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阶段评估检测(六)(第九单元)(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2024·宜春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志向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每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C.影响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D.“J”型增长中种群数量增长领先增大后减小【解析】选C。在志向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每种生物的K值可以随环境的变更而变更;影响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J”型增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保持不变。2.(2024·汕头模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确定的B.建立自然爱护区是爱护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C.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D.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解析】选C。诞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A项正确;就地爱护就是在原地对被爱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爱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建立自然爱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爱护,B项正确;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C项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供应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导致动物也出现垂直分层现象,D项正确。3.如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个体数量变更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组成也相同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像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解析】选B。K1和K2表示不同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A项正确;a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c点之后种群数量削减,因此a点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二者的年龄组成不同,B项错误;天敌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削减,削减趋势与b~c段相像,C项正确;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D项正确。4.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成了森林。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实施退耕还林前的农田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C.在演替过程中,森林阶段群落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群落的分层更为困难,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实力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更【解析】选B。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演替的大体阶段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A正确。在农田群落的垂直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因此农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森林阶段群落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群落的分层更为困难,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实力,C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于不断变更中,D正确。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数量的变更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更之间存在负反馈调整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D.K值会随环境条件的破坏而发生变更【解析】选C。捕食者的数量会因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的削减,因此捕食者数量的变更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更之间存在负反馈调整,A项正确;树林的同一位置的食物有限,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会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因此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B项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用于调查不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因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不能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C项错误;环境容纳量(K值)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更而发生变更,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削减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D项正确。6.(2024·白银模拟)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长翅有利于稻飞虱在水稻发育晚期迁移到相宜生存的环境。探讨人员在含糖量不同的封闭环境中饲养稻飞虱若虫(幼虫),探究种群密度对成虫翅型比例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稻和稻飞虱共同组成生物群落B.稻飞虱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稻飞虱种群在高糖、高密度状况下迁移实力提高D.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解析】选A。群落是肯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A错误;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正确;由柱形图可知,稻飞虱在高糖、高密度状况下,短翅比例下降,长翅比例上升,因此迁移实力提高,C正确;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因此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7.北京麋鹿苑的部分麋鹿被迁移到湖北石首长江故道地区后,形成新的种群。数年后,石首爱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常常到爱护区外农田中采食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进入石首自然爱护区后,麋鹿的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B.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初生演替C.麋鹿的引入,提高了石首地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麋鹿常到爱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内斗争增加所致【解析】选D。题干中麋鹿常常到爱护区外农田中采食,说明自然爱护区内食物有限,故麋鹿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A项错误;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次生演替,B项错误;引入麋鹿后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麋鹿常到爱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群数量较多,种内斗争增加所致,D项正确。8.(2024·衡水模拟)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淌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100%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沟通D.若除去鱼种乙并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解析】选B。据题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100%,A项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正确;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进行基因沟通,C项错误;若除去鱼种乙并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特别足够,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数量增长,D项错误。9.(2024·银川模拟)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淌进行了定量分析,如图为能量流淌图解。图中数据的单位为J/(c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者和植食性动物间存在信息传递B.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12.5J/(cm2·a)C.肉食性动物尿液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D.“未利用”的能量包含在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解析】选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也可来自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植食性动物间存在信息传递,A正确;第一养分级生产者同化量为464.6J/(cm2·a),其次养分级同化量为12.6+18.8+29.3+2.1=62.8J/(cm2·a),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464.6-62.8-96.3-293=12.5J/(cm2·a),B正确;动物尿液中主要是由细胞代谢的终产物构成的,其中含有的能量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动物粪便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C错误;“未利用”就是指同化量中除去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和下一个养分级生物利用之外剩余的能量,D正确。