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尚上教育理念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1页
中职学校尚上教育理念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2页
中职学校尚上教育理念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3页
中职学校尚上教育理念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4页
中职学校尚上教育理念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8中职学校“尚上教育”理念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科院谭绍华第一篇“尚上教育”理论体系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类型,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数量大体相当。但大多数中职学生是在中考受挫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他们普遍知识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好,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自信心不高,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感和消极情绪,缺乏上进心。尽管如此,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渴望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掌握一门技能,找到一门工作,改变人生被动的局面;渴望被别人承认,被别人肯定,被别人尊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调整新生入学时的“失败者”心态,以“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理念,调动学生潜在的上进心态,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真正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帮助学生以“攀登者”的心态走上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为此,我们开展了“尚上教育”通过百度搜索发现,“尚上教育”一词,目前只有广州一家教育公司以此命名。将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并建构系统的中职学校“尚上教育通过百度搜索发现,“尚上教育”一词,目前只有广州一家教育公司以此命名。将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并建构系统的中职学校“尚上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系统,本研究属首创。并将“尚上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追求上进’的活动。”一、“尚上教育”的内涵一种教育的成功,首先是教育思想的成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理念来指导行动的全过程。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尚上教育”的内涵,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贯彻这一理念、指导具体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一)“尚上教育”的内涵通过“百度搜索”发现,“尚上教育”一词目前只有广州一家教育公司以此命名。将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并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设计,本研究尚属首例。同时,“尚”与“上”连用,也是一个新词。我们将“尚上”解读为“追求上进”,将“尚上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追求上进’的活动”,是基于如下认识:1.“尚上”的涵义“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我们取“尊崇”“重视”“仰慕”等义,引申为“追求”。“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我们取“由低处到高处”“到;去(某个地方)”“向前进”等义,引申为“上进”。“尚上”,即“追求上进”。2.教育的涵义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本研究所指“教育”为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3.“尚上教育”的涵义根据上述关于“尚上”及“教育”的理解,我们将“尚上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追求上进’的活动。”“追求上进”是人的本能,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强大的“上进”力量。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当是发掘人的“上进”之心,开启人的“上进”之门,引导人踏上“上进”的征程,帮助人实现“上进”的理想目标。对一个具体的人而言,追求上进是绝对的,拒绝上进是相对的;不断上进是一生的主流表现,止步不前或是倒退是一时的现象。4.“尚上教育”的概念归属“尚上教育”属“励志教育”范畴,是行动性的“励志教育”。“励志教育”的概念,集中在“励”和“志”两个字上。“励”,有两种解读,一是解读成“砺”,是磨砺、砥砺的意思,是个人行为;另一种解读是字的本义“励”,就是激励和鼓励的意思,显然是教育行为。从励志教育的总体来看,应该是两种意思都有,即个人砺志和教育砺志。“志”,即志向。一个人的“志”,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关系,一定要和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才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尚上教育”是行动性的“励志教育”。“尚上教育”的“尚”与“上”,与“励志教育”的“励”与“志”,具有相同的意蕴。“励志教育”是以“励”抵“砺”,“尚上教育”是以“赏”励“尚”;但“励志教育”的“志”主要是一种意向,而“尚上教育”的“上”更多的是一种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尚上教育”是行动性的“励志教育”。进一步分析,“尚上教育”与自信心教育、榜样教育、赏识教育、期待教育等,会有共性的价值取向和内容设计。因此,自信心教育、榜样教育、赏识教育、期待教育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模式,可为“尚上教育”理论建构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1)“尚上教育”关注和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在人的非智力因素中发挥重大作用。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带来内驱力,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案例,就分说明了自信心对提高学生成绩和进步的促进作用。“尚上教育”所讲自信心,既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信心,又有受教育者的自我信心。教育者的信心激发了受教育者的信心,从而使受教育者产生内驱力,促使自我获得上进。这要求教师对任何一个教育对象都要充满信心,充满期望,认为他们都是可造之才。其次,要最大可能的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帮助,时时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心,走出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的阴影,让赞扬与鼓励变成进取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人才观和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同时,“尚上教育”的核心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一是对自我的信心。只有肯定自我、相信自我,才能产生进取的动力,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信念。二是对他人的信心。指对同学的认可和肯定。同学的赞扬和鼓励,往往能给被赞扬者带来极大的信心,成为其成长的催化剂。三是对集体和社会的信心。人是集体的一员,是社会的一分子,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对所处集体和社会的心态会影响人的发展:人对集体和社会有信心,就会激发情感,积极向上,反之则不然。四是对未来就业创业的信心。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它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做准备。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2)“尚上教育”以榜样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方法。四川省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徐卫《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21日《建设职教特色“榜样”激励机制》中认为,利用“榜样”的激励机制对学生教育管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职业学校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学生情况入手,确立职教特色“榜样”目标。为职校学生树立的“榜样”应该独具特色,要特别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并能激发他们的奋进力量,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自信心。笔者发现,有的职业学校也同普通学校一样,在校园文化墙上贴着科学家、思想家的挂像和名言警句,这样的激励方式对多数职教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具有职教特色的“榜样”激励机制,一定要能调动起学生应对现实环境的积极生活状态,即能给予他们“学榜样,化行动,见成效”的活动条件。二是从内容选择入手,构建中职学校的“榜样”激励机制的内涵。学校可以筛选能引起共鸣的相关行业的劳模、能手,展现理想中的典型榜样。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往届生的追踪,挖掘优秀典型,这种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榜样宣传,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会非常明显。