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试点方案_第1页
网络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试点方案_第2页
网络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试点方案_第3页
网络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试点方案_第4页
网络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试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方案温州大学二零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一、试点背景 1(一)产业背景 1(二)专业背景 1(三)专业前期建设与改革基础 2二、培养目标 6(一)指导原则 6(二)培养目标 6(三)职业岗位 6三、培养标准 8(一)制定依据 8(二)培养标准矩阵 8(三)培养标准细则 9四、培养模式 16(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 16(二)教育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设计 17(三)工程能力培养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 17(四)工程能力培育的产学三级联动实践教学模式 18(五)产学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实现 20五、课程体系构建与整合 23(一)总体思路 23(二)课程体系设计与整合 23(三)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构建 25(四)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改革 26六、学校教育实施方案 28(一)通识教育 28(二)学科教育 29(三)专业教育 31(四)校企对接教育阶段 38七、企业培养方案 46(一)企业培养目标 46(二)企业培养学习计划 48(三)企业培养的保障与支撑 55八、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62一、试点背景(一)产业背景以互连网为核心、以物联网为新兴增长点的信息网络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与战略选择,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等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出对网络产业发展与突破的关注与重视。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将会持续增长。著名决策咨询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12年,中国市场对于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将高达13万,未来5年内,中国市场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温州大学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面向全国19省(市)、自治区招生,省外学生占了25%,且比例逐年增加。浙江省是长三角经济区及海西经济区的主要省份,经济活动高度活跃,人才流动性非常强。温州是浙江省除杭州、宁波之外的三大主城市之一,近年来我校培养的IT类毕业生除了少部分服务于温州、宁波、台州等地的企业外,多数选择了在杭州、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就业。长三角经济区是我国IT产业高度发达的区域之一,2010年江、浙、沪三地的信息产业年GDP总值超过了1万亿元,“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5%。“十一五”期间,温州本地的信息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规模达到498亿元。“十二五”期间,随着长三角经济区各级政府继续将信息网络产业作为重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列入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并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将带来新一轮的IT人才需求增长,特别是服务于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二)专业背景“网络工程”专业在全国范围属于新兴专业,2000年教育部开始批准增设,但发展迅速,现有277所本科院校设立了该专业,其中地方本科院校253所,占了91%。在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卓越网络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有助于带动与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对接长三角区域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江、浙、沪三地的有关高校先后增设了网络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数34个,浙江省8个,我校为浙江省内第二个设立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三)专业前期建设与改革基础“网络工程”专业是温州大学首个产学合作工程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面向产业、依托产学合作、突出工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制定了三年学校教育加一年企业培养的“3+1”培养方案,并以08级网络工程46名学生为对象开辟了试点班,近四年来的改革试点成效明显。1)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根据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定位,吸纳业界资源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提出并实施了“面向产业、面向社会、面向国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产学三级联动”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三三”人才培养模式。2)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扎实推进。围绕“3+1”模式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依托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主持省(部)级教研教改改革项目3项、校级5项,省、市精品课程3门,主持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省重点建设教材5部,以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为特色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获得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试点班人才培养成效初显。截止2011年11月,08试点班的46位学生中,通过思科、思博伦等国际职业网络工程师认证,以及国内工信部暨人保部网络工程师认证学生71人次,平均每生拥有1.5个职业工程师认证;两支学生团队并列获得2011年度全国思科网院杯大学生网络大赛唯一的一等奖;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目前的企业学习期间被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较大规模IT企业签约录用。4)校内工程教育改革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作为我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本专业的不少改革理念、做法与经验已经为校内其他工科专业所直接采用或借鉴;本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对策与建议,为学校制定工程教育改革相关发展策略、重大改革方案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支撑;由本专业负责人与教学副校长共同领衔,以网络工程为引领,会同校内其他四个工科专业,我校的“依托产学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列入浙江省教育体系改革试点。另外,还为此次申报教育部“卓工”计划的校内其他两个试点专业提供了专业试点方案模板。5)校外同类专业的初步影响力。