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轮复习教案_第1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轮复习教案_第2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轮复习教案_第3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轮复习教案_第4页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轮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考点导航(一)本课考点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二)考查重点: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与公平原则(三)关注热点:二、知识网络是什么:生产力发展水平客观必然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我国的分配制度前提条件 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多种分配按个体劳动者个 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劳动成果分配人 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的 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分 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配 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保证居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收入分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和社会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三、考点解读考点一:分配制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特别提示: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2、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二、多种方式并存1、多种方式并存客观必然性: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②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试一试: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李明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李明承包土地的收入

妻子开店的收入

儿子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儿子炒股的收入

女儿的工资

女儿当顾问的报酬

母亲出租房屋的收入基础检测:20XX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又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据此完成1-2题。1.确立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我国经济成分中,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存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C.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比较落后,且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D.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2.下列做法符合上述分配制度的有()①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调节获得个人额外收入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A.①②④B.①④C.②④D.①②3.“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5.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在经济推进,创立新的多元化分配方式已成大势所趋。创立新的多元化分配形式的依据在于()A.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居民消费方式的多元化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多元化D.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据报道,河南新乡刘庄作为集体所有制的典型,从分配制度上改革,防止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全村人均收复8500元,还享有住房、上学、医疗等20多项福利,农民实际收入人均1万余元。据此回答6-7题。6.刘庄人越来越形成比收入、比干劲、比贡献的良好氛围。这充分说明,按劳分配()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确认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③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7.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的调节问题,制订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等系列政策。这表明()A.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B.社会主义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D.有效控制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和而艰巨的任务8.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下列属于劳动收入的是()A.信息工作者提供信息资料所取得的收入B.农民转让土地承包权获得的收入C.私营和外资经济劳动者的工资收入D.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9.小陈在某国有控股公司工作,每月领取一份工资。他还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得了股息收入。这表明,决定小陈收入的分配方式有()①按劳分配②按需分配③按技术分配④按生产要素分配A.①③B.②③C.①③D.①④10.20XX年2月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农民可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收入,属于()A.按劳动取得的收入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取得的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11.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XX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A.债务收入

B.红利收入

C.劳动收入

D.资本收入12.我国去年连续发行三期国债,居民购买踊跃。购买国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对这一分配方式的正确认识是,它是 ()A.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B.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C.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D.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13、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A.29760元;17000元 B.49760元;20000元C.48800元;20000元 D.44260元;3000元14、“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原则的提出()①是对以往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深化②承认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③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④目的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15.改革开放30年来,在所有制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权法》明确规定,保护一切合法财产;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样的变化()A.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有利于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C.必将使个人资产增值D.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6、据某管理科学研究机构调研显示:中国各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收入是一线工人年收入的5~10倍左右。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薪酬 ()A.是按劳分配的具体体现B.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D.有利于防止个人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17.“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1)财产性收入中的“利息、红利、租金”属于我国现阶段的哪种分配方式?(2分)(2)我国居民收入还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居民收入70%左右,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只有2%左右。试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出的合理性及意义。(10分)思维拓展:1、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的区别。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区别所有制基础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分配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范围内的劳动者分配方式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基础分配个人消费品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扣除上缴国家的税收后的剩余。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将按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支付劳动报酬。分配客体个人消费品既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的补偿部分相同都属于劳动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图示:“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不同分配方式的意义”之间的联系3、辩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应当辩证分析。(1)积极作用和影响。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促进经济的集约增长。②从利益索取角度说,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利益索取权,既可激励要素投入者投入的积极性,又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③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对资源配置就不可能起基础性作用,因而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本身。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促进经济和文化进步的有利杠杆。(2)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由于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和使用权不平等,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过去及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又由于人们拥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千差万别,必然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出现分配不公。另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存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对劳动者的无偿占有,出现剥削收入,使社会分层复杂化并加剧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4、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合法收入:国家保护非法收入:国家取缔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特别提醒:易错易混知识点1、在公有制经济中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一种可能。不能说只要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例如,过去我国实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尽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无视劳动的差别。它不是按劳分配,而只是与之相对立的一种分配方式。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按劳分配的实现由于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约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没有看到是否实行按劳分配还受到一定社会的主观因素的制约。2、按劳分配意味着每个劳动者付出等量的劳动就会获得等量的报酬。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响相应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即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但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生产力水平各不相同,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也有所差别,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各地区各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个企业的效益分不开的。所以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付出等量的劳动并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这并未否定按劳分配,只是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有所差别。3、劳动收入等于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和劳动收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而劳动收入则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是劳动收入,但却不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农村集体经济条件下的家庭承包经营收入是劳动收入,其中既有按劳分配收入,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因为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属集体所有,部分生产资料属农民个人所有。股份合作制条件下职工既是投资者又是劳动者,其作为劳动者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作为投资者的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考点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3、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特别提醒: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矛盾)1、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注意:效率优先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②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怎么办)---(三个要求)(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特别提醒:1、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分配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坚持上述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使收入差距趋于合理,防止西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2、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3、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借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实质也是分配不公的表现。基础检测: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据此回答18~19题。18、20XX年8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新规将于近期发布实施。之所以要对高管高薪说“不”,是因为这一现象()A.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实现同步富裕B.不利于兼顾公平,会导致收入过分悬殊C.违背了我国的生产制度D.不适合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9.要解决我国上述收入差距大的问题,还应该 ()①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兼顾效率与公平,把效率与公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因为:①只讲效率容易造成贫富差距悬殊

