.因果类复句——因果顺承

因果关系:因为有些人找他,所以他很高兴。(已然性)

目标关系:一定要有些人找他,方便让他高兴。(虚拟性)

假设关系:假如有些人找他,他准会高兴。(虚拟性)

条件关系:只要有些人找他,他决会高兴。(未然性)第七章复句第11页上述种种类型实例都能够归入广义因果关系之中去。而广义因果关系能够是各种各样:能够是事实性,也能够是虚拟性,能够是已经实现了,也能够是未实现,等等。不过,有一个本质上共同点:假如排除上述种种个性上差异,只要各小句之间存在实际上、逻辑事理上因果、顺承关系,就都能够归并到广义因果关系之中。广义转折关系是各种多样:有直截了当转折,有先让步转折,有先假设然后进行转折。不过,有一个本质共性:舍弃上述种种语义关系个性,只要甲乙两个事件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拟转关系或者矛盾关系,就都能够归属于广义转折关系。第七章复句第12页课前提问

(1)把连贯关系放进并列关系道理?

(2)把假设、目标、条件都放到因果关系去道理是什么?

(3)广义转折关系怎么说?

(4)让步转折关系与其它转折关系有什么区分?

(5)怎样证实让步关系就是一个转折关系?

(6)“即使…不过…”和“即使…也…”让步关系区分?

(7)假设性让步关系本质是什么?第13页四.广义并列关系:并列、连贯、递进、选择

(一)并列关系

1.并列关系含义

并列关系,指是复句中几个小句在语义上含有平等并列关系。

2.并列关系经典格式

经典格式有以下几个。

(1)又A又B——平列关系并列句

(2)不是A,就是B——对照关系并列句

(3)A,就是说B——解注关系并列句第七章复句第14页3.并列关系种类

并列关系复句有以下几个种类。

(1)平列关系并列句

a.含义:几个小句分别叙述几件事或者一件事几个侧面。

b.平列关系经典格式是“既A,又B”、“也A,也B”、“一边A,一边B”、“首先A,首先B”等等。如:

她又会做诗,又会画画。

他既不是教师,又不是工人。

c.特殊情况:

有时,上述成套关系词语也能够只出现一个“又”、“也”。如:

这里(既)看不见灯光,也听不见声音。

我(既)是学英文,又是教英文。

有时,能够是没相关系词语:

我叫王志,这位是省里来记者。

(往往被判断为两个小句)第七章复句第15页(2)对照关系并列句

a.含义:前后两个小句表示相正确语义内容,并列在一起,形成对照。

b.其经典格式是:

不是A,而是B

c.对照关系详细能够分别为两个次类:肯否对照和反义对照。

c1:肯否对照

A、B两个小句一个表示必定,一个表示否定,并列在一起,形成对照。比如:

他不是在祝贺你,而是在讽刺你。第七章复句第16页c.特殊情况:

有时,上述成套关系词语也能够只出现一个“又”、“也”。如:

这里(既)看不见灯光,也听不见声音。

我(既)是学英文,又是教英文。

有时,能够是没相关系词语:

c2.反义对照

A、B两个小句表义相反,并列在一起,形成对照。下边是一些反义对照例子: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第七章复句第17页(3)解注关系并列句

a.含义:几个小句分别表示对象和解释关系,并列在一起,组成一个既平列,又说明特殊关系。

b.解注性并列关系经典格式是:

A,就是说B。A,换句话说B

A,A1,A2,A3……

c.种类

解注关系并列句有两个种类。

第七章复句第18页c1.对等式解注:两个小句语义对等。如:

敌人在烧房子了,这就是说他们要逃跑了。

→A,这就是说Bc2.总分式解注关系:两个小句在表义上含有总说和分说关系,但在表义上,总说和分说有解释和被解释关系。如: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当了演员,一个还在读中学。

(总←分[解释])第七章复句第19页(二)连贯关系

1.连贯关系含义

连贯关系,几个小句按照时间先后次序叙述几件连续发生事情,或者按照一定次序说明几个相关意思。

2.经典格式

A,接着/然后/又/才/就/于是B

起先A,然后/接着/以后B

如:

①他摇了摇头,又打了一遍手势。

②走进大门,他才想起这么作未必适当。

③一进省城大门,他就以为气氛不对。第七章复句第20页3.特殊连贯句

下边是个特殊连贯关系复句——顶针式连贯句: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和还有个碗,碗里有颗豆,我吃了,你馋了,我故事讲完了。