2010年承办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成果交流会暨高校应用型网络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40多所院校的60多位网络工程专业教师参加,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与良好反响;承办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教师高级研修班二期,来自全国近30所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师参加;受邀担任教育部高教司、人事司主办的教育部教师网络培训项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聘主讲教授,来自全国20多所院校的专业教师参加;以校企合作方式承办思科网络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路由与交换、网络安全教师培训各1期,来自全国30多所院校的50多位教师参加;先后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与第六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论坛”、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教指委主办的“浙江省计算机院长(系主任)论坛”等高层次教学会议上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报告,并将承办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6)同行专家的认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实践受到国内同行专家与工程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的冯博琴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徐明伟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系主任徐明教授,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代表、北京交通大学的查建中教授等先后来校实地考察访问,均给予了高度评价。浙江省计算机教指导委主任、浙江大学的何钦铭教授,浙江省计算机教指导委副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胡维华教授等省内计算机教育专家一致认为目前本专业建设与改革在省内同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此次作为我校推荐上报教育部的试点专业,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并在试点规模上由“试点班”扩大至“试点专业”。

二、培养目标(一)指导原则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确定主要依照“三个符合”原则:1)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符合业界对于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3)符合温州大学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工程师素养与职业发展潜力,可快速适应业界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三)职业岗位毕业生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部门,学生毕业后可在互连网工程、网络应用开发等相关领域从事现场或一线的支撑工程师、服务工程师与应用工程师的工作。根据未来五年的人才需求,其对应的主要职业工程师岗位如图1所示。根据所侧重的技术与服务领域不同,可分为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与信息安全支撑工程师、无线网络支撑工程师、IP统一通信支撑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售前)、网络服务工程师(售后)、网络测试支撑工程师、网络运行与维护工程师、WEB应用开发支撑工程师、无线与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工程师、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角色。图1网络工程师职业链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描述

三、培养标准(一)制定依据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标准的制定依据包括:1)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2)国际与国内有关网络工程职业工程师认证标准与要求;3)温州大学关于创新创业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性要求;4)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二)培养标准矩阵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本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应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诸多教育与培养。图2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的角度,以直观矩阵图方式给出了温州大学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标准的简要描述。图2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矩阵-知识、能力、素质矩阵(三)培养标准细则培养标准描述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范畴。每条细则采用三级编码“x.y.z”,其中,“x”表示所属的一级范畴,如“x”为“1”表示属于知识范畴,“x”为“2”表示属于能力范畴,“x”为“3”表示属于素质范畴,“y”表示所属的二级范畴,“z”表示每三级分类顺序,1.知识标准1.1公共基础知识1.2学科基础知识1.3专业知识1.4工程管理知识2.能力标准2.1学科基本能力2.2专业基本能力2.3工程技术能力2.4工程管理能力2.5创新创业能力2.6合作与沟通能力3.素质标准3.1职业精神3.2职业道德与规范3.3社会与环境的责任

四、培养模式(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根据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体现以工程与需求为导向,突出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实施“三个面向”、“三个结合”、“三级联动”的“三三”人才培养模式(ThreeTripleMode,简称TT模式),如图3所示。(1)培养目标上的“三个面向”:面向产业,瞄准主流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对接行业标准;面向社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关于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面向国际,关注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接轨国际上权威的职业网络工程师认证。(2)培养方法与手段上的“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工科基础扎实、工程与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产学相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和产业、社会高度接轨的适用人才;共性教育与扬长教育相结合,鼓励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3)工程能力培养上的产学“三级联动”:引入工程能力培养的产学合作机制,实施产学三级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工程能力培培育链。详见后文。图3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三三”模式(二)教育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设计本专业教育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如图4所示。(1)教育培养空间上,采用了“3+1”模式,即: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学习。(2)教育培养阶段划分上,按照阶段性目标分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校企对接教育、企业学习等五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在校内3年完成,第五个阶段在校外1年完成。在校内教育的第3年中,特别引入了“校企对接教育”阶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校内教育与企业学习之间的良好过渡与有效对接。(3)实现方式上,根据对产业资源的依托程度,上述五个阶段又被分为校内资源阶段与校企合作阶段。其中,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依托校内教学资源完成,专业教育主要依托校内教学资源但引入了产学合作元素,校企对接教育、企业学习完全依托产学合作方式实现。