②只讲公平容易导致平均主义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④公有制强调公平,非公有制强调效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亚当·斯密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上述观点启示我们,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

)和(

)的关系。A、市场机制

宏观调控

B、国家利益

个人利益C、经济效率

社会公平

D、国家积累

公共消费22、20XX年春节刚过,大批民工南下求工,与“求工难”相反的是纺织行业却存在着“招工难”的现象,原因是其工作时间长、待遇低从而导致企业开工不足。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C.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23、要做到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①采取政策倾斜和经济扶持的办法,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别

②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④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4.解决漫画中问题的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财政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③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5.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三年内我国医改投入8500亿,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样做()A.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B.是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根本途径C.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D.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26.材料一:1978—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人情况

1978年1989年1999年20XX年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元)3645.216992.382054120332.72466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43137658547703137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34602221024764104材料二:20XX年不同行业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⑵成都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年功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2000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怎样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10分)

四、高考体验(真切感悟举一反三)1.(20XX年山东卷18)20XX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2.(20XX年高考北京卷33)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8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XX年高考安徽卷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 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 D.44000元11000元4、(09安徽卷1)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XX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A.债务收入B.红利收入C.劳动收入D.资本收入5.(09天津卷1)20XX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6.(2008·广东)某私营企业出口的DVD机的成本与利润表(单位:美元)产品售价制造成本外国专利费纯利润DVD(台)32员工工资其他费用181310上表中员工工资与外国专利费分别是按什么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益 ()A.劳动、资本 B.资本、技术C.管理、技术 D.劳动、技术7.(08全国Ⅱ卷25)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XX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①增加财政开支

②刺激中低收入民消费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公平分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2009辽宁、宁夏文综14]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9.(08江苏卷17)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10.(08上海卷3)20XX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把贫困标准从20XX年的1067元提高到1300元,首次达到国际标准。这一标准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付能力。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贫困线标准的提高不利于我国减贫事业的发展B与国际标准接轨是减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C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新标准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基础上纳入了保障发展的理念二、非选择题11.(20XX年广东卷36)材料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额行为契机,广东省政府20XX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11分)12、[2009广东A卷政治41](18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材料二:20XX年、20XX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指标20XX年20XX年年均增长速度GDP13.58万亿元25.73万亿元10.8%财政收入2.17万亿元5.13万亿元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13786元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4140元6.8%材料三:我国政府20XX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1)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分)(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7分)13.(08全国Ⅱ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材料二注: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营业盈余指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材料三:据统计,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2.4倍,到20XX年降到了0.43倍;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20XX年提高到了21.36%。(2)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七课基础检测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A6.【答案】C。7.【答案】B8.【答案】C9.【答案】D10.【答案】C11.D12、C13、答案B14、D.15、D16、答案B17、答案(1)按生产要素分配。(2)①这一表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解决我国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8、B解析:央企高管高薪属于我国高收入群体,对此说“不”是因为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本质,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影响社会公平。A说法错误,B、C不符合题意。19、答案B20、A.21、C22、A.23、B.24、B解析漫画体现了我国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25、解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现了公平原则,选C。答案C26、⑴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材料二反映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分)⑵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现行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