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模拟试卷2(共9套)(共99题)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史料分析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家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做“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技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为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四件,1760年为14件。——《英国经济史稿》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的垄断地位,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缓慢。——《世界近现代史》材料四:美国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技术研究室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其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知囊”,进口“博士”,以弥补自身不足。材料五:现代社会真正是一幅上下颠倒的世界图景……无能力的人管理着有能力的人,不道德的人负着教训有道德的公民的使命,最大的罪犯负着惩治小过失的使命。——圣西门《寓言》材料六:当每一成员加入法朗吉时,对他所贡献的实有全部土地、机器、材料、家具和陈设,进行估价……管理委员会发给每个成员以股票或股息票,其价值等于该成员所贡献的东西。当这个世界大大小小的人物充满相互的仇恨的时候,任何自由都只是新的纷争的源泉。引起他们的相互间真诚倾心和相互关心的唯一手段就是在生产中把他们联合起来协作。——傅立叶《关于普遍统一的理论》材料七:大城市所造成的祸害将消灭,同时新公社将集中大城的一切优点而没有大城市所造成的任何害处;公社的每一社员,享受由广阔的土地取得的好处,将比现在个人主义社会制度下最富的地主所享受的好处大得多。——欧文《新道德世界书》材料八: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诚然,他们也意识到他们在这些计划中主要是拥护工人阶级这一受苦最深的阶级的利益。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作为这个受苦最深的阶级才存在的……他们要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甚至连那些处境极优的成员也包括在内。因此,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甚至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根据他们的意见,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这种体系是建设最美好社会的最优良的计划。因此,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拒绝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细小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用实例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拓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九:我们的天命是向前行进,因为每一个社会时期都应当向前、向更高一级时期推进;大自然的意愿就在于从野蛮趋向文明制度,并且是逐步地达到文明,使文明制度趋向保障制度,又使保障制度趋向简单协作制度等等时期。阶段的情况也恰如时期一样,应当使第一阶段趋向第二阶段,第二向第三,第三到第四,最后阶段趋向过渡阶段,就这样一直顺着下去。如果某个社会在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中停滞得太久,腐臭就会像在死水中那样,在这个社会中产生。——傅立叶《新的工业世界和社会事业》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17世纪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标准答案:地处世界贸易中心;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采取自由开放政策,招揽人才;重视科学技术的转化利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对科学技术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标准答案:由积极采用新技术到抵制新技术的推广使用。由于英国作为强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科学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据材料四概括美国采取的科教兴国战略措施。标准答案:重视研究和引进应用技术;同时抓住机遇引进人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材料五、六和七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什么思想?标准答案:材料五、六、七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如圣西门所说,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上下颠倒的世界图景,无能力的人管理着有能力的人,不道德的人负着教训有道德的公民的使命,最大的罪犯负着惩治小过失的使命。第二,主张成立新公社,建立理想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伤害,财产共有。正如欧文所说,在这个社会里,大城市所造成的祸害将消灭,同时新公社将集中大城的一切优点而没有大城市所造成的任何害处;公社的每一社员,享受由广阔的土地取得的好处,将比现在个人主义社会制度下最富的地主所享受的好处大得多。第三,建立新社会的途径是通过入股的方式建立协作组织,解决社会成员间的争端。为此,傅立叶和欧文都进行了试验,傅立叶成立了法朗吉,欧文建立了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在材料八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标准答案:材料八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其是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存在的优点和缺陷。首先,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初期,因此,难能可贵,同时存在不少缺陷。其次,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同时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受苦最深的阶级,表示极大的同情,但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再次,主张对社会进行改造,但是拒绝运用革命的方法,只想采用和平的手段,如一些细小的试验,这是不会成功的,这表现了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材料九又反映了傅立叶的什么思想?标准答案:材料九反映了傅立叶的社会进化论观点,他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后一社会时期的发展程度高于前一社会时期。他将社会发展时期分为野蛮、文明、保障和简单协作四个时期。并且他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时期停留时间太长就会变得腐臭,就应当被新的社会时期所代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下面史料,回答问题。第1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2)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3)施用各种之权势,以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赢得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第2条,缔约各国协定,不得彼此间及单独或联合与任何一国或多国,订立条约或协定或谅解,足以侵犯或妨害第一条所称之各项原则者。第4条,缔约各国协定,对于各国彼此人民间之任何协定,意在中国指定区设立势力范围,或相互设有独占之机会者,均不予以赞助。(选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王斯德主编)请回答:7、指出上述史料的出处,并简述签订该文件时亚太地区的国际形势。标准答案:出自《九国公约》。日本趁一战之机积极向亚太地区扩张势力,巴黎和会上,它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独占中国的野心日益明显。这遭到了英美等列强,尤其是美国的强烈反对。