学校还可以宣传优秀在校学生,树立生活中的实例榜样,宣传和打造让学生信服的“校园榜样”,是化“学榜样”为“见行动”的关键步骤。三是从操作形式入手,提高职校“榜样”激励机制的实效。首先要加强特色文化墙的建设。在校园和校内外实训基地里,文化墙的建设一定要体现出职业学校的特色。比如某校微机操作室墙上挂的是学生设计的优美的平面网页作品,还有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等各类计算机专业比赛的获奖相片、证书及获奖感言,还有一些在本专业工作岗位上取得优秀成绩的毕业生的照片和工作业绩介绍,这样的文化墙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一定会非常显著。其次要加强系统性体验活动建设。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向学生们提出学、赶、超“榜样”的要求,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学校要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打造成学生的校园榜样,这对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将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最后要加强激励评价制度建设。学校可以结合常规学习及各类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同时,尽最大努力为优秀学生提供专业等级考试机会,把学校评价与国家行业认证评价结合起来。同时,学校要注重利用校园文化墙的功能,对评价结果再宣传,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人人学技术,人人有本事,人人争优胜,人人上等级的竞争氛围。(3)励志的成败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与赏识。教师的期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期待效应国内外专家学者曾做过实验,这一教师期待效应,被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含义为期待会带来所期待对象的戏剧性变化)。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因此,教师的期待效应被称为教室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良好的期望必然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其恰如其分的期待,对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将大有裨益。中职学生中,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他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重新燃起奋进的信念。如果教师寄予积极合理的期待,学生就会根据自我信念来理解教师对自己所持信念的含义,从而形成自我期待,成为推动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自己视为有能力的人,结果,他给人的感觉是充满自信的,他的言行举止就会逐渐变得像一个有能力者,并以此向自己的教师和同学表明,他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教师应该多给予这些学生一些尊重与理解;多利用一些暗示,激励他们向前奋进;多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发挥才能;适时利用孔雀效应,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勇敢地说:“我能行”,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学生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它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个体,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赏识教育”是用欣赏、赞扬的手段去发现、唤醒、激励受教育者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能的教育。“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更是使学生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因此,赏识教育可以理解为:通过赞赏、鼓励、肯定等方式,激励教育对象向既定目标发展的教育活动。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男生拿起砖头砸另一个同学,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那位男生早已等在那儿。这时,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只见这学生一怔。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这位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十分内疚地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砖砸他。”陶行知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在处理这件事情时,陶先生从头到尾并没有进行严厉地训斥,而是给学生“戴高帽”,却取得了极佳的教育效果。虽然故事中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学生以后怎么样,但是我们从他哭了、十分内疚地说的话都可以看出这四块糖带给他的震憾很大,以后他不会轻易地通过武力解决问题了。这整个的教育过程是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的,没有一丝指责、说教的痕迹,教育者似乎在不经意之间营造着愉快的教育氛围,通过发现并真诚赞赏学生的现有亮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和进取的热情,最终化教育目标要求为受教育者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觉要求。师生在此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心灵交流,至此,理想的教育效果也完全达到了。陶先生的这种通过对教育对象积极赏识而教的就是“赏识教育法”。(二)“尚上教育”的理论基础1.“尚上教育”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包括身、心、灵三个部分,然而以往的人本主义者在谈到自我时,多半局限在身和心。身和心的发展都只是平面式的、水平式的,只有灵的发展才是垂直式的。近几十年来,人本主义者渐渐发现,只谈论身和心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开始注意到灵这个部分,考虑“全人格”的全方位发展。“全人格”代表完整的人格。如果要追求“全人格”,不能把范围限制在个别人的身上,而要寻找一个大家所共有,并且可以把每个人连贯起来的部分,就是“灵”。每个人的身体都各自拥有,心智也是独立运作的,只有灵没有分别。台湾学者傅佩荣认为,“我们谈论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灵三个部分”。他认为,“身体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长,是需要的;灵性修养,是重要的”。“灵修”能够使一个人的身心活动具有意义;使一个人潜意识的情结与盲点得以化解;使一个人可以将其命运提升转化为使命;使一个人在宗教信仰活动中,能与所信的神明进行顺畅的互动与沟通。建立在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尚上教育”的学生观是:第一、学生是人。学生是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得到尊重。不能讽刺、挖苦、歧视。第二、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年幼无知需要教育,应允许他们淘气,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玩,不能把他们当成“小老头”,不能要求他们十全十美。第三、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不是教师手中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任何教育都要经过学生主观过滤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强迫是行不通的,但凭教师主观愿望也是不行的,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第四、学生是有潜力的。不能把他们看死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潜力很大。第五、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教师不要什么都不放心,要让他们锻炼,让他们逐步独立,让他们在风雨中、挫折中成长。2.“尚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人有向上提升的高层次需要”。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基本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依次是“完整、完成、完善”;“单纯、丰富”;“正义、秩序”;“个人风格”;“自我满足、乐观诙谐”;“有意义感”;“真、善、美”;到达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1969年,写了一篇文章,叫住《Z理论》,在这篇文章中他强调,他以前所讲的“自我实现”可以分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指基本需要中的“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需要”这两个部分;“Y理论”则是指“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尊重与受他人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发展需要”这几个部分。在“Z理论”中他提出了“自我超越”的发展需要。这使得我们对于自我实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眼前的现实目标上。3.“尚上教育”的教育学基础在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建构的教育观,把教育的对象视为追求上进的人,能够上进的人。上进的人,是身、心、灵完整发展的人,完整发展的人不仅需要获得全面而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具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成功的教育都应当是“尚上教育”,其过程是激励、引导、帮助受教育者“尚上”,其结果是受教育者达成“尚上”。而所有失败的教育,其过程不能给受教育者带来真正的“尚上”,其结果也不能给受教育者带来真正的“尚上”。