10.“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的,其不但会使气候暖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更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珊瑚礁为很多动植物供应了生活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积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漂亮颜色。据甲图,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缓冲物质等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干脆将多余的H+泵出去,维持酸碱平衡D.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须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解析】选A。由“珊瑚礁为很多动植物供应了生活环境”可推知这是一个生态系统,A项错误;虫黄藻为珊瑚虫供应O2和有机物,珊瑚虫为虫黄藻供应CO2和无机盐,因此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B项正确;乙图显示氢离子出细胞须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这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很重要,C项正确;“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的,故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故为此须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D项正确。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防治农田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量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D.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差别不大【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防治农田害虫,使农田中农作物固定的能量尽量少流向害虫,而保留在农作物中被人类利用,从而使能量尽量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C错误;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往往差别很大,D错误。12.种植过农作物的土地,闲置数年后渐渐被灌木丛覆盖。该过程中不会发生()A.群落的物种组成渐渐发生变更,空间结构越来越困难B.光照、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影响着群落中生物的分布C.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环境对多种种群的容纳量增大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渐渐增大【解析】选D。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渐渐发生变更,空间结构越来越困难,A正确;该次生演替的过程中,光照、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均影响着群落中生物的分布,B正确;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环境会变得更适于生物生存,环境对多种种群的容纳量增大,C正确;该过程中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13.(2024·济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或过低对种群的数量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B.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C.由裸岩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的形成先于植物的演化D.草原上雄鸟发觉危情快速起飞,以此给雌鸟发出的警报属于行为信息【解析】选C。动物种群密度过高,种内斗争会加剧,过低简洁被环境所淘汰。所以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或过低对种群的数量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A项正确;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项正确;由裸岩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演化是同时进行的,C项错误;草原上雄鸟发觉危情快速起飞,以此给雌鸟发出警报,因为这种信息是通过特别的行为实现的,属于行为信息,D项正确。1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B。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最关键的是进行随机取样,以使所得数据更加接近精确值,A项错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大于三北防护林,而养分结构越困难的生态系统,其自我调整实力越强,B项正确;假如是同一个种群中的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那么这两只猛禽属于种内斗争的关系,C项错误;不同高度的喜鹊是同一物种,该现象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错误。15.哥本哈根气候变更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提倡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依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有机物B.参加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③过程增加后②过程随之增加,不能通过增加③削减大气中的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削减人类对①过程的依靠【解析】选C。生物群落内部只有生产者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碳循环,消费者和分解者只能用有机物形式的碳进行碳循环,故A项正确。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须要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即释放CO2返回大气中,故B项正确。③过程增加时,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同时②过程也增加,但是留在生物群落中的碳的量还是有所增加,因此对削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仍旧有帮助,故C项错误。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供应的能量长久。通过开发这些能源可削减人类对于化石燃料的依靠,削减①过程,故D项正确。1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淌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淌B.由于某种缘由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削减,推想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养分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更是D增多,F削减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淌【解析】选C。物质是能量流淌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流淌同时进行的,二者不行分割,A项正确;分析图可知食物链为A→D→E→F,若E生物数量大量削减,则短期内生物数量发生的变更是D增加,A削减,F削减,B项正确;由题意分析已知A是生产者,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B是分解者,其余生物是消费者,即D、E、F是消费者,C项错误;A→C过程指的是生产者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碳流淌形式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的;F→B过程指的是消费者到分解者的过程,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的,D项正确。17.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整人口的诞生率,变更人口的年龄组成B.农夫对某块农田放弃管理后,该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D.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可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选D。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提高人口的诞生率,改善目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使人口的年龄组成发生变更,A正确。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C正确。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信息在种内的作用,没有体现信息在种间的作用,D错误。18.(2024·咸阳模拟)下列关于生态学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避开阳光直射的地方B.利用土壤中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生活特点,运用诱虫器进行采集C.探讨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比照组土壤应不作处理D.通过抽样检测法对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解析】选B。制作生态缸应密闭,以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为了保证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应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开阳光干脆照耀,A项正确;利用土壤中小动物趋湿、避光、避高温的生活特点,运用诱虫器进行采集,B项错误;探讨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比照组土壤应不作处理(自然状态),试验组土壤应进行处理,以尽可能解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C项正确;对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应采纳抽样检测法,D项正确。19.(2024·武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爱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大量削减后,其位置可由同一养分级的其他种生物取代B.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整气候的特点,此为生态系统的干脆价值C.原产于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江苏沿海一带,并快速扩散,提高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D.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峻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爱护措施是就地爱护【解析】选A。