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师:欧阳未
1.1.1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形态各异的生物的基本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I.通过举例活动,让学生关注生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归纳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病毒”和机器人是生物吗?为什么?
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
空中飞鸟,地上爬虫,水里游鱼……
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你也许很熟悉,但你能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如果还不能准确、
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观察身边的生物,共同探究它们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吧。
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
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
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鳍、啄木鸟、东北虎、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
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
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将它们分成三
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
二、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
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
生命现象。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动物有哪些植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生命现象?
1
2
3
4
5
6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一组:我们发现人体需要饭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我们得出结论:生物
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物质。
师:很好!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其他组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二组:我们发现人和动物可以通过出汗、排尿、排便等形式将废物排出,这说明生物都能
活将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及时点拨,指出排便与排尿的区别。并解释生物从外界摄取食物,然后将废物排出体外
的现象,称为新陈代谢。
三组:我们发现人需要呼吸,鱼用鲤呼吸,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生物需要呼吸
才能活着。
教师追问:植物需要呼吸吗?
教师明确: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四组:我们看到小鸟能长成大鸟,我们也能从小长大,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
以得出结论:生物都能生长发育。
师:说得很好!生长发育是生物比较明显的生命现象,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吧。
(教师播放课件:一粒种子逐渐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视频。)
五组:刚才老师让我们用手碰触含羞草,我们发现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人体受到
刺激后也会作出反应,结论: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教师追问:向日葵的花盘像太阳,这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吗?
教师强调: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应激性。
六组:我们从插图上看到猫、狗等动物能繁殖后代,我们知道其他动物和植物也能繁殖后代,
我们猜想细菌等微生物也有繁殖的生命现象。
教师补充: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腐败变质,这就是由于微生物繁殖
的速度快导致的。
七组:我们从插图上观察到,猫妈妈的三个孩子,毛色和斑纹上有深有浅,只有一只小猫长
得像妈妈。我们人类也是这样,这说明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
【过渡语】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命现象,生物还有一些我们刚才没有提到的
生命现象。
课件展示:展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都有一定的
结构,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课件展示:青蛙的保护色,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蚯蚓疏松土壤……这说明了什
么?
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能改变环境0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认识了生物和非生物,也了解了生物所具有的一些
生命现象。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各小组相互补充,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能生长发育。
(3)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具有应激性。
(5)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都有一定的结构。
(7)能繁殖后代。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我们身边的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动物:举例有一定的结构。
植物:举例生长发育
微生物:举例繁殖后代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应激性
新陈代谢
适应并影响环境
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i.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3.举例分析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
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栖息地的概念,不同生物栖息地生物群体不同。
【教学难点】
栖息地不同,导致生物种类的差异。
课前准备
课件、不同栖息地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在地球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我们人类,
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呢?
