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0(共258题)_第1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0(共258题)_第2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0(共258题)_第3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0(共258题)_第4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0(共258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0(共9套)(共258题)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在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是A、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世界是否统一于物质C、世界是否可知D、对物质认识的不同深度和广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划分依据。唯物主义者都是一元论者,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也都坚持可知论,因此A、B、C三项都不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根本标准。对物质认识的不同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故D选项正确。A选项是在世界本原到底有几个的问题上产生的不同观点。B选项是区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划分依据。C选项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依据。2、马克思指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在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说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即“半截子唯物主义”,这种不彻底性或半截子性,作为缺陷具体是指A、它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它在社会历史上是唯心主义的C、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D、这种哲学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前两种形态又被称为旧唯物主义,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而在历史观上却坚持唯心主义,所以这种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又被叫作“半截子唯物主义”,故选项B正确。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通过对大量晚期患者的访谈及研究患者临近死亡前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将濒临死亡的过程分为五个心理阶段:拒绝、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她也提出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病人也不一定会经历其中的所有阶段,但是她认为病人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心理学家发现的这一心理模型反映了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C、意识能够调控人的行为、生理和心理活动D、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死亡前的心理阶段体现了意识能够调控人的行为、生理和心理活动。本题目并未涉及关于意识的起源问题,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本身是错误的;题目中心理学家发现的这一心理模型也并未体现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内容,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项C正确。4、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有其因必有其果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本题考查的关键点在于题干设问的是“坚持就是胜利”这个箴言蕴含的哲理。“坚持”本身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胜利”是坚持的结果即质变,所以“坚持就是胜利”这一箴言直接体现的哲理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故B选项正确。A、C选项原理本身正确,但是和“坚持就是胜利”这一箴言本身没有关系。D选项是强干扰项,可能会让人产生误区:因为“坚持”,所以“胜利”。但是二者并无确定的因果关系。因此D选项也不能选。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揭示二者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在形成途径、反映内容、包括的形式和特点等方面都有区别,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据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片面地认为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这是经验主义和经验论的错误观点,A选项本身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属于认识。因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C选项错误。直接经验是人们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是通过读书或受教育等方法来获取的认识。但是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认识最终的来源都是实践,因此,D选项本身也是错误的。6、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的内容。“人的感情”与人的理性相对称,属于非理性范畴,首先将A项排除,选项C、D与题干内容无关,属于干扰项,正确答案是B选项。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裂二者的相互关系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前者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后者则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这两种倾向,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犯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故正确答案是D选项。8、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选项A、B、C与题干之间没有必然联系。10、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价格经常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D、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相一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故C选项为正确答案。1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原因。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是平均利润率形成的真正原因。不同部门之间利润率不同,资本家之间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叫作平均利润。故A选项为正确答案。同一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的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故B选项排除。平均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无直接联系,故C选项排除。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形成相对剩余价值,故D选项排除。12、某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照价值出售后,他的劳动耗费就A、得到部分补偿B、得到完全补偿C、得不到补偿D、得到超额补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这一决定因素给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带来的影响。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客观规定,关系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成败得失的命运。由于各种条件不同,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一来,那些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生产者,他们的劳动耗费会得到超额补偿,获得较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就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题干中所表述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高出的部分得不到补偿,所以只能是得到部分补偿,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A、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B、垄断利润C、剩余价值D、利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垄断价格的构成。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垄断地位的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这是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属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展望,坚持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1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和实在基础。脱离运动的物质和离开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的。据此,正确答案应为选项B、C、D。