所谓真正的“尚上”,应是人的全面发展,即实现身、心、灵的整合。从实施的角度看,“尚上教育”既是一种目的论,又是一种方法论。说它是目的论,是因此它不仅要让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尚上”,而且更要让人们终生充满“尚上”。说它是一种方法论,是因为它将认识论与技术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生命本体的“尚上”置于优先地位,从而让人们真正从灵魂深处来呼唤、获得和感受“尚上”。因此,“尚上教育”是一种目的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既让人最大限度地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尚上”,又在“尚上”中切实获得教育。教育是人“尚上”的源泉和保障,而人的“尚上”则是教育的目的和动力。可以说,教育即“尚上”,“尚上”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更是教育的目的。“尚上教育”以“尚上”的手段、“尚上”的内容,教人“尚上”。4.人才观基础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所希望的品德,能够担负某种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从外在的方面来说,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从内在的方面说,凡是能够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的人就是人才。因此,从广义上说,凡是具有一技之长,能够从事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的工作,并体现自我实现要求的人,不管他的职业是什么、从事的具体工作怎样,也不管他的社会声望大小、社会地位高低,都是人才。一般说来,人才可以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贡献大小,可分为杰出人才和一般人才;按照才能表现,可分为“显人才”和“潜人才”;按照专业水平,可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人才;按照成才途径,可分为理论型、实践型或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按照职业特点,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管理、文学、艺术、教育、体育等人才等。从层次上,人才表现为一个类似于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处于塔尖的是顶尖人才,其次是较多一些的中等人才,处于基层的是大量的基层人才。各种结构的人才组合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每一种人才都有自身的作用,只是顶尖人才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要大一些,但不能因此而排斥其他层次人才的作用。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有人从事“花”的事业,同样需要有人甚至需要更大量的人从事“叶”的事业。他们对于成就整个社会及其发展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的是一种“计划经济型”的人才概念,学历、职称成为划分人才的单一标准和绝对标准。一提起人才,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与高学历、高文凭联系起来,似乎只有大学生、硕士、博士才是人才;一提到“人才”,不少人就会想到那些大师级的人物,似乎只有一流的科学家、作家、工程师等等才是人才,而中职学校合格毕业生不是人才,这种把人才精英化、贵族化的观念是不恰当的,是对人才简单、片面的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批的人才,尤其需要大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初、中级人才。我们国家的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固然是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合格毕业生也同样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观念。二、“尚上教育”的价值(一)推动教育改革的普遍价值1.强化人性与生命教育当今的教育,存在着同人性和生命相脱节的过分形式化和外在化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把握开启“生命之门”最关键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关注人的“尚上”。因为人的“尚上”不仅是生命本体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价值,而且也是包括教育活动在内的一切创造性活动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动力。可以说,人性和生命中一切积极的因素和力量,都同人的“尚上”心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尚上教育”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将以关注人的“尚上”作为教育的切人点,或者说,用关注人的“尚上”这把“钥匙”开启“生命之门”,从而使教育贴近人性,切人生命,将教育的过程真正变成培养人的过程:不仅培养人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特别是通过挖掘和激发人的兴趣、理想、激情、直觉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来培养完整而丰满的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尚上教育”是以“尚上”为导向的人性教育。它试图通过关注人的“尚上”,将外在知识的教育同内在人性的培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对“尚上”的关注推进教育的人性化,又以人性化的教育给人以“尚上”的关注与关怀。更进一步说,“尚上教育”不仅是一种以尚上为导向的人性教育,更是一种以“尚上”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它对人的“尚上”的关注与关怀并不是浅层的,而是深刻的,直达生命最深处。它要通过对人的至深“尚上”的关注与关怀,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身心二分的教育观念,将心智教育同心灵教育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们不仅用头脑来接受教育,更是用心灵来感悟教育,使教育直达人的心灵世界,又以直达心灵世界的教育给人以至深“尚上”关怀。2.强化文化与精神教育人性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是人性的一面镜子。完整而丰满的人性孕育着人类完整而丰富多彩的文化。“尚上教育”呼唤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这不仅是因为每一种文化反映并代表着人性的一个维度,更是因为每一种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因此,健全的文化教育过程,不仅是不断培育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过程,更是不断开拓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尚上空间,从而导向“尚上”的过程。进一步讲,不仅人性与文化密切相关的,而且人的生命与文化精神也是密切相关的。以“尚上”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以“尚上”为导向的文化精神教育来实现。“尚上教育”将不仅通过宽阔的文化教育以不断开拓人的生活方式和“尚上”空间,而且还将通过崇高的精神教育以不断提升人的生命理想高度和“尚上”高度,从而让人们在发现外在的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发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在攀登知识世界的高峰的同时,也在攀登心灵世界的高峰。3.强化创新与创造教育人的“尚上”既同人性和生命密切相关,又同文化和精神密切相关,更同创造和创新密切相关。事实上,“尚上”并不仅仅在于能够享受人类已有的财富,从而安逸地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够为人类创造新的成果,从而奉献于社会。创造和创新属于自我实现的范畴,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因而满足这种需要也是最高层次的“尚上”。创造和创新对人的“尚上”有着极为深远而深刻的意义:其一,使人超越自我,将有限的生命投人到无限的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和事业中去,从而在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其二,将创造者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三者融为一体,从而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把它从单纯的生理上的生存的境界提高,并且把个人导向自由。其三,经历最美好的生命体验,从中感受到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之后所产生的那种“壮丽的感觉”和“狂喜的惊奇”,在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为自身创造着最美好和最高境界上的生命意义和“尚上”人生。总之,“尚上教育”对于推动教育改革的作用,体现在不仅要呼唤人性和生命教育,呼唤文化和精神教育,还体现在呼唤创造和创新教育。这三者不仅是相关的,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无论是人性和生命教育,还是文化和精神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更具创造和创新能力、素质和精神;而创造和创新的主题又为人性和生命教育与文化和精神教育,注入极其深刻的内涵,并使其得到深化和升华。“尚上教育”的指向就是,要将这三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在“尚上”的基础之上。特别是,通过人性和生命教育,以塑造创造者应有的健全人格和心灵世界;通过文化和精神教育,以培育创造者应有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通过这两种教育的交汇,进而激发创造者应有的理想、兴趣、激情以及直觉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而激励人们用生命去创造和创新,并从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尚上”。(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普遍价值“尚上教育”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我们讨论的“人”,不是任意想象的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谈论现实的人的“尚上”,首先是人在物质生活上的“尚上”。