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共261题)_第1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共261题)_第2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共261题)_第3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共261题)_第4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共261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共9套)(共261题)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因此,选项B正确。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把握物质范畴,就是要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因此,选项A正确。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属于辩证法的内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属于认识论的内容;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也就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属于辩证法的内容,与题目不相关。3、有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形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中的对联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所以,A项是正确答案。C项是错误的,因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而不是普遍状态;BD项是错误的,因为矛盾是运动的内在原因,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4、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论认为,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社会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因此,选项C正确。5、中国有句古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祸得福”,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B、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看问题要用全面的、长远的眼光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福祸是一对矛盾,题干中的两句古语体现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思想。矛盾转化是指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是具体矛盾的暂时的或最终的解决和新旧矛盾的交替,它既是同一性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确证,又是矛盾运动的最重要的表现。恩格斯的话就启示我们,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故B项正确,其他项不符题意。6、假象和错觉是不同的哲学范畴。下列关于错觉和假象认识正确的有A、错觉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B、假象和错觉都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错误认识C、假象有可能是真实的现象,错觉一定是错误的现象D、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现象和本质。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选项D正确。错觉不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选项A错误;假象不是错误认识,错觉不是错误现象,选项BC错误。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革命理论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认识,革命运动则是实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指出了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作用,即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是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正确选项是D。选项ABC本身表述不正确,明显错误。8、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摩尔根长期生活在印第安人部落中,从而掌握了写作的大量一手资料,表明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选项B表述太过绝对,不正确;选项D获得知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表述错误。9、“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A、人的感觉是先验的B、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由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是不一样的,选项C正确。其他三项表述错误。1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唯一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所以D是正确选项。11、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这就是说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只有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尖锐化的时候,社会主义革命才成为可能。根据“经济上尚未成熟”与“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推论出列宁这段话讲的是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因此,选项B正确。AC两项本身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不选。12、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如今,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这两者A、思想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B、思想实质是一样的,都重视人民群众对国家的作用C、前者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不具有积极意义D、思想实质是不同的,前者是统治人民,后者是服务人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对待人民群众的不同观点。管仲在《管子·霸言》中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在提醒统治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因为在他看来人民群众是国家治乱的决定因素。这一观点无疑在封建时期有利于减轻人民受剥削和压迫的程度,但是也要看到他这一观点的实质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为了统治阶级更好地统治人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可见,以人为本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于人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13、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劳动生产率属于具体劳动范畴,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仅仅影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即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出的商品数量成正比。此外,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单位时间内的商品数量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这样,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数量的增加,单位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时间即价值量必然减少。因此,选项C正确。14、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问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前者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因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后者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需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需要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选项B,马克思是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选项C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5、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由于资本家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按劳动时间(计时)或劳动成果(计件)支付工资的,因而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造成了工人全部劳动都是有酬劳动的假象,抹煞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别,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关系。因此,选项A正确。B项指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C项指的是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用于补偿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支出;D项指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内涵,均不符合题意要求。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6、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的想象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的理解,ABC三项正确。合理想象仅仅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中的一个促进因素,D选项错误。17、2013年12月2日l时30分,搭载玉兔号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14天航程后,嫦娥三号搭载玉兔号月球车于12月14日21时12分软着陆于预定的虹湾地区,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玉兔号月球车从嫦娥三号着陆器上走下来,成为自1973年苏联的月球车2号之后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月球车。这说明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实践的主体、客体以及价值观问题。题干给出的事例说明了人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认识的主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说明价值实现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而不能主观臆造的。但是,人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理想客体。故选ABD三项。18、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构成事物的两个特征,在联系和发展中又存在着一系列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9、有人认为,“整个世界发展过程是一系列突变的积累”。这种观点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质量互变规律。