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5第十四单元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5年高考】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2024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样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2.(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见“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说明:“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说明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意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样答案D3.(2024天津,3,3分)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B考点二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4.(2024课标Ⅱ,32,4分)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绽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同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答案C5.(2016课标Ⅰ,32,4分)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犹如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逝,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变更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6.(2024天津文综,3,4分)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莫非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惊诧:“我花了很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B.必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D.拥有免受法律惩罚的权利答案A7.(2024浙江4月选考,17,2分)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相识到外来民族中有很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A.贵族垄断立法权B.具有敏捷性和实效性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留意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答案A8.(2017海南单科,16,2分)1689年,英国议会确定拥护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务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答案C9.(2024海南单科,26,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爱德华·柯克(1552—1634),英国闻名大法官和法学家。1608年的一天,英王詹姆斯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柯克犯颜谏阻:“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阅历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柯克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斯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假如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做的事。”1628年,议会通过了柯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的制定供应了借鉴。柯克逝世6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德端正”即可终身任职。——摘编自[英]霍兹沃斯《英国法律史》(1)依据材料,概括柯克的法律思想。(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柯克对近代英国政治法律制度的贡献。(9分)答案(1)思想:法律高于王权,司法审判不受干预;法官须具备专业学问和实践阅历。(6分)(2)贡献:抵制了封建专制统治;起草了重要的宪法性文件,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产生主动影响;推动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9分)考点三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0.(2016天津文综,10,4分)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头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加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11.(2024北京,10,3分)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在应对自然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平安等突发事务时,着力于 ()通过年份文件名称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2005《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05《国家突发公共事务总体应急预案》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务应对法》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究民主管理机制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答案D12.(2017天津文综,13,12分)(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缘由,关键缘由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缘由。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分)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先,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须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4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答案(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3)改革开放后起先起草民法典;80年头改革开放深化,颁布民法通则;90年头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须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发展须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考点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3.(2024浙江11月选考,4,2分)谈到宋代对外贸易状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靠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化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14.(2024浙江7月选考,8,2分)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觉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推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15.(2024北京,20,12分)“茶”字发音的传播史材料一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起先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日世界上的cha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日的tea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干脆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tea。材料二“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1)读上图,cha与tea发音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4分)(2)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途有亲密关系。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缘由。(8分)答案参考答案示例:(1)cha: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北部和东部(东非);东欧、葡萄牙。tea:东南亚南部(马来群岛);非洲南部和西部海岸;西欧和北欧等。(2)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达,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动身,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新航路开拓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了新的海上茶叶贸易商路。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形成了cha的发音。荷兰、英国多从厦门进口茶叶,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于是由厦门方言形成的tea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到这些地区。考点五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6.(2017天津文综,3,4分)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提倡的改革运动得到农夫、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17.(2017浙江4月选考,28,2分)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办法。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气,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终于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化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肯定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旧被动B.希望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同等供应了契机答案B考点六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考点七当代中国的外交18.(2024北京文综,19,4分)抗美援朝斗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假如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与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起先发挥确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19.(2024海南单科,11,2分)1953年,中共中心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订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答案D20.