图4网络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方案总体框架(三)工程能力培养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工程能力培养由学科基础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工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工程管理能力)的循序渐进过程,设计了分层实践教学体系,如图5所示。图5分层次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四)工程能力培育的产学三级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对应于图5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产学合作,进一步提出并实施了工程能力培育的产学三级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如图6所示,该模式拓展了产学合作培养的运行链,将产学合作培养机制的起始点由企业前移扩展至校内教学,从校内专业教育阶段就开始导入产业元素,将传统产学合作中的单一“走出去”模式,改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模式,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以校内实验实训中心、产学合作的校内外工程实践与创新基地、校外企业等为共同载体,课内外、校内外教学统一规划,采用实验实训、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工程案例研讨与开发、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专业与职业技能认证等多种形式,建立学生、学校与企业之间三级有机联动的工程能力培育链。三级联动级级相扣,层层提升,有效避免了校内教育与校外培养之间的距离与脱节,实现工程能力的渐进式培育,产学合作机制也在三个渐进的层次上逐级得到深化与加强。(1)一级产学“准”联动:以专业基本技能与初步综合技能为主要目标,以课内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以网络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为依托,依托校内“双师”型教师,实施问题与案例驱动的课内分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3)三级产学“外”联动:以校外实践与实习为主要形式,以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习基地为依托,由业界工程师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驱动,该级联动以进一步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为目标。图6工程能力培育的产学三级联动实践教学模式(五)产学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实现1、产学合作的多渠道并举2、产学合作的主要内容3、产学合作的组织架构本专业产学合作的基本架构如图7所示,在“温州大学产学合作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下,成立了“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产学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进行本专业产学合作的拓展、沟通、协调与指导工作。图7网络工程专业产学合作的基本架构

五、课程体系构建与整合(一)总体思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的实施与实现,进行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形成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校内综合实践课程、企业学习共同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格局,并通过课程逻辑关系的重建与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课外教学教育体系对课内教育的扩展与提升,提高课内教学学时的效率与产出,适应从传统模式下的四年校内教育向“3+1”模式下的三年校内教育的转变。(二)课程体系设计与整合(1)公共课程。设置了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课程实现通识与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上,在保持现有“两课”学分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三个专题“信息产业发展与国家经济振兴”、“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发展及公共安全”、“现代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工程师使命与职责”,促进学生国家意识与社会对责任的培养;在不增加大学英语学时学分的前提下,通过36学时的“网络与英语”拓展专题,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国际化认识以及专业英语理解与表达能力。(2)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保留了计算机学科核心基础课程,并考虑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上采用了Java,以与后续专业教育阶段的网络应用开发部分无缝对接;在离散数学课程中,强化了图论的内容。鉴于网络工程具备计算机与通信交叉的特点,增设了“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将通信领域中关于通信原理、主流通信技术的内容整合在该门课程中,并站在网络工程专业角度,对教学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筛选。图8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及其逻辑结构(3)专业课程。对接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两大职业领域,提供了网络互连工程、网络应用开发两大课程群,分别突出网络系统互连与集成、网络应用开发专长与特色,以为不同专业兴趣与特长的学生提供选择;在课程群内部课程逻辑结构与递进关系上,既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又强调与工程领域的层次对应,图9给出了以网络互连工程课程模块为例的内在逻辑与递进关系;并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引入了产学合作元素,教学内容选择上体现和工程领域中的核心与主流技术的对接,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工程实际运作中的问题与项目驱动,在教材建设上,引入产学合作共同开发模式。图9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网络互连工程”模块为例(4)工程管理课程。在专业课程之外,增设了工程管理课程群,包括网络工程概论、IT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实务三门课程,促进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与企业管理知识的培养。(三)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构建(1)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工程能力培养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产学三级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给出了从校内到校外、课内到课外、学科到专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0所示。图10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2)综合一体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依托温州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注: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或中心,在校内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内到课外、从基础实验到综合实验再到工程项目实践的综合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如图11所示。图11综合一体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四)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改革(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学生主体的开放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并选择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路由与交换”课程进行了试点。