题干将世界的发展过程归结为突变的积累,即归结为质变的积累,忽视了量变和质量互变的辩证关系,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选项A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2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意义就在于,它既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又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因此选项BCD正确。21、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是说,实践之所以高于认识是因为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选项ACD表述正确,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选项B错误。2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23、2006年9月8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弥补了行业空白。这说明中国公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地理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CD。24、以下选项中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选项ABC符合题意。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不选。2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发展只有在社会进步中实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因此ABCDE项全部正确。26、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有标准答案:B,C,E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作用。首先,价值规律能反映供求关系、调节供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促使厂商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再次,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两极分化;最后,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因此,正确答案为BCE项。27、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是对生产资本的划分。两者划分的区别在于:(1)划分的标准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不同来划分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的。(2)划分的内容不同: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中,除劳动力是可变资本外,其余的全部是不变资本。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中,厂房、机器设备是固定资本,原料、燃料和劳动力是流动资本。根据题目的要求,棉花是对生产资本的划分,棉花在生产的过程中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而只是转移价值,所以棉花是不变资本和流动资本。因此,选项AD正确,BC两项错误。选项E是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而不是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不符合题意。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结构、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及政治制度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究其原因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作用。因此,正确选项是ABCD。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它使竞争在更高层次上展开,使竞争更加激烈。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科技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科学技术革命主要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因此,选D项。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主要讲的是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使得人们的传统意识发生变化,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协调发展”,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错误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也发挥作用,只是性质不同而已,舍去;C项与题意无关,不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舍去;D项与题意无关,不能把由“一个中心”到“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成主次方面的转化,舍去。3、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不知廉耻、荣辱倒错的危害,对廉耻和荣辱的认识属于社会意识,因此.材料反映的是落后社会意识的阻碍作用。AD两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项观点错误.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据此,本题选B项。4、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8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心主义。日本侵略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安倍晋三对“侵略”定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A选项正确;BC两项内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英雄创造历史否认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5、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材料中小岗村农民的创造,掀开了改革的序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形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因此,选C项。6、《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时务”就是指历史发展的态势,不可改变的状态。即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发展亦有规律。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7、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是()A、唯物史观B、群众路线C、唯物辩证法D、群众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注意区分。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的层次上看,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9、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还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就是经济。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英雄史观属于唯心史观。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决定关系。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中提到“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明显看出,题干强调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故选A项。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D选项观点明显错误,上层建筑不能决定经济基础性质,应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其他均为正确选项。1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因此选B项。社会形态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另外社会形态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因此选A项。CD两选项观点错误。14、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关于“全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据此,本题ABCD四项全选。1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历史的观点,但不是任意创造,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因此,C选项观点错误。D选项观点也是错误的,应该是劳动发展史、社会实践史。16、“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材料观点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因此。选ACD。17、“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前者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历史观。因此,B选项观点错误。18、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说法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C选项错误。不存在抽象人性,只有具体人性,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C项观点属于形而上学人性论。其他选项均为正确选项。19、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其错误在于:第一,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把历史看成是你想怎么摆就怎么摆,这里面实际上夸大了人为意志,把人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第二,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认为历史有很多种可能,只是强调了其中的偶然因素,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必然因素。第三,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据此,本题全选。20、恩格斯说:“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就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做到这一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将被发现。”这段话说明()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A选项观点明显错误。梯叶里、米涅、基佐、摩尔根等人已经发现了唯物史观的某些理论,但是没有将该理论建立在科学之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学说综合以前的唯物史观思想,使其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B选项观点也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和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有联系,但是有根本性差别。题干材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是一脉相承的。据此,本题选CD。2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后者是决定性条件。据此,本题选AD。22、15世纪末,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资本原始积累的两种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最为典型。二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据此,本题选AD。