讲授新课
一、生物圈
与地球的体积及其大气层的厚度相比,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只是在地球大气圈的
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
课件展示:如图所示就是形成生物圈的三个圈层。
可见,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它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
环境的总称。
相关链接: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一层,厚度约为60~120千米。
岩石圈是陆地生物生存的地方,在它的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岩石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立足点。
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整个空气层的总称,是地球的最外一圈,厚度约为1000千米。
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
说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是根据其构成物质的不同大体划分的,三者不能截然分
开。
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
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二、栖息地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沙地等。
拓展学习:
森林:主要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方,它的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海洋:有部分大型藻类,如:海带、紫菜等。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
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它的特点是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也很多。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
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视频播放: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热带雨林,这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众多的乔木枝叶繁茂,灌木、草本、藤
本和寄生植物夹生其间,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这里还生活着云南兔、钝头蛇、白臀叶猴、
穿山甲等多种多样的动物。
我国孔雀的栖息地就位于云南省的热带雨林。
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形成的
这片土地,每年以2000〜3000公顷的面积向渤海延伸,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
率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形成了大片的草甸,主要的植物除野大豆
外,还有槎柳、芦苇、碱蓬等,主要的动物有沼虾、鲫鱼、野兔、白鹳、丹顶鹤、大天鹅等。
骆驼的栖息地是沙漠,沙漠昼夜温差大,风沙大,风力强,生物种类少。
课件展示:如图是鹿的栖息地和野鸭的栖息地。
鹿的栖息地是草原或林缘,土壤层薄或降水量少,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野鸭的栖息地为湿地或河流生态,植物以水生植物为主。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探测到地球是太空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随着人口激增,人类的活动已经
使我们生存的地球受到严重损害。
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破坏栖息地的方式主要有森林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垃圾成灾和水资源短缺等。
湖泊水面缩小或干涸,会使生活在其中的水生动植物减少或死亡;
森林面积缩小,会致使一些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失去家园。
由于人口的增多,污染加重,盗猎使有价值生物面临绝境。盲目开垦和过度放牧使土地植被
和生态破坏严重。
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为保护地球,这个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人们规定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呼吁
改善全球整体环境。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
件,使地球成为生机勃勃的星球。
2.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是生物的栖息地,每一处栖息地都有自己的特征。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三、栖息地
栖息地遭到破坏或丧失
(1)结果:威胁生物的生存。
(2)原因:全球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过程与方法】
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2.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巴斯德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用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腐败,这是谁搞的“恶作剧”呢?
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
19世纪中期,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一个巧妙的探究实验找到了答案。
讲授新课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巴斯德认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设计了探究实验来验证他的看法。科学探
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运用正确的生物学探究方法,
才能科学地认识生命现象。
巴斯德正是由于正确的运用了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证明了使食物变质的元凶是微生物。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巴斯德的实验分步进行分析:
1.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这样就排除了肉汤中含有微生物的干
扰。
2.肉汤放凉后,在自然环境下观察肉汤的变化。3天后,A烧瓶里的肉汤中变质;B曲颈瓶
里不但没有微生物,而且直到4年后,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在这里,A瓶是让进
入微生物,是与B瓶进行对照的,我们称之为对照组。B瓶只控制了不让微生物进入,我
们称为实验组。微生物的进入与否我们称之为变量。
变量: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想一下,在巴斯德的实验中,变量是什么?
[曲颈瓶中微生物的有无]
3.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这样空气和微生物都可以进入肉汤,所
以肉汤变质了,可以得到结论,是来自空气的微生物使肉汤变质。
这样的实验前后对照,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我们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巴斯德的实验设计如下:
1.把肉汤分别注入两个烧瓶里。A是普通烧瓶,瓶口竖直向上;B是瓶口拉长呈“S”形的
曲颈瓶。两个烧瓶的瓶口都是敞开的。
2.把A、B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分别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4.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
实验。
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一般都是在理想条件下,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的因
素;实验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条件都处于理想状态。
你能说出在巴斯德的实验中,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B为实验组,A为对照组]
我们列表对实验进行分析。
用具变量现象结论对照
A直颈烧瓶微生物能进入变质使肉汤变酸的微实验变量不
B曲颈烧瓶微生物无法进入不变质生物来自于空气同,其他相同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I.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提出问题:肉汤腐败是肉汤自身产生的微生物,还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其内引起的?