它结构形式是:A—B,B—C,C—D……

比较能够发觉这种特殊连贯句和普通连贯句差异:普通连贯句几个小句表达一个时间先后次序,而这种特殊连贯句中各小句则由特殊衔接方式,表达某种逻辑上或者空间上联络。

4.提醒第七章复句第21页连贯关系几个小句,假如舍弃时间、逻辑上顺承个性,则各小句在表义上也展现较强平列性,因而,与并列关系有一定同一性。(三)递进关系

1.递进关系含义

递进关系,说是后一个小句所表述内容比前一个小句在一些方面更进一层。

2.经典格式

递进关系经典格式是:

预示下文即将发生递进表示递进第七章复句第22页3.关系词语使用情况

在递进句中,预递词和承递词使用情况是多样化,详细有以下几个情况。

(1)预递词、承递词套用表示递进。如:

他不但书读得多,而且字也写得好。

不光铁会生锈,就连铜、铝等金属也会生锈。

(2)预递词、承递词中,只用其一表示递进。如:

他不说话,甚至连表情都没变。

他会作曲,而且会唱。

第七章复句第23页由此可见预递词和承递词之对于递进关系促成、强制作用。(3)一个特殊递进格式

上述种种普通递进句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比较可知,下边是两个特殊例子:

他不但不和解,反而发了一顿脾气。

他非但没有退缩回去,反而腆着脸笑嘻嘻地走过来。

这两个例子共同之处于于:先说出一个否定意思(不A),以此为基点,向一个必定意思(B)反转推进,形成反转性递进句——反递句。第七章复句第24页(四)选择关系

1.选择关系含义

选择关系,说是小句间含有选择关系复句:说话人用两个或者几个小句列出几件事或者几个情况,让对方从中选择一个。

2.经典格式

选择关系经典格式是:

或者A,或者B。

其它还有:

不是A,就是B。

要不A,要不B。

与其A,不如B。第七章复句第25页3.选择关系种类(1)直陈式选择句:是用陈说句组成选择句。有三种详细情况:任选句、限选句和决选句。分别介绍。

a.任选句:表示或此或彼,任凭选择意思选择句。语气比较和缓。以“或者A,或者B”为代表。b.限选句:表示非此即彼意思,要求从两个项目中选择一项,强调二者必居其一,语气比较坚定。限选句经典格式是“不是A,就是B”、“要不A,要不B”、“要么A,要么B”。c.决选句:表示“舍此取彼”含义,强调在第七章复句第26页二者不可兼得情况下,经过衡量决定选择其一,语气愈加必定。决选句经典格式是:

与其A,不如B。

与其A,宁可B。

与其A,毋宁B。

下边是几个相关句子:

与其苟且一生,不如轰轰烈烈一场。

这个责任与其让李自成来负,毋宁是应该让丞相牛金星来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选择方式,也是一个优选式。第七章复句第27页下边是上述三种句子关系比较:直陈句任选句决选句

选择意向或此或彼非此即彼舍此取彼语气比较和缓比较坚定非常必定

确定是否选择未定选择未定选择已定

第七章复句第28页

(2)疑问式选择句:是用疑问句组成选择复句。经典格式是:是A,还是B?

A,还是B?

比如:

是你去,还是他去?你们两个商议。

你去,还是他去?你们两个商议。

在普通情况下,“是A,还是B”总是和疑问语气相联络起来,只有在充当无条件句前句时,这个格式不表示疑问:

不论是你去,还是他去,都必须把这件事情办好。第七章复句第29页

如前所述,汉语广义并列关系复句中包含四个下位关系类型: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和选择关系。这些不一样、有语义个性复句关系共同点在于:它们所包含小句之间都含有并举罗列特征,假如舍弃各自语义关系个性,这种共同并举罗列语义关系特征,就能够将它们聚合在一起,组成汉语广义并列关系复句。第七章复句第30页五.广义因果句

(一)因果关系

1.因果关系含义

因果关系,指普通因果关系。指复句内部包含小句之间,含有实际上因果联络。

2.因果关系种类

因果关系能够依据其中“因”与“果”不一样联络划分为两个类型。

(1)说明性因果:主要用于说明两件事情之间因果联络:一个小句提出原因,另外一个小句。第七章复句第31页说明在此原因之下产生结果。

说明性因果句经典格式是:因为A,所以/所以/因而/故/以至B。如:

因为贫农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领导权。

因为饿,她已经没有力气走路了五.广义因果句

(二)目标关系

1.目标关系含义

目标关系,指是表述行动及其目标复句。

2.目标关系经典格式

目标关系经典格式是:第七章复句第32页目标关系上述两种经典格式实际上表达了目标关系两种类型:求得目标关系和求免目标关系。

(1)求得目标关系:表述实施某种行为,企求取得某种结果目标句。

求得目标关系以“A,方便B。”为代表格式。

要注意身体,方便早日康复。

他顺势伸了伸四肢,借以轻松轻松。(2)求免目标关系:表述实施某种行为,以求防止某种结果目标结句。

求免目标关系以“A,以免B。”为经典格式。

医生正在抓紧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你快回去吧,省得家里担心。第七章复句第33页五.广义因果句

(三)假设关系

1.假设关系含义

假设关系,指是小句之间含有假设关系复句:前一个小句表示某种假设前提,后一个小句表示由这个前提推导出来结果——所以,在逻辑上,与普通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关系有较强一致性,这正是将之归为广义因果关系复句主要依据。

2.假设关系经典格式

假设关系经典格式是:

比如:

假如你起得早,就告诉我。

假如你是外地人,感觉就不一样了。第七章复句第34页普通假设关系是假设前提在前,而结果在后。有时,还能够是结果在前,假设前提在后倒序形式,目标是结果愈加醒目:

就是党干部也难免要受到批评。3.特殊假设句

有两类格式:

(1)要不是A,就B——反事实假设与结论:前句提出一个反事实假设,然后,后句接着表述由这个前提推出结论。如:

要不是我及时出手,你早就死了。

[我及时出手了][你没有死]第七章复句第35页(2)假如说A,那么就B——说法上假设与结论。如:

假如说小王是老虎,那么他爱人就是武松。

假如说你是业务上尖子,那么,小王就是尖子中尖子。

在表示上,这种说法上假设含有某种比喻效果,还有一定夸大性。

4.提醒:假设关系中虚拟前提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原因,由此能够推出一个结果,所以,假设关系中前提和和结果之间也是某种因与果之间关系,这是将假设关系归入广义因果关系本质原因。第七章复句第36页五.广义因果句

(四)条件关系

1.条件关系含义

指小句之间含有条件和结果关系。

2.经典格式

条件关系经典格式有:

只有A,才B。/只要A,就B。

除非A,才B。

不论A,都B。

3.条件关系种类(1)有条件句:一个小句说明一个或几个第七章复句第37页条件,另一个小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之下产生结果。常见格式是:

只要A,就B。/一A,就B。

只有A,才B。/必须A,才B。

除非A,才B。如:

只要我一外出,家里就平静了。

“我外出”是“家里平静”充分条件:只要“我外出”,“家里就平静”。不过,它并不是唯一条件,除了“我外出”之外,其它如“不说话”、“病了”、“死了”等等,都能够产生“家里平静”结果。第七章复句第38页(2)无条件句:前一个小句排除一切条件,后一个小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一个结果。常见格式是:

不论A,都B。

不论A,都B。

不论A,都B。

任凭A,都B。

比如:

不论碰到多大困难,都要完成任务。(3)“只要A,就B。”和“只有A,才B。”

两种格式表意有同有异。比较:第七章复句第39页

只要好好干,就有出路。(劝说性说法,语气灵活,条件易满足。)

只有好好干,才有出路。(警告性说法,语气坚定,条件必备。)(4)“只要A,就B。”和“假如A,就B。”比如:

假如有机会,我就去。

只要有机会,我就去。

两个格式在表意上也是有同有异。

a.共同点是:“只要A,就B。”和“假如A,就B。”都有假设意味,都表示充分条件:假设前提也是条件。

第七章复句第40页b.不一样点是:“只要A,就B。”强调条件,指明条件。

“假如A,就B。”强调某种假设前提。

而且,在下边两种情况之下,二者是不能替换:

b1.在单纯表示假设而不表示条件情况下,“假如”不能用“只要”替换

b2.在以事实为假设条件情况下,“只要”不能改为“假如”4.提醒:条件关系复句中,条件实际上也是结果“因”,而结果也能够看成是由这个“因”造成“果”,因而,条件关系也能够看成是广义因果关系中一个。第七章复句第41页课前提问

(1)连贯关系最本质特点?

