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黑龙江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动身,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立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思想的演化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须要

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2.“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材料体现了()A.“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专制集权的法家思想

D.崇尚节俭的墨家思想3.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A.以百姓利益为动身点来出谋划策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4.《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

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

C.维护封建纲常秩序

D.促进家庭和谐稳定5.隋文帝曾多次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D.儒学的发展面临逆境6.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特别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存理去欲”或“故意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相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其动身点都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探究宇宙万物本原C.吸取佛道思想精髓D.实现儒学的哲学化7.李贽并未确定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确定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有助于摆脱正统儒学的束缚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8.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以天下为己任

B.抨击君主专制

C.提倡民主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9.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西汉独创造纸术西汉以后竹木简就不再运用B火药于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变更了欧洲的作战方式,加速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进程C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D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A.A

B.B

C.C

D.D10.“含毫势若斩蚊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流畅尽情,美感极佳 D.行云流水,清楚活泼11.宋代花鸟画家甚至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花果、某一类鸟。他们不断视察、探讨,“格物致知”,用精细的笔法画出大自然中漂亮的生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理学塑造了宋代画家的工匠精神B.宋代画家以文人画展示个人性情C.宋代花鸟草虫画基本以写实为主D.物我合一是宋代画家的最高境界12.“词”在两宋的发展赛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缘由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颂,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缘由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缘由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须要14.“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宏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里“很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化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15.苏格拉底认为有关世界的“事实推断”不等于有关世界的“价值推断”,世界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而是因为存在着一种使世界万物都追求完满性的力气。由此可以推知,苏格拉底已意识到()A.人类应与世界万物和谐相处B.认知世界应根植于理性C.人类依靠自身可以认知世界D.自然运行有其自身规律16.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流行期间,由于教会的无能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怀疑,天主教会失去了其在精神文化上的领导地位,为更加现实的思索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冲击()A.使得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 B.在确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作了打算C.挑战了天主教会的创世说 D.干脆导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17.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牢靠启示、为依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看法,而没有信任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

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18.马丁·路德曾指出:“全部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当保留。假如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实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这一观点()A.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 B.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C.强调市民要禁欲和节制 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9.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将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其意在强调()A.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C.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20.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变更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其次种是在斗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出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独创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气和影响。”对文中提到的“力气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

C.迎来了地理大发觉的新时代 D.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21.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峻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干脆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22.《欧美文学》在讲解并描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探讨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A.《哈姆雷特》 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23.下图是荷兰画家维米尔的《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中的少女身穿蓝衣,正在窗前读信,光线透过窗户打在读信的少女的身上,显得安静唯美。此画作的艺术特点是()A.抒发作者的情感B.反映真实的生活 C.追求光线与色调D.创作的手法怪异24.故宫博物院和中心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运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情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②一般人有了观赏艺术珍品的机会③一般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④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③④非选择题二、材料题(本大题3小题,25题26分,26题12分,27题14分。共52分)25.(26分)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由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地区间文化沟通更为必要。阅读下列材料,依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需屏除,而人们也必需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异地发觉,中国这一思想旺盛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探讨,在欧洲学问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吸取精神力气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见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沟通史》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2分)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缘由。(8分)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学问,就如何“做人”,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依据材料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吸取了中国文化的哪些内容?(6分)反映了当时欧洲怎样的时代要求。(6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如下表所示:中国西欧作者著作作者著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薄伽丘(1313-1375)《十日谈》李贽(1527-1602)《藏书》《焚书》伊拉斯谟(1466-1536)《愚人颂》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哥白尼(1473-1543)《天体运行论》徐霞客(1587-1641)《徐霞客游记》塞万提斯(1547-1616)《堂吉诃德传》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莎士比亚(1564-1616)《哈姆雷特》黄宗羲(1610-1695)《明夷待访录》伽利略(1564-1642)《两大体系的对话》顾炎武(1613-1682)《天下郡国利病书》哈维(1578-1657)《血液循环论》王夫之(1619-1692)《读通鉴论》牛顿(1643-172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上表为15-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简表。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任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对比,史论结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顽固派盛气凌人的意识形态进攻面前,本想一意“务实”、厌恶“务虚”的洋务派也不得不面对顽固派的挑战,无法回避必需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冯桂芬在洋务运动发轫之时提出的“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闻名论断,成为日后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问题的蓝本。在这一基础上,以曾、左、李和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大员和以冯桂芬、薛福成、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洋务学问分子为提倡西学而不遗余力。……最终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不过在起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的主旨却是针对顽固派的诘难、为引进西学辩护、找寻合法性基础的。——摘编自雷颐《被延误的现代化》材料二早在甲午之前,康有为已留意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和总结中国落后的缘由。针对守旧派闭目塞听,驳诘西学之非,他在1888年致洪良品的信中说:“夫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一曰势,一曰俗,二者既异,不能复以中国之是非绳之也。”“不复以中国之是非”为评判准则,说明他已超越华夏中心主义。……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使康有为等人觉悟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距,从而才破除了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张昭军《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模式产生的缘由。(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见。(2分)(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维新派相较洋务派,在对待中国文化的看法上有何变更,并分析变更的缘由。(8分)高二历史答案123456789101112BDCCDACABCA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ABBBABDCCCA25.【答案】1资产阶级维新派.现象: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萌发。(2分)缘由:中国:大河流域农耕文明发达;诸侯争霸加速分封宗法制的瓦解;铁器牛耕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受法家专制集权治国思想的影响等。(随意两点4分)西方:环海而居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城邦国家彼此独立自治;追求同等、自由的公民意识等。(随意两点4分)

2.宋元时期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2分)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华蜜,提倡特性解放,要求敬重人的价值和尊严(2分)

3.内容:儒家学说;中国历史上的开明君主实行的仁政;“大一统”(或中心集权制度);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随意三点6分)时代要求:反映了提倡理性;敬重人权;反对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同等、自由等。(随意三点6分)26.【答案】示例1:15-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新思想,但二者有本质不同。(3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