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大量削减后,其位置可由同一养分级的其他种生物取代;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整气候的特点,此为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原产于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江苏沿海一带,并快速扩散,形成生物入侵,降低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峻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爱护措施是易地爱护。20.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汲取,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整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更,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解析】选C。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所以可利用湿地中的种类多样的生物间的负反馈调整,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A项正确;芦苇湿地是人类利用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而成的,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更,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项正确;芦苇湿地在物质和能量上不是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因为有很多来自城市的污染物(有机物)的输入,C项错误;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项正确。21.依据美国新能源法案,到2024年美国生物乙醇产量将达到1.36×1011L,按此推算玉米种植面积要增加1.52×1010m2,将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能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化,物种丰富度削减B.当地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途径不会发生变更C.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作为能源,可部分替代化石燃料D.若合理规划能源植物的种植,有利于优化农田生态环境【解析】选B。若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可能会使玉米成为该生态系统占有肯定优势的种群,人过多的干预该生态系统,将使该生态系统演化为人工生态系统,使得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化,物种丰富度削减,A项正确;人过多的干预该生态系统,将使该生态系统演化为人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削减,当地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途径会发生变更,B项错误;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作为新能源,可部分替代化石燃料,C项正确;既然是“合理规划能源植物的种植”,所以有利于优化农田生态环境,D项正确。22.(2024·天水模拟)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进物种肯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D.建立大熊猫自然爱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选D。引入新物种不肯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诞生率下降,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C项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爱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6分)23.(16分)(2024·咸阳模拟)在很多淡水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某湖泊中绿藻与蓝藻对N、P的汲取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湖中干脆确定绿藻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8kJ,则最少须要藻类________kJ。
(4)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育藻类汲取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①治理磷元素富养分化的碱性水体,应当选择较志向的藻类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当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诞生率和死亡率是确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可见,该湖中干脆确定绿藻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3)分析图乙可知,鲤鱼体长在4.2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8kJ,则有21kJ来自藻类,7kJ来自小虾。欲求消耗藻类能量的最小值,则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可见,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8kJ,则消耗藻类最少为:(21÷20%)+(7÷20%÷20%)=280(kJ)。(4)①由图甲可知:两种藻类汲取磷元素的量相当,但在pH大于8时的碱性水体中,绿藻体内藻毒素的含量明显低于蓝藻,因此治理磷元素富养分化的碱性水体,选择绿藻较为志向。②由图乙可知:鲤鱼体长大于4.2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大于3∶1,即植食性比例高,所以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当大于4.2cm。答案:(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2)诞生率和死亡率(3)280(4)①绿藻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②植食性比例高24.(12分)(2024·日照模拟)众所周知,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自然林爱护工程和全面治理荒沙行动,极大地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经过六十年的艰难治理,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不合理开垦,曾经水草丰美的毛乌素地区退化为沙漠,这一历史变迁是________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对该地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纳______________法。
(2)沙漠变成绿洲的过程中,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限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另一方面,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稳定。
(3)在毛乌素沙漠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中,假如植物种类单一,就简洁引发病虫害,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不合理开垦,曾经水草丰美的毛乌素地区退化为沙漠,这一历史变迁是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若对该地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纳取样器取样法。(2)沙漠变成绿洲的过程中,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限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另一方面,应实施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稳定。(3)在毛乌素沙漠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中,假如植物种类单一,就简洁引发病虫害,缘由是植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简洁,反抗力稳定性弱,因此简洁引发病虫害。答案:(1)土地荒漠化取样器取样(2)物质、能量(3)植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简洁,反抗力稳定性弱,因此简洁引发病虫害25.(15分)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如火灾、龙卷风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生态学家对某林窗的生态变更进行了探讨,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种群密度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艾蒿(株/平方米)5810641紫荆(株/10平方米)135642樟树(株/100平方米)012588(1)推断该林窗内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渐渐下降,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调查上述物种的种群密度时,为削减误差应留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林窗内林鼠的种群密度,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大,可能的缘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项)。
(3)在探讨该林窗能量流淌过程中,第8年测得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9690kg/(hm2·a),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的仅为2070kg/(hm2·a),还有3600kg/(hm2·a)未被利用,则其他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含碳量。
【解析】(1)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的法律框架研究
- 石墨烯技术未来科技的新引擎
- 社群营销在办公领域的创新应用
- 在建工程抵押担保合同
- 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策略研究
- 电脑维护服务合同
- 科技企业园区电力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 科技企业生产线的创新与升级
- 2025年度珠宝首饰设计制作合同
- 现代职场人的运动与健康管理策略
- 罪犯教育学课程
- 纪检监察办案谈话应注意的问题研讨
- 超实用工程结算单excel模板
- 一年级小学生新学期开学计划
- ISO9001-2015质量手册和全套程序文件
- 医疗器械产品放行程序
- 07j306排水沟图集标准
- 装饰材料复试清单
- GB/T 10089-1988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课件汇总
- 质量管理-AQL抽样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