加上当时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高涨,反对日本占领山东,美国则借机主持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中国问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由第1条可知表面上列强对中国的态度如何?而实质又是怎样的?标准答案:从表面上看,列强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实际上它们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它们的在华特权继续存在,只是使中国回复到列强的共同控制之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谁是该文件的最大受益国?简要分析原因。标准答案:从表面上看,中国获得独立和主权,受益最大,而实际上美国是真正受益国。通过《九国公约》美国迫使日本归还中国其在山东的一些特权(如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权),废除了“二十一条”,从而遏制了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通过上面第2条第4条,可知,美国所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得到列强的共同认可,这有利于它在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因此《九国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J.汤因比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因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而增大。在西方的经济确实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生产规模比较。(选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0、材料一中的“显著特征”是指什么?为什么人们在1931年对西方的社会制度表示怀疑?标准答案:“显著特征”指1931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大萧条(大危机)。经济大危机使工农业生产萎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增,人民生活困苦。而面对大危机,资本主义各国都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制止其蔓延态势,有些国家甚至进一步引起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所以,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失去信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如何理解“实质上是成功的”?为什么苏联几乎没有受到大萧条的影响?标准答案:“实质上成功的”是指苏联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根本改变了苏联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工业生产水平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原因:苏联自20年代开始在一国内建设社会主义,几乎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因此,外国资本对苏联经济的影响也极其微弱,苏联没有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发生连带反应,没有发生经济大危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1931年大萧条发生的根源(原因)和特点。标准答案:根源: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与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国际经济不平衡导致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品增多;地产与股票投机的狂热(美国)欧洲各国对美国资本的依赖性。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史料分析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办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意印度卑躬屈节、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二: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弗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返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材料三: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村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竟然停止了,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全都表示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两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际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文呢?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运动……那么非暴力的抵抗办法必然失败。”——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标准答案:材料一中显示,甘地选择非暴力的理由是他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真正的原因是:甘地认为,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法与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相比;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均遭到失败;另外印度的宗教信仰、民族矛盾也很突出,因此适合采取非暴力的斗争手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根据材料二,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部门或领域?标准答案:斗争目标是争取自治。范围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教育、手工业、税务等部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根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出现了哪些问题?标准答案:国大党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非暴力抵抗的办法不适合运动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看法。标准答案:不同意。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范围和手段,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是一种较好的斗争方式和手段,它对于团结印度各个阶层的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方式,不是逃避斗争,非暴力抵抗运动给英国殖民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这种斗争的方式是由印度落后的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知识点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过程中采取的一种独特的斗争方式,经常会受到暴力革命的影响。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哥伦布的遗嘱》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洋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请回答:5、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路,而走向西的海路”?