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该题要求同学们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绝不是先后两个劳动过程,而是同一次劳动的两个不同表现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绝不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2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该题是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基本理论的综合分析。不选B项的理由: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都是商品经济的历史范畴,而绝不是永恒的范畴,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25、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该题是综合分析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对商品的价值量进行分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市场经济的交换中,价值量的交换只能是将复杂劳动转换成简单劳动。商品的价值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形成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变化成正比,和单个的商品价值量变化成反比。三、分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材料2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做过深刻分析,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材料3技术悲观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等。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恢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实行经济上的零增长。材料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请回答:26、材料1和材料2的共同点是什么?标准答案:材料1和材料2都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爱因斯坦将科学技术当成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比较说明材料3与材料4的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两者的错误实质。标准答案:材料3是技术悲观论观点,材料4是技术乐观论观点,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两者都只是从科学技术出发。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技术悲观论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而技术乐观论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技术。两者错误的实质是:只见物不见人,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成果造福于人类,是科学技术单线论,或者说至上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依据材料1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标准答案: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历史发展推动作用的强大杠杆。第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在当代社会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第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其中,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义经济的萌芽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经济全球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得以确立,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端和基本矛盾初露端倪,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提出了创立科学理论的要求。其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经济社会条件;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通过斗争积累经验,并提出了创立科学理论的要求,这是实践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A。2、“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文里,哲学之义是“爱智慧”。哲学是()。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科学之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具体规律的科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选项B,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就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选项C,把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是黑格尔的观点,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对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误解。具体科学是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的、具体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是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3、2016年3月,著名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与Google公司所研发的“AlphaGo”(“阿尔法狗”)围棋人工智能程序进行了一场围棋“人机大战”,最终“阿尔法狗”取得了胜利。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模仿人类的大脑研制出人工智能(电脑),其运算速度远远超过人脑的运算速度。这说明()A、电脑能战胜人脑B、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C、电脑有无限思维和创造力D、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人工智能(电脑)是利用机械电子元件接收、加工和传输入工化的信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智力功能的机器,其本质是思维模拟。然而,人工智能(电脑)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人工智能(电脑)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而人的思维则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人工智能(电脑)不具有社会性,而人的思维则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电脑)只能受人类的支配,而人的意识则具有能动性、创造性。题干中“AlphaGo”计算机战胜了围棋高手李世石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以及无限的思维和创造力,只是说明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因此,正确答案为D。4、“当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我们这样说,是否违反了唯物论呢?没有。因为……”这段话强调了()A、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客观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这句话强调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相互转化。题目前半句“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与后半句“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体现了主要矛盾的变化。因此,正确答案为A。5、一切真知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人的知识不外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直观和反思的关系C、实践和反映的关系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具体是考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A、B、C三项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的表述。整体上,认识都源于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间接经验是从支流取水,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D。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令罗伦兹教授目瞪口呆: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会反复重演,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事实表明()A、真理和谬误是截然对立的B、真理和谬误的转化是无条件的C、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D、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一定的范围内,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但因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条件性,超出一定的范围,真理和谬误就会相互转化。A项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二者是有条件的对立。二者的转化是有条件的,B项说法错误。真理和渗误的转化是相互的,D项认为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也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7、“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话揭示了一个道理()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B、D项说法错误;古人的话强调的是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C。8、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价值规律之所以能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行调节,是因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双方竞争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价格波动的方向和波动幅度。供大于求,则价格下跌,这时消费者会增加这种产品的消费,而生产者则由于利润下降会减少这种产品的生产,从而缓解供求矛盾;供小于求,则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这种产品的消费,而生产者则由于利润增加会增加这种产品的生产,从而缓解供求矛盾。这也正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C。9、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关键是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的关键是降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而降低这些生活资料价值的关键是提高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众多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众多个别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则是单位商品价值的降低,从而使超额剩余价值最终消失。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却使整个资本家普遍地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C项是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A项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B项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D。