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B/1A/wKhkGWdCvziAG5oUAAIsuGH-w4w120.jpg)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B/1A/wKhkGWdCvziAG5oUAAIsuGH-w4w1202.jpg)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B/1A/wKhkGWdCvziAG5oUAAIsuGH-w4w1203.jpg)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B/1A/wKhkGWdCvziAG5oUAAIsuGH-w4w1204.jpg)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B/1A/wKhkGWdCvziAG5oUAAIsuGH-w4w12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洛宁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如今,这座文明之城、工业之城、开放之城正在续写崭新故事,激荡着时代的文化春潮,展现着洛阳的使命与担当。学校举行“行走洛阳,读懂历史”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1.下面是洛洛同学为此次研学活动准备的开场白,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帮他完善。洛阳,一个诗和远方交相辉映的地方,听到名字就让人向往。5000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年的建都史,为她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yùn)。从第一个王朝——夏至今,洛阳城如一轮明月,不骄不(zào),默默守护着河洛文明;她亦如那一朵明媚鲜妍的牡丹,满身靓丽和风霜,也满身浪漫与故事。洛阳,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随手翻开璀璨壮丽的洛阳画卷,都会让人手不释卷,请君“行走洛阳”,即可“读懂历史”。(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A.yànliàngcuī B.yánjìngcuǐC.yánliàngcuǐ D.yànjìngcuī(2)根据拼音,补写出横线上缺少的字。①底_____(yùn)②不骄不________(zào)【答案】(1)C(2)①.蕴②.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妍——yán。鲜妍:鲜艳;靓——liàng。靓丽:艳丽。璀——cuǐ。璀璨:光明灿烂。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yùn——蕴。底蕴:事情的详细内容或内情。zào——躁。不骄不躁:不骄傲,不急躁。2.洛洛想在自己的研学日记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千百年来,我们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伫立洛河岸边,不禁感叹:洛水悠悠亦有情。纵观诗海,水的意象让人诗情激荡。曹操登临碣石山,远望“①______,山岛竦峙”(《观沧海》),大海的壮阔景象令诗人心潮澎湃;王湾乘船停泊在北固山下,“②_______,③______”(《次北固山下》)的江上春景,蕴含着新旧事物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乐观之感;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④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语言自然流转,抒发了江行思友之情;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⑤____,⑥_____”(《夜雨寄北》)两句,诗人的不得归之苦与羁旅之愁跃然纸上;陆游退居家乡,梦中不忘恢复中原的理想,“⑦______,⑧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深沉悲壮,凝聚着诗人的爱国之情。【答案】①.水何澹澹②.海日生残夜③.江春入旧年④.夜发清溪向三峡⑤.君问归期未有期⑥.巴山夜雨涨秋池⑦.夜阑卧听风吹雨⑧.铁马冰河入梦来【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澹、残、溪、阑”等字容易写错。3.洛洛在研学过程中,对“唐三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请你帮助他将下列介绍唐三彩的语段中缺少的句子,排列出恰当的顺序()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①唐三彩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②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③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④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⑤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A.③①④⑤② B.②⑤④①③ C.②①⑤④③ D.③④⑤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综合阅读五个句子及文段可知,语段主要写唐三彩的特点及影响。根据前句“ 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可确定②句为首句,又可称之为“洛阳唐三彩”,起到总括作用。①句中“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和⑤句中“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形成递进关系,共同描写了唐三彩的首创价值,应按顺序捆绑在一起承接在②句之后;④句“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中“然后”一词,承接⑤句中的匠人将三种颜色交错使用,故④句应承接⑤句之后;③句最后最总结,应放在最后;故排序为:②①⑤④③;故选C。