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弯曲的瓶颈能使外界空气进入,而其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瓶内的肉汤中。】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巴斯德证明自己假设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
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订出恰当
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科学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完成的。人们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如改
进实验条件、材料或器具等,最终才能证明作出的假设是否成立。
巴斯德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设计了曲颈瓶,改进了实验器具,以巧妙的探究方法证明了自己
的假设。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
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在实际工
作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1.观察法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
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
录音机等工具。
观察不同一于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
论。
2.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
结论。
3.测量法
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
物作出量化描述。
4.调查法
人们对生命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时,往往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
判断。通常用文字、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探究结果,以便于和他人交流、合作。
课堂小结
你能说出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探究,它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测量、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板书设计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二、探究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i.能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与作用。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3.识别和初步学习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其他研究工具。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显微镜的良好习惯,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独立使用显微镜。
课前准备
课件、显微镜以及其他儿种常用的研究工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和研究生物学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器具。
各种生物学研究仪器和工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探测平常难以感知的生命现象,还有助于我们
科学有效地探究生命奥秘。
借助于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
讲授新课
一、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
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胡克,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和描述了许
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现在我们常用的是光学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儿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其他的细微结构。
本节我们就来了解这种生物学中重要的实验器具——显微镜,我们首先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显微镜的构造。
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镜臂连接作用
镜柱支持作用
镜座支持、稳定作用
目镜放大物像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转换器调换物镜
物镜放大物像
载物台放置玻片
通光孔光线通过
压片夹固定玻片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反光镜反射光线
下面我们分别认识和熟悉显微镜的几个重要结构。
目镜
课件展示目镜:镜头上的玻璃是凸透镜,可以透过光线,镜头上的数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
我们再列表比较不同倍数的目镜
放大倍数镜头长度透镜大小
10X长大
12.5X短小
物镜
课件展示物镜:列表比较不同倍数的物镜
放大倍数镜头长度透镜大小
10X短大
40X长小
遮光器
显微镜上黑色的方台是载物台,上面的孔为通光孔。
在载物台下方带有孔的圆盘为遮光器。孔叫做光圈,有大小之分。
在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反光镜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之分
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范围大,用于寻找物像。
细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范围小,用于调整物象清晰度。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距边缘一个拳头、略偏左。
问:为什么要距边缘一个拳头?为什么要略偏左?
2.对光
3.安放玻片
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压住,标本要对准通光孔。
4.调焦
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应该侧面看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对学
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问:为什么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物镜?
5.观察
双眼观察,缓慢升镜筒,直到看到清晰物像。
6.复原放回
三、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演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每一个步骤强调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步骤:在之前低倍镜的操作基础上完成。
1.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到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强调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
3.观察。
4.复原放回。
四、临时装片的制作
首先示范洋葱鳞叶外(内)表皮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步骤:
1.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叶外(内)表皮上画井字。
3.镶子撕取,放在载玻片清水中。
4.盖盖玻片。
再多媒体课件展示单细胞或平层细胞材料(以颤藻和黑藻为例)、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
装片的步骤。
单细胞或平层细胞材料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1.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镶子夹去一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清水中。
3.盖盖玻片。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1.清水漱口。
2.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牙签在口腔上皮轻轻刮几下。
4.牙签放入载玻片生理盐水中涂均匀。
5.盖盖玻片。
五、学生实验
以二人小组为单位自行制作洋葱鳞叶外表皮、颤藻、黑藻、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
低倍镜、高倍镜观察并记录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的有无及特征,记录在实验报
告中。
同时教师提供以上材料的永久装片以便学生观察比较。教师巡视,及时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记录多数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统一讲解。
交流讨论:学生交流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失败或成功的原因与经验;学生汇报记录的实验结
果。
教师对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实验结束:引导学生清洗装片、归还永久装片,清理试验台。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学习和研究生物学,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还要使用特定的器具。
2.显微镜帮助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板书设计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焦观察^复
原放回
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低倍镜的操作基础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一
观察》复原放回
三、临时装片的制作
(实验中PPT展示步骤)
1.2.1细胞的结构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2.指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3.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4.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掌握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通过比较找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异同。
3.学会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活动,体验研究求实的科学精神。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分工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区分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课前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用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建筑工人在建大楼的时候,大楼由钢筋、水泥、沙子等原材料构成,那各种生物体是由什么
构成的呢?罗伯特•胡克用它自制的显微镜告诉了我们答案。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
讲授新课
一、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1.课前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并按小组到实验桌前准备操作。
2.操作前,让学生阅读分组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初步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示范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完成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注意操作的
规范正确。把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5.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随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6.按照上节课学习的显微镜的使用步骤,观察自己小组制作的临时装片。
7.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本相应位置画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的细胞结构。
8.对照课本图1.2-4标出各主要结构的名称。认识两种细胞各部分的结构。
9.师生交流:根据同学们的收获,老师总结以下问题:
(1)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气泡怎么办?
