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名校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南名校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南名校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南名校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南名校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南名校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A.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B.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C.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D.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A.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3.《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B.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4.如表1933年中国重要工矿产品中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对比表产品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比值(B/A)电力(百万度)5318911.68铁(千吨)1276004.72棉纱(千包)16176560.41棉布(千包)9040144251.60卷烟(千箱)5186851.32火柴(千箱)666690.10如表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A.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 B.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命脉C.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D.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有变化5.下表是美国二战后不同时期实际GDP及其他若干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影响美国战后经济波动的因素主要有时期实际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私人国内总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年均复合增长率)失业率(年平均失业率)1950~19734.25.72.84.81974~19822.00.50.97.21983~20073.44.72.35.8①信息技术的发展②殖民体系的变化③经济政策的调整④霸权地位的丧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7.1958年到1978年,小岗村减少了半数人口、半数耕地以及三分之二的牲口,每一个人每年产出的粮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每临秋冬时节,小村家家闭门堵户,老幼相携,在他乡乞讨。此种现象出现说明()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B.联产承包未能解放生产力C.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 D.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8.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给同事的私人信函中指出:“因此,在大西洋海洋国家和心怀戒备的欧亚大陆国家的利益之间,一场根本性冲突正在欧洲展开。欧洲需要维持活跃而独立的政治生活,而苏联总是追求向西扩张,而且根据它自己的安全观,恐怕要一直扩张到大西洋。”乔治·凯南意在说明A.美苏冷战对抗已经开始,美国需早作准备B.两大阵营根本利益不同,两极格局已形成C.追求扩张是苏联的本性,美国需面对现实D.美国政府认为苏联已成其实现霸权的障碍9.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作者意在说明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起源争论激烈 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10.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木家经营”。十月革命后,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经济政策A.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B.有利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11.文艺复兴运动“通过文学来表现人的价值和人性的真实社会性,并且强调个人奋斗和人的尊严”。据此可知,文艺复兴A.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 B.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要求C.主张人放弃宗教信仰 D.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12.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美国不应当把中国永远排斥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尼克松这一理想变成现实是在A.1971年 B.1972年 C.1979年 D.1984年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1981—1985年)。具体要求主要有:大力增加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它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努力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使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保持大体协调;统一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扩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引进适合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加强环境保护。——摘编自中国人大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对“一五”计划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五”计划反映的国家发展导向变化并简析“六五”计划制订的背景。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前期有大量的“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的农民,也有“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的贫困户,“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一个雇工一年平均能获得十二石的粮食收入,加上妇女的家庭副业收入,养活一个五口之家,即使不是衣食有余,也能维持日常生活用度。宗族和社邑等民间组织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唐初全国平均每个家庭可养活4口人,到了755年,已能养活6口人。——摘编自张安福《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材料二到1800年,咖啡、茶、糖这些外来物成为类国人喜爱的食物。喝咖啡、饮茶的习俗得到普及。烤面包曾长期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中期,肯特等郡已将这项技术遗忘。1850年,家内酿酒立业量只占酒类总产量的1/7.大量进口小麦和冷冻肉使得物价下降,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人食品支出下降了30%,肉类成为了劳工阶层的日常食物。罐头技术和保鲜技术延长了食物保存时间,一些原本奢侈的食品也走入寻常百姓家。受益于大规模批量生产,面包牛奶等的消费量增加,英国人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摘编自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3卷)》等材料三l979年初,南海县委号召一年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一年,南海全县人均收入超220元,出现了一大批“冒尖队”。1980年1月,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到南沙大队“贺富”。此举一出,南海全县铁起“学富、比富、赶富”热潮,潮动珠三角。“梁胆大”的声名远近传播。1981年8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南海经济,并配发社论《像南海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摘编自《佛山改革开放文史资料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前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人经济生活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海人民致富探索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本题考查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筑起了与他国贸易的围墙。这指的是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从漫画时间2018年可以看出,此时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美国的做法说明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故本题答案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美两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单极的世界格局,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陷入孤立”,排除D项。2、A【解析】