4.洛洛对洛阳的文化经济发展史很感兴趣,但他感觉用文字呈现不够直观,请根据以下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20字。约3800年前,在洛阳地区诞生了二里头文化,以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和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诸多之最,开启了中国王朝文明的序幕。1900多年前,班超从洛阳启程,直驰地中海东岸,自西汉末年起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连接了中国与外国的文化和经济,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此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公元605年,大运河开凿,南来北往的货物和客商在东都洛阳会聚,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的南北水运网。公元690年,武则天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洛阳城文化辉煌灿烂,这里学者云集,文人荟萃,是各种艺术大放光彩的乐园。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①1900多年前丝绸之路重新开通②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③公元605年大运河开凿④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水运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注意字数上的要求。①空,依据“1900多年前,班超从洛阳启程,直驰地中海东岸,自西汉末年起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可以概括为:1900多年前丝绸之路重新开通。②空,依据“连接了中国与外国文化和经济,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此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可以概括为: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③空,依据“公元605年,大运河开凿”可以概括为:公元605年大运河开凿。④空,依据“南来北往的货物和客商在东都洛阳会聚,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的南北水运网。”可以概括为: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水运网。5.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洛洛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活动,请你参加。(1)洛洛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概括你的发现。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文学名著言情小说恐怖故事搞笑漫画很喜欢13%22%26%63%随便看看44%56%61%33%不喜欢48%22%13%4%我的发现:(2)洛洛同学在论坛里发了帖子,请你针对他的发言,在“跟帖”中说服他读名著。洛洛的帖子:名著都是长篇,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我的跟帖:【答案】(1)示例:中学生阅读兴趣倾向于消遣性、刺激性读物,对文学名著兴趣不高。(2)示例:小宁,你好!看漫画虽然轻松,但营养不足。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阅历。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吧!(能强调阅读名著重要均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题干给出的是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根据提供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表格中体现了中学生在不同文学类型方面的阅读兴趣,可以看出兴趣最高的在于搞笑漫画一类的,文学名著的阅读总人数最低,同时言情小说和恐怖故事的阅读总人数也较多,这是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的表述出来即可。示例:中学生对名著兴趣不大,对言情小说、恐怖故事、搞笑漫画等消遣类读物比较感兴趣。【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由题干可知,小宁认为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因此劝说时可以从阅读名著的益处切入,说明名著虽然没有漫画容易阅读,但却能带来许多漫画没有的好处。要言简意赅,理由充分,让人乐于接受。示例:小宁,名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名著不仅能酣畅淋漓地享受精彩的故事,还能在书中看到不同的人生,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更能提高修养和丰富情感。关键是要读进去,你不妨坚持读一部试试看,我相信你一定会尝到甜头的。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后视镜里的牵挂陈志发①“买什么车呢?”在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母亲喃喃道。②我没有在意。在这提新车的第一天,在乡下老家亲邻好友的啧啧夸赞声中,我既兴奋又得意,哪在意母亲的唠叨呢?③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用近一年的工资买了辆摩托车,母亲也是这样责怨我的。