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化学高考模拟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硝酸B.SOC.Si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干燥氯气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A.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是化学变化,不是不反应,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硝酸,故A正确;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可用于漂白纸浆,故B正确;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导纤维主要原料,与二氧化硅熔点高、硬度大无关,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干燥氯气,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无关,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A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且都是获得单体的重要方法B.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石油分馏的目的是将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先气化经冷凝而分离出来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短链不饱和烃答案:D解析:A选项: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确实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它们都涉及到长链烃断裂成短链烃的过程。但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主要得到的是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焦炉气等产品,这些并不是单体(单体是指能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CO、HC选项:石油分馏的目的是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沸点低的烃先气化经冷凝而分离出来,而不是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短链不饱和烃,这些烃是生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因此D选项正确。3、下列关于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因此苯没有发生加成反应的条件B.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C.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苯属于烯烃答案:B解析: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与溴水不反应,且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但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A错误;B.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的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故B正确;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性质稳定,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C错误;D.苯虽然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但苯分子中并不含碳碳双键,且苯不属于烯烃,故D错误;故选: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B.石油分馏得到的各馏分都是纯净物C.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短链烯烃D.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答案:D解析:A选项: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三烯”,即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短链烯烃,这些烯烃是基本的化工原料,而不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才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分馏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因此分馏得到的各馏分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如A选项分析,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短链烯烃,而不是石油裂化。石油裂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主要得到的是汽油等轻质油,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此D选项正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答案:D解析:A.硫酸钡在水溶液中虽然难溶,但溶解的硫酸钡能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而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使溶液导电。但二氧化碳本身并不能电离,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磷酸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磷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或氢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磷酸二氢根离子,所以磷酸是电解质,但其在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故C错误。D.氯化氢溶于水后,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使溶液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故D正确。6、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B.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C.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等加工过程都是化学变化过程D.乙烯、苯都可用作有机溶剂,乙烯可作植物生成调节剂答案:D解析:A.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B.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短链不饱和烃,提高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产量和质量,故B错误;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用加热的方法将各组分分离的操作,是物理变化;石油裂化是由大分子经裂化而得的小分子的汽油,属于化学变化;裂解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C∼D.乙烯、苯都是难溶于水的有机物,都可用作有机溶剂;乙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气体激素,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如促进果实的成熟,乙烯具有催熟作用,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故D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选项是D。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cH+=1.0×10−13B.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Cu2+、Na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NH4D.0.1mol⋅L−1F答案:A解析:A.cH+=1.0×10−13molB.Cu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即存在大量的氢离子。在酸性条件下,SO32D.FeCl3溶液中存在铁离子,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即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1)增加C,平衡____移动,cC(2)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移动,cC(3)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通入N2,则平衡____移动,c(4)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移动,cC答案:(1)不;不变
(2)逆向;增大
(3)不;不变
(4)正向;减小解析:(1)对于反应CO2g(2)当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时,由于容器的体积减小,各物质的浓度都会相应增大。但在这个反应中,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反应前1+0=1,反应后2),因此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所以,cC(3)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通入N2,由于N2不参与反应,且容器的容积不变,所以各物质的浓度都不会改变。因此,平衡不会移动,(4)对于该反应,其焓变△H>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与H2B.氯气与NaC.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必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D.离子反应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A.Na2O2与H2O反应时,反应方程式为2Na2B.氯气与NaOHC.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被氧化,说明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但并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例如反应ClD.离子反应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反应H+10、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10A.Na+、K+、Cl−、NO3−C.Fe2+、Mg2+、SO4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A.Na+、K+、CB.AlO2C.Fe2+D.NH4+故选A。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元素的化合价越高,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一定含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A选项,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因此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A错误;B选项,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元素的化合价无关,如非金属性Cl>I,但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C选项,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则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O、F元素除外),故C正确;D选项,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分子中不含化学键,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MgB.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C.常温下,0.1mol⋅D.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小