解析:如果出现了气泡,可以用以下方法处理:
①用吸水纸吸引,把气泡从盖玻片下吸出。
②用镜子轻轻敲打盖玻片,把气泡赶出。
③用大拇指轻轻按挤盖玻片,把气泡挤出。
④揭起盖玻片重新按照要求盖片,即:用镜子夹起盖玻片,使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
缓缓放平。
(2)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结构并讨论: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它们的异同?
二、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一)材料器具:草履虫培养液、载玻片、吸管、牙签等。
(二)方法步骤
1.取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下面放绿色卡纸,利于观察实验效果)
2.滴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一般集中在培养液的什么部位?)
3.滴食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并联通滴液(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
4.用放大镜观察(划通草履虫培养液与A、B形成连桥,草履虫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
(三)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说明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
(四)表达交流
1.交流试验结果和结论。
2.归纳比较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探究结论。
课堂小结
1.学会制作临时标本
2.知道洋葱和口腔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观察:
1.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二、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画细胞结构简图。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四、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单细胞生物即是完整的生物个体,全部的生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1.2.2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通过微视频能够说出分化和组织的概念,能够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
形成的。
3.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小事例探究动植物的儿种基本组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视频分析讨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观察实验的设计,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癌细胞特点的分析,提高防癌意识,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2.通过对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教学难点】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课前准备
课件、橡皮泥、番茄果实、解剖器具、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录像:一粒种子萌发、生长,慢慢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许多粒种子萌发生长成一
片森林。
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植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方面有关?(与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体积增大有关)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是怎样造成的?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相似
吗?
讲授新课
一、细胞分裂
步骤一: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学生观看图像,对细胞分裂的连续性过程有个清晰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同学观察、讨论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你能给细胞分
裂过程分儿个时期?如何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与生物长大有什么关系?细
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形态、结构相似吗?
步骤二:小组讨论植物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图片。并结合课件,指出细胞分裂的区域,并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教师提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怎样?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观察课件中的视频,了解变形虫的分裂过程
分析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
二、细胞生长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文字,了解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
为一个大液泡,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了)。
学生讨论:细胞体积越大,需要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根据你平时的经验,说出植物
生长在什么环境下,细胞体积会明显增大?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与生物体的生长有
什么关系?
三、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步骤一:
展示植物细胞分化课件:种子萌发生长,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
方面都很相似。随着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后来只有一小部分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大部分
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提出问题:细胞刚分裂完毕,形态、结构上有变化吗?随着细胞
的逐渐生长,形态、结构还与最初的细胞相似吗?在不同细胞群中的两个细胞形态、结构相
似吗?这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步骤二:
番茄的果皮与果肉,用手摸一摸,用牙咬,尝尝它们的区别何在?表皮具有什么功能,果肉
具有什么功能?