我知道,那时的她是担心我们乱花钱,不知当家过日子。母亲一直勤俭持家,花这么多钱买这两轮的铁骑,老人家肯定是心疼了。④亲友为庆贺我提新车而燃放的鞭炮的纸屑满满地铺了一地,红艳艳的,像是盛放的杜鹃花。我搂着愣愣站在原地的母亲的肩膀,笑嘻嘻地说:“妈,咱现在不缺钱呢。”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那声音低得似乎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⑤自从有了车,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起来。一到休息日,我便带着一家人走亲访友、畅游四周的风景名胜。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省,车轱辘不停地转。我手握方向盘,尽情享受着轿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⑥母亲仍寡居在那个被我叫作老家的乡下。父亲二十多年前就已离世了,我们兄弟都想把母亲接到自己的小家里来住,但她却总是固执地拒绝。如今,她已七十多岁了,每天不是去那片一直不愿抛弃的菜园,就是坐在大门口的一把竹椅上,静静地看人来人往。⑦“车开慢点儿哈!”每次我去看望母亲,开车准备离开时,母亲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声音沉沉,如村口那棵樟树上的繁茂绿叶,浓郁成一团。⑧而每当我离开老家到达目的地时,极少主动联系的母亲总会及时打来电话。“妈,什么事?”第一次接听到她这样的电话,我的内心是疑惑的。“没事,我就是问问你到了没有。”“刚到。”我随口回答着。“哦。”母亲那头应了一声就挂了。我摇摇头,独自笑了笑:老人呀,这不是多余的吗?⑨有一次,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那天在老家和几个亲友玩,快凌晨的时候,我才在雾重星稀中开车返回。到了家,正准备安寝,一阵手机铃声突兀响起,在万籁俱寂的浓黑夜色中分外惊心。我直接按了接听键。“到家了?”原来是母亲。“妈,还没睡?怎么了?”我的心扑扑跳。“没事,就是问一声。”然后就是嘟嘟的忙音。我拿着手机,兀自呆呆地立在原地。那一晚,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⑩后来的某天,我和住母亲隔壁的沈婆婆聊天,老人告诉我:“每次看到你开车回家,你妈妈就会一直看着手机。几次按下你的号码,几次又挂断。她说,按早了,怕你在开车受打扰。可看她那紧张的样子,又忍受不了那么晚。下次你们到家了,就主动给她打个电话吧,免得她担心得像个小孩。”我听了,静默无语。温暖和愧疚如海潮一般涌上心头,一波又一波,撞击着我的胸膛。⑪“买什么车呢?”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背后,一位母亲特有的心境。除了欣悦,还有一丝嗔怪,一丝担忧。⑫儿行千里母担忧。车程再长,也长不过母亲那头沉沉的牵挂。我忽然想起每次离开老家时汽车后视镜里母亲的身影:瘦弱、单薄,一头苍苍白发稀疏凌乱,双眼里满是秋风一样的焦虑与不安……(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6.阅读全文,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7.文中两次提到“买什么车呢”,联系全文,说说文中母亲“特有的心境”。8.请品读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此时“我”的所思所想。(50字左右)9.文章标题为“后视镜里的牵挂”,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答案】6.①“我”用近一年的工资买了辆摩托车,母亲责怨“我”;②“我”提新车的第一天,母亲嗔怪,轻声叹息;③每次看望母亲开车离开时,母亲总是再三叮嘱“我”开慢点儿;④每次开车离开老家时,母亲总计算着时间打电话,即使深夜也不例外。7.有为儿子买车过幸福生活的欣悦(高兴),也有为儿子买车花钱的心疼(嗔怪),更有对儿子开车安全的担忧。8.示例:母亲这么晚怎么还没睡?她怎么知道我刚回来?她是不是一直在等着我平安到家的消息?我竟然不知道给她回个电话,太不懂事了!9.“后视镜里的牵挂”是指作者每次离开老家时都能从汽车后视镜中看到母亲的身影,后来才理解那是母亲对自己的牵挂,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愧疚。【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可按时间顺序进行概括。第一件事,结合第③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用近一年的工资买了辆摩托车”“亲一直勤俭持家,花这么多钱买这两轮的铁骑,老人家肯定是心疼了”,可概括为:“我”用近一年的工资买了辆摩托车,母亲责怨“我”;第二件事,结合第①段“买什么车呢”、第④段“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可概括为:“我”提新车第一天,母亲嗔怪,轻声叹息;第三件事,结合第⑦段“‘车开慢点儿哈!’每次我去看望母亲,开车准备离开时,母亲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可概括为:每次看望母亲开车离开时,母亲总是再三叮嘱“我”开慢点儿;第四件事,结合第⑩段“每次看到你开车回家,你妈妈就会一直看着手机。几次按下你的号码,几次又挂断。她说,按早了,怕你在开车受打扰。可看她那紧张的样子,又忍受不了那么晚”,可概括为:每次开车离开老家时,母亲总计算着时间打电话,即使深夜也不例外。【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①段“‘买什么车呢?’在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母亲喃喃道”,是母亲对“我”买了轿车后的反应。第⑪段“‘买什么车呢?’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背后,一位母亲特有的心境”,是“我”对母亲说“买什么车呢”的理解。结合第⑪段“除了欣悦,还有一丝嗔怪,一丝担忧”,可知母亲“欣悦”的是儿子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开上了新车,因此母亲由衷地高兴。结合第③段“母亲一直勤俭持家,花这么多钱买这两轮的铁骑,老人家肯定是心疼了”,可知“嗔怪”是因为母亲过惯了苦日子,一直勤俭持家,因此为儿子花大钱买车感到心疼;结合第⑦段“‘车开慢点儿哈!’