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紫金县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紫金县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紫金县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紫金县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紫金县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紫金县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统治者从殷周鼎革(改朝换代)中体验到“天命靡常”的历史哲理,进而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言论旨在A.消除天命神权对周代政治的影响 B.维护贵族集团内部的和谐C.强调周代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D.巩固仁政思想的主导地位2.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3.公元前509年,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A.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B.打破贵族垄断司法的局面C.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D.缓解执政官滥用权力乱局4.美国首都华盛顿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至上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州权平等观念D.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5.“叙史见人”,如果要检索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最省时的史籍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文史通义》6.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都是非法的。”这说明古代罗马A.注重保护公民土地私有权 B.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C.居民的身份具有不平等性 D.法律严禁土地的买卖7.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8.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C.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 D.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9.如图是我国国家邮政局199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以纪念为新中国诞生奠定基础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主要影响是A.揭开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B.人民解放军从此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C.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D.有助于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推进民主进程10.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11.1892年,传教士艾约瑟在《万国公报》上连载《国富论》,以美国为例:“美国之铁路电报民间自行经营,较国家之由官兴办,自必为益多多矣。”强调“(经济之事)须皆准于经济学家”。据此推知艾约瑟A.主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 B.洞悉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C.反对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政策 D.揭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12.从公元前400年起,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法律进行一次审核,对提案人提出的有异议的法律条款进行讨论,并由选举产生的陪审员组成的专业立法委员会裁决。若裁决通过,公民大会也不能任意更改;如若提议失败,则提案人有可能受到严厉制裁。这一措施旨在A.分割公民大会的立法权 B.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C.维护法律执行的稳定性 D.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材料一(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材料二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我相信这句话是不朽的真理。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甘地材料三……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文自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以至今日,从事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其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基础确立于大地,此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之四万万同胞鉴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请回答:(1)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一,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2)依据材料二说明采用“非暴力方式”的理由是什么?(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4)从孙中山和甘地领导的本国人民斗争中,你得到什么启发?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赦免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赦免,把它当作稳固皇权的重要措施。赦免在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种社会措施,而是原始社会典籍中出现的一类有关“仁政”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赦免具有临时性、随意性,诸侯中的大赦之法基本上都是特赦。汉代以后,统治者开始经常性的使用赦免,《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下诏:“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因而大赦天下,使人们从事生产。赦免权力开始逐渐的收归中央,赦免成为一种习惯法,名目和次数也日益增多。——摘编自袁文超《中国古代赦免现象分析》材料二:从自然法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西方近代法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在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治理国家的道德和法律手段的争论中,人治观虽显赫一时但瞬间便悠忽不现,“人类理性所体现之正义,高于一切”。启蒙思想家们大都认为,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统治者行使的权力是人民的共同权力。西方法治主义者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敏锐的捕捉到权力专制的天性,因而便给权力重新解构、定为、整合。以近代法的理性主义对权力进行道德约束,以三权分立对权力进行制度约束,使权力之间相互制约。——摘编自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赦免制度的演变趋势。(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治的特征。(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赦免制度和西方近代法治对各自社会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西周统治者以“天命靡常”来解释殷商的灭亡,以“惟德是辅”来说明周代统治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故选C项;西周统治依然是在利用“皇天”的影响,排除A项;宗法制以宗族血缘作为权力传承的依据,维护了贵族集团内部的相对和谐,排除B项;仁政思想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分析解答即可。2、D【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没有为雇农生存条件的改善而采取有效措施,并不是无力解决,也不是放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而是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国民党维护本阶级和本党的利益,故D选项正确,排除A、C选项;华南地区农民生存艰难,但是无法体现极端危机,故B选项错误。3、C【解析】

依据材料中“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可以看出,罗马司法审判并不完全被执政官控制,相对比较公正。C正确;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与材料中时间“公元前509年”不符,排除A;罗马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而不是材料中“公元前509年”的“《瓦勒里法》”,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司法领域,而非政治领域,而且当时处于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权力受限,不存在滥用权力乱局,排除D。4、C【解析】

建筑的规划没有体现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故A项错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法中是平等的,美国并非议会中心。故B项错误。“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和相互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与材料“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称命名道路由内向外”的布局特点不符合,排除。5、A【解析】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A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从战国至五代期间的编年体史书,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所以检索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不太方便,故B不符合题意;《史通》是唐代刘知几创作的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文史通义》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创作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C【解析】

罗马法强调只能将土地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实际上排斥了非罗马公民的土地购买权,体现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身份的不平等性,C项正确;材料只限制土地转让对象,没有体现对土地私有权的保护,A项错误;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与强调契约合法的条件不符,B项错误;限定土地买卖的对象不等于严禁土地买卖,D项错误。7、A【解析】

根据“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强调现代化之路上不同国家的共性增加,故A正确。【详解】8、D【解析】

艺术不仅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规律创造,这一认识显然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D正确;这一认识认为艺术存在“创造”,故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再造古典,排除A;这一认识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人情感的特点不符,排除B;这一认识并未明确反对天主教,C排除。9、C【解析】

依据材料“为新中国诞生奠定基础”“攻克锦”等信息来看,该事件指的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C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而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A排除;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B排除;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推进民主进程不是辽沈战役主要影响,D排除。故选C。10、C【解析】

所谓“现代性”在古代政治方面应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弱,或者是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制度或现象,社会有向公平发展的趋势。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力,并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从而制约宰相,加强皇权,属于宋代“逆现代性”,故选C;社会流动更趋频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社会上的表现,排除A;世俗文化蓬勃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文化上的表现,排除B;货币经济地位提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经济上的表现,排除D。11、C【解析】

1892年我国正处于洋务运动期间,艾约瑟阐述了反对国家垄断鼓励自由竞争这方面的内容实际是反对洋务运动官管商办的政策,故C符合题意;材料以美国民营为例而非学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问题,排除B项;材料表明艾约瑟看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没有提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排除D项。故选C。12、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对法律的审核较为严格,一旦通过,则公民大会也不能更改。对提案人的惩处使得提出异议的提案人在提议时有一定的顾虑,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C正确;对法律的审核是题干主旨,而审核法律并不代表分权,排除A;题干未涉及司法程序问题,排除B;措施针对的是法律的严谨性,而非公民权利的滥用,排除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2)理由: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3)孙中山的主要功绩: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启发:各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依据本国特点形成不同的道路。【解析】

(1)启示:根据“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得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根据“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得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2)理由:根据“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得出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3)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根据所学可从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角度进行概括。(4)启发:结合所学可从各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依据本国特点形成不同的道路的角度进行概括。14、(1)趋势:由仁政思想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或:治国)措施;由临时、随意到经常使用;赦免权力逐渐被中央政府收回;赦免的名目和次数增多。(2)特征:排斥专制,推崇法治;理性至上,主权在民;制度保障,限制权力。(3)影响:中国:有利于减少冤案、安抚民心,为社会生产补充劳动力;强化了中国的皇权专制统治,使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削弱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