16、和归纳与演绎相比,分析和综合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表现为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两种方向相反而又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过程。选项B、C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17、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意识的本质问题的理解。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A、B、D选项都是对意识本质的正确理解,符合题意,都是正确答案。个别考生会将B、C选项搞混,两个选项的区别在于,B选项“歪曲反映”是对客观世界的错误反映,有其客观原型,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C选项认为鬼神观念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承认鬼神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这是唯心主义观点。18、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特殊性的理解。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项A、B体现了这一方法,反映了矛盾特殊性原理。选项C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选项D体现的是真象和假象之间的运动转化关系。故正确答案是A、B选项。19、“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作手,实也不是手了。”列宁对黑格尔的这句话十分赞赏,并进一步补充道:“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是它们本来应当的那样,脱离了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这一思想说明了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思想,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本题重点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依赖性,正确答案为B、D选项。2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正确理解。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故B、C选项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同阶级和不同的人都应该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而不能各自右各自的标准。因此A、D洗项错误。21、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利用20多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死后留下了丰厚的观测资料。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这些观测资料,经过长期的分析、归纳、推算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这件事说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第一次飞跃的实现条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在掌握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的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项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B选项。22、“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一观点说明了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具有综合性。认识“自然规律”意味着认识世界、掌握必然,属于理论问题、真理问题。“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意味着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获得自由,属于价值问题。故A、B、C、D选项均正确。23、下列选项属于生产资料的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独立的、基本的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起来称为生产资料。C、D选项正确。2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可以直接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但不能直接改变思维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25、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对为什么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作了精辟的分析,树立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典范。在阶级社会,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要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考察(A)。在阶级社会,选项B内在地包含在选项A中。选项D是选项A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选项。26、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观点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在使用中不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实现价值增殖。货币所有者购买这种特殊商品,就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如果等于它自身价值的话,资本家购买它就没有任何意义。故A、B、D选项为正确答案。27、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首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其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故A、B、C、D选项都是正确答案。2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关系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一,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价值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其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其三,两种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提高剥削程度。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当然,资本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会两种方法并用。因此,A、C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D选项。29、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除了具有这个最基本的特征外,以下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故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30、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选项A、B、C是资本主义局限性的表现,是正确答案。选项D是其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不符合题意,故不选。31、恩格斯指出,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学说虽然“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现在我们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三大空想家的历史功绩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三大空想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属记忆性试题,难度适中。A、B、D选项正确。C选项的错误在于,三大空想家没能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没能找到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性区别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真理和谬误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是促进真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真理和谬误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才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他们会相互转化。因此,AB两项错误。真理和谬误是有所区别的,D选项观点错误。2、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四个选项干扰性非常强,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子“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句子中的“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预测,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此本题应选C项。仔细推敲AD两项,这两个选项实际上是错误观点,尚未探测到的事物,也有可能客观地存在着,有可能是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无论存在与否都将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理性推测是否可靠最终都要接受实践检验,而非看这一推测是否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B选项观点正确.但未准确反映题意。3、时间定格在2017年9月15日晚23时23分:中国“天眼”之父、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因病去世,享年72岁。