每次我去看望母亲,开车准备离开时,母亲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可知“担忧”是因为母亲对儿子开车的安全而担惊受怕。【8题详解】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联系第⑨段语境可知,“我”凌晨才返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母亲还没有睡觉,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到家了。“我”感受到母亲对“我”的担心与牵挂,心中除了对母亲的感激之外,还有无比的自责与愧疚。所以围绕着“感激、自责、愧疚”等来表述“我”此时的心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这么晚了母亲竟然还没睡,看来是一直等着我给她打电话报平安啊。我竟然忘了母亲在家里惦记着我,让她一直牵挂着,太不应该了。下次我一到家就立即给妈妈打电话,再也不能忘记。【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题目。文章标题“后视镜里的牵挂”,结合结尾段中“我忽然想起每次离开老家时汽车后视镜里母亲的身影”,可知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买了车,母亲担心我的安全,每次我回家返程时,母亲总会目送我离开。标题还充当了叙事的线索,作者围绕母亲对自己的牵挂组织材料,使文章脉络清晰。联系文章主旨可知,“牵挂”一词直接点明了母亲对“我”的牵挂,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愧疚之情。从表现形式上看,在“牵挂”前冠以“后视镜里的”,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二)(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云雀贾平凹①小的时候,我眼见过一个奇妙的现象,便不敢忘去,一直到现在,我已是垂暮之年了,但仍还百思不得其解呢。②我们的隔壁,是住着一位老头儿的。他极能养鸟,门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样的鸟笼:里边住着云雀,绿嘴,画眉,黄鹂儿……尽是些可怜可爱的生灵儿。整天整天里,我们就守在那鸟笼下,听着它们鸣叫。叫声很是好听,尤其那只云雀,像唱歌一样,打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颤儿了。③时间一长,那云雀声就不比以前那么脆了。老头儿便给它吃最好的谷,喝最清的水,稍不鸣叫,就万般逗弄,于是它就又叫起来了。但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④“它唱得太疲劳了。”我们都这么说,便去给老头儿建议,不要逗弄它了吧。但是,每每黎明的时候,它就又叫起来了,而且每个黎明都叫。我们爬起来,从窗口里看去,天刚刚发亮,云升得很高很高,老头儿并没有起床呢。于此才明白别人不逗弄它,它还是每天要叫的。依然嘴挤在笼格外边,翅膀扑闪着,竟有几根绒绒的羽毛掉了下来。⑤“它在练嗓子吗?”妹妹说。⑥“不,它那嗓子已经哑了。”我说。⑦“那它为什么还要唱呢?”⑧“谁知道呢?你听,它是在唱一支忧郁的歌吗?”⑨细细听起来,果然那叫声充满了忧郁;那往日里悠悠然的叫声原来是痛苦的呼喊呢?!⑩“是它肚子饥了,渴了吧?”妹妹又说。⑪我们跑过去,要给它添些食儿,却看见笼里,满满地放着一盘黄谷,一盘清水。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⑫“一定是向往着云天吧。”⑬我们这么不经意地说过,立即便觉得是很正确的了,心想:它未被老头儿捉住之前,它是飞在天上的,天那么空阔,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时候,它一定是飞得像云一样地高,向黑暗宣告着光明。如今,黎明来了,它却飞不出去,才这么发疯似的抗议了!⑭我们在笼下捡起了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了。⑮我们把这想法告诉给老头儿,老头儿笑我们可爱,却终没有放了它去。它每天还是这么叫着,唱那一支忧郁的歌。我们终于不忍了,在一个黎明,悄悄起来,拆开了笼的门,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有些站不稳,几乎就要掉下来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见了。⑯老头儿发觉走失了云雀,捶胸顿足了一个早上,接着就疑心被人放走了,大声叫骂。⑰我们听了,心里却充满了欢乐,觉得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10.文章主要表现了“我”对云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1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12.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读书卡片篇名:《云雀》作者:贾平凹摘句: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品析:13.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善待生命,同情弱者;也有人认为本文是一首自由的颂歌;还有人认为,本文主要是谴责了一种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0.同情或可怜。(1)听它唱得沙哑,以为它疲劳了,建议老人不要再逗弄它。(2)听它的叫声充满了忧郁,以为它饿了,为它添食。(3)觉得它是向往云天后,偷偷地放飞了它。(4)在笼下捡起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了。(答对其中的三点即可)11.迷糊:弄不明白,弄不清楚。用在此处写出了我和妹妹对云雀的叫声充满了忧郁表示困惑。12.示例:这是对云雀“碰”、“撞”、“挤”、“盯”等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云雀在笼里的焦躁和痛苦,表现了它对自由和云天的渴望向往。(抓住“总是”、“常常”、“越发”等词语赏析,表达作者对云雀的同情也可)13.