步骤三:
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插图(可对照教科书中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学生讨论:人体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分别具有什么功能?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
到疼,会流血。你考虑一下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
教师:出示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课件。
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图1.2—12动物的基本组织示意图,识别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区分
它们的特点、分布和功能。
步骤四:
教师展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最后植物体由小长大;受精卵经细胞分裂,逐渐长
成婴儿,慢慢成长为一名中学生,而在他周围是鸡蛋、面包、牛奶、蔬菜等食物。使学生意
识到自己成长中对父母的索取,从而唤起学生尊敬父母、孝敬老人的情感意识。
课堂小结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的四种组织,人体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及其
功能。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细胞的分裂
1.植物细胞的分裂。
2.动物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二、细胞分化
1.植物的主要组织。
2.动物的基本组织。
1.2.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的能力。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
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
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器官和系统等概念的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
课件、盆栽、常见的水果和蔬菜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利用课件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
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吗?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把砖有规律的砌成一个个房间,逐渐盖
成高楼大厦。教师启发学生,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不是细胞简单的
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体?从而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细胞分裂f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小组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
分化能形成组织。
二、实验探究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番茄、解剖刀(或水果刀)、开水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
方案来探究番茄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可能有的学生直接用解剖刀把番茄切开观察它的构
成;有的学生先用开水烫一下番茄,剥下表皮,然后再剖开看它的横切面有哪些结构。学生
分组讨论制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观
察到的现象:有的小组可能会说番茄主要由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番茄由表皮和果肉构成;
有的小组说还有输导组织;可能有的小组说里面还有种子。最后得出结论:番茄果实是由保
护组织(表皮)、营养组织(果肉)和输导组织等构成的,并且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
联合起来,从而总结归纳出器官的概念。这里需要教师特别说明的是种子是另外一种器官。
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方案并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表达交流
能力。
2.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材料来设计实验探讨器官的构成,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这样
使学生不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上课前讲桌上摆几盆花,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几张开花的苹果树、枝叶茂盛的苹果树、
结果的苹果树或开花的油菜挂图等,为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创设教学环境)课前生物
兴趣小组采集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采集
的植物标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⑴你采集的绿色植物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⑵你采集的绿色植物是否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为什么?
⑶你认为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⑷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观察采集的绿色植物标本,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采集的绿色植物有的由根、茎、叶组成,有的还可能有花和果实,还有的具有花、果
实、种子等)
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显示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从空
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茎对这些物质进行输导,幼苗由小长大,
然后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
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交流。
生1:我认为根、茎、叶主要与植物营养的获取和运输有关,使植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属于
营养器官。植物只有成熟后,才会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繁殖后代,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
因此,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师总结: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生2: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之间有输导组织起到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
养料的作用,从而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
4.归纳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从而归纳出植物体
的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
5.(利用课前在教室墙上贴几张动物的挂图如家鸽、鲫鱼、青蛙、家兔等为学习“动物体的
结构层次”创设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的结构有什么
异同点,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得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也是
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动物体,学生得出的结论到底对不对呢?
教师利用课件显示食物在人体各器官内的消化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食物是如
何被消化和吸收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总结出系统的概念。由
于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
互讨论,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说出人体八大系统的名称、组成和功能,进而相互交流归纳
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
6、创设学习情境:
下课铃声响了……午饭时间到了!你匆匆走出教室,直奔食堂。食堂散发出的香味使你感到
饥肠辘辘。你选了一份饭菜,接着掏钱付帐,然后小心翼翼的端着饭盒,在拥挤的食堂中找
到你的朋友,在他们身边坐下,开始吃饭。
想一想,从听到下课铃声、走到食堂、买饭到吃饭这一简单过程中,你身体的哪些系统参与
了,仅靠消化系统能够完成吃饭这一过程吗?
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相互交流:
生1:走到食堂,吃饭要通过运动系统。
生2:听到了铃声,决定去吃饭要通过神经系统。
生3:运动加快,要消耗氧气,通过呼吸系统。
生4:运输氧气需要循环系统。
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八大系统彼此既有分工,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
命活动,从而使每个哺乳动物都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生物个体。
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提纲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进一步梳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
板书设计
第三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一组织f器官f系统f动物体(哺乳动物)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藻类、苔群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群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概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5.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
息得到正确的结论。
2.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这几种植物的户外观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验发现共性和特性的科学思想,
促进质疑、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领悟科
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
问题的有效途径。
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藻类、苔群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薛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L藻类、苔葬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识别身边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藻类、苔群、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学生观看视频,感知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师:同学们,自然界中已发现的植物有50余万种,对于生活中的这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
并不认识,这节课我们来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
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
师:“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美的意境啊。
春天来了。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
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同学们在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上述的现象?