标准答案: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标准答案: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为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为什么材料二说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国远洋航海业起步早,但为何未能使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准答案: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经济利益,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刺激下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是以侵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形式;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所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国航海业的发展从经济方面看缺乏强劲的驱动力(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从政治方面看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重农抑商、闭关政策)。知识点解析:答案仅为要点,考生可以自由补充发挥,第(3)小题第一问只要讨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然后总结到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上来即可,第二问考生只要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考虑,体会到我国自然经济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即可。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却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材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请回答:8、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标准答案:纱幕指天主教会的神学主义。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发生,所以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标准答案:特点:采取宗教异端形式。原因:中世纪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本主义兴起之初,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材料二指的是什么运动?分析这一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标准答案:材料二中的运动是指宗教改革。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意义: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和推动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试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运动的异同,并说明其反封建性质。标准答案:时代背景:相同点:都发生于西欧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不同点: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集团,在领地享有政治、经济特权,采取各种手段搜刮钱财;德意志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集中反对的目标,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也使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各国。结果:相同点:都有力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教会,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点:宗教改革,引发出了由闵采尔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6世纪50年代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新教在德意志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并迅速波及西欧各国,宗教自由逐渐盛行;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人们去探索、创新,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摘自《从曼彻斯特到硅谷》材料二①《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是英国宪法中重要的一部法律,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②《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有:英国人民拥有不可被剥夺的民事与政治权利,包括了国王不得干涉法律;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人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人民有佩带武器以用以自卫的权利;人民有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人民有不遭受残酷与非常惩罚的自由;人民有在未审判的情况下不被课罚金的自由;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请回答:12、分析材料一中提到的事件,你认为材料中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标准答案: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是工业革命的扩展道路。一旦工业革命开始传播,某些因素就决定了传播的方式。自然资源、尤其是钢铁的充分供应和不受行会限制或封建义务妨碍的、自由的流动劳动人口,是非常重要的。①比利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有待工业化的国家。这一过程在1830年以前开始,进行得非常迅速。②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固,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要快得多。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的确逐渐影响了法国,1870年以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③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一格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④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海外国家中,美国已以非凡的速度前进,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美国,凭借其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1914年,工业革命已从它在不列颠群岛的最早的中心地大大地向外传播。西班牙、葡萄牙未从工业革命受益的原因是:①西班牙、葡萄牙还是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封建国家,对新兴的资本主义力量的阻碍较其他国家要大得多。②西班牙、葡萄牙在早期的殖民掠夺中获得了大量资金,供王室挥霍,对于新兴的技术革命的需求很小。③西班牙、葡萄牙属于传统的农业经济,新技术进步较快的领域都属于先进的工业领域,二者的差距较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文献与材料一之间的相互影响。标准答案:一方面,《权利法案》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此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实现国家政治统一,推翻封建制度,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实现工业革命所必需的社会政治条件。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腾飞,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新生的政治体系有了更稳固的经济基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史料分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成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日:‘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了哪种制度?标准答案:秦始皇与君臣讨论的正是影响中国两千年的中央专制皇权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请对这种制度进行述评。