10、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基础是()A、国际贸易高度发展B、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C、国际投资的发展D、科技革命的发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国际贸易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国际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此,正确答案为A。1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这一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所列观点,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伟大贡献。因此,正确答案为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者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的关系。所谓自在世界,是指人类还没有认识、实践尚未影响到的世界;所谓人化世界,也叫人类世界,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下自己烙印的世界。自在世界是人化世界的基础,人化世界是由自在世界转化而来的,实现这一转化的决定性条件是实践。人的实践越发展越深入,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广泛越深刻,人化世界的边缘就越扩大。选项A认为现实世界有一部分是人类创造的世界(注意:人类改造过,并不代表是人类创造的,世界是客观的,只不过打上了人类的烙印而已),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CD。此知识点已经考过五次,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1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正确理解,着重考查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A项是历史唯心主义命题。B项,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着,既然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当然也就不依赖于阶级的意志。所以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没有阶级性,只不过在阶级社会中先进的阶级容易认识并符合社会规律罢了,而且社会规律的实现有利于先进阶级的阶级利益,但不能由此得出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的结论,这是两个概念。C、D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关于社会规律的表述。因此,正确答案为CD。14、《东周列国志》记载,荆轲在宴中看到捧酒的美人“双手如玉”,便啧啧赞道:“美哉手也!”太子便令断美入手送荆轲“欣赏”,而“从人身上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主要说明了()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题中所讲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部分依赖于整体,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展各部分的功能。但整体却不是各部分机械相加的总和。因此,正确答案为ABD。15、下列成语说明量变与质变关系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特别是对量变引起质变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都是从古到今人们总结的经验教训,具有普遍的借鉴作用。只要读懂了题中选项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准确地选出A、C、D项。B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所以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ACD。16、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原理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选项A将“发言权”(认识)置于“调查”(实践)的基础上;选项B视“干”(实践)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闻”和“见”(认识);选项C指出了天高地厚的认识建立在攀登和考察的基础上,这都肯定了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选项D中强调的是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ABC。17、1939年,爱因斯坦在获得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愤怒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首次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与客观实在相一致的哲学范畴,价值就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两大目标。追求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基础,实现价值是追求真理的目的,二者统一于人类实践中,并且都要由实践来检验。但是,真理和价值并不总是一致的,题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A项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BCD。18、思想体系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思想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另一类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下列都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思想体系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思想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另一类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数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等,它们不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上层建筑,其自身没有阶级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B。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的物质承担者;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替。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20、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唯物主义原理。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题干表述来自马克思的原话。从题干表述可以直接得出A项,而承认了A项的观点,也就是承认历史不是神创造的,所以B项也在选择之列。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这是从现象上来分析历史,历史过程的实现是人的不同的活动的“合力”,所以不是任意的,不是人的思想史的发展过程,在人的活动中有着客观规律的作用,所以不选D项。C项揭示了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在选择之列。因此,正确答案为ABC。21、土地、资本以及科技、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AB。22、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各种生产资料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本身不构成劳动力价值的内容;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新价值,一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因此,排除A、C项。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即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因此,正确答案为BD。23、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所以,C、D项说法正确。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也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A项说法正确。而B项的说法不对,赚钱并不能体现人的天然本性,在原始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没有商品,人们也没有赚钱的意识。因此,正确答案为ACD。24、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地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名义上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法律的实质是将存在于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制度。B选项错误,原因在于这种形式上的平等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而是资本主义的表面现象。形式上的平等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可以说它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但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正确答案为ACD。25、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①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②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③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增强,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因此,如何使全球化变成各国“共赢的”、平等的、公平的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26、从历史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为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因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因为: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A、B、C、D四个选项从不同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2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体现在: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因此,正确答案为ABC。三、分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历史上有“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形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但从科学角度看,它不仅不是庸人自扰,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天为何掉不下来?几百年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弄清了这个“假如”。由是观之,没有“假如”,何来真知?“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当初,“骨诱导功能”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潜心探索18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事实上,“假如”在没有成真知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当务之急,是从忙、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为眼前功利所困。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学,“假如”也就毫无意义。法拉第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之后,10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有些人或是因为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5月4日材料2遭遇挫折失败,就如同路遇死角,面对死角怎么办?