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数学下册备课
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比例
单元组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
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比例的知识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
知识的综合与提升,是上册比的教学内容的延伸,还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学数理
化学科常用的数学基础,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会以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思维
水平审视和发展这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
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个部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与核心,是后续学习的有效的支
持。比例的意义是学习正、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让学生
单元教材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和进一步研究比例问题的基础,
分析直接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效率,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
函数思想,在数学思想层面上对以前所学过的许多数学问题和数学规律进行一
般化与模型化,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正反
比例图象”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对概念的重视,它通过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关
系,利用数形结合,加深了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及对函数的理解。把“比例尺”
的内容调到了比例的应用,目的是在学完比例以后,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有
关比例尺的问题。同时编排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比例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
3、使学生理解相关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
单元教学例的量变化规律。
目标4、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
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另一个
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
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6、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
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7、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问题
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8、使学生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
活解决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9、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比例的意义及应用
单元教学2、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
重点3、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
4、能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1、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难点2、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课时安排14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比例的意义
1、理解比例的意义,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
教学目标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
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次备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
学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方法和手段、
过答)改进意见)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
程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
设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
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
计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借助国旗中的比,探究比例的意义
1、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璃假曜力
国旗长5m,宽3m国旗长2.4m,宽1.6m国旗长60cm,宽40cm
(学生可能会说:图中都有国旗,且都标出了国旗的长与
宽。)
①从图画上,你还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②指导学生写出三面国旗的第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你发现了什么?
10333
5:—=-2.4:1,6=-60:40=-
3222
2、引导学生将比值相等的比写成一个等式。
指名汇报:2.4:1.6=60:40
像2.4:1.6=60:40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
例。
3、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
例?你是怎样找的?
各组选派代表,班内汇报交流找法。
求出每个比的比值,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就可经组成比例。
把每个比都化成最简整数比进行比较,最简整数比相同的两
个比也可以组成比例。
三、应用反馈
1、判断并找出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
成的比例写出来。
6:10和9:1520:5和1:4
1131
-:—和6:40.6:0.2和一:一
2344
2、出示教材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的图。
■
1
(1)提问:用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搜集资源。
(3)组织研讨,订正。
(4)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内项、外项)
(5)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的1、4题完成在课本上。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八的2、3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比例的意义
操场上的国旗:2.4:1.6=-
2
3
板书教室里的国旗:60:40=—
2
设计所以,2.4:1.6=60:40o也可以写成丝=丝。
1.6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名称。
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教学目标
3、通过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
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仪。
一、复习导入二次备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方法和手段、
0.5:0.25和0.2:0.41:5和0.8:4;改进意见)
7:4和5:380:2和200: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
是否相同)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
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
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34页看看什么叫
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
过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
程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设例如:
计2.4:1.6=60:40
项」
"""以
如果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2.4和
1.640
40仍然是外项,1.6和60仍然是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
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出示例1、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
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X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X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
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
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
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
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的呢?
指名将2.4:1.6=60:40改写成丝=丝这个比例的
1.640
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
叉相乘的积
怎么样?
话二TK•2二—f2,4X40=1,6X60
l.f440
(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
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
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
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
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
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能写成几组就写几组)
5、8、15和240.2、2.5、4和50
三、应用反馈
(1)8:25=40:1258X125=()X()
—=—()X()=()X()
52
(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4)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课堂作业
1、教材第43页第4、6题独立完成在课本上,集体订
正。
2、教材第43页第5题完成在作业上。
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
小二工。;二=二:
设计
UHX.两个夕卜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丸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解比例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4、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二次备课
一、旧知铺垫
学1、什么叫做比例?(方法和手段、
过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改进意见)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
程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
设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教材第42页例2。
计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塔高度约320同mo
北京的世界公园有一座埃菲尔塔的模
型,它的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
高多少米?