标准答案: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①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自号“皇帝”,以显示自己的尊贵、神圣;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废除谥法,皇统以世系纪。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为三公。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为军队首脑,协助皇帝掌握军队;御史大夫掌监察,并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三者互相分权、互相牵制,最高权力握于皇帝之手。③在中央低于三公的是九卿。主要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宗正,掌皇族事务;少府,掌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三公九卿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④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全国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全国设36郡,后增至40郡。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郡守之下又设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设郡监,负责监察。郡县主要官吏均由朝廷任免,各郡每年须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及治安情况等,通过上计制度受中央考察。一郡之内辖若干县,万人以上的县设县令,不足万人的设县长。县令、县长之下设县尉,掌全县军事;设县丞,助理县令、县长,并负责司法裁判。县以下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乡设三老、啬夫等职,里设里典。县下还有亭的置建,设亭长,负责地方治安。由朝廷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样就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这也是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秦始皇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网,强化了国家机器,巩固了统治。这一整套制度基本为后来的王朝继承下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巨大。知识点解析:通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一段对话,可以判定此为秦统一以后君臣讨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这一制度的内容以及影响进行简要的述评。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使孔仅、东郭成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史记.平准书》问题:3、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汉的哪种制度?标准答案: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政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请对这种制度及其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述评。标准答案:西汉初年对盐铁业采取自由经营政策。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任用齐地的大盐商东郭成阳和南阳的大冶铁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让他们与“以计算用事”的桑弘羊共同策划盐铁官营的事宜,在盐铁产地设置盐铁专卖署,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在中央的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在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盐铁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实行盐铁官营后,盐铁生产和销售统一由官府经营,禁止民间私人经营铁器、盐业,铸造铁器要受到刑事处罚并没收经营工具。知识点解析:根据孔仅、盐铁等重要信息,可判定此为汉武.帝时的盐铁官营政策。然后结合材料和已学知识对这一政策进行简要的述评。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许攸说绍曰:“公无与操相攻也。急分诸军持之,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绍不从,曰:“吾要当先围取之。”攸怒。一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日:“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5、以上史料记载的是哪次重要战争?标准答案:官渡之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这次战争以及重要影响。标准答案: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曹操在东汉末年收编“青州兵”,加强了军事力量。196年,又把汉献帝迎到许,“奉天子以令不臣”。199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试图以战胜之威一举消灭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袁绍率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曹操的士卒不过两三万人,兵、粮都远不及袁绍,处于明显劣势。曹操出奇制胜,200年10月,以五千奇兵,夜袭袁绍军于官渡附近的乌巢,全烧袁军粮食、辎重一万余车,袁军大乱。他又乘势以万人大破袁军主力于官渡,全歼袁军七万余人,袁绍仅率八百骑兵逃回河北。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消灭了袁军主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知识点解析:首先通过曹操、袁绍和许攸等重要人物判定其为官渡之战,然后对官渡之战进行简要述评。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呜,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群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日:“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司马光《资治通鉴》7、以上史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标准答案:祖逖北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这一事件。标准答案: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北伐。313年,祖逖率宗族渡江北上,率军向今安徽、河南地区进发,得到各地人民支持,先后打败石勒、石虎军队,胜利进军至陈留、封丘一带。时司马睿已称帝,恐祖逖势力强大,难以控制,派戴渊总领北方六州诸军事,牵制祖逖,阻止北伐。祖逖深感北伐无望,忧愤而死。祖逖死后,原来收复的地区又相继失去。知识点解析:材料出自司马光《祖逖北伐》之文。阅读以下史料,并州答问题: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隋书.高祖纪》问题:9、以上史料反映了历史上什么重要事件?标准答案:开皇之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要评价这一事件。标准答案: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社会富庶、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且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隋初政治。从重要信息中可判断这段史料讲述的正是隋文帝的开皇之治。然后对开皇之治进行简要叙述。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史料分析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一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彼愿公于世,亦禀准遵行,免生别弊。先于二十一省通二十一条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国家无病焉。通省者阔三丈,通郡者阔二丈五尺,通县及市镇者阔二丈,通大乡村者阔丈余。差役时领犯人修葺崩破之处。二十里立一书信馆,愿为者请饷而设。以为四方耳目之便,不致上下梗塞,君民不通也。信资计文书轻重,每二十里该钱若干而收。