他的离开,就像他生前那般低调——在一个缺乏耐心和专注力的时代,这名始终站在“天眼”背后的科学家,倾注了生命中近1/3的时光,只为打造世界第一大、水平第一高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在贵州平塘竣工的FAST(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这表明()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B、人们的实践能力依赖于认识工具的发展C、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认识工具的发展是人类获得真理性发现的关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因为人类探索的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表明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故C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表述与题意无关。B选项本身表述错误,认识工具的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D选项表述也错误。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后一句“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选B项。5、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的寓意是()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虽然幻想、想象、灵感等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能力,但意志、情感等则不属认识能力.因此A选项不选。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的指向性、积极性具有影响。意志是主体自觉地确定目标、选择手段、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们对人的认识及其他行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意志所具有的指向性和倾向性,能够推动认识主体的认识行为,影响认识的实际结果。题干中华罗庚的这句话正体现了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6、王夫之认为:“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是()A、主张知易行难B、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C、主张知之明也,因知进行D、主张行先知后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知行观。王夫之这段话的意思是:知必须依赖于行,只有行才能使人们获得成功;行可以取得知的效果,而能知未必能行,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力行,而不取决于认识。实践能使人们的认识取得客观的效果,而认识本身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知而不行,即无实效。由此,王夫之得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结论,认为在知与行的关系中,行是主要方面.行是两者统一的基础。王夫之这一以行为基础的知行统一学说,是中国古代以实践为核心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7、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的观点()A、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C、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D、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它以具体性、内容多样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超越了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题干的这一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它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极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和质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8、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人们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题干引用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话,表达了他对感性和理性关系的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眼睛是最坏的证人”这句话的含义。眼睛是人的感觉器官,人们获取事物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眼睛这一视觉器官。但是眼睛所获取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属于感性认识,而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认识停留于感性,非但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还有可能受到假象的欺骗,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成为“最坏的见证人”。其次,要正确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它们在认识过程中各有其作用。对古希腊哲学家的这一命题进行正确的评价,既要肯定它的积极意义和合理之处。又要看到在认识过程中不能陷人另一个极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9、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的关系是()A、主观真理论是对客观真理论的反映B、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是辩证统一的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D、主观真理论是对客观真理论的抽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主观真理论是否认客观真理的唯心主义真理观。这种真理观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否认真理是对外在的物质世界的反映,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主观唯心主义断言,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因此真理存在于感觉、观念之中,是生而具有、主观自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真理。客观唯心主义并不直接否认客观真理,甚至还强调真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认为观念上的真理也是对客体的认识,因而具有客观性。但是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客体,并不是物质世界,而是先于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把人的主观精神神秘化、绝对化、客观化了,依然是人的主观精神的创造物。所以,客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仍然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鼓吹从主观到主观的主观真理。无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来源于不依赖人的意志的客体,都是在主观范围内寻找真理。真理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相一致。世界上只存在客观真理,主观真理是没有的。唯心主义主张主观真理,否认客观真理,必然为宗教和信仰主义开辟道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10、“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论和真理观具体观点的辨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指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有多少个看法,就有多少个真理,不管它是否与实际相符合。针对同一个认识对象形成的不同认识,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认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主张客观真理不止一个,这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则表明人的认识主体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当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不要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混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1、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所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有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因此“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说法错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应该是“有意义”,排除C项。D项“理性认识能够检验感性认识是否正确”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认识(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予以排除。12、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原子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同一客观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结的基本属性。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组成部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每一个真理性认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来说,都是相对真理;同时它又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绝对真理。