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房护理工作规范手册_第1页
医院病房护理工作规范手册_第2页
医院病房护理工作规范手册_第3页
医院病房护理工作规范手册_第4页
医院病房护理工作规范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病房护理工作规范手册TOC\o"1-2"\h\u11176第一章医院病房护理工作概述 328831.1护理工作职责 342211.1.1护理工作职责 3182081.2护理工作内容 4309621.2.1病情观察 4103051.2.2治疗与护理操作 4148971.2.3基础护理 467111.2.4健康教育 462311.2.5病房管理 4256771.2.6护理文书 427131.2.7护理团队协作 48601第二章病房环境与安全管理 414432.1病房环境管理 4190292.1.1病房设施与环境 597242.1.2病房清洁与消毒 5248982.1.3病房绿化与美化 588132.2病房安全管理 5114952.2.1病房安全制度 5283482.2.2病房安全措施 5255652.2.3病房安全培训 631046第三章病人入出院护理 6114163.1病人入院护理 65573.1.1入院手续 651873.1.2病情评估 6166953.1.3环境介绍 6321663.1.4护理措施 6306273.2病人出院护理 6205423.2.1出院手续 6136753.2.2康复指导 7125083.2.3随访 75583第四章病情观察与评估 762904.1病情观察方法 754164.2病情评估标准 7950第五章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8292595.1注射技术操作 85745.1.1注射前的准备工作 8245805.1.2注射操作流程 8316865.1.3注射后的护理 8121475.2输液技术操作 9197115.2.1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987895.2.2输液操作流程 9208225.2.3输液后的护理 9195755.3护理文书书写 917174第六章药物治疗与护理 10260896.1药物治疗原则 10279836.2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1015278第七章护理质量管理 11179957.1护理质量管理原则 1169037.2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1132346第八章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与素养 12131018.1护理人员职业道德 12118268.1.1职业道德概述 1234148.1.2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要求 12269488.2护理人员素养要求 13275458.2.1专业素养 13234698.2.2道德素养 13148298.2.3心理素养 136311第九章病房感染控制 13166979.1感染控制措施 1396509.1.1建立健全感染控制组织 1362519.1.2加强人员培训 14286159.1.3完善管理制度 14274719.1.4严格环境清洁与消毒 148469.1.5加强手卫生管理 14115769.1.6严格无菌操作 14257869.1.7加强患者管理 14157859.1.8做好医疗废物处理 1458669.2感染监测与报告 14306359.2.1感染监测 1414849.2.2感染报告 14103559.2.3感染分析与反馈 14324629.2.4感染质量控制 1528193第十章病房护理交接班 152721510.1交接班流程 15381110.1.1前期准备 15319710.1.2口头交接 152806010.1.3文字交接 151040810.1.4现场交接 152246110.1.5交接班记录 153059810.2交接班注意事项 152662410.2.1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152515410.2.2加强沟通与协作 16789610.2.3注重患者安全 163166210.2.4及时反馈问题 161211710.2.5加强交接班记录的规范管理 1628694第十一章病房护理应急预案 161129811.1应急预案制定 16224111.1.1制定目的 162395011.1.2制定原则 16214211.1.3制定内容 16428211.2应急预案演练 16407811.2.1演练目的 162903211.2.2演练组织 173070011.2.3演练内容 171919211.2.4演练实施 171017511.2.5演练评估 1712949第十二章护理人员培训与发展 17147112.1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172756512.1.1培训目标 171134312.1.2培训内容 18847412.1.3培训形式 181352812.1.4培训周期 18836412.2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 181221512.2.1职业发展阶段 182968612.2.2职业发展通道 182260212.2.3职业发展支持 18第一章医院病房护理工作概述1.1护理工作职责护理工作是医院病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专业的护理服务的重要任务。护理工作的职责旨在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1护理工作职责(1)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发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2)负责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保证患者安全。(3)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4)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5)负责病房环境管理,保持病房整洁、安静、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6)负责病房安全管理,预防患者发生意外伤害。(7)参与病房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2护理工作内容1.2.1病情观察护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及时发觉并处理患者的不适。1.2.2治疗与护理操作执行医嘱,进行各种治疗与护理操作,如注射、输液、换药、导尿等,保证操作准确、规范。1.2.3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保证患者的舒适度。1.2.4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康复训练、药物使用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2.5病房管理负责病房环境管理,包括病房卫生、物品摆放、安全措施等,保证病房整洁、安静、舒适。1.2.6护理文书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和护理措施,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1.2.7护理团队协作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及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第二章病房环境与安全管理2.1病房环境管理病房环境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修养环境,同时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下是病房环境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2.1.1病房设施与环境病房应具备以下设施与环境要求:(1)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患者康复。(2)床上、床下、窗台等无杂物,保持病房整洁。(3)病床间及公共通道无杂物,空间便于人员活动,适合治疗及抢救需要。(4)病房内应设置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光线充足,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2.1.2病房清洁与消毒病房清洁与消毒工作,以下是相关要求:(1)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2)对病房内的床单、被套等用品进行定期更换,保持清洁。(3)对病房内的卫生间、洗手池等设施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2.1.3病房绿化与美化病房绿化与美化工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情和满意度,以下是相关措施:(1)在病房内摆放适量的绿植,净化空气,增添生机。(2)病房内墙壁可悬挂一些温馨的画作,营造舒适氛围。2.2病房安全管理病房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病房安全管理的几个方面:2.2.1病房安全制度制定完善的病房安全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身份识别、用药安全等。(2)医务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职业防护、紧急处理等。(3)病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施检查、维修等。2.2.2病房安全措施以下是病房安全措施的具体实施:(1)加强病房出入口管理,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2)设置病房紧急呼叫系统,便于患者及时求助。(3)定期对病房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设施安全。(4)加强病房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火灾应对能力。2.2.3病房安全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病房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以下是培训内容:(1)患者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包括患者评估、护理措施等。(2)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包括防护用品使用、消毒隔离等。(3)紧急处理培训,包括急救技能、报告等。第三章病人入出院护理3.1病人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护理是指对病人进行入院手续办理、病情评估、环境介绍以及初步的护理措施等一系列护理工作的总和。以下是病人入院护理的几个关键环节:3.1.1入院手续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协助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包括填写入院登记表、挂号、缴费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相关规定,以便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环境。3.1.2病情评估护理人员需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3.1.3环境介绍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饮食安排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减轻其紧张情绪。3.1.4护理措施根据病人的病情评估结果,护理人员需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等,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3.2病人出院护理病人出院护理是指对病人进行出院手续办理、康复指导、随访等工作,以保证病人出院后能够顺利进行康复。