(i)读题。
(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埃菲尔铁模型与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1:10)
(4)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
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板书)
(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
米)
(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
(板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320=1:10)
(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想
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解:设埃菲尔铁塔模型
的高度设为x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
个比例式:X:320=1:10o
(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
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
好?叫做什么?(板书:未知项)
(H)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
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
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
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
(12)指导学生把上面的比例解出来。
(13)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把结
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
2、教学例3。
(1)出示例3,解比例
1.5x
(2)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2.4_6
1.5x
解:1.5x=2.1.5x6
X=2.4
X=10
三、应用反馈
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讨论解比例的方法,再独立算一算,指3名
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2题。
2、教材第44页练习八第8、9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
设计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求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2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例3解比例丝=9
教学1.5x
X:320=1:10解:2.4X=1.5x6
反思
10X=320X1X=15x6
X=322.4
答:这座模型高32米。X=3.75
备注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练习课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2、进一步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
3、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一、复习回顾二次备课
学1、提问: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什么叫解比例?解比(方法和手段、
过例的依据是什么?改进意见)
程组织学生先小组中回顾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设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并指名回答。
二、练习讲解
1、练习八第6题。
教师用投影出示第6题,引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指名汇报判
断方法。
2、教材练习八第7题。
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第9题。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
三、应用提高
1、教材练习八第10题。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2、教材练习八第11题。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再共同完
成相互交流。
3、教材练习八第12题。
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
订正。
4、教材练习八第13题。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
O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哪些方面又得到了提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点。
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用上二k(一定)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系的量比值一定,概括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的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投影仪、直尺等常规学习用具。
一、提供素材,感受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次备课
1、提问:出示“总价”看到“总价”这个数量,你想到(方法和手段、
教
了什么量?为什么会想到单价和数量呢?改进意见)
学
学生:因为我们学过总价比数量等于单价。
过
2、谈话:我们把总价和数量这样有关联的两个量叫做“相
程
关联的量”板书)。
设
3、你还能举出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计
二、合作学习,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例题图和统计表。
2、提问:从这张表格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提出研讨问题:(1)它有哪几种量?(2)总价和数
量这两种量有变化吗?(3)总价和数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4、暴露资源,组织研讨,明确单价一定。
学情预设:彩笔的数量增加,总价就相应增加。彩笔的
数量减少,总价会相应降低。
监控问题:看着统计表的这两种量,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情预习:彩笔的单价都是3.5元。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彩笔的单价的?
总价
学情预设:彩笔单价的计算方法及算式。a*=单价)
小结: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单价。在这里,单价相同,
数学上叫做“一定”。[板书(一定)]
5、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1)再次观察统计表,小组讨论:
①现在统计表中有哪几种量?
②哪种量是变化的量,哪种是不变的量?
③总价和数量这两种变化的是具有什么特征?
(2)交流汇报:
④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⑤总价和数量是变化的量,单价是不变的量。
⑥总价和数量的比值一定。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
的量。(板书课题)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6、教学字母关系式。
(1)讲述:如果表中第一种变化的量有x表示,第二种
变化的量用y表示,不变的量(即定量)用k表示,谁能用
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
(2)学生尝试列:?=k(一定)
X
(3)全班交流: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正比例关系的式
子想一想,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小结:两种量要有关联。
(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随着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
个量也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三、引导举例,强化认识
1、举例:想一起,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比例的量?
2、讲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
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
例,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比值一定,这两个
量才成正比例。
(1)示范描点。
(2)学生描点。(10,35)(12,42)o
(3)明解描点。
2、画出图像。
3、利用图像进行判断。
4、出示问题,根据图像判断,买7支铅笔多少元?20
元可经买多少支铅笔?
5、小结:通过刚才在方格图中描点,我们画出了正比例
的图像,它是一条经过点的直线。直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一
定的意义,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正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2=k(一定)
X
板书数量/支1234567・・・
・・・
设计总价/元3.5710.51417.52124.5
II:单价(一定)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六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解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培养学生观察概括
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2、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
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3、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进一步参透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交
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成反比例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
一、复习导入二次备课
1、复习。
(1)说一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方法和手段、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投影展改进意见)
示,指名回答)
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面积;
圆的周长和半径;
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一一成反比例
的量。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1)投影出示情境图。
说一说: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杯子的底面积不同,杯子中水的高度也不相同。)
(2)探究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投影出示例2中
表格)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3060
杯子的底面积/cm,101520L--一
水的高度/cm302015105L-I
小组讨论:
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吗?