材料反映在列强经济侵略下,“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说明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工业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洋务运动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而非资本输出,排除D项。3、B【解析】材料中的“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表明司隶校尉的地位不断上升可与三公相抗衡,进一步说明了三公的权力在削弱,皇权在加强,故B项正确;监察机构的完善在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队伍廉洁高效,故排除C项;司隶校尉是中央的监察官员,故D项中的“对地方的监察”不符合题意,排除。4、A【解析】

1933年重要工矿业品中,尤其是重工业领域,外国资本占比明显高于民族资本,这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半殖民地特征,A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出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排除B;经济危机更多的体现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题干中未提供生产和消费相关信息,排除C;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题干未体现出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排除D。5、C【解析】

二战后美国通过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进入滞胀,里根政府通过放松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体现的是经济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③正确;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到新经济时期,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正确,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殖民体系的变化,②错误,AB排除;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未丧失,④错误,D排除。故选C。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现象获其本质,由材料中“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可见当时关卡林立,且对商品征收重税,从本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符合题意,而ABC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成就·明清时期日益落后于西方【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材料解读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从战国时期我国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政策备考复习时有必要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影响:初期,巩固小农经济,维护政治稳定。后期,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A【解析】

“1958年到1978年”是实行集体化生产的人民公社时期。“粮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小村家家闭门堵户”的现象说明农村生产力的极度下降,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进行,A正确;此时尚未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并不是说明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D错误。8、C【解析】

凯南的言论认为苏联和欧洲的冲突在所难免,而且凸显了苏联的扩张性,意在提醒美国面对现实,选项C正确;材料并未提出美苏两国冷战开始,排除A;1955年两大阵营最终形成,排除B;凯南并不能代表美国政府的主张,排除D。9、D【解析】

根据材料“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了白胡子了”可知作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故选D;夏鼐意为中华文明起源远远早于商代,但并不意味着起源模糊不清,排除AB;“争论激烈”的说法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故选D。10、D【解析】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木家经营”可知,这一举措是新经济政策内容在,这一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恢复,D正确;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实现的,排除;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B排除;新经济政策承认市场作用,排除C。11、B【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这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项正确;主要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是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并且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内容,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没有主张人放弃宗教信仰,文艺复兴不反对宗教信仰,C项错误;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是启蒙运动的内容,D项错误。12、B【解析】

“美国不应当把中国永远排斥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变成现实是指中美关系缓和,指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B正确;排除ACD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并重;以工业化为重点,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管理形式是中央计划经济,市场调节的空间有限;工业化模式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工业化路径是重工业优化发展,生产资料工业优先发展;关注民生。评价: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及实际发展需要相符合;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一定程度忽视轻工业、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缓慢;集中计划管理,从长远看有负面影响。(2)发展导向变化:从高度计划到计划与市场逐渐结合,市场化成为新的发展取向;衡量发展的标准从单一的工业化标准转变为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标准(或社会发展计划开始列入国家发展计划之中);更关注民生,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在吸取先行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视科教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始积极参与全球化。背景: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改革开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改革实践及开放试点初见成效。【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中一五计划的内容可从发展的重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管理形式、学习对象、工业化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评价:可从当时发展重工业的迫切要求、和国情的紧密结合、一五计划建设的成就、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存在一定的经济比例失调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变化:根据材料“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可归纳出市场化成为新的发展取向;根据材料“大力增加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它日用工业品的生产”可归纳出更关注民生,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根据材料“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保持大体协调”可归纳出从单一的工业化标准转变为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标准;根据材料“统一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可归纳出重视科教发展;根据材料“大力扩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引进适合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可归纳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始积极参与全球化。背景:结合六五计划提出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背景可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的阐述点如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改革实践及开放试点初见成效等。14、(1)表现: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富裕农民数量多);就业途径较多,基本生活无忧;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口增加;应对灾荒的能力增强。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统治者励精图治,进行制度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