示例1:从我和妹妹的角度谈善待生命、同情弱者;示例2:云雀刚来时,叫得很好听,像唱歌一样;时间一长,叫声不比以前那么脆,越发哑了;每每黎明时,叫声很忧郁;当我们放飞它时,它叫声很响亮。从文中对云雀叫声的详细描写,不难看出作者借云雀形象来表达追求自由的主题。示例3:从老头的角度谈对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可,关键是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理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情感,内容理解和概括。(1)根据文章第④段“‘它唱得太疲劳了。’我们都这么说,便去给老头儿建议,不要逗弄它了吧”可知,这句话体现了“我”对云雀的同情和关心。当云雀因为长时间的歌唱而变得沙哑时,“我”认为它已经很疲劳了,因此建议老人不要再逗弄它,让它得到休息。这种关心和同情体现了“我”对云雀的怜爱之情。(2)根据文章第⑪段“我们跑过去,要给它添些食儿,却看见笼里,满满地放着一盘黄谷,一盘清水”可知,这句话也体现了“我”对云雀同情和关心。当云雀的叫声变得忧郁时,“我”认为它可能是饿了,于是为它添食。这种对云雀的关注和照顾,再次展现了“我”对云雀的同情和怜爱。(3)根据文章第⑫段“一定是向往着云天吧”,⑬段“它未被老头儿捉住之前,它是飞在天上的,天那么空阔,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时候,它一定是飞得像云一样地高,向黑暗宣告着光明。如今,黎明来了,它却飞不出去,才这么发疯似的抗议了”可知,这句话也体现了“我”对云雀的同情和关爱。当“我”意识到云雀向往天空,渴望自由时,“我”决定偷偷地放飞它,让它重新获得自由。这种对云雀的理解和尊重,以及愿意为它做出牺牲的行为,都体现了“我”对云雀的深厚感情。(4)根据文章第⑭段“在笼下捡起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了”可知,这句话也表明了“我”对云雀的同情和怜爱。当“我”看到云雀因为囚禁而掉落的羽毛时,“我”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和不幸。这种对云雀的同情和怜爱,再次体现了“我”对云雀的深厚感情。由此可知,本文的情感是:同情或可怜。【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在提供的答案中,首先解释了“迷糊”一词的基本含义,即表示困惑、不清晰或难以理解。接着,结合上下文,指出这句话出现在描述云雀尽管食物充足但仍然鸣叫的情况下。云雀的这种行为让“我们”感到困惑,因为按照常理,当生活条件满足时,生物应该表现出满足和安宁的状态,而不是不安和焦躁。因此,这里的“迷糊”不仅表达了“我们”对云雀行为的直接困惑,还暗示了云雀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需求或动机,这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这也为后文揭示云雀向往自由的情节埋下了伏笔。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迷糊”一词在这个语境下承载了丰富的含义,体现了云雀与“我们”之间的认知差异和情感隔阂。【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示例一:这句话通过“碰”、“撞”、“挤”、“盯”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云雀在笼中的焦躁和痛苦。云雀不断地左冲右撞,试图寻找出路,展现出它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同时,它的小嘴紧贴着笼格,仿佛在试图挤出去,这一动作进一步凸显了它对自由的向往。而云雀盯着高高的云天,则直接表达了它对广阔天空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无奈。这种细腻的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对云雀的困境产生了深刻的同情和共鸣。通过这些动作描写,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云雀对自由的渴望和内心的挣扎,进一步强调了文章主题。示例二:“总是”一词强调了云雀在笼中无法安宁的常态,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出路,无法忍受被囚禁的生活。这种持续性的不安和焦躁,凸显了云雀对自由的强烈向往。“常常”则描绘了云雀频繁地将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的动作,这种行为成为它日常的一部分。通过这一动作的反复出现,我们可以感受到云雀对自由的渴望是多么的迫切和执着。而“越发”则表现了云雀叫声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叫声变得越来越沙哑。这一变化不仅揭示了云雀在笼中生活的痛苦和挣扎,也反映了它内心的绝望和无奈。综上所述,这些词语的精准使用,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云雀在笼中的状态,也深入揭示了它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表达作者对云雀的同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主旨。题干要求分析对本文主题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给出理由。提供的观点有:善待生命、同情弱者;自由的颂歌;谴责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自私自利行为。(1)善待生命、同情弱者:文章通过描述云雀在笼中的痛苦生活,引发读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云雀作为弱者,无法抵抗被囚禁的命运,其挣扎和渴望自由的行动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文章中的“我们”在意识到云雀的困境后,决定采取行动,释放它回归自然,这是对善待生命和同情弱者的具体体现。这一主题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关注弱者的需求,不让他们成为我们追求快乐的牺牲品。(2)自由的颂歌:文章通过云雀的形象,赞颂了自由的美好和重要性。