水的高度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生交流总结: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
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
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和乘积一定。像这
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
系。
(3)结合正比例的意义,同桌说说反比例的意义是什
么。
2、组织学生说一说: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
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Xy=k(一
定)。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师可以给一些常见的例
子。
4、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
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小组讨论正反比例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并归纳填空。(投影出示表格)
不同点
名称共同点
特征关系式
两种量中相对
正比例
两种()应的两个数的=()
关系
的量•一种量<)一定.《一定)
()•另
两种量中相对()X()
一种量也随
反比例
应的两个数的=()
着()。
关系()一定。(一定)
三、巩固运用
1、四个人看同一本《神话故事》。
小红小明小兰小刚
每天看的页数101524
看的天数1286
小兰每天看多少页?小刚看了几天?每天看的页数和看
的天数成反比例吗?说明理由?
2、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反比例
成反比例的量:xXy=k(一定)。
板书杯子的底面积1015203060.......
(平方厘米)
设计水的高度302015105.......
(厘米)
杯子的底面积X水的高度水的体积(一定)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七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图像的特点。
2、通过练习,能准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
教学目标
3、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交流与评价
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正反比例的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二次备课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方法和手段、
正比例:」=k(一定)改进意见)
教反比例:xXy=k(一定)
学2、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所描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过3、导入新课。
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正反比例知识相关
的练习。
设板书课题:练习课
计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练习九的第2题到第7题。
第2题:要根据数量关系判断。
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完成练习。
第4题:根据正比例关系:)=k(一定)小组比赛填充表
格。
第5题:先根据数据画出图像,再观察图像特点,使学
生看到图像是一条直线。判断树高和影长是否成正比例,应
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第6题:(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讨论,发现n表
示偶数。(2)2n与n成正比例关系,图略。(3)小组合作
完成表格。
第7题:(1)观察表格中数据,发现两种量成正比例关
系。(2)完成表格。(3)描点并将各个点连起来。(4)完
成后两个问答题。
2、练习九的第8题到第n题。
第8、9题:结合给出的数据判断,也要从两个方面说明
为什么。(1)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变小。(2)两个量中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始终相等。
第10题:根据xXy=10填写。让学生先填表,再说说是
怎样想的。
第n题:此题与第2题相似,根据数量关系判断。其中
(1)、(2)、(3)成反比例,(5)成正比例。(4)不成
比例。
3、练习九第12题。
观察表格中数据,先确定本题P与t成反比例关系,再
完成此题。
4、练习九第13题。
根据V与t成反比例关系,vt=s,完成本题。
5、练习九第14题到第16题。
三、全课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课堂收获。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第三课时练习课
板书正比例:』=k(一定)
X
设计(所描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比例:xXy=k(一定)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八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比例尺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比例尺的种类,能够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
比例尺的相互转化,学会求比例尺。
2、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掌握它们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本例题投影图。
一、情境导入二次备课
1、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方法和手段、
北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改进意见)
(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画线段。
(1)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在练习本上能画出一条10米的线段吗?如果要画,
教
你有什么办法?
学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并算一算画
过
出的线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比。
程
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线段是多少厘米,
设
它是把10米长的线段进行怎样变化得到的。
计
3、导入。
由于大家画出的线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比不一样,因此
大家画的线段长度也就不一样了。所以画图的时候应该有个
统一的标准,这个超标准就叫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
例尺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阅读课本第53页第一段的内容。
(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
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深入理解比例尺。
教师:实际上比例尺就是一个比(不能理解为一把尺子),
像刚才的1:200,1:50000,1:450就是不同的比例尺,谁
能说说1:200表示什么意思呢?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200,实际距离是图上
距离的200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厘米,图
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
200
(4)理解生活中的比例尺。
让学生将搜集到的地图相关信息读给大家听,说说比例
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5)小结。
刚才大家搜集到这么多比例尺,老师发现这些比例尺都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的前项都是1,为什么不写成其他的
数呢?