需要强调的是,在“尚上教育”的视野中,教育不仅关注人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人的谋生、就业和功利,更关注人的自由、解放和“尚上”;不仅关注将“尚上”的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更关注将“尚上”的理念贯穿于劳动的全过程。2.打开精神生活空间人既有物质生活层面的需求,又有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尚上教育”对于人的“尚上”的意义是全方位的。如果说,“尚上教育”对于人的物质生活的“尚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那么,它对于人的精神生活层面的“尚上”的意义则更大并更加难以估量。表现在,不断改善和优化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的素质、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使物质生产劳动越来越依靠知识和文化,越来越注重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越来越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实现的理想,于是,物质生产劳动将越来越趋于人性化和人文化,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精神生活的“尚上”。3.展现人类理想生活“尚上教育”对人的“尚上”的意义,不仅在于未来,更重要的是在于现在;不仅要给人奠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在教育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尚上”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在本质上不仅要展现人类生活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要展现人类理想的生活,让人们在这种理想的生活中学会如何追求“尚上”,如何感受“尚上”和如何“尚上”地生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的一生能否获得“尚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生活能否获得“尚上”;而人的一生所获得的“尚上”的高度和深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生活所获得“尚上”的高度和深度。这正是“尚上教育”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三)中职学校开展“尚上教育”的特殊意义1.职业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作用职业教育是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重要教育类型,它倡导的是积极向上的学生观,因材实教的教学观,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评价观。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了在全球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的多元智能学说。多元智能学说给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模式,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发展,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多元智能主要包括八项。一是语言智能,是指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逻辑—数学智能,是指逻辑、数学运算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三是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四是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能巧秒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五是音乐智能,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六是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七是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导引自己人生;八是自然观察者智能,是指针对所观察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模型而加以运用的能力。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各自独立存在的智能,而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又各不相同,或长于艺术,或长于运动,或长于写作,或长于沟通交流。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技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到如下作用:一是获得职业能力;二是形成正确职业观;三是培养“关键能力”;四是促进“终身教育”。2.中职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新加坡电视剧《小孩不笨》主题曲歌词讲:谁不希望自己是聪明的人;谁不希望什么都能一百分;谁能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谁会愿意听到你真的好笨;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残忍;有些道路没有直通那扇门;有些游戏结果不一定要获胜;有些收获不在终点只在过程;我们不会心灰意冷;我们会给自己掌声;我不是你想象的笨;我也有我自己的能;其实你不是不能;只是你肯不肯;给自己多一个机会;因为我们都是有用的人。中职生与普生相比,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不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各异,爱好不同,家庭背景不一,每一个中职生都是丰富的生命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些个性的存在是客观的,这种客观存在是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面,从单纯从分数高低来论一个学生的好与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中职生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在学业上尝试了过多的失败与挫折。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朋友等各方面的歧视与压力,他们却未放弃过学习,他们的天赋、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期待着,渴望获得新生力量,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教育是使人能发挥出内在的巨大潜力,实现超生物性的转变,在巨大需求与广泛开放性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正确塑造自我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特殊活动,对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对开发人的潜力、塑造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没有教育,人类就无法超越动物界进入人类社会,就不会具备人性,更不会在今天和将来驾驭地球和宇宙。人的可塑性是教育的基础。人的可塑性有多大,就有多大的可教育性。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及所其具有的巨大潜能,使教育具有无穷的的组合塑造形式。中职生所潜藏天赋、有待开发的潜力、求知的欲望和所显示出的不健全的心理发展特征,都是其可塑性的表现。正因为中职生的可塑性,使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的职业教育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使职业教育能按社会的需求,把中职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人才。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表现为四大特点:(1)心理发展的特点。一是存在独立性和依赖的矛盾。二是存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三是存在闭锁性和交往需要的矛盾。四是存在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五是存在求知欲强与鉴别能力低的矛盾。六是存在情绪冲突。(2)生理遗传的特点:天赋潜藏,有待开发。(3)学习经历的特点:曾受歧视,却爱学习。(4)生活境地的特点:承受压力,渴望新生。三、中职学校“尚上教育”行动策略中职学校开展“尚上教育”,要努力建构六大行动策略体系。(一)建构“尚上教育”目标体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动机,明确的上进目标,稳定的上进情绪,坚定的上进意志,踏实的上进行动,显著的上进成效。(二)建构“尚上教育”内容体系(不断修订中)身的尚上心的尚上灵的尚上知的尚上情的尚上意的尚上1,修身教育2.认知教育3.怡情教育4.果意教育5.通灵教育1-1.健康安全2-1.涵养人文3-1.炽热情爱4-1.抉择目标5-1.利群达乐1-2.仪容礼仪2-2.娴熟职技3-2.中和情绪4-2.挑战挫折5-2.和谐至善1-3.人际关系2-3.高尚职德3-3.炼达情操4-3.勇攀巅峰5-3.坚定信仰1.修身教育1-1.健康安全1-2.仪容礼仪1-3.人际关系1-1-1.营养保证1-2-1.服装仪容1-3-1.角色认知1-1-2.科学锻炼1-2-2.行为习惯1-3-2.人际沟通1-1-3.疾病防治1-2-3.日常礼仪1-3-3.团队合作1-1-4.安全保障1-2-4.活动礼仪1-3-4.冲突处置2.认知教育2-1.涵养人文2-2.娴熟职技2-3.高尚职德2-1-1.吟唱诗歌2-2-1.勤学苦练2-3-1.敬业乐群2-1-2.读讲成语2-2-2.知行合一2-3-2.责任至上2-1-3.观赏影视2-2-3.获取双证2-3-3.信守承诺2-1-4.习练书画2-2-4.竞技赛场2-3-4.敢于担当3.怡情教育3-1.炽热情爱3-2.中和情绪3-3.炼达情操3-1-1.感恩父母3-2-1.情绪认知(认识自己情绪;认识他人情绪)3-3-1.情感道德感3-1-2.乐助亲友美感理智感3-1-3.尊敬老师3-2-2.情绪管理(发展正面情绪;调控负面情绪)3-3-2.操守3-1-4.友爱同学4.果意教育4-1.抉择目标4-2.挑战挫折4-3.勇攀巅峰4-1-1.学业目标4-2-1.增进逆商4-3-1.升级目标4-1-2.职业目标4-2-2.挑战学业4-3-2.堤防中辍4-1-3.事业目标4-2-3.挑战就业4-3-3.体验过程4-1-4.人生目标4-2-4.