人们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观世界相一致,都有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13、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证明以前科学界通常认为的观点是错误的,说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同时说明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据此BD两选项入选。A选项观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而是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故排除。C选项本身观点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不具有反复性,真理具有具体性,故排除。14、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历史学家观点的合理性分析,考查考生的认识论知识,着重考查考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哲学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故CD两项正确,A项说法本身错误,B项内容不是合理性的表现。15、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属于记忆型考点。A选项属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BCD三项属于理性因素作用。同学们记忆时要注意区分。16、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属于记忆型考点,难度不大。D选项属于理性因素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17、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题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即选BC。18、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C项说法错误,D选项内容与题意无关。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动力作用。②激发作用。③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列宁这句话正是体现了非理性因素的这种作用。19、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含义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BD两项的内容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A和C两项的内容是真理客观性的含义。因此,选AC。20、“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说明()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A项的后半句话“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是对的,但不能由此得出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的结论,所以A项不是正确答案。B项的说法不对,在同一范围,真理和谬误不能转化。C项指出了真理转化为谬误的条件,与题意一致。D项指出了谬误转化为真理的具体条件,与题意一致。据此,本题选CD。21、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这两种观点()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马赫主义真理和实用主义观都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属于主观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格格不入,故不选C项。马赫主义强调多数人承认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用主义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强调有用即标准,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不选D项。22、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选项BC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三、分析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一条消息被中国的网友们津津乐道:亚洲鲤鱼成为美国的灾难,奥巴马宣布斥资5150万美元根治亚洲鲤鱼入侵,鲤鱼是中国人很爱吃的鱼类之一,鲤鱼美食那真是数不胜数,美国人怎么就把它当成灾难了呢?美国人之所以不喜欢吃鲤鱼,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烹饪方法差异很大,中国的红烧、清蒸等方法在美国人看来十分麻烦,其次鲤鱼小刺相对较多,这让美国人很反感。不过在中国人眼里,鲤鱼就是美味了!20世纪70年代,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用于清除池塘中泛滥成灾的藻类和其他植物,后来这些鲤鱼疯狂繁殖,导致它们被美国视为入侵物种。亚洲鲤鱼入侵美国疯狂繁殖引发美国人恐慌,同时也令中国爱吃鱼的人们感到无奈。曾有不少中国网友甚至在网上发起了“到美国去,吃剁椒鱼头”的号召。2014年9月9日至12日,美国亚洲鲤专家JimGarvev和他的同伴们组团来中国寻找解决亚洲鲤泛滥的方法。他们参观了上海水产市场和武汉水产加工厂,也品尝了红烧鲤鱼和鳙鱼头泡饼。因为了解中国人爱吃鲤鱼,JimGarvey甚至表示欢迎中国人去吃鱼。据悉,美国一直在寻找防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的对策,设电网、投毒、甚至提案建水坝。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亚洲鲤鱼。亚洲鲤鱼让美国民众十分紧张。在美国农业部的官方网站上,一本由美国亚洲鲤鱼地区委员会编写的手册中提到:不要持有活的亚洲鲤鱼;不要持亚洲鲤鱼进行跨州行动;即使是死的亚洲鲤鱼,也不要将它丢到新的水域中。材料2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请回答:23、结合材料1,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中国人的“美味”却是美国人的“灾难”。标准答案:从真理与价值角度回答。价值评价的标准是主体的需要,不同的主体,对相同的客体,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评价。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两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亚洲鲤鱼)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亚洲鲤鱼”这一客体对“中国人”和“美国人”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鲤鱼是中国人很爱吃的鱼类之一,鲤鱼美食那真是数不胜数,中国的红烧、清蒸等方法在美国人看来十分麻烦,其次鲤鱼小刺相对较多,这让美国人很反感。这就造成亚洲鲤鱼大量繁殖,最终危及生态,成了“灾难”。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在中国的“美味”,到了美国,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就变成了“灾难”。验证了中国一句话“我之蜜糖彼之砒霜”。黑格尔曾以下雨好不好为例说明真理的具体性,抽象、简单地说下雨好还是坏,都不是真理。如果久旱逢甘霖,说下雨好才是真理,因为它符合客观实际;如果霪雨不止,再说下雨好就不是真理,而成为明显的谬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标准答案: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一个事物,由于环境的不同,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的事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复制。今天的中国,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不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据地质学报(英文版)刊载封面文章介绍,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不仅为揭示热液型铀成矿作用本质提供了关键性依据,而且对研究铀的来源、地球热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大意义。铀是核军工的基石,也是重要的核能原料。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的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铀广泛分布于地球中,但由于它的不稳定性和变价性,总是以化合物状态存在着,之前人们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有金属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光电能谱方法.对产于我国典型热液型铀矿床中沥青铀矿的成分和价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沥青铀矿中铀不仅有四价和六价形式,还以金属铀(零价)形式存在。热液型铀矿床中铀来自地球深部,由于地球内部的强还原环境,铀在地球内部以金属态或低价态形式存在。当成矿流体将铀带至近地表时,由于氧逸度不断提高,其中大部分铀与氧结合成四价或六价化合物,只有部分铀仍然保持金属态。李子颖认为.通过零价、四价或六价铀在热液铀矿床矿石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矿石形成的深度。这一重大发现为揭示热液铀成矿作用本质机理和控矿要素提供了关键性依据,且具有重要实际价值。此次研究的沥青铀矿样品采自我国著名贵东330铀矿床和诸广302铀矿床。两矿床均产于广东省北部,属于重要的南岭铀成矿带。光电能谱方法是重要的表面分析技术,不仅能探测物质表面的化学组成,而且可以确定元素的化学价态。材料2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时说:“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让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Reed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不必去上正规的课程,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san-serif和serif字体,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种美好、历史感和艺术精妙.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我发现那实在是太迷人了。