3.2.1出院手续病人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协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包括结算费用、领取药物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保证病人顺利过渡到家庭环境。3.2.2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康复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包括功能锻炼、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康复指导有助于病人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2.3随访病人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及时解决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访有助于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保证病人的健康安全。通过对病人入出院护理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需要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还需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保证病人能够在医院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关怀。第四章病情观察与评估4.1病情观察方法病情观察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以下是常用的病情观察方法:(1)病史采集: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信息。(2)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面色、皮肤、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神经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3)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4)病情监测:通过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压监测等手段,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5)病情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及效果,以便及时发觉并处理问题。4.2病情评估标准病情评估是医疗过程中对病情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的判断。以下为常用的病情评估标准:(1)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是否在正常范围内。(2)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清醒、模糊、嗜睡、昏迷等。(3)症状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乏力等,进行分级评估。(4)并发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5)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措施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如症状缓解、生命体征稳定等。(6)预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通过对病情的观察与评估,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安全。第五章护理技术操作规范5.1注射技术操作5.1.1注射前的准备工作注射前,护士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史和过敏史,保证患者适合进行注射。(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根据药物性质和注射量选择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3)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有效期,保证无误。(4)准备注射器和注射针头,选择适当规格。(5)洗手、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5.1.2注射操作流程(1)皮下注射: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待消毒液干透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推注药液。(2)肌肉注射: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90°角,迅速刺入肌肉,然后缓慢推注药液。(3)静脉注射: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迅速刺入静脉,然后缓慢推注药液。5.1.3注射后的护理注射后,护士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1)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现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2)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注射部位,防止出血。(3)告知患者注射后的注意事项,如注射部位不宜过度活动、保持注射部位清洁等。5.2输液技术操作5.2.1输液前的准备工作输液前,护士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输液需求。(2)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有效期,保证无误。(3)准备输液器、输血器、注射针头等器材。(4)洗手、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5.2.2输液操作流程(1)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迅速刺入静脉,然后缓慢推注药液。(2)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与注射针头连接,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滴入。(3)调节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4)观察患者病情: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觉并处理不良反应。5.2.3输液后的护理输液后,护士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1)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现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2)保持输液器通畅,防止液体外渗。(3)定期更换输液袋,防止液体变质。(4)告知患者输液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过度活动等。5.3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文书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记录文件,护士应按照以下要求书写护理文书:(1)字迹清晰、工整,不得涂改。(2)内容真实、客观、完整,反映患者病情和护理过程。(3)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方言或非专业术语。(4)及时记录,不得拖延。(5)严格遵守医疗文书管理规定,保证文书安全。第六章药物治疗与护理6.1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其原则如下:(1)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性别、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2)安全有效原则:选择药物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保证用药安全有效。(3)适时调整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品种和用药时间。(4)联合用药原则:在必要时,可采用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5)经济合理原则: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6)知情同意原则:在药物治疗前,应向患者充分告知药物治疗的利弊,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6.2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剂量下,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以下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1)严密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发觉不良反应。(2)减量或停药:对于轻微的不良反应,可减少药物剂量或暂时停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3)对症治疗:针对不良反应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抗过敏、抗感染、止痛等。(4)替换药物:如不良反应严重,且无法通过调整剂量或停药缓解,应考虑更换其他药物。(5)药物过敏试验:对于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在使用前应进行药物过敏试验。(6)建立不良反应档案: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建立不良反应档案,记录相关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跟踪和监测。(7)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遵循报告制度:发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第七章护理质量管理7.1护理质量管理原则护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活动过程。以下是护理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患者为中心:将患者需求和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关注患者体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以人为本:尊重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劳动成果,关注护理人员成长与发展,提高护理团队整体素质。(3)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保证护理服务质量。(4)持续改进:关注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使护理服务持续满足患者需求。(5)系统性原则:护理质量管理应涵盖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7.2护理质量改进措施以下是针对护理质量改进的具体措施:(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各级护理管理职责,形成护理质量管理网络。