挑战人生4-3-4.淡化结果5.通灵教育5-1.利群达乐5-2.和谐至善5-3.坚定信仰5-1-1.利好族群5-2-1.和谐人际5-3-1.职业平等5-1-2.利好团队5-2-2.和谐自然5-3-2.我才有用5-1-3.利好国家5-2-3.和谐民族5-3-3.天道酬勤5-1-4.利好人类5-2-4.和谐地域5-3-4.物我一体(三)建构“尚上教育”渠道体系1.“尚上教育”课程教学编写、开设“尚上教育”课程,以此为主渠道、主阵地进行“尚上教育”。其他各门课程,也应渗透“尚上教育”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课程学习实际,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上进。2.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尚上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3.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尚上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职业指导是中职学校“尚上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4.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尚上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尚上教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好“尚上教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尚上教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尚上教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5.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6.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7.家庭与社会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开始“尚上教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8.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尚上教育”主题活动。活动按照“个人设计—班级展示—年级展示—学校展示”的程序进行,即校级大活动套年级中活动套班级小活动,原则上校级大活动每季度进行一次,年级中活动每月进行一次,班级小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读、唱、讲、演”等。(四)建构“尚上教育”原则体系1.与自信教育相结合自信教育以自尊和自立为核心。虽然“教”本是手持戒棍叫小孩学习之义,但是,毕竟是落后教育的反映,是下策。汉代刘向《说苑·指武》:“文化不改,后加诛。”意思是用纯德文治和礼乐教化,仍不能使服,就武力制服。“加诛”是下策,“文化”才是上策。孔子也十分重视礼义:“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对学生简单粗暴,易为;对学生耐心热情,难为。但一位教师一旦做到了,就显出崇高的人格。从水管里喷出的是水,从血管流出的是血。只有教师充满人性、人情,才可能给学生人性、人情,春风化雨。职校生在以往已经饱受呵斥折磨,职校教师更应该用温暖的人情呵护他们,使他们在获得自尊中建立起生活的信心,进而建立起生活得更好的信心。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自立创造机会和条件,努力架起成功的桥梁。首先,教师要坚信人人都能成功,把学生当作天才来欣赏、来培养。怎么样把原本文化基础和行为表现都比较差的职校生快速转化?把“差”字改为“优”字,是最快的方法。这绝非一道考你脑筋急转弯的智力题,而是一道考你教育思想的测试题。我们只要有视每个学生为天才的诚心和意识,把每一个学生当成天才来教,就一定能迅速转化所谓的“差生”,在职业学校面对大部分都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罗森塔尔效应”更显得重要,且有效。《学习的革命》的作者之一珍尼特·沃斯也有相类似的观点:“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其次,教师要明确成功是相对的。如果一个职校生以前从不完成作业,现在已有将近一半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这就是他的成功;过了一段时间,他已经能独立完成作业,这又是他的成功。自信的建立需要成功的心理体验。为此,视职校生为天才并不等于将他们神化,对他们的要求要适当。长目标短分解,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必要是时给予帮助,允许犯错,允许反复。再次,教师要明确成功是多方面的。自信与学生的自我优势有关。教师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关注自己的优势。在升学压力不大的职校,凭自身的专业设置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空间和成功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正确以己之长克己之短。2.与赏识教育相结合赏识对于学生尚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是赏识使学生充满自信;二是赏识使学生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三是赏识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赏识使学生感受到沟通与和谐的快乐教育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和激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中。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有长处,即使是被认为最差的学生,也存在长处。现在问题不在于学生有没有长处,而在于有没有人去发现他们的长处,有没有发现他们长处的能力。成功的最灵验的灵丹妙药的激励,是老师、家长、全社会的激励。激励唤起自信和追求成功的激情。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人的智力活动受情商控制,有了追求成功的激情,学生的智力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发现长处是发展、发挥长处的第一步。职校教师要用更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帮助和培养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在自己的长处中获得肯定,获得自信。3.与敬业教育相结合职业道德是职业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而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评价职业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准,以敬业和精业为核心,反映一个民族操守职业生活规范的程度和水平。敬业、精业精神表现为强烈的敬业意识、忠于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恪尽职守,全力以赴,担负起自己的职业责任,开拓进取。这种敬业、精业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一个职业劳动者成长、进步的动力,更是作出职业贡献须臾不可离开的。一个无比敬重自己职业的劳动者,终究会在自己从事的职业劳动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敬业、精业精神是职业学校德育的重心。4.与创新教育相结合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在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只有跟在别人背后爬行,甚至失去生存权利。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是创新——创新发明、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带来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和巨大的物质财富。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是当前最具感召力的话题。现代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各种社会变革,其中首要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创新能力则是人最为重要的素质。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21世纪,学习和创新日益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品位和生命质量的关键能力。基于时代发展的背景,基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创新素质为追求精神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的使命已是必然。5.与团队合作教育相结合在地球日渐“缩小”的今天,共生、共处、共谋的合作能力是生活和工作的必要能力。教育的使命之一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和依存性。在此前提下,一要学会平等接触。只要接触是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的,而且又有共同的目标和计划,那么偏见和潜在的敌对情绪可能消除,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比较平静的合作,甚至是友谊。二要学会情感同化。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尊重对方。三要学会共谋发展。开发共同的项目,建立共同的事业和伙伴关系,实现共赢,从而化解冲突。6.与成功教育相结合成功教育是教育者为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并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增强对自我价值认识而实施的教育;就其实现目标来说,它不是单纯的升学教育,而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断拓宽学生成功领域的教育;就其指向目标来说,是面向所有学生,使学生人人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的教育。因此,成功教育是通过优化的科学教育手段,使教育活动高效率地迈向教育终极目标的过程。成功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有一套结构严密的目标系统。它的总体教育目标是:奠定学生走向未来成功的基础,促使学生实现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两极分化,使他们形成并保持自律自强,积极向上的群体优势,使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和谐协调地从不同的基础上阔步前进。