A.反应2MB.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C.常温下,0.1mol⋅LD.溶度积常数Ksp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溶度积不变,所以常温下AgCl故选:A。1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C.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对应18个族D.第IA答案:B解析:A选项: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由于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化学性质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A错误;B选项: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B正确;C选项: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但对应的是16个族,因为第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了第VID选项:第IA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答案:A解析: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这是放热反应的基本特征,即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使得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正确;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是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即能量变化。故B错误;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反应速率很慢,为了加快反应速率,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但反应一旦开始,就会放出热量。故C错误;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说明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这样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而不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B.苯和苯酚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C.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因此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D.苯酚和乙醇在加热和浓硫酸催化下能发生酯化反应答案:A解析:A.苯酚有毒,易溶于酒精,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故A正确;B.苯与溴水不反应,但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和溴化氢,苯酚与溴水反应是取代反应,但苯与溴水不反应,故B错误;C.苯酚的酸性虽然比碳酸弱,但苯酚的酸性比碳酸氢根离子强,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故C错误;D.苯酚虽含有羟基,但其羟基受苯环的影响,酚羟基不能电离出氢离子,不具有酸性,不能与乙醇在加热和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16、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硫酸钡都是强电解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葡萄糖、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氯化氢、氨气都属于非电解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纯净物与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A选项: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化合物。盐酸是氯化氢(HCB选项: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漂白粉是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选项: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几千甚至更高。葡萄糖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氯化氢(HCl)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因为HC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K+、NH4+、Ba2+①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③取②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请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2)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3)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答案:(1)K+、(2)Ba2+、(3)Na+、N解析:(1)①通过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K+②加入足量稀盐酸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在溶液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离子有CO32−和HCO3(2)由于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根据离子共存原理,CO(3)对于剩余的离子Na+、NH4+、C第二题题目:聚乳酸(PL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医疗等领域。请设计一条以乳酸为原料制备聚乳酸的合成路线,并解释每一步反应的原理和条件。答案:合成路线简述如下:乳酸的酯化反应:原料:乳酸、甲醇催化剂:浓硫酸条件:加热回流产物:乳酸甲酯(MLA)原理:乳酸分子中的羧基与甲醇的羟基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键和水。乳酸甲酯的聚合反应:原料:乳酸甲酯(MLA)催化剂:辛酸亚锡等金属催化剂条件:高温(一般约150-200°C),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产物:聚乳酸(PLA)原理:乳酸甲酯分子中的酯键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形成长链的聚乳酸高分子。此反应为逐步聚合,通过不断脱去小分子甲醇,形成高分子量的聚乳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乳酸到聚乳酸的合成路线及其反应原理。首先,乳酸作为起始原料,需要通过酯化反应转化为乳酸甲酯。酯化反应是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在这个步骤中,乳酸的羧基与甲醇的羟基发生反应,生成乳酸甲酯和水。这个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并通常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接下来,乳酸甲酯通过聚合反应转化为聚乳酸。聚合反应是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其中逐步聚合是重要的一种。在这个步骤中,乳酸甲酯分子中的酯键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开环聚合,形成高分子链的聚乳酸。这个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并需要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以防止氧气的干扰。通过这两个步骤,乳酸被成功转化为聚乳酸,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第三题题目:某实验小组拟利用工业含铬废渣(主要成分为Cr₂O₃,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备铬酸钾(K₂CrO₄),设计的工艺流程如下:将含铬废渣粉碎后,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氧气进行高温焙烧,得到铬酸钠(Na₂CrO₄)和铁酸钠(Na₂FeO₄)等固体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硫酸,调节溶液pH至5~6,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B。向滤液A中加入适量KCl,发生反应:Na₂CrO₄+KCl=K₂CrO₄+NaCl,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铬酸钾晶体。问题:步骤1中,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步骤2中,调节溶液pH至5~6的目的是什么?步骤3中,为何加入KCl后能得到铬酸钾晶体?答案:步骤1中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与Cr₂O₃反应生成铬酸钠(Na₂CrO₄),同时碳酸钠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为焙烧过程提供必要的氧气环境,促进铬元素由+3价氧化到+6价。步骤2中调节溶液pH至5~6的目的是利用铝离子(Al³⁺)和铁离子(Fe³⁺)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性质,将这两种杂质离子从溶液中除去。在pH5~6范围内,铝离子和铁离子几乎完全沉淀,而铬酸钠(Na₂CrO₄)则保持溶解状态,从而实现了铬酸钠的提纯。步骤3中加入KCl后能得到铬酸钾晶体的原因是铬酸钠(Na₂CrO₄)与KCl在溶液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了溶解度相对较小的铬酸钾(K₂CrO₄)和氯化钠(NaCl)。由于铬酸钾的溶解度较小,随着反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工业彩色标签打印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嵌入式格栅荧光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脑镇痛泵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可编程玩具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诊”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商场地产景区蛇年元宵节情人节发财(好巳花生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物流协议合同
- 智能环保设备研发生产合同
- 2025委托代销合同样本新范文
- 三方消防工程合同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公安校园安全工作培训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 许小年:浅析日本失去的30年-兼评“资产负债表衰退”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合理用药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 GB/T 4513.7-2017不定形耐火材料第7部分:预制件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