(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护理质量标准,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3)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对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觉和解决存在的问题。(4)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实施护理人员考核制度,保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护理能力。(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关注患者安全,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降低护理安全风险。(6)改进护理服务流程: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7)强化护理文书质量: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培训,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有效依据。(8)促进护理团队协作:加强护理团队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9)创新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信息化管理、数据分析等,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10)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建立健全护理质量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实施约束措施,保证护理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第八章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与素养8.1护理人员职业道德8.1.1职业道德概述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诚信、敬业、公正、奉献为核心,对职业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一种道德观念。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8.1.2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要求(1)诚信为本:护理人员应诚实守信,对患者及家属诚信,对同事诚信,对社会诚信。(2)敬业精神:护理人员应热爱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爱患者,尽职尽责。(3)公正无私:护理人员应公平对待患者,尊重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遵守法律法规。(4)奉献精神:护理人员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8.2护理人员素养要求8.2.1专业素养(1)知识储备: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技能熟练: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沟通能力: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家属、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8.2.2道德素养(1)仁爱之心:护理人员应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2)责任心:护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患者负责,对工作负责,对护理事业负责。(3)团队协作: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同事共同完成护理任务,提高护理质量。8.2.3心理素养(1)自我调节: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良好的心态。(2)情绪管理:护理人员应学会情绪管理,保持稳定的情绪,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应激能力: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应激能力,应对突发事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九章病房感染控制9.1感染控制措施9.1.1建立健全感染控制组织病房应成立感染控制小组,由护士长、医师和护理人员组成,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与协调。9.1.2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对病房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9.1.3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病房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如手卫生规范、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等,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9.1.4严格环境清洁与消毒病房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对重点部位如床单位、卫生间等加强清洁与消毒。9.1.5加强手卫生管理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9.1.6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无菌环境,防止感染的发生。9.1.7加强患者管理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对感染风险高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隔离治疗、限制探视等。9.1.8做好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理,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及人群造成污染。9.2感染监测与报告9.2.1感染监测病房应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对感染病例进行监测,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了解感染趋势,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9.2.2感染报告发觉感染病例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向感染控制小组报告,感染控制小组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保证感染事件得到及时处理。9.2.3感染分析与反馈感染控制小组应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查找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并对感染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9.2.4感染质量控制病房应定期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感染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第十章病房护理交接班10.1交接班流程10.1.1前期准备护理人员在进行交接班前,应保证熟悉病房内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情、治疗、护理措施等。同时准备好相关交接班记录表格和工具,以便于信息的传递。10.1.2口头交接接班护士首先与交班护士进行口头交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变化、治疗及护理措施等。在此过程中,接班护士应认真倾听,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和记录。10.1.3文字交接在口头交接的基础上,接班护士应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核对患者信息,查看护理记录,保证交接信息的准确无误。10.1.4现场交接接班护士应与交班护士一同到患者床前,进行现场交接。现场交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主诉和需求;2)检查患者身上的导管、伤口等,确认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3)核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保证用药安全;4)交接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情况。10.1.5交接班记录接班护士应详细记录交接班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病情、治疗、护理措施等。同时对交接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护士长。10.2交接班注意事项10.2.1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10.2.2加强沟通与协作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与协作,保证交接班的顺利进行。10.2.3注重患者安全在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始终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10.2.4及时反馈问题交接班过程中,如发觉患者病情变化、护理措施不当等问题,应及时向护士长反馈,保证问题得到妥善处理。10.2.5加强交接班记录的规范管理交接班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交接班记录的规范管理,保证记录的完整、准确、规范。第十一章病房护理应急预案11.1应急预案制定11.1.1制定目的病房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维护病房的正常秩序。11.1.2制定原则1)科学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保证应对措施的有效性。2)实用性:应急预案应针对病房实际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3)完整性:应急预案应涵盖各类突发事件,保证应对措施的全面性。4)动态性:应急预案应定期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病房环境。11.1.3制定内容1)病房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火灾、地震、患者心跳骤停等。2)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包括报警、人员分工、救治措施等。3)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11.2应急预案演练11.2.1演练目的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11.2.2演练组织1)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班次护理人员。2)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3)准备演练所需物资,如急救器材、通讯设备等。11.2.3演练内容1)报警演练:模拟发生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如何迅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