其书要在某处交递者,车上车下,各先束成一捆,至即互相交讫,不能停车俄顷。因用火、用气、用风之力大猛也,虽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纵有小寇窃发,岂能漏纲乎?一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愿公于世,亦禀明发行。兹有火船气船,一日夜能行二千余里者,大商则搭客运货,国家则战守缉捕,皆不数日而成功,甚有裨于国焉。若天国兴此技,黄河可疏通其沙而流入于海,江淮可通有无而缓急相济,要隘可以防患,凶旱水溢可以救荒,国内可保无虞,外国可通和好,利莫大焉。一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人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身有万金,而人不觉,沉于江河,则损于一己,而益于银行,财宝仍在也。即遇贼劫,亦难骤然孥去也。”——摘自《资政新篇》请回答:1、《资政新篇》都包含了哪些内容?标准答案:太平天国后期,最有代表性的政治纲领是由洪仁歼提出的《资政新篇》。洪仁歼早年受清政府通缉,避难香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1859年,洪仁歼辗转来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了他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系统阐述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施政方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革新的关键是制定法律法规,选拔任用官员要得当;在各个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制约的新闻官,创办报纸,设立意见箱,以便通情上下,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经济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局;设立银行,发行纸币;实行专利,鼓励创新;还提出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社会文教方面主张兴办学校、医院、养老院,禁止鸦片,移风易俗,革除旧社会的恶习等。同外国的关系上,主张自由通商,平等地进行各方面交流,不要将侮辱性的字眼用于外交中,但是禁止外国人对内政的干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对《资政新篇》进行评价。标准答案:洪仁歼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成果,但是他的思想明显游离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运动之外,不代表这个阶层的利益要求,因此在当时的太平天国内部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反响,而且太平天国后期所面对的严峻形势,也无法为他提供操作的平台,所以也就没有付诸实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处,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巨,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馀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问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应请皇上注意将才,但使七十一镇中有十馀镇足为心腹,则缓急可恃矣。”——曾国藩《疆场竞斗之计》3、谈谈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中的作用。标准答案:1861年,“辛酉政变”发生,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还重用了一批在地方很有势力的汉族官僚,其中曾国藩被任命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统领各级文武官员,由于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湘军在镇压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督抚者达数十人,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包括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随后,虽然左宗棠平定新疆时也利用过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湘军在晚清地方势力崛起中的作用。标准答案:湘军的兴起,使清代兵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湘军建立前,清朝常备军为绿营,兵权握于兵部,归于中央。湘军制度与绿营相反,兵为将有。曾国藩对湘军拥有极大的指挥调度权力,自成派系。当湘军在实际上取代绿营时,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便代替了国家的世兵制度,是近代北洋军阀的起源。这种制度对晚清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清代定制,总督、巡抚委以行省大权,其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和按劾、司法。但两司听命于六部,例可专折奏事,其事权独立,督、抚对两司只是居于监督地位。所以六部可以控制督、抚,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但清代这种格局到湘军将帅担任督、抚后,发生了改变。手中有兵有将的督抚把两司降为属官,不听六部指令,朝廷也不得不予迁就,因而在晚清形成督抚权力过重,地方势力崛起的局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竞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地睁着怪眼看我。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文章的作者和名称。标准答案:鲁迅的《狂人日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要评价该作品的意义以及其产生的背景。标准答案:《狂人日记》是1918年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抨击了社会中的“人吃人”制度,最早发表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其产生的背景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狂人日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小说的体裁以及“吃人”“仁义道德”等关键性的信息能够判定出其为鲁迅的《狂人日记》。然后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对《狂人日记》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必要的介绍。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今日中国独立自由的地位,已随不平等条约的撤废而获得。然而我们中国国民正确的反应,是义务感的激发与责任心的加强,国家的责任与国民的任务,从此更加重大。建国工作的完成,建国理想的实现,皆有待于我们的奋斗和牺牲。“天下无易事,天下无难事”。只要我全体国民对于我们自己的国家民族有至诚的信心,对于建国的原理三民主义作热烈的爱护与积极的笃行,对于国民革命的宗旨与目的,有一致的认识,作共同的奋斗,如此则今后纵有排山倒海的艰难,亦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全国同胞们!不平等条约已经取消了!我们一回想到百年来的痛苦,更要继续我们殉国的军民同胞和革命先烈的遗志,祖述五千年立国的精神,恢复我们固有的德性,立定志气,抱定决心,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笃行国父“知难行易”的革命哲学,各就其职业地位,各依其聪明才力,来改造社会习尚,刷新政治风气,养成法治观念,共同一致,指向建国的目标——就是心理、伦理、社会、政治、经济五项的建设,努力实行文化经济与国防合一的整个建设计划,期与同盟各国,来分担其改造世界,保障和平,解放人类的责任。——《中国之命运》问题:7、此作品作于何时?作者是谁?标准答案:《中国之命运》1943年出版,由陶希圣执笔而以蒋介石的名义发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中国之命运》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中国之命运》共八章,全文的核心是宣传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蒋介石在该书中着力渲染“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强调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和“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强调中国国民党是“领导革命建设国家的总机关”“永为中国唯一的革命政党”等。