实施成功教育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融洽、因材施教和引导激励。7.与理想教育相结合主要是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人们认识、选择、设计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职业理想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努力拼搏。在实施职业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职业理想:一是职业理想的社会适应性。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职业理想的社会适应性。二是职业理想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人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在类型、发展速度等方面。就类型来看,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具有良好的文学方面的才能,有的人具有较好的音乐方面的才能,有的人具有较好的数学方面的才能。中职学生亦是如此。有的学生记忆力、理解能力强,因而学习成绩较好;有的学生理论学习接受慢,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成绩平平,但交际能力强。因而,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时,要根据其能力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对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可引导其向更高学历奋斗,以奠定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对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则主要引导其向高级技工及技师方向发展。对第三种情况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向营销、公关方向发展。此外,就能力发展速度来看亦有快慢之别。同样的职业目标,有的人只要几年,有的人需要十几年,有的人则终身难以企及。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时,应从其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人的能力确定适合的职业及达到职业目标的高度。例如,同样是技术人员,能力强者可以将目标定得远大一些,如确定为技师、高级技师;能力较差者,可以将目标确定为高级技工。如果仅从个人的自我价值出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那么职业理想将很难实现。三是职业理想的规划性。职业理想的确定为人们以后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理想将变为空想。而保证职业理想实现的一个有力措施就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现职业理想的步骤及对策等。四是构建职业理想教育的校内网络。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不是某一部门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德育课、专业课及学生管理部门等,因此需要齐抓共管。其中,德育课教学是主战场。德育课教师主要从宏观上加以引导,通过系统的德育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树立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怎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及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等。专业课教师及学生管理部门则可以从微观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通过入学初期的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专业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群的基本环节,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领域,专业知识的构成等。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可通过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素质。学生科、校团委等部门则可以通过举办职业理想演讲、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活动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如果可能,还可以会同德育课、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类指导。就业办公室则可以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市场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以使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好地符合社会需要。8.与价值教育相结合价值代表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是我们追求的动机和目的。价值激发情感,它给予我们思想和理解的动力。因此,价值构成了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价值是一个人所认为自己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它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和指导,因此备受珍视。“价值观是使我们生活充满意义的观念,体现在我们进行抉择时考虑问题的先后顺序上,我们的行动总是与我们的价值观相一致。”实施价值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为了全球化下更加有效地共同学习工作。教科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地区网络1998年出版的《学会在和平、和谐中共同生活》,该书确认、并具体定义了为了实现亚太地区和平、和谐地共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价值。书中提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的和平、人权、民主和社会公正而共同工作,应当共同遵循这些共同价值,并指出:“学习和平、和谐地共同生活,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和终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共同的价值被加以内化和付诸实践……这一过程始于发展我们个人内心的平和,以及对真理、知识和理解的追求与渴望。”二是价值观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价值、态度、政策和实践应当建立在这样一个原则基础上,即包罗各种不同、方便更多人获得、符合人类发展需要,赋予其有效参与工作的能力。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注重个人的社会的需求以及潜力。将价值观教育引入职业教育与培训后,个人的全面发展才得到了相应的认可和重视。三是价值和伦理须占据职业教育全部课程的中心。赢得持久的和平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仅靠开发技能和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进行价值观教育。一个人全面发展需要具备各种核心价值,这些价值是每个人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为了信仰和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信息、合作和工作必须被赋予明确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价值和伦理必须占据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全部课程中心的理由。四是价值观教育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2001年职业技术教育建议报告中强调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适应21世纪知识型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型社会应当以价值为中心,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要尊重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人类的劳动和工作作为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源泉,同时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此,价值观教育应当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新的特征之一。余祖光:《学会做事》全球化中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教育.《余祖光:《学会做事》全球化中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4期(五)建构“尚上教育”方法体系1.示范教育法示范教育法也就是典型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先进思想、行为和优良品德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通过典型示范,以典型的人物、事例教育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其特点不是向学生直接讲道理,而是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或具体形象影响和引导学生。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的语言更具有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年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育者一旦为其树立起正确、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就很容易使他们具体领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受榜样的感染、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榜样必须具有先进性、典型性、真实性和可接近,可模仿等特点,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2.