云雀在笼中虽然享受着优渥的生活条件,却失去了飞翔的自由。它的每一次叫声都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即使声音变得沙哑也不放弃。最终,云雀被释放后飞向天空的场景更是对自由的热烈颂扬。这一主题强调了自由的价值和意义,激发我们对自由的追求和捍卫。(3)谴责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自私自利行为:文章对老头儿的行为进行了谴责,他通过逗弄云雀来取乐自己,却忽略了云雀的感受和需求。这种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来追求快乐的行为是自私自利的,违背了人性和道德的原则。文章通过这一形象揭示了自私自利行为的丑陋和可耻,呼吁我们要摒弃这种行为,以善良和同情的心态对待他人和生命。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聊斋志异·狼》)[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意暇甚词语推断法:意甚仓皇_________(2)相去数十步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_________(3)狼闻声四顾课内迁移法: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6.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中的“狼”各自的形象特点。17.甲乙两文都写了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答案】14.①.神情②.②③.回头看,(或往旁边看)15.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16.甲文中的两狼贪婪、凶残、狡诈、愚蠢;乙文中的大狼身上体现了伟大的母爱。17.例:我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的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意甚仓皇”的“意”也是“神情”的意思。(2)句意:相距几十步远。去:距离。根据查字典,可知应选择义项②。(3)句意: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顾:回头看(或往旁边看)。“顾野有麦场”的“顾”是“往旁边看”的意思。【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尽,(扔)完了;而,然而;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并驱,一起追赶;如,像;故,原来。【1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形象特点。甲文中的狼: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狼的贪婪。根据第三段中的“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狼的狡诈。根据第三段中的“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和“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狼的愚蠢,尽管狡诈无比,却还是被屠夫杀死。乙文中狼:根据乙文中的“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可知,大狼为了救下两只小狼,在两棵树之间用力奔跑,最终力竭而死,可见它母爱的伟大。【17题详解】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来阐述。甲文,屠户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谁知狼依然紧紧跟随,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屠户才被迫自卫,杀狼是正当的。乙文,牧童采取“调动对方,疲于奔命”的策略,轻松获得了小狼。牧童无聊的残忍,也表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过于残酷。由此可知,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点睛】参考译文[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乙]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二)(共4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各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8.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19.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细细赏读,我们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更可见其表情达意的艺术匠心。请仿照示例,从“动景与静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结合内容进行赏析。示例:简约与深细相依。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共十八个字,写出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景。但凝练而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作者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答案】18.①.枯藤或西风②.人家19.(任选一个角度,能结合内容进行赏析,意思对即可)示例1:动景与静景相映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显苍凉。“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孤寂、愁苦。