该书当时曾遭到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严厉批判。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文化建设。《中国之命运》是重要的提示点。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重庆中央党部,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人所以忍辱负重与倭国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自去岁7月卢沟桥事变突发,中国认为此种希望不能实现,始迫而出于抗战。顷读倭国政府本月22日关于调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针的阐明:第一点,为善邻友好……第二点,为共同防共……第三点,为经济提携……以上三点,兆铭经熟虑之后。以为国民政府应即以此为根据,与倭国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倭国政府11月3日之声明,已改变1月16日声明之态度,如国民政府根据以上三点,为和平之谈判,则交涉之途径已开。中国抗战之目的,在求国家之生存独立,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以上三点,为和平之原则,至其条例,不可不悉心商榷,求其适当。……谨引提议,伏祈采纳!汪兆铭,艳。——《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问题:9、试判定此声明的名称。标准答案:此为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投靠日本之后向蒋介石发表的《和平建议》,又称“艳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此声明以及背后的历史事件。标准答案:汪精卫发表“艳电”之后,随后和日本进行谈判,建立汪伪政权,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扶持汪精卫为首的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党员在南京建立的伪中央政权,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名。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率亲信逃往越南河内,发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年底,汪精卫同日本政府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1月,汪精卫同北平、南京的伪政权人员在青岛召开会议,决定合并。1940年3月,他在南京发表还都宣言,宣布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长,周佛海、李士群为主要成员。1944年11月,汪精卫病死,陈公博继任主席。1945年8月16日,汪伪政权宣布解散。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伪政权。根据文件中的对日态度以及“汪兆铭”“艳”等重要信息都可以判定,此为汪精卫著名的《和平建议》。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史料分析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材料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实际上崩溃了,日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失败,反映了日本接受了将美国人起草的一个条款载入战后于1948年5月1日生效的“麦克阿瑟”宪法,该条规定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非法的。重新措词的麦克阿瑟使日本有可能动用军事力量来实现除了“解决国际争端”以外的其他目的——可以解释为自卫的目的。材料二首相和总统重申,他们相信日美合作与安全条约是远东和平与稳定,以及保卫日本的基础。为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及对日本的防卫,他们承认有必要在日本与美国之间做必要的分工。首相表示,日本将主动地,根据其宪法和国防政策作出更大的努力,改善在日本领土上和领海及邻近的空域防卫能力。并进一步减轻美国驻日军队的财政负担。总统表示对首相的态度予以理解。他们认识到对外增强日本防卫能力的共同利益,并表示希望两国在安全问题上进行更有成果的对话。材料三只要不发生全球性大灾难,日本肯定将继续是世界的一个重要和越来越从容沉着的部分。今天在日本所进行的一场独特与国际性的争衡,将以国际性占上风而获得解决。鉴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将明显地促使日本朝这个方向发展。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大大地接近一种可行的世界秩序。材料四“今后文明的主宰者将是日本、美国和欧洲三大势力”,“日本目前不可能单独地立即脱离美国的世界战略”,“日本必须在历史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她将与浩瀚的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的另一核心,她正踏在未来文明的浪尖上”,“美国离不开日本,日本也同样需要美国”。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战后对日本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指出其原因。标准答案:基本政策:独占日本,按自身意志改造日本;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变日本为支持美国的忠实属国。把日本建成美国对苏、中进行封锁包围的主要堡垒;进而控制整个东亚地区。原因:美国既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占领日本,又利用日本对抗苏联。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日美关系中,日本提出了哪些要求?指出其原因。标准答案:与美展开安全对话的要求,加强其军事实力。原因:一是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发展,二是美国当时战略重点在欧洲,希望日本承担在亚洲的防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今日日本”在国际问题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标准答案:日本企图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企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同美国、西欧相抗衡的力量,特别是成为控制亚洲地区的主要力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二战后日美关系演变的基本过程与基本特征。标准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固结成特殊紧密的关系。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日美两国力量的消长,日美关系多次调整,日美两国亦由敌对发展成同盟。1945—1952年是美国占领日本并且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日本的过渡时期,日本对美从属地位再次确立,基调是强制性磨合;1952年日本独立到1989年冷战结束是日美关系的第二个不平等时期,日本以承认对美依附地位为前提东山再起,基调是从属性合作;1989年冷战结束后,日美关系进入第二个准平等时期,基调是合作与摩擦并存。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美国由二战结束后控制日本的局面开始随日本实力的增长而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日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影响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马世力《世界史纲》材料三联合国之原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联合国宪章》请回答:5、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标准答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这一构想。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标准答案: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英法等大国希望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换得意大利的稳定与整个欧洲的安全。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标准答案:联合国的宗旨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国际问题,即发展问题。而国联仅仅是政治契约的组合,并被大国所利用。