双向引导法双向引导法是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的一种方法。从正面引导和反面开导或以正面和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说理深刻,更富有论证性,因而也就更具有说服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保持清醒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反面开导会产生特殊的作用,达到正面引导所难以达到的深刻程度。在对学生运用双导法进行德育时,首先要靠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注意正面引导为主,使二者结合;其次,还要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3.陶冶影响法陶冶影响法是通过利用或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学生高尚情操的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定向熏陶,能深深地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产生比较稳固和持久的教育效果。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陶冶就是利用和创设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控制和改造不良环境,以此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逐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4.感化教化法感化法是教育者以其真诚的关怀、尊重和信任去触动学生的心灵,通过情感上的交流,实现教育上的要求,达到思想感情的转化的一种教育方法。人的感情都是双向流动的。当老师对学生倾注友爱之情时,学生就会受到感染或触动,产生情感共鸣,于是打通了双方之间情感交流的通道,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架起了桥梁,铺平了道路。感化的具体方式有关怀、尊重、信任,把学生从消极、被动、悲观、忧郁、低沉、空虚的境况中引导出来,指明前进的方向。其次,感化不是感情用事,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与严格要求,坚持真理相一致的。再次,感化的过程是一个很微妙的,长期的过程,它特别需要教育者的诚心、耐心、信心、细心和恒心。感化法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5.激励上进法激励上进法是用强有力的刺激,调动和唤起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上进心,从而促进其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的一种方法。运用激励法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积极性、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和强化;在肯定鼓励的同时,对其确实存在的缺点、不足甚至错误要及时提出,做出适当的批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情感激励法,要求老师自己的情感要健康、真挚,动情与晓理结合,使学生学会用理智调节感情,发展积极情感,发展积极情感,抵制消极情感。6.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按一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是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锻炼,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使知与行统一起来,巩固已获得的正确观点和信念,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实际锻炼的内容和方式:一种是为完成具体任务进行的锻炼,如学习、生产实习、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等。另一种是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锻炼,它可以使学生养成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充分发挥实际锻炼的教育作用,教育者首先要使学生明确锻炼的目的,并制订锻炼的计划,保证锻炼的经常化;其次,建立各种合理的德育方面的规章制度,经常督促检查,切实抓紧、抓好常规训练;再次,锻炼的形成和方式要多样化。7.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促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鼓励学生不断上进的一种教育方法。品德评价的具体方式有:表扬与奖励、批评与处分、操行平定等。表扬与奖励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所给予的肯定评价。它可以使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巩固和发展,整个集体受到教育,并能形成积极的舆论。这种方式既可运用于个人,也可运用于集体。批评和处分是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所给予的否定评价。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批评可分为个别批评和当众批评两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为使表扬和奖励、批评与处分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运用时须注意以下要求:第一,要符合实际,公正合理,恰如其分。第二,要得到集体舆论的支持。第三,要使学生在一定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表扬与惩罚。第四,无论表扬与奖励还是批评与惩罚,都要适当,不要滥用。操行评定是指一学期或一常年对每个学生的操行作全面、客观、发展性的评价,使学生对以往的表现有正确的认识,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8.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方式是:自我立志、自我锻炼、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等。职业学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由于其自我意识,独立性和自主性有了较大的发展,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其进行自我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因此,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六)建构“尚上教育”评价体系学校要加强对“尚上教育”工作的考核评比,把“尚上教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尚上”学校、“尚上”班级和评选“尚上”学生和“尚上”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尚上教育”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尚上”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第二篇“五环四步”教学模式“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重庆市2002年以来通过参与实施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重庆市教科院职成教所谭绍华等人,学习借鉴澳大利亚及国际职教先进国家职教经验,结合重庆实际,研究并实践的一种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在重庆市众多中职学校的众多专业中得以推广应用,而且引起福建省等众多省市的极大关注,福建省福州市2009年以来先后邀请重庆市40多位中职教师前往进行过示范性教学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重庆市众多中职教师和职教研究人员共同的智慧结晶。实践也表明,“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适合于中职公共基础课,而且也适合于中职专业课,不仅适合于重庆市,而且也适合于其它省市,是一种符合职教特点与需要的教学模式。第一章理论依据第一节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一、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职教理论依据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把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视为提高本国职业教育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产生是与能力本位师范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进行师范教育改革,将教师工作分析的结果具体化为教师必备的能力标准,采取措施提高教师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能力。将能力本位师范教育迁移到职业教育领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与产业界强烈要求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相关联。当时的企业界普遍反映,职业教育与就业需要不直接相关的现象太严重,学生在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操作能力才是职业能力的体现。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力人”,即既具有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又具有一定的适应新异工作情境的迁移能力的劳动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精髓在于以职业的需要为开发能力标准的起点,以能力标准的达成为目标,强调学习结果是获得能力而非只是获得知识,强调学习结果的行为目标化与可测量化。用行为目标来设计和开发课程与教学,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目标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征。研究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目的,即如何培养“能力人”,有必要深化对“能力”的认识。能力是一个使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概念。