示例2:景色与情思相融作者将九种景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做铺垫,凄凉、萧瑟的景与“断肠人”孤寂、愁苦的情融为一体,使全曲情景交融。【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第一空,“枯藤”即枯萎的藤蔓。“西风”指从西往东吹的风,多指秋风。因此“枯藤”“西风”最能体现此时的季节是秋季,因此这里可以填:“枯藤”或“西风”;第二空,“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有几户人家。“人家”展现了一幅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从而触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这里可填写:人家。【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从“动景与静景相映”和“景色与情思相融”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赏析词句。示例1:动景与静景相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动景和静景相结合,例如“枯藤老树”“人家”“古道”是静态的景物,“流水”“西风”是动态的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动态之景和静态之景相映成趣,展现了清丽典雅的景象以及游子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感,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示例2:景色与情思相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共18个字九个名词,九个意象,其间无一虚词,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通过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九个字巧妙地连缀起来,让九种不同的景物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斑驳老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突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九种景物景物既是作者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四、名著阅读(共5分)20.《西游记》是大家很喜欢、熟悉的一部作品,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以下两个小题。(1)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闹龙宫”、“闯冥府”、“闹天宫”,桀骜不驯、敢做敢当,令人钦佩。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中一个故事。(2)在名著阅读学习小组阅读《西游记》后,有位同学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假设你也参加了讨论,请你从悟净、悟能、唐僧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以“我同意……”或“我不同意……”为开头,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闹龙宫:向龙王强要兵器和披挂。闯冥府:勾掉生死簿上的名字以求长生不老。闹天宫:与玉皇大帝争夺宝座。(2)示例一:我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作为取经集体中的核心人物,唐僧有着常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他胆小懦弱,走到穷山恶水时,常常大惊失色”,“流下泪来”。他人妖颠倒,是非不明,多次上了妖精的当,后仍执迷不悟,对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可见,唐僧还真是可憎可恶。示例二:我不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唐僧为了从西天取回真经,不畏千难万险,不被财色迷惑,具有献身精神。他对徒弟要求严格,对自己从不懈怠,慈悲为怀,一路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他那普度众生的崇高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执着追求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闹龙宫”:孙悟空因缺少顺手的兵器,听众猴的建议,前往东海龙宫找一件得心应手的武器。悟空对所有的兵器都不满意,就逼迫龙王带自己寻找,最后找到了大禹治水时插下的定海神针。孙悟空相中并带走了定海神针并带走起名为如意金箍棒。据此可以概括为:向龙王强要兵器和披挂。“闯冥府”:一日美猴王在花果山和山上众妖和众猴饮酒醉了。然后睡梦中,魂魄被地府鬼差黑白无常带到地府。美猴王一到地府很是差异,之后见到阎罗王,很是无礼,又很是愤怒。阎罗王料想它小小猴王能有何本事,然后想打压它一下。没想到美猴王是天地所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美猴王差点砸了地府,然后逼问阎罗王为何如此对它。阎罗王无奈说明美猴王阳寿已尽(的确如此),美猴王偏偏不干,然后逼迫阎罗王拿来生死簿,将自己以及花果山众猴的阳寿全部修改。然后嚣张的离开了地府。据此可以概括为:强硬勾掉生死簿上的名字以求长生不老。“闹天宫”:孙悟空不满做弼马温,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搅了王母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据此可以概括为:与玉皇大帝争夺宝座。【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人物评价的能力。示例一:我同意“悟空可颂”的观点。孙悟空勇于牺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他的精神可歌可泣,有着嫉恶如仇的品质。