(2017江苏单科,12,3分)20世纪50年头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假如接受上述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惊慌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亲密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与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21.(2016江苏单科,12,3分)对于即将参与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22.(2024浙江11月选考,17,2分)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遇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见同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斗争,争取长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A.“不结盟”B.“万隆精神”C.“单极―多极化”D.“日内瓦精神”答案B23.(2024江苏单科,13,3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头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确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变更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基本消退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确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气答案C24.(2024浙江7月选考,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款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详细地阐明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需得到敬重的。各国人民都应当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见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材料二新世纪起先以来,国际形势快速发展和激烈变更,世界人民接着剧烈呼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赐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索,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摘自中国国际问题探讨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详细内容。(5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5分)答案(1)内容:相互敬重领土主权(相互敬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涉内政、同等互惠(同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动身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睬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见(安理睬“五常”首脑会见);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25.(2024课标Ⅰ,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年头,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特别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头,随着中苏关系日益惊慌,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头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确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确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沟通活动快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20世纪50—70年头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更及其缘由。(10分)答案(1)变更: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亲密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缘由:50年头,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老师专用题组]【5年高考】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2016海南单科,7,2分)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确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确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民众崇拜的形成与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确定,故A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可知,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关羽因为“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统治,与民众的信仰无关,故D项错误。2.(2017北京文综,37,38分)儿童:成长、爱护与发展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高校,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15—20岁(男)舞象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分)材料二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全部的人都是同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视察、思维、感知方式。”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化。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爱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别爱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爱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爱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爱护的新特点。(14分)材料三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最终立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材料四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同等、独立之说为大原。——陈独秀《吾人最终之觉悟》(1916年)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相互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吴虞《说孝》(1920年)材料五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爱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依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赐予特别、优先爱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建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爱护法》“孝亲尊师善待人”——《中小学生守则》(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化进行解读。(14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依据礼乐制度培育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2)18—19世纪的成就:人们相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别群体;社会实行行动爱护儿童;国家通过立法爱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留意儿童的受教化权利。背景: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观念,成为儿童权利爱护的思想基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运用童工引起社会关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国家干脆实行措施,爱护儿童。20世纪的新特点:出现了特地爱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儿童权利爱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儿童权利爱护成为国际共识。(3)(略)解析(1)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第一小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概念的理解,分析材料可知,孩提和孺子两阶段均不涉及礼乐制度;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则体现了礼乐制度对儿童的要求。其次小问,通过对第一小问的回答可知,先秦时期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依据这套制度培育子弟,儿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对男女的要求也不同。(2)主要考查西方近代以来各国对儿童的爱护。第一小问可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据“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视察、思维、感知方式”可得出人们相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别群体;据“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可得出社会实行行动爱护儿童;据“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可得出国家通过立法爱护儿童的身心健康;由“规定儿童要接受教化”可得出留意儿童的受教化权利。其次小问应从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观念入手,从工业革命时期运用童工引起社会关注以及资产阶级政府为缓和冲突、稳定秩序而实行爱护儿童的措施等方面概括。第三小问可结合材料中英法等国成立爱护儿童权利的机构以及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等得出20世纪以来儿童爱护的新特点。(3)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思想的演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之孝道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材料三介绍了古代的“孝”;材料四表明“孝道”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了肯定的冲击;材料五则主要介绍了“孝”在现代中国所具备的新内容。学生需从背景和评价两方面说明中国“孝道”的发展演化。例如,古代的“孝”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近代的“孝”受西方思想的冲击,强调自由同等,当代的“孝”则立足于对未成年人的爱护,具有了新的内涵。