生:我家的鱼缸如果长时间不换水就会长出绿色的毛茸茸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藻类吗?
师:对。完全正确。看来这位同学平常观察的非常认真。哪位同学还能列举出一些藻类?
生:海带、紫菜.
生:褐藻,还有营养的螺旋藻。
师:非常好!藻类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生:生活在水中。
师: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关于藻类植物大家还想知道点什
么?
生: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
生: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师: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仔细观察。并寻找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课前准备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
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
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生:观察、讨论后回答: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师:非常正确。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
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专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
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师: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
气中氧气的95%...........那么,藻类越多越好吗?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赤潮、水华现象就是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染。
师:是的,由于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周期较短,藻类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死亡。就会造成遗
体在水中堆积。产生许多有毒的物质,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这种
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华。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
系,你还知道哪些?同学们可以课后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二、苔辞植物
师:根据平日的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群植物?苔群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
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生:在潮湿的地方。
生:在墙根下,在水池旁。
师:对。苔解植物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
中可以大片地生长,请大家课后采集葫芦解,并认真的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师:从形态上看,苔薛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
有关吗?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解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师:苔辞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
群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群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
植物。
三、蕨类植物
师:多媒体展示(苔解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
你能发现什么?
生:观察、讨论后回答:为什么两类植物都是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
解植物高大呢?
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并给予适当的启发、指导:
①铁线蕨的茎长在哪里?
②取一片小叶,对光观察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有无柔
韧的感觉?
③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
生: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及讨论交流,得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叫:茎长在地下部分,茎
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师: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
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苔碎植物高大。
生:蕨类植物是怎样繁殖的呢?
师:将带有抱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发给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蕨类植物都不结种
子,而是靠徇子进行繁殖。
师:展示多媒体(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以及曾经繁盛的古代
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让学生总结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师:现在的蕨类植物还会形成大片的森林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气候条件与2亿年前相比,要寒冷干旱得多。经过漫长的进化,
有了一类更加适应陆上生活的植物,就是种子植物。它们已成为陆上植物的主宰。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切开苹果、桃、梨等果实,观察种子着生的位置。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
阅读课本P82—85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对种子有什么意
义?
2.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举例说明被子植物的果实有哪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4.种子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银杏的种子外层有肉质包被,为什么还是裸子植物?
课堂小结
1.藻类、苔辞和蕨类植物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2.藻类、苔群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常见的裸子植物和内子植物有哪些?
4.怎样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
二、苔薛植物
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矮小,无根,有茎、叶,但茎、叶中无输导组织。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四、种子植物
1.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L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
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
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实验材料用具等。学生按照小组准备实验:选取三枝粗细相近的枝条,分为
叶多、叶少、无叶,分别插入三个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瓶外的部分,口袋扎紧。
三瓶内水的液面高度一样,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上课观察。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讲授新课
请大家幼根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幼根上有白色的“毛”一根
毛,大量的根毛的意义是?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茎、叶、花等器官的呢?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一、实验探究及分析
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实验(请学生上来):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从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气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气泡多
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这就是蒸腾作用。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
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3.提出问题: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总结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4.气孔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叶表皮的结构和气孔的结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侧细胞壁容易伸长,引起整个保卫细胞向外侧弯曲,于是
气孔就开放了;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整个细胞的体积缩小了,气孔闭合。气孔的张开或闭合
可以调节蒸腾量的大小,使植物体内经常持着适量的水分。
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用一个FLASH动画演示
讲述:科学家们测定,植物体因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量是惊人的。
例如: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的水真正用于各种生理