(2)递进关系应该怎么说?

(3)选择关系怎么分类?

(4)任选句特点?

(5)限选句在形式和意义上有什么特点?

(6)决选句怎么解释?

(7)任选和限选共同点?与决选句区分?第42页六.广义转折句

(一)突转关系

1.突转关系含义

突转关系,是前一个小句没有预示要发生转折,后一个小句突然发生转折转折关系。

2.经典格式

A,不过B。

比如:

大家让他说,不过他什么也不说。

事先说得好好,碰到事却都变了卦。

第七章复句第43页上边两个例子在转折意义上比较重,叫做“重转”。下边是几个转折意味轻,即“轻转”例子:

小王也来了,不过来得比较晚。

两个人依旧来往,就是极少说知心话了。

在意义上,后边表示轻微转折小句通常含有补充意味。

3.突转句特点

经过上边讨论能够得到以下关于突转句特点:

(1)在意义上,只说出前句并不意味后边即将发生转折,实际上,转折意味是后句带来。

(2)在形式上,前句不带预示转折词语,唯一第七章复句第44页标识转折词语在后一句开始或者句中。

突转句,是直截了当转折,不需要任何铺垫就进行转折。(二)让步关系

1.让步关系含义

让步关系,是先让步,后转折一个转折关系:前一个小句有让步关系标识表示退一步讲意思,同时预示后边即将发生转折,后边小句跟着表示逆转内容。

2.经典格式

即使A,不过B。

即使A,也B。第七章复句第45页宁可A,也B。3.让步关系种类

依据让步关系内部情况,能够把让步关系再行分为三种:

(1)事实性让步句

(2)虚拟性让步句

(3)容忍性让步句

上边讨论是汉语广义转折关系一些内容,总之,不论是直截了当转折,先让步后进行转折,还是假言转折,都是转折关系。第七章复句第46页七、复句扩充——多重复句

(一)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又叫多层复句,说是包含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小句,即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关系复句。如:

因果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假如我们有缺点,‖就不怕他人批评指正。假设第七章复句第47页(二)分析各种复句有两种分析方法:句中加线标明法、图表表示法。

1.句中加线标明法,又叫加线法,有三个关键点:

(1)看清被分析多重复句包含几个能够成为“小句”单位。用数字依次标明它们次序。

(2)搞清各小句之间语义联络,关键是要把握每个关系词语管辖范围。没相关系词语能够尝试添加一些关系词语,以正确判断复句内部各部分之间语义关系。

(3)用单竖线“︱”划出第一个层次,并注明前后两个部分之间语义关系。分别分析前后两个部分,第七章复句第48页第七章复句用双竖线“‖”标出第二层次,并指出其间关系,依次类推。如:

第49页2.图表标示法,又叫“图解法”或者“层次分析法”。关键点有二:

(1)用数字标出各能够成为小句单位次序。

(2)用层次切分方法逐层加以图解,并标明每一个层次上语义关系。如上边句子还能够分析为:

第七章复句第50页八、紧缩复句——紧缩句

(一)紧缩句

复句能够扩展,扩展了简单复句成为一个多重复句。复句也能够紧缩,紧缩后复句就变成一个内容不变但形式上相当于一个单句实体。如:

谁要是动,就炸死谁。

→谁动炸死谁。

只有有了水,才能游泳。

→有了水才能游泳。所以,所谓“紧缩句”,指是:

原本组成复句几个小句紧缩在一起形成句子。第七章复句第51页它是用单句形式表示复句内容语言现象。(二)紧缩句种类

汉语紧缩句通常有两种类型:无标志紧缩句和有标志紧缩句。

1.无标志紧缩句

指原本组成复句几个小句直接结合在一起,中间没有显著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任何标点隔开,句子比较简短。如:

人欢马叫。(并列)

雨过天晴。(连贯)第七章复句第52页2.有标志紧缩句

指有一定形式标识紧缩句。依据形式不一样又区分为三种小类。

(1)有成对关系词语作标识紧缩句

(2)单个关系词语作标识紧缩句

(3)复用疑问代词作形式标识紧缩句。数量不多。如:

这孩子谁见谁爱。(不论A,都B。)

这地方要什么有什么。(不论A,都B。)

那里有桌子,你爱用哪张就搬哪张。(假如A,就B。)

其中疑问代词都是任指使用方法。第七章复句第53页九、复句和单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