学问拓展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神权、君权、族权、夫权。《荀子·礼论》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谓“礼之三本”,即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依据这个理论。3.(2014课标Ⅰ,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须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快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详细行政部门驾驭。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随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答案(1)从现实须要动身;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别;突出伦理犯罪。(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起先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化影响法律条文的说明;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解析(1)从材料信息看,西汉时期的法令已不适应魏晋时期的须要,因此,魏晋时期对旧法律适当删减,并将以往的行政法规编辑为“令”,改定了新的刑法;同时新法律条文突出了上下尊卑的伦理色调。据此可分析回答。(2)从材料中“《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可知,西汉时期儒家经典影响法律实施;从材料中“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东汉时期儒家学者影响法律条文的说明;结合魏晋时期新法律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可知儒学观念已经渐渐法制化。据此回答即可。解题技巧非选择题的审题特别重要,审题细致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得分的凹凸。就本题而言,第(2)问要求分三个时期分别说明儒学对法律的影响,而假如审题不细致,就有可能将三个时期混在一起作答,这样就会造成严峻失分。4.(2017课标Ⅲ,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削减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据《隋书》(1)依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答案(1)变更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阅历;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供应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供应有益的借鉴。解析(1)干脆提取材料信息,从废除苛律、吸取前代法律优点、法律条文简要等角度回答。(2)从“继承和发展”角度入手,结合隋代《开皇律》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回答。考点二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2015广东文综,18,4分)《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全部确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变更答案C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法律规定及其历史意义。奴隶没有政治权利,不行能参与立法,解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习惯法,B项不符合材料内容,可解除;成文法的规定可以修改,解除D项。《十二铜表法》规定“人民会议的全部确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故正确选项为C项。2.(2014课标Ⅱ,32,4分)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遇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丢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实行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确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样答案B由材料信息可知,正是由于平民的斗争才迫使罗马共和国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最终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说明平民实行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贵族并未丢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材料反映的是平民通过斗争促进了贵族制定《十二铜表法》,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3.(2014广东文综,19,4分)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确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依据赐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丢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答案D依据材料中“皇帝的确定也具有法律效力”“王权法”可知皇帝的确定是有法律依据的,这说明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D项正确。公元6世纪,《社会契约论》尚未面世,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赐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知王权法并没有丢失法律效力,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4.(2012课标全国,34,4分)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供应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缘由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爱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说明答案B本题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的实力。从材料信息可知,尽管原告能供应确凿证据证明邻居砍伐了他的葡萄树,但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没有严格运用法律术语,最终败诉,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审判程序”的特征,解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5.(2012海南单科,9,2分)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说明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B.标记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C.表明贵族的法律说明权得到认可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答案D《十二铜表法》体现的是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并非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故A项错误。平民并未取得立法主导权,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贵族的法律说明权得到认可,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十二铜表法》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故D项正确。6.(2017北京文综,20,4分)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答案B本题考查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古罗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纳陪审制度的国家之一,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就源于古罗马;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应选B项。A、C两项不符合雅典史实,D项不符合罗马史实。学问拓展古罗马的陪审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古罗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纳陪审制度的国家之一,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古罗马的陪审制度为法国所继承,又于11世纪时经法国传入英国。在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化,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独立的资产阶级陪审制度。这种制度很快推及美、法诸国,至今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7.(2015课标Ⅰ,32,4分)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允,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解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答案C法官审案时可能会被表象迷惑而导致误判,因此,“双眼蒙布”是警示法官审案不应受表象迷惑,应洞察事实真相,故选C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法官审案应主要依据法律而非道德良知,解除A项;法官审案时留意证据,证人证言仅是法官审案时证据的一个来源,不能作为全部证据,故B项错误;法官审案应重证据,而不应盲目遵从民众意愿,故D项错误。考点三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4浙江4月选考,15,2分)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一切从本本动身,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朝气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假如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A.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B.标记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C.开拓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答案C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中邓小平的讲话是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心工作会议闭幕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样向前看》的内容,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可知,这篇讲话成为开拓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故C项正确。讲话并未涉及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究;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是以中共十四大和南方谈话为标记;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故A、B、D三项错误。