他活泼好动,不希望被压制。他有着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些特质让人对他产生敬意。示例二:我不同意“悟空可颂”的观点。孙悟空意气用事,为一点小事就返回花果山,几乎使事业半途而废。没有什么真本事,降妖除魔往往要靠观音菩萨、如来佛等高人,他很多时候也就是去搬救兵而已。不知天高地厚,竟然与如来打赌。经常欺侮和戏弄八戒。无礼、粗鲁,开口闭口“孙爷爷”之类粗话。示例三:我同意“悟能可气”的观点。猪八戒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每当遇到困难。总爱嚷嚷着散伙。他还特别好进谗言,搬弄是非。在“三打白骨精”这一节中,他挑唆不明真相的唐僧念紧箍咒,赶走了孙悟空。这种损人不利已的行为,真是可气可恨。示例4:我不同意“悟能可气”的观点。在西天取经的曲折道路上,猪八戒虽然投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不少战功。在智取芭蕉扇、大战盘丝洞等战斗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作战,足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他憨厚老实、肯卖力气、富有人情味,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五、作文(共50分)任选一题作文21.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和你有过谈话,或肯定你的成绩,或指出你的缺点,或一起解疑答惑,获共同畅想未来……请以《难忘那次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50字。【答案】例文:难忘那次谈话 寒假的到来,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放松一下,同时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年,也终于可以停下忙碌的身影,我们一家在那个夜晚交谈了很多很多。 父母是什么?父母是参天大树。父母是什么?父母是一盏不灭的灯,永久照亮在我生命的黑暗。父母是什么?父母是一叶不歇的扁舟,永久地摆渡在我生命的港口。这是我在交谈时,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爸妈,一年了你们不辞辛苦的工作,照顾我,谢谢你们。”这句话从心底有如清泉一样喷发出来,爸妈望了望我,含笑说道:”傻孩子,你是我们的孩子啊!”我问他们:”您们为什么这样拼命的工作啊?累了就歇一歇,不要逞强嘛。“因为有你啊,你是我们的动力,你支持着我们,哪怕再累为了你我们也情愿。”妈妈笑呵呵的说道。听到这里我羞愧万分,想到自己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想到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想到自己不珍惜时间反而挥霍青春,不肯努力,总是带给他们失望与无奈。“对不起爸妈,从未让你们骄傲过!” “爸妈你们有理想吗?”“当然有啊。每个人在年少时都会有一个理想为此努力奋斗,过程中会有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有着只要坚持努力就会有结果的信仰,有着勇敢、凭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决心。”我似有所悟,“我也要好好努力,让理想照进现实!”“我们相信你,不过不要用言语去说要用实际来证明,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你想不到的艰难,只有坚持、努力地走下去才会看到胜利的曙光,还有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你的理想,而不是因为自己有理想就成为别人的负担,一步一步慢慢实现,靠自己,只要心中有信念无论多久后,它一定会成为现实!”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用力点点头,心里翻腾着。 我知道你们为了我从未说过一个难字,但我深知爱是无语的结局,爱是无声的回应,我不想要用那些华丽的语言和词语来形容,只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只愿踏踏实实的活着,活得精致,充实,回报你们。 那次谈话,改变了我,我深刻理解了父母的不易,明白了去追寻理想。那次谈话永久的保存了在我的记忆中,久久难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本篇习作要求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料学习》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美发造型工作室员工聘用协议
- 《影院服务礼仪》课件
- 重难点专题 1-1 函数的对称性与周期性问题【18类题型】(原卷版)-2025届高考数学热点题型归纳与重难点突(新高考专用)
- 《租赁和信托》课件
- 《GL总账模块培训》课件
- 《轮式机械行走系》课件
- 汽车销售代理经销商合作协议
- DB37-T4822-2025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 幼儿成长故事教育价值征文
-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流程
- 2024版第三方代付协议模板
- 陕西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答案】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版有答案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课件
- 课件:森林的基本概念
- 高速公路养护培训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 2024年演出经纪人考试必背1000题附答案(黄金题型)
- 2024年知识竞赛-竞彩知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医院DRG付费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