(为了方便,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这种比例尺叫数值比例
尺。所以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通常把比的前项写成1的形式。)
(6)补充说明: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处磐=比例尺
实际距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1)阅读课本第53页第二段内容。
(2)例如: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
这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写成―士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1OOOOOOOO________1_50kn—
(3)又如,一幅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样表示的:
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50km的
实际距离。
(4)(4)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150km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lcm:50km
=lcm:5000000cm
=1:5000000
(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
(5)数值比例尺和线段线段比例尺的关系。
(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3、认识放大的比例尺。
(1)投影出示零件放大比例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理解2:1表示的意义。
(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
(2)小结。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
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这种比例尺就是放大
的比例尺,而我们刚才在地图上见到的比例尺是缩小的比例
尺。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4、教学例1。
(1)出示课本例1。
(2)学生默读题目,并试着求比例尺。
(3)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进一步求本题
的比例尺。
2.4cm:120km
=2.4cm:12000000cm
=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o
三、巩固应用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工具。
(2)所有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3)一个小型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5厘米,这
幅图的比例尺是1:10。
(4)比例尺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
尺。
(5)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2、完成课本第53页“做一做”。
(这道题是放大大比例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畅谈收获?
3比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实际距禺
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设计
2.4cm:120km
=2.4cm:12000000cm
=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c
教学
反思
备注
第九课时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
课题解决问题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
法。
教学目标2、在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比例尺知识的价值中,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情境图。
一、复习导入二次备课
1、解比例。(方法和手段、
Y75
1.5:4=X:20-=—改进意见)
812
2、提问:什么叫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3、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学(1)比例尺1:1000000;
过(2)比例尺50:1;
程(3)比例尺180km。。
设4、导入新课。’1
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一些常
见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运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1)投影出示例2。
①引导学生读题,观察投影图。
②在图中指出苹果园站至诚四惠东站的线路。
③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组交流。
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求实际距离呢?
(根据“g1督=比例尺”可以列方程做答;也可以根
实际距昌
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小比例尺”来做答。)
(3)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M:设苹果园站至诚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Xcm.。
7.81
x400000
x=7.8X400000
X=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31.2km.
2、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教学例3。
(1)出示例3情境图。
(2)分析题意,确定位置和图上距离。
根据M晅=比例尺”,推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禺
义比例尺”可以求出各同学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
(3)先换算单位。
200m=20000cm400m=40000cm250m=25000cm
(4)分别算出图上距离:
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00X^^=2(cm)
1OOOO
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0000X^^=4(cm)
10000
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X^^=2.5(cm)
10000
(5)根据图例和题中信息,确定各同学家的方位。
(6)根据上面注得的各位同学到学校的位置和图上距离
任图。
三、巩固运用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
这道题给出了一幅某地的地图,并在图中给出了线段比
例尺。练习时先实际测量图上距离(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图上
距离是2cm),再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2、完成课本第55页的“做一做”。
(1)先确定比例尺。
(2)分小组解决问题。
解法一:选择比例尺1:1000画图。
图上的长:80X」一=0.08(m)0.08m=8cm
1000
图上的宽:60X----=0.06(m)0.06m=6cm
1000
解法二:选择比例尺110m
图上的长:804-10=8(cm)
图上的宽:604-10=6(cm)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资笔试看课程设计
- 教育集团机器人课程设计
- 教育机构的产品课程设计
- 教育心理学原理课程设计
- 教育实践与研究课程设计
- 教练领导力培训课程设计
- 镀锌钢板风管安装方案
- 砖胎膜砌筑施工方案
- 轻质隔墙板供货及安装合同
-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 itop运维综合管理平台使用手册要点
- 河北张家口市商业银行2023年微贷客户经理招聘(60人)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妇科常用专科用药
- 健康课大班《良好的坐姿》教案7
-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实施细则
-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 贪污贿赂犯罪PPT
-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160号
- 《湖南省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药品使用申请表》
- 最完整40篇英语短文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编辑整理好)
- 深基基坑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