转换视角。而视角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成败,方向对了就不怕到不了岸。当年,面对试验田中首季杂交稻人们傻眼了,“稻谷减产了15%,稻草反而增长了70%”。有人嘲讽,“可惜啊,人不吃草,不然杂交稻就大有前途”。袁隆平说,试验已证明水稻杂交有优势,只是这种优势现在表现于稻草而不是稻谷上,是配种不当。改变配种,优势就能发挥在稻谷上。第二年,杂交稻果然比常规水稻增产30%,杂交稻种植大门从此打开。可见,死角不是死路而是拐角,视角变则柳暗花明。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回想提取青蒿素过程时说,课题组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化合物和中草药,历经190多次失败。为搞清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呦重新细阅经典医籍《肘后备急方》。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让她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水煎法因高温破坏了青蒿中有效成分,于是用沸点只有35摄氏度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终于开启成功之门。科研死角就是这样把问题摆在你面前,告诉你“此路不通”。当此之际,转换视角,另觅新途,往往就是坦途。面对死角转换视角,既是思维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重新选择又是不断证明。“当真理碰到鼻尖时,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这种缺憾在科技史中俯拾皆是。美国人莱斯最早发明了传声装置,但只能用来传送音乐,无法使人互相交谈。在这个死角前,菜斯止步了。贝尔在莱斯研究基础上改用直流电,把传声装置中一颗螺丝钉往里多拧了5丝米,电话机成了贝尔专利。许多时候,“错过”比“过错”更糟糕。“过错”可改正,“错过”无法弥补,就如莱斯这个“5丝米教训”。屠呦呦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可以说,死角面前怎么办,既决定着科研成果价值,也锤炼和考验着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在科技发展史上,一流人物在其道德品质方面的贡献,通常都不亚于其才智方面的贡献。勃发我们时代的创新,不仅呼唤善于转换视角的智慧,也同样呼唤其背后的科学精神与品格。——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0日请回答:28、联系实际怎样理解“没有实证,‘假如’也就毫无意义”?标准答案: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前提之上的。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约的。“假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抽象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有待验证的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宽容和激励“假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正的科学探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为什么说“面对死角转换视角,既是思维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标准答案: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正确方法。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面对死角转换视角”是思维创新和认识创新,而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对哲学重要问题“世界是怎样的?”的不同回答,以上这三对范畴,在哲学出现以来就存在了,它们的对立与斗争贯穿着哲学史的始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前的历史观全部都是唯心史观。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是所谓“半截子唯物主义”。马克思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领域,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所以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有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承接该思想,其学生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这一观点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突变论D、形而上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运动和静止关系的理解。运动的两种形式:显著运动和不显著运动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只承认显著运动、不承认静止,属于突变论;相反,只承认不显著运动、否认显著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人一次也不能踏人同一条河流”中的“一次”是指时间。其意思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河流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相对静止的状态。3、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间。为了治理水患,下达了大量的“治河谕旨”。有大臣建议将这些治河谕旨编撰成书,作为今后治河的依据和指导。对此康熙明确给予拒绝。他说:“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今日治河之言,欲令后人遵行,断不可行。”“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体现了()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唯物史观思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河水没有定性”是指“河水”是变化的。因为河水有变化,所以治河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不能用不变的方法去对待变化的情况。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它要求人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处理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的态度对待事物。故B切合提问。如果提问改为“‘要根据河水的情况来制定治河的方法’体现了”,则A可选;如果题干改为“‘人们能够认识河水的规律’体现了”,则C可选;如果提问改为“‘把河水治理好,归根到底靠民众’体现了”,则D可选。4、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运动的A、普遍状态B、内在原因C、衡量尺度D、存在方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中“舟行”(运动)是通过“洲不行”(静止)衡量出来的,“鸽飞”(运动)是通过“阁不飞”(静止)衡量出来的,因此,选项C正确。A选项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不是普遍状态;B选项错误,运动的内在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而不是静止;D选项错误,静止不是运动的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而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相对论原理证明:物质的质量与能量的统一是可以计算的,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物质分布本身。这一原理说明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C、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具有客观物质性。相对论原理说明:时空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必须依赖于物质才有意义。B选项意思与原理相反,不符合题意;选项D颠倒了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选项A表述错误,主观的时空观念即意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意识不是空洞的抽象,而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能动的反映。因此,选项C正确。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命题是A、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D、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意识的理解。题干的意思是,“心”的诚与不诚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成败,也就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是一种典型的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因此,选项C正确。A选项错误,庸俗唯物主义是把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只不过是人脑的分泌物,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B选项认为题干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错误;D选项错误,客观唯心主义把绝对精神外化为脱离任何人的独立存在,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7、“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诡辩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知识点的把握。诡辩论和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而本题题意是判定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问题,所以排除AD。形而上学的观点则把真理与谬误绝对对立,不承认二者之间的转化,但形而上学不仅是唯心主义所独有,所以排除B。辩证法的观点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所以本题选择C。8、“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句谚语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事物的普遍联系。题干谚语表述的是燕子、蛇的活动方式与气象变化之间的联系。选项B,C与题干无关。D选项虽然也揭示了燕子、蛇的活动方式与气象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但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A正确。9、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因素是()A、社会意识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因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A不属于社会存在。10、从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出发,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构成。选项A是从意识的主体角度做的区分;选项B是从意识的层次角度做的区分;选项D是从意识的指向性角度做的区分;只有选项C是从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做的区分。因此,选项C正确。11、在以下经济行为中,履行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是()A、用一块钱购买了一瓶汽水B、一块钱可以购买一瓶汽水C、先拿了一瓶汽水改天再付一块钱D、借朋友的一块钱准备去买一瓶汽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货币的职能有:其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标准。也就是标价。其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其三,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其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清偿债务、交付赋税、支付租金以及发放工资时所履行的职能。其五,世界货币。它是指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履行货币的职能。在这个题目中,A是货币履行流通手段职能;B是履行价值尺度职能;C履行的是支付手段;而D不属于货币的职能,是人与人之间的借贷关系。1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A、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