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1.1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1.1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1.1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1.1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学习目标03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科学探究)。0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理解各组分间的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02认同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及动态平衡等特点,理解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中所起的媒介作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问题探讨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图1所示细胞为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所示细胞为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相似之处: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血细胞直接置于外界环境中,可能会由于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不同而导致死亡。问题探讨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单细胞生物水环境养料和氧、废物适宜的温度人体约由101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单位。这些细胞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一、体液概念动物体内所含液体统称为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是指人体内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主要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中的流体。约占体液的2/3(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不能和外部环境直接接触,它们周围的环境就是人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fluid),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约占体液的1/3。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1.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分析血浆的化学成分213目的要求1.观察并描述血液分层现象。2.分析并归纳表格中血浆的化学成分。材料用具血液抗凝剂,新鲜的兔血液,试管,离心机等。方法步骤1.将血液样品放置在一个添加了抗凝剂的玻璃试管中,离心(3000r/min,15min)或静置一段时间。2.观察试管中出现的分层现象,参见图1-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分析血浆的化学成分讨论:1.血液、血浆、血细胞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活动2:分析血浆中的成分以及血浆存在的部位1、血浆思考:血浆中有哪些成分?代谢产物无机盐气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讨论:

2.血浆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哪些?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它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由90%的水和10%溶于其中的物质组成。血浆溶质的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其他物质还包括无机盐、单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N2、O2和CO2等气体,激素和代谢产生的废物等。血浆血细胞血液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1.血浆血液血细胞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还有各种离子和化合物(如血浆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1.血浆2.组织液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它充满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代谢的终产物释放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毛细血管脚上磨出的水泡(疱)中的液体即为组织液,呈淡黄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淋巴液人体的各部分都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广泛分布的各级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构成了人体的淋巴系统。淋巴管中的液体被称为淋巴液,也称淋巴。淋巴中含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组织液由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管淋巴液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易混易错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内环境。2.体内液体不等同于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3.细胞中的成分不等同于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中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与呼吸有关的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4.体内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不同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联系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O2和代谢废物血浆组织液淋巴双向渗透细胞O2和营养物质细胞外液=内环境血细胞大多数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淋巴循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构建模型

请用箭头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联系。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外界环境O2和营养物质CO2和代谢废物血浆毛细血管壁左右锁骨下静脉组织液淋巴液毛细淋巴管壁O2和营养物质CO2和代谢废物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思考:用简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体内食物消化系统(小肠)养料食物残渣循环系统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养料、O2组织细胞代谢废物CO2O2CO2气体呼吸系统(肺)代谢废物皮肤泌尿系统(肾)肾小管重吸收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系统(进)呼吸系统(进+出)泌尿系统(出)循环系统参与物质交换的器官:肺小肠等肾皮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大部分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各器官和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O2和CO2的气体交换就需要借助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才能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也需要借助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才能完成,所以不是只通过内环境。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代谢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是体内细胞细胞外液血液泌尿系统体外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思考·讨论】思考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Na+:可直接被吸收。糖类、蛋白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细胞内(运输)(消化吸收)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细胞内思考2: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排出体外的?CO2:→组织液→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尿素:→组织液→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皮肤→体外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输液)和肌肉注射(打针),药物到达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运输途径有什么不同?静脉注射(输液):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肌肉注射(打针):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P8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含几个主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以及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细胞外液的酸碱度和温度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问题探讨理化性质123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溶液渗透压概念: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2.溶液渗透压决定因素:单位体积内溶质微粒的数目。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数越多其吸水力就越强。只比较单位体积内微粒的数目,与微粒的大小与种类无关。一段时间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①渗透压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于7个大气压。①渗透压注:正常状态下: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5.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①渗透压①渗透压5.与生活的联系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的等渗溶液口服药物:药→消化系统→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静脉注射(输液):

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肌肉注射(打针):

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细胞内液)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组织水肿1)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2)原因: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导致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3)引起组织水肿的实例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①渗透压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①渗透压组织水肿引起组织水肿的分析【2大层面5大原因】②酸碱度1.血浆pH:为7.35~7.452.平衡的维持: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过程: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③温度1.正常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活动: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清水、pH为7的磷酸缓冲液、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血浆(或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过程(1)设计实验记录表:根据实验的流程,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2)实验步骤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材料图

示结

果清水

缓冲液

动物血浆

结论

滴加HCl后,清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后,清水pH逐渐增大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动物血浆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动物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清水,说明动物血浆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3)实验结论动物血浆与磷酸缓冲液类似,加入少量HCl或NaOH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拓展资料:血浆pH的调节机制课堂小练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答案:D解析:A、生长激素的运输还需要经过血液,A错误;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环境是细胞内液,而不是内环境,B错误;C、淋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