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50)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屈原列传》(50)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屈原列传》(50)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屈原列传》(50)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屈原列传》(50)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佳联妙对,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爱国诗人充满了缅怀之情。武昌东湖有座“行吟阁”,其名取《史记》中“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之意。阁中有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联: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这么评价屈原诗品人品:《离骚》和《国风》、《小雅》一样,同为国粹,“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董老将司马之言信手拈来,巧撰成联,上联歌颂屈原非凡才华,其作品可与风雅颂齐名;下联赞美屈原高尚品格,行廉守洁不染尘。全联用语简约,含义深刻。1/33

战国时代,楚秦争霸,屈原提倡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一帮奸臣却百般诋毁、加害屈原。清代文人李元度以爱憎分明情感,撰成一联: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上联强烈抨击上官大夫陷害忠良。下联颂扬太史企业马迁是屈原知音,对屈大夫做出了千秋定论。2/33

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但他爱国之心忠贞不贰。西汉出色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常以屈原自比。《离骚》和《治安策》,分别是他们代表作。在长沙“屈贾祠”,有一副楹联颂扬他俩爱国之心,盖世之才: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3/33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流放途中屈原心如刀绞,他写下绝笔《怀沙》后,仰天长叹,抱石投入滚滚汨罗江。在汨罗江屈原祠悬挂哀挽联,述说着这段历史: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屈原投江自尽后,宋玉哀痛不已。他一遍又一遍地深情呼唤:“魂归来兮!”为屈原招魂。李元度以此为题,撰成一联: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4/33

在长沙岳麓山三闾大夫祠中,悼念屈原一副楹联,情感更浓烈,意境更深刻,在纪念屈原对联中堪称上品: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联中引用了许多典故:《楚辞》中把“香草”喻作贤臣。“三户地”指楚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呵壁”出自王逸《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九歌”是屈原作品,文中充满思念与哀伤之情,是屈原逐放后忧愤心境与爱国思想寄托。5/33

屈原以身许国,虽死犹生,他精神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汨罗江屈原祠中一副对联,把飞跃不息汨罗江,看成了屈原化身: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屈原逝去已两千多年,他所魂牵梦绕三楚大地,如今旧貌换新颜。生活在太平盛世荆楚儿女,怎么也忘不了这位历史伟人。湖南长沙“屈贾祠”中,有这么一副楹联: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6/33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学习爱国精神和政治品格。2、积累主要文言知识。3、积累人物素材。7/33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一位伟大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左徒”官职,参加国家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因为上官大夫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不过,当权者靳(jÌn)尚和怀王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贿赂,阻止怀王接收屈原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一生是一个悲剧,他政治生活即使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同情和尊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

介绍屈原生平8/33

屈原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写真。他同腐朽没落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理想而宁死不屈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基调。这便是屈原作品传颂千古原因之一。屈原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四言诗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个句法参差多变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作品中吸收了营养。屈原影响:9/33背景介绍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这种体例。《史记》不不过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练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爱憎感情,大约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是屈原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生平事迹。《史记》中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文件。10/33任疏绌沉迁才华横溢1

高洁志行3正直与邪曲不相容2屈原流放江南8-10怀王三次受骗4-7

影响12高贵品质11屈原的命运:爱国、正直屈原精神练习特色

听录音,以屈原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五个字概括屈原一生。11/331段:为:担任入:国内出:国外2段:害:嫉妒属:写作与:给与

因:于是,连词伐:自夸、炫耀3段:疾:恨、痛心听、谗谄、明、邪曲:名词

见:被自:从,介词

明:说明,动词

靡:没有什么,否定性无指定代词

约:简约微:含蓄廉:端正自:自己

蝉蜕:名词作状语浮游:漫游

尘埃:喻尘世虽:即使小结:由“王甚任之”而“见疏”,评论《离骚》及屈原品格。12/3311段:颜色:古义,面色;今义:物体光波经过视觉产生印象,名词

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描述,动词举:全于:被与:和,介词为:句末反问语气词之:代下文新:刚才,副词人:指上文圣人者乎:复合语气助词乃:于是,副词遂:于是以:第一、二个是介词(让),第三个是结果连词小结:写屈原愤而自沉汨罗江经过。第一次对话揭示了屈原悲剧是时代悲剧:“举世混浊”“众人皆醉”,“清”者“醒”者必定遭到厄运。第二次对话突出了屈原高贵品质:宁愿以死坚持真理,保持高洁直行,也决不一样流合污苟且偷生。13/33小结:述屈原对后世影响。屈原以后者即使继承了他文体,但都不能像屈原那样“直谏”。12段:辞:文学以:凭,介词祖:效法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形容词;今义,镇静从容样子,形容词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为……所:固定结构,表被动14/33第一次受骗(4段):秦国巧设骗局,楚怀王自毁与齐