反映了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的最高税率,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改变了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材料二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其次,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请回答:8、根据材料,概括美英两国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改革措施的异同。标准答案:相同点: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削减税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不同点:里根政府强调改革税法,用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方法,调整经济结构;撒切尔夫人政府则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推行企业民营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政府的改革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标准答案:原因:①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问题实质,合理有效地运用政府职能解决经济问题。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③国际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联系此时世界其他各国政府的措施,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由此谈谈你的认识。标准答案:共同特征:此时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以及第三世界一些国家适时调整改革,发展了经济,可见,此时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是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社会改革浪潮。认识: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改革中应抓住问题实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③加强国家的独立性,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是改革的有效保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标准答案: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在经过50—60年代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70年代初期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遇到阻碍,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被称为“滞胀”的现象出现了。①高速发展的原因: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促进。②出现“滞胀”的原因:一是70年代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日益减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标准答案: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自身经济特点不同而发展速度有别,其中德国、日本经济发展最快,英国相对缓慢。影响:①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是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改变。②7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③经济格局的改变使战后美国独霸、欧日依附的政治格局演变为以美国为主、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模拟试卷第6套一、史料分析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全国各报馆,各团体,各军队,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暨全国同胞们!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队进攻,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因冯部不允,发生冲突,现双方尚在对战中。……这一危险形势告诉我们: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新认识”、“新政策”的空谈,不过是准备对于中国新进攻的烟幕。中国共产党早已向全国同胞指明了这一点,现在烟幕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录自《解放周刊》第1卷第10期请回答:1、该通电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布的?标准答案: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又称“卢沟桥事变”。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日军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而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卢沟桥事变一起,全国震惊,各大城市相继成立了抗日后援会,要求国民政府表示强硬立场。8日,中共发表此通电。一个抗日救亡的高潮在全国掀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事变发生之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如何?标准答案:事变后初期,国民政府极力想把“七七”事变作为局部事件来处理,并且答应了日军提出的取缔排日言论、排日团体和民众抗日运动、中国军队撤出北平等七项要求;在和平无望和舆论压力下,开始显示强硬立场。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如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第二个沈阳!”宣告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同时提出了解决事变的几个原则:不能分割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容不合法的改变,宋哲元不能任意撤换,第二十九军在所驻地区不受约束。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卢沟桥事变爆发的背景及中国各方的反应,此后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从此长达八年的中国人民抗日解放战争拉开了历史性的序幕。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这就是:(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请回答:3、该通电反映了共产党的什么样的态度?标准答案: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携手抗战,共赴国难,顺应时代的召唤,同时也显示了中共为了促成国共合作的急切心情和诚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在这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标准答案:双方就陕甘宁边区人事安排,红军改变及设立总指挥部,出版《新华日报》及在若干城市设立中共办事处等问题迅速达成协议。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陕甘宁苏区改称陕甘宁边区。将隶属于中共领导的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什么的形成?它的特点是什么?标准答案:中共《宣言》的公开发表,实际上表明了国民党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它的特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比较广泛,社会各阶层都感到亡国灭种的危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成文的政治纲领和统一的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存在很大的复杂性。这些特点决定了统一战线中的复杂的矛盾和尖锐的斗争不可避免。知识点解析:对于国共第二次合作也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的考查,最终形成了共御外侮的局面。