考点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2012海南单科,8,2分)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阅历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精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务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变更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答案B本题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实力。A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项错误。D项所述与事实不符。从材料中“辩论”“验证”“复用西洋历法”可知,统治者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故选B项。2.(2014课标Ⅰ,27,4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国内市场上外国货物较少,但外国银钱的运用较多。这说明中国进口商品较少而出口商品较多,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清初,中国仍处于传统的封建社会,不存在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3.(2017江苏单科,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旺盛,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很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踪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起先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缘由,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作用。(3分)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缘由: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特地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拓;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旺盛);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第(1)问,紧扣材料一信息,迁移所学学问,从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商品化、资本及商业群体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从政府政策、商业贸易的自身发展等方面归纳;其次小问,从新航路开拓、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外贸易沟通等方面分析说明。第(3)问,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主要流通货币的变更、经济联系的加强等角度分析。考点五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考点六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考点七当代中国的外交(2014四川文综,8,4分)20世纪50年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胜利。这些成就 ()A.消退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都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详细表现,故B项正确。上述成就并未完全消退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实行结盟政策,故C项错误。当时中美关系仍处于惊慌对峙状态,故D项错误。【3年模拟】时间:40分钟分值:75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5届山东六校联考,6)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这一场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国家政权的统一B.农耕文明的扩展C.种族和文化的认同D.宗法制度的形成答案C2.(2025届金太阳联考,12)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罪应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其他不负刑事责任。汉代还多次减轻刑罚,基本上废除劓刑、刖刑,使得犯罪者除了死刑外基本可以自全其身,敬重和保障了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汉代 ()A.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B.儒道思想出现融合趋势C.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D.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答案D3.(2025届山东威海学业水同等级考试,10)古代罗马人认为谁遵遵守法律律,其利益就能够得到爱护;反之,便会招致不幸。同时,罗马法中的拉丁语词“Ius”一词包含着个人正值利益、正义的含义。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践行近代权利理念B.推崇契约精神C.出现早期启蒙思想D.崇尚共和观念答案B4.(2025届山东潍坊期中,6)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上述做法体现了 ()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B.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答案D5.(2025届山东潍坊期中,10)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治,则四夷可使如一家”。材料主要说明唐朝 ()A.民族卑视观念消退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加答案D6.(2024山东日照5月联考,33)11世纪,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冲突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抗拒亨利四世。1077年,亨利四世被迫冒着寒冷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羞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务反映出 ()A.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答案A7.(2025届金太阳联考,13)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复原成周之治倡设“老人制度”,其规定:“命有司择民间高年老人公正可任事者,理其乡之词讼。若户婚、田宅、斗殴者,则会里胥决之。事涉重者,始白于官。”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变更了地方行政体系B.加强了对地方的限制C.开启了古代农村教化D.稳固了儒学的地位答案B8.(2025届山东烟台高考诊断,12)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罗马教廷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 ()A.宗教改革的成效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C.天主教会的腐朽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答案B9.(2025届山东枣庄质检,2)马丁·路德依据自己的理解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出德文版《圣经》,因语言通俗易懂,该译本多次出版、大量印刷,并广为流传,成为欧洲宗教音乐的重要来源。据此可知 ()A.宗教改革实现了德国民众思想统一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C.印刷术是宗教改革深化的充分条件D.教皇的权威已被彻底颠覆答案B10.(2025届山东潍坊期中,13)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据此可知,英国 ()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确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扰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教会的权力高于王权C.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D.逐步确立了议会主权答案C11.(2025届山东德州期中,9)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心人民政府组织法》《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大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阻碍国家货币治罪条例》等法律。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制建设 ()A.留意听取社会各界看法B初步构建起完善的法律体系C.起先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D.侧重于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答案D12.(2025届山东威海期末,17)1958—1964年,中国对越南大力供应经济技术救济,由初期的以物资救济为主导,发展成后期以成套项目救济为主导。这表明 ()A.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壮大B.不结盟运动的快速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D.中国外交形式的多样化答案D13.(2025届山东试验中学诊断一,20)下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书目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1954年宪法书目1982年宪法书目序言第一章总纲其次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总纲其次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敬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答案D14.(2024山东济南期末,10)以下表格中的信息说明 ()时间表现1980年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精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198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装箱快速运输代理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国核二级气动薄膜截止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小轴传动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卧式拉丝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共享单车调度司机合同
- 教育科技发展报告互动游戏的设计与推广
- 托老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与职责
- 2024年智能物流项目投资合同
- 家政服务中的财物损失免责协议
- 数据智能中心合作开发协议
- MT/T 199-1996煤矿用液压钻车通用技术条件
- GB/T 6144-1985合成切削液
- GB/T 10357.1-201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1部分:桌类强度和耐久性
- 第三方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述评,国际商法论文
- 第5章-群体-团队沟通-管理沟通
- 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附有答案
- 深基坑-安全教育课件
- 园林施工管理大型园林集团南部区域养护标准图例
- 排水许可申请表
- 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课件
- 计量检定校准技术服务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