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
问题引入:“根吸收进来的水,绝大部分都散失掉了。这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吗?”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让学生现场体会一:给每位学生分发酒精棉球,在手上涂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涂抹酒精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意义1: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
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
让学生现场体会二:(分发给每位学生半杯橙汁和吸管)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
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口中吗?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不能。因为缺少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意义2: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
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
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感受:我们喝饮料时,吸入的不仅是水,还有溶入其中的无机盐、糖分等。
意义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这是因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
收。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
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课堂小结
课件配合板书内容,进行知识点总结,建立知识框架。学生跟随老师的板书和课件,完善
笔记,构建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叶片的结构
1.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j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都分布有气孔
2.叶片的结构:j叶肉:含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叶脉:含输导组织,具有支撑和运输作用
3.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开闭受到其控制。
二、蒸腾作用
1.概念:
2.意义: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的温度。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2.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自学教材分析实例,知道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技能训练、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
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分析科学实验、启迪科学思维,进一步领悟科
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实质。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课前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
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想一想,议一议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
(1)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2)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3-33。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
(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
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给学生2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
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图3-35)。
课堂小结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光合作用的公式、原料、场所、条件、产物与实质各是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第二课时)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1.光合作用利用水作为原料。
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概念: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
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3.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
(2)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意义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
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种植、间种、套种、轮种等。
2.1.3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i.能够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能够检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检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学难点】
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把目光聚焦大屏幕,把你看到的数据大声地读出来。准备好了吗?(大屏幕上依
次出现5,50,500,5000,5000亿)
这5000亿不是人民币,也不是美元,但是它比美元、人民币都更有价值。它是什么呢?那
就是每一年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淀粉,约为5000亿吨。这5000亿吨淀
粉是什么?据前面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设计意图:用数字5000亿引入课题,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什么条件下制造淀粉?
(二)作出假设:
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作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三)制订计划:
关键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设置对照。二是控制变量。一方面将实验原则和备选的实验用具提
示在实验单上;另一方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实验方案: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淀粉?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吗?f不行一为什么?一叶绿体
色素的颜色会干扰碘与淀粉显示的蓝色f怎么办?一去除叶绿素f怎样脱去叶绿素?一
溶解于酒精f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能加快叶片脱色的速度?f加热(由于碘分子难以进入叶
的活细胞用煮沸的酒精可以杀死叶片细胞,促进碘分子进入脱色叶片)能将叶片放在酒精
中直接加热吗?一不能,不安全一怎么办?一隔水加热一要脱色到什么程度?f待叶片黄
白色时(酒精变绿)
2.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寻找实验中的变量。
3.引导学生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重点分析如何遮光更合理。
方案一:用黑纸片遮盖了两株天竺葵中两片不同的绿叶。
方案二:用较大的黑纸片遮盖了一株天竺葵的一片叶片,形成同一株植物遮光叶片与见光叶
片的对照。
方案三:用相对小的黑纸片遮盖了一株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形成同一株植物同一片叶片的
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的对照。实验还需要进行黑暗处理,但是学生在此很难想到这一点。为
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并不做过多提示,而是先放下这一步.
接着往后讨论展示的方案。
4.学习小组对照课本,归纳整理实验方法和流程:黑暗处理一选叶遮光一阳光下照射一摘下
遮光叶片一酒精隔水加热脱色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茶艺馆品牌合作全面合作协议4篇
- 综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与方案
- 二零二四医院与学校联办临床实习基地合作协议3篇
- 专业化2024波纹管买卖协议详案版B版
- 2025年度旅游文化节摊位租赁及旅游产品推广合同4篇
- 专项定向井技术支持与服务协议版B版
- 2025年跨境电商平台产品代理销售合同协议4篇
- 专业法律顾问服务协议(2024)3篇
- 专业技术员2024聘用合同
- 2025年度茶叶出口贸易代理合同8篇
-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操作规程
- 北仑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告知书
- 深蓝的故事(全3册)
- GB/T 42461-202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服务成本度量指南
- 职校开学第一课班会PPT
- 法考客观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一(第1套)
- 央国企信创白皮书 -基于信创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 GB/T 36964-2018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
- 6第六章 社会契约论.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 机加车间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