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Intosh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我把当时我学的那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就不会有机会去参加这个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Mac就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字体,以及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因为windows只是抄袭了Mac,所以现在的个人电脑就不会有这么美妙的字形了。当然我在大学的时候,还不可能把从前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但是当我十年后回顾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豁然开朗了。再次说明的是,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联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联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与众不同。”请回答:25、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的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蕴含什么哲学原理?标准答案:金属铀存在于自然界,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们本以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但“最新的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另外人类认识还具有无限性。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标准答案:体现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动力作用。其二,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其三,激发作用。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题,每题1.0分,共9分。)1、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段表述所指明的辩证法的重要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科学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关的理解运用。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题干所引材料中的“否定”、“灭亡”等词,都是“变化”、“发展”之意。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经典著作设计出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乃至分析题常用的出题形式,所以,考生应加以重视。尽可能地在复习中掌握一些经典表述。即使对该表述不熟悉,只要认真加以分析,也不难找出正确答案。ACD本身都是正确的说法,但与题干设问无关。2、有这样一则故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质变的辩证过程D、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是考查对辩证法变化发展原理的理解。考生依据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看懂该故事,就不难知道它说的是人们不知河水已涨而造成损失的故事。这说明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要以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CD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知识内容,但都与题意不符,是干扰项。3、黑格尔指出世界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主张“理在事先”;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B、都属于相对主义C、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以及其代表性人物与观点。以上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都是主张精神决定物质。但它们对精神的理解不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脱离任何个人而存在的客观性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理解为与个人的心灵、感觉相关的观念性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有王阳明的“心外无物”、陆九渊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4、面对全世界对相对论的推崇和赞誉,爱因斯坦却保持了冷静。他提醒人们:“如果引力磁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指出了真理的绝对性C、强调了真理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D、断言真理具有相对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相对论作为一个理论,首先是通过逻辑演绎构建起来的。该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不光取决于演绎过程是否完美,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实践(包括科学实验)的验证。题干中所引用的爱因斯坦的话,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是一个意思,是指真理具有客观来源,不能凭空产生。题干中没有该意思。AB不能选。所谓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题干也无该意思。故D不能选。5、关于历史人物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一种说法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又有一种说法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种说法()A、前者肯定了历史人物的作用,后者属于英雄史观B、二者都是唯心史观C、二者都贬低了历史人物的作用D、二者都是唯物史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属于案例题。考查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的区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的诗句。它高度评价了李白和杜甫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揭示了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来自朱熹的《朱子语类》(也相传为杜甫所作)。它过分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地位,表达的是夸大历史人物作用的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唯心史观。由此可知,只有A可选。6、“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准确意思是()A、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B、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没有价值D、没有价值就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和D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分为商品和非商品,只要是非商品,都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物品的共性,任何东西都具备;而价值是商品的特性,只有商品才具备。B和C都是正确的。但其中的B和题干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也不能选。只有C正确。7、“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没有空气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加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揭示了()A、资本的本质就是为追求价值增殖而运动B、资本不怕死,有献身精神C、资本的本质在于运动D、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劳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这是一道归纳型的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且准确地概括出其中的要义。考查的是能力。BC都涉及了题干中的意思,但不完整也不深刻。D是题干所没有的。8、某企业的资本家既没有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也没有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在企业中发起劳动竞赛,要求工人将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从原来的100件提高到120件。这种方法属于()A、相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9、影响垄断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是()A、商品价值B、货币价值C、供求关系D、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自由竞争时期,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而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垄断产品的价格即所谓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0、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它无疑的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其中的涵义包括()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唯心主义的起源和评价。材料来自列宁的《哲学笔记.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列宁在该表述中明确指出了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即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故A可选;材料将唯心主义比喻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不结果实”意味着唯心主义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有缺陷的。