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国民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二、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三、关于国民大会问题。……四、关于人民自由问题。……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六、关于特务机关问题,双方同意政府应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七、关于释放政治犯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除汉奸以外之政治犯,政府应一律释放。政府方面表示:政府准备自动办理,中共可将应释放之人提出名单。八、关于地方自治问题,双方同意各地方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惟政府希望不以此影响国民大会之召开。九、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公平合理的整编全国军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并重划军区,确定征补制度,以谋军令之统一。……十、关于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国庆纪念日于重庆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周恩来王若飞(原载1945年10月12日《解放日报》)请回答:6、该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标准答案:美、苏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和全球战略出发,希望国共两党通过谈判达到妥协;全国人民强烈要求中国经由和平的途径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蒋介石政府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制约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鉴于内战准备尚未完成,表示愿意与中共合作建国;应把战后重庆谈判与战时国共谈判联系起来,因它所涉及的问题大都是在抗战期间提出和出现的;应考虑抗战后期,国共双方对战后问题的设想;应考虑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谈判与重庆谈判的联系;还应考虑抗战结束前夕国共冲突加剧的原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该协定是否承认了解放军的地位?标准答案:关于《双十协定》是否承认了我军的地位,目前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是否定说。认为经过谈判,国民党在表面上不得不同意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但是国民党在“统一军令”和“统一政令”的借口下,从根本上取消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因而在这个方面并没有能够达成协议。二是肯定说。认为在《双十协定》中,国民党拒不承认我党领导的解放区民主政权,这是事实。但说国民党未承认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从《双十协定》中关于军队问题的内容来看,国民党还是承认了我军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因此才有“缩编”“数目”“驻地”等问题。因此可见,在《双十协定》中,国民党是承认了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地位的。知识点解析:对于《双十协定》的签订争论历来很多,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同时又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考查考生的史学知识面正是历史考研命题的重要目的之一。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在琶勒尼斯(注:地名)一役获胜后,他(庇西特拉图)便占领政府,并解除人民武装;现在他已能稳定地握住僭主政权,并且取得那克索斯,以吕格达密斯为统治者。他解除人民武装的方法是这样的:他在塞修斯庙举行了一个武装的阅兵式,同时举行一次民众会,他故意把说话声放低一些,当人们喊着听不到时,他便请他们走到卫城的进口处来,使他的话能够被听得更清楚些;他尽量花费时间发表演说,而他所预先布置好的人便把民众的武器收集起来,锁藏在塞修斯庙附近的房屋里,然后进来通知他。他把剩下的话说完后,就告诉他的听众,不必因为武器的事而感到奇怪,也不用惊慌,只要回去干自己私人的事就好,一切公事可由他来管。……庇西特拉图处理国政是温和的,而且是宪法形式的,不是僭主的;他仁慈温厚,对待犯法的贫民,以供他们产业之需,使他们能够依靠农耕,以自赡养。他这样做有两个目的,既防止贫民逗留城市,使之散居乡村;又令他们有小康之产,忙于自己的私事,而不愿意,也没有时间,来留心公众事情。土地得以充分耕耘,他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因为他抽取产品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他又设定地方法庭,并且常常亲自下乡巡视,调查争执,解决纠纷,以免人们进城,荒废农事。——亚里士多德《雅典政治》请回答:8、什么是僭主政治?请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有关知识作答。标准答案:僭主”一般是指城邦政治中依恃武力和非法手段僭越夺权的专制首领。僭主握有终身独裁大权,还可将僭位传于子孙。僭主制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到前6世纪中期比较盛行,科林斯、雅典都出现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分析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在雅典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标准答案:庇西特拉图的统治比较温和,尽量借助法律,对政敌比较宽大,关心农民的利益,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拨款借贷农民。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纷。在他掌权期间,雅典的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发展。知识点解析:僭主政治是古代希腊许多地区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时期的政治形式,反映出民主制发展的一般性趋势。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0、概括回答邓小平南方讲话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①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维修知识培训课件
- 羽绒生产知识培训课件
- 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习题
-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会展中心场地租赁与展会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快手电商内容创作者扶持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标的和技术内容5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合伙购置住宅合伙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企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保障合同3篇
- Unit2 第一课时 SectionA (1a-1d)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江西省稳派教育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1-2022学年统编本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共6套)
- (BRB)屈曲约束支撑施工专项方案
- 期末达标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高职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说课稿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简便计算400道及答案
- 员工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细则
- GB/T 19752-202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 大湾区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末普通高中一年级联合考试地理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