联盟,孤立了楚国,军败地失,

最终陷入腹背受敌艰难处境。既:已经,副词亲:亲近,动词患:担心之:代楚齐纵亲乃:于是佯:假装去:离开委:呈献诚:确实如:到乃:又,副词15/33冀幸:希望,同义复用之:主谓之间,不译一:副词,全部,彻底存:念重复:古义,覆转,恢复,动词;今义,①一遍又一遍,副词②颠来倒去,动词③重复情况,名词之:代楚国困境致:表示然:转折连词无:不论自为:为自己圣君:圣,形容词,含有最高智慧道德治国:治,形容词,太平以:连词,因为内、外:名词作状语于:被挫、削:被动亡:丧失为:被之:代“屈平既嫉之”短:揭短,动词8-10:顷襄王即位,屈原流放江南。16/33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分三部分)以人物活动时间为序进行记叙。17/33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1、介绍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18/33第二部分(4--10):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过程。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19/33思索1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

4、①受骗绝齐②兵败丹淅③蓝田退兵

5、④复释张仪

6、⑤诸侯击楚

7、⑥赴秦身死20/33思索2作者写楚国命运,用意是什么?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劝谏相关。21/33思索3国家危难之际,屈原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态度:嫉之

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

精神:忠贞不渝爱国精神22/33课文分析第三部分(11--12):屈原愤而自杀经过及他对后世影响。1、屈原愤而自杀经过。2、屈原对后世影响。23/33讨论

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有什么作用?经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长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24/33主题思想

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政治经历和他政治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精神,也严厉地训斥了楚怀王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阴险,课文有议有叙,夹叙夹议,一吐其蒙冤受辱胸中块垒,为屈原,为作者自己,形成一篇极为精彩传记文学。25/33写作特色

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书本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特色是:

①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波折、生动、完整故事情节,而是依据文件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生平事迹;

②写法上,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说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③语言上,本文含有浓厚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利用对偶、对比、排比、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示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6/33写作特点:第一,重点突出,重点放在与对立集团矛盾斗争上。第二,把屈原身世遭遇和楚国命运交织叙述,并行描写,从而突出了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第三,记叙、议沦、抒情三者亲密结合,叙事多用散行句式,议论多用对偶、排比句式,语言精练,富于感染力。27/33屈原性格特征:

爱国、正直思想品德两个最基本特征。

1、屈原不但是一位出色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者。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普通文章不一样:(1)、把屈原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遭遇与祖国命运是休戚相关。(2)、把屈原“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古代君主是国家象征),经过他“存君兴国”思想集中表现他爱国主义精神。

28/33作者在文章开头表现屈原才能时,就着重突出其治国之才。这么介绍屈原,不但能够使读者了解屈原深厚文化涵养和他政治、外交才能,而且似乎能够看到他里里外外为国操劳感人形象,同时也反应了他在楚国主要地位和对祖国出色贡献。尤其难能可贵是,屈原不但在祖国强大时热爱祖国,而且在祖国处于“大困”时,依然坚定不移地热爱祖国;不但在自己被“王甚任之”时热爱祖国,而且在个人遭受屈辱时仍坚韧不拔地热爱祖国。如:当他“不复在位”时,听说楚怀王放走了一再坑骗、坑害楚国张仪,出使在外屈原连忙从齐国赶回,劝怀王杀掉张仪。当怀王想要往秦赴会时,屈原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国是“虎狼之国”本质,劝谏怀王“毋行”,直到怀王被秦王劫持,仍不改初衷,真挚地“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一心寄希望怀王有朝一日能幡然醒悟,祖国有朝一日能面目一新。他这种爱护怀王,振兴祖国之心在《离骚》中得到了屡次表现。屈原爱国之心,不因楚国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荣辱升沉而动摇。他对待祖国确是一颗丹心,一片赤诚,坚贞不移,至死不悔!29/33

2、屈原正直集中在他勇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与之妥协斗争精神上。屈原从一开始就处于战国七雄错综复杂斗争之中,处于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纷繁矛盾之中,处于昏君谗臣重重包围之中。屈原以其出色才能,博得了楚怀王信任,也招致了奸人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