迄今,人们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界定能力,很少从其他的角度来理解能力,结果低估了能力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使职业教育领域对能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偏狭。并且心理学对能力的界定的表述也不尽一致。(一)心理学的能力观现代心理学对能力的界定起码有如下五种不同的表述:“能力是熟练和技能的综合”;“能力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潜能”;“能力是对人的活动起决定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能力的核心,是能力中的一般因素”;“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熟练;二是概括化的心理活动或成为智力操作”。心理学家较普遍地认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现象中与心理过程相并列的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之一。能力不等同于技能,技能指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复杂的系统,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能力属于调节行动和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概括。技能作用迁移范围限于大致相似的场合,能力作用迁移范围可拓展到广阔的范围。(二)社会学的能力观韩庆祥在《能力本位》一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中认为,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左右社会发展和人生命运动的一种积极力量。”(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中的能力观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简称CBVE﹚的核心是能力,既不同于社会学中的能力,也不同于心理学中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大致有三种相关的能力观:一是还原主义能力观。能力被设想成一系列孤立的行为,与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相联系,可分解,可测量。二是整体主义的能力观。将能力视为一般素质,认为素质对于有效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而往往忽视具体的工作情境。三是整合的能力观。将一般素质与具体的工作情境结合起来,把能力看成个体在职业工作表现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我们重庆市在2002年至2007年实施的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所强调的能力观就是整合的能力观。(四)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职业学校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在日常课堂上培养,在技能竞赛中提升,在校企合作中强化,在社会实践中迁移。1.专业能力。是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其结果的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等。它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例如电子产品装配、电工维修、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等技能以及电子装配工艺、电工装配工艺等知识。专业能力是基本职业生存能力,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知识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2.方法能力。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方法能力是基本职业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3.社会能力。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关系、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和环境意识等。例如与同事相处的能力、在小组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社会能力既是职业生存能力,又是职业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五)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1、从教学目标来看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很笼统,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以知识为中心,强调所学知识的科学性、连贯性与系统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而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很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它是按照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按照实际需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内容。实行理论教学计划与实践计划并重,互相配合,共同为培养学员的岗位能力服务。就其理论教学来说,当然离不开有关的学科知识,但它所学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几个学科。不是着眼于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系统、完整,而是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有关学科的知识,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就其实践训练来说,是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专业技术教育应当使学生学到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接受较多的实践性教学,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中,教师与学员对预期达到的目标与结果都非常清楚。2、从课程开发来看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是按科学门类与学科自身逻辑结构来设计课程。其规定性强,学员必须以学科内容为准。而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则是以能力为教学单元,课程设计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根据能力需要来确定有关的教育内容,强调以培训具体的操作能力为中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结合。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采用DACUM方法来进行职业分析的。DACUM把每一个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全部工作,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工作职责,每项工作职责又可看作是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一项综合能力;然后,再根据履行每项工作职责的需要,把每项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又可看作是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一项专项能力;最后,根据职业分析确定的该职业应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开发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3、从课程结构来看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是按学科组合而成,学科理论结构三段式。而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大多已打破了传统的按学科分类书本式的系统教材形式,采用的课程方案是模块式的,可自由组合,针对性强。它是一种根据具体职业岗位的需要,把相应的内容分别从多学科教材中抽取出,重新组合而成。这种组合式的学习材料,为学习内容按每个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来设计提供了可能。每个学习者在学习前,都可以参阅标准的大纲和以此确定的学习内容,把其中自己已经了解和掌握的部分提取出来先进行考核检查,通过以后便可把该部分内容从标准大纲中划除,不再重复学习或培训。此外,也可以从标准内容中补充进自己尚需要补充的内容,使之更适合于自己的需要。在同样一个学习培训目标下,每个学习者可能由于个体条件基础的差异,各使用不同的实施大纲和完成不同的内容,在组织或编写按大纲确定的模块教材的同时,比较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配合模块教材开发大量的音像媒体教材。4、从教师作用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学术专家和权威,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习者的一切活动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授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实验、实习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注重教而非注重学。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中,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十分注意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学习内容由学习者自定,且学习进度也可因人而异,教师只是学习者的引导者和指导者。5、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中心。学习的内容、大纲、教材及教学进度都是“一刀切”。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中,采用的是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可因人而异,而且教材也是按有利于学习者自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