其二,“花”意味着它也有一定的价值。唯心主义作为精神现象,当然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具有的,而是人类的思想成果。所以ABD可选。只要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作指导,完全可以避免唯心主义的错误。故C不能选。11、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串联型考题,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归结起来命制题目。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一方面,物质产生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意识可以认识物质。故四个选项都正确。1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知识要点包括: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是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由此可以选出ABC为正确答案。既然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就是人所特有的活动,D显然是错误的。1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和首要的观点。实践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以下关于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论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理解型考题,同时兼顾了串联型考题的特点,难度较大。首先要明确,“主体”和“客体”是个宽泛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主体”“客体”,是特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故AD可选。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认识与被认识即认识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即实践关系、满足与被满足即价值关系等多重关系。故B正确。“主观”指意识,其外延小于主体;“客观”指整个物质世界,其外延大于客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不可同日而语,故C错误。1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以下关于必然与自由的论述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由主客观条件制约的自由也必然是历史的、具体的,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超越实践能力与实践发展水平的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故AB可选。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贯穿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始终,并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因此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人类在不断追求自由中完善自己,也在不断解决必然与自由的矛盾过程中实现发展。故CD可选。15、以下属于唯心史观的论断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唯心史观的观点与唯物史观相反,它认为社会的本质是精神而非物质;认为创造历史的是英雄人物而非人民群众。A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观点。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出自《论语》子路篇。夸大了君主(历史人物)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该言论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属于朴素的唯物史观的观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出《史记.陈涉世家》,是鼓动老百姓起来造反的口号。该言论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意味。16、货币产生所导致的后果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被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所以,货币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买卖脱节。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17、衡量商品劳动量的尺度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价值就是劳动,所以价值量就是劳动量。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价值尺度。完整地讲,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外在尺度。18、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它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造成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民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题干给定的限定是“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民生等方面”。A不属于这个范围。19、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其中,经济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它是无产阶级最熟悉、最普遍采取的斗争形式;政治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它是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形式;思想斗争是指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斗争,它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灵魂。暴力斗争还是和平斗争,是无产阶级斗争手段,故A不符合题干设问。三、分析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记者昨天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统编的三科教材注重立德树人,让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注重法治精神培育。以最受关注的语文为例,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育人。小学一年级一改以往模式,变成先认字,再学拼音,降低了拼音教学难度;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课文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语文教材还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经典篇目,小学约40篇,初中40篇。——摘自人民网(2017年8月20日)材料2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而科学、严谨的教材则正是润物无声的重要价值观“源头”。从这个角度看,将中小学教科书比喻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不为过,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跟着错下去。此次新编的中小学三科教材,着力于全面体现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文化传承,这对扣好“第一粒扣子”,抓好中小学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摘自北京青年报(2017年8月29日)20、运用相关哲理,论述现代人学习“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标准答案:对现代人而言,所谓“传统文化”就是间接经验,即他人从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尽管实践是认识的来潦,但由于具体的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由于知识本身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通过获取间接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是每个人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必要途径和捷径。所以,学习“古诗文”等传统文化,是提高认识、丰富知识的必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前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标准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正确对待前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必须坚持辩证否定观。坚持辩证否定观,核心是把握“扬弃”。对一切事物采取辩证的分析态度,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所以,对待前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要批判地继承,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将中小学教科书比喻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不为过,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跟着错下去。”运用相关哲理对这一观点加以解读。标准答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就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生的每一步,与下一步都存在联系,如同衣服上的一粒粒扣子一样。所以,年轻时所确立的价值观,如同衣服上的第一粒扣子。它的状况,对后面的整个人生都有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节选自党的十九大报告运用相关哲理论述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标准答案:(1)理论创新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