(2)课内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强化学生综合技术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在课内实践教学中进行了“问题与案例驱动的分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并已经在网络互连工程方向的系列课程中进行了实践。(3)基于项目的教学。为培养学生以团队与项目方式进行工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在课内综合设计性实验、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践课程、课外开放实践项目等环节,采用了基于项目与案例的教学方法,并以学生团队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4)对接企业实际项目或工作的毕业设计。选题上,源自学生企业学习期间所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或任务;指导上,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技术与工程指导,校内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指导;考核与评价上,采用校内外导师共同评审制。(5)课外专业教育中的学生自主管理。以学生专业社团为载体,推进与实施课外实践与创新教学,成立了专门的学生专业社团“温州大学学生网络实践与创新俱乐部”,辅助进行课外专业教育组织、运行与管理。(注:因其出色的工作与成效,本年度该学生社团获得温州大学“优秀学生创新团队”奖)(6)考核方式改革。引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涉及在线测验、卷面考试、口试、技能考核、项目报告、工程日志、课堂或项目组内的演讲、团队成员互评价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7)教学中的教师团队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将不同教学方法和风格相融合,引入团队教师制实施课程教学。如在部分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中,采用了校内多教师制,如“计算机科学导论”、“路由与交换”、“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而在部分专业课程与综合实践类课程中,采用了校外工程师与校内教师的团队制,如《网络工程概论》、《网络工程部署与实施综合实践》、《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课程设计》等课程。

六、学校教育实施方案本部分方案涉及校内教育中的四个阶段,即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校企对接教育等阶段。(一)通识教育1、阶段目标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与公民的基本知识、能力与素养,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知识产权、法律与法规知识,音体美等基本素养,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知识与能力。2、课程体系及其与培养标准的映射表1公共课程体系课程领域课程名学分总学时实践学时开课学期对应的知识对应的能力对应的素质人文通识大学英语142801-41.1.11.1.42.6.22.6.32.6.43.3.1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学概论

(注:三选一)232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32.5.32.6.12.3.63.1.1、3.1.2、3.1.3、3.2.2、3.3.1、3.3.2思想政治理论4802周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3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644形势与政策21128体育、艺术体育41281、2、3、41.1.22.6.23.1.3、3.3.1艺术素质类课程(限修)2321或2其他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限修)2321与61.1.31.1.42.3.62.5.23.1.1、3.1.2、3.1.3、3.2.1、3.2.2、3.3.1、3.3.2计算机伦理与法规(任修)1167(二)学科教育1、阶段任务与目标2、课程体系及其与培养标准的映射表2学科基础课程体系课程领域课程名学分总学时实践学时实施学期对应的知识对应的能力对应的素质工程科学基础高等数学101601、21.2.12.1.1、2.3.1、2.5.33.1.1、3.1.2、3.1.3大学物理596322、3线性代数2321离散数学4722概率统计2323学科导论计算机科学导论11611.1.3、1.2.1、1.2.2、1.2.32.1.23.2.1、3.3.2计算机硬件与系统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3.5661831.2.22.1.1、2.1.2、2.1.3、2.5.33.1.1、3.1.2、3.1.3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3.566184操作系统3.566184计算机软件基础程序设计基础4.5964811.2.32.1.1、2.1.2、2.1.3、2.5.33.1.1、3.1.2、3.1.3数据结构与算法480322数据库原理与应用3.566184网络与通信基础现代通信技术2.5501831.2.42.1.1、2.1.2、2.1.3、2.5.33.1.1、3.1.2、3.1.3计算机网络基础3.566184学科基础综合实践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11周1周11.2.1、1.2.2、1.2.32.1.1、2.1.2、2.1.3、2.5.3、2.6.1、2.6.2、2.6.43.1.1、3.1.2、3.1.3程序设计课程设计11周1周2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11周1周33、学科教育的保障与支撑3.1师资队伍表3师资队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对应课程万毅男1971.02博士副教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童长飞男1980.12博士讲师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励龙昌男1966.01博士副教授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李益明男1963.05博士教授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李怀忠男1964.01博士教授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李革新男1969.12硕士副教授操作系统戴大蒙女1975.07硕士副教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钱祥忠男1963.09博士教授现代通信技术施晓秋女1964.09硕士教授计算机网络基础3.2实验环境表4学科教学实验室简介实验室名称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对应的课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个人电脑54HPPRO2080T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程序设计实验室个人电脑54DELLOPTIPLEX360MT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实验室个人电脑54HPPRO2080T操作系统数字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箱60TPE-D6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示波器12GDS-2102计算机组成实验室个人电脑54DELLOPTIPLEX360MT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组成原理实验箱30TEC-4数据库系统实验室个人电脑42HPPRO2080T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服务器2HPGL160G6网络基础与网络编程实验室个人电脑集线器3216联想启天M8200计算机网络基础(三)专业教育1、阶段任务与目标2、课程体系及其与培养标准的映射表5专业课程体系及其与培养标准的映射课程领域课程名学分总学时实践学时实施学期对应的知识对应的能力网络互连工程方向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2.5501851.3.12.2.9路由与交换技术4803252.2.1、2.3.3、2.5.1、2.5.2、2.5.3无线与移动网技术3.5661852.2.2、2.3.3、2.5.1、2.5.2、2.5.3计算机网络安全2.5501852.2.4、2.3.3、2.5.1、2.5.2、2.5.3IP统一通信技术2.5501862.2.3、2.3.3、2.5.1、2.5.2、2.5.3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2.5501862.2.5、2.3.1、2.3.2、2.3.3、2.3.5、2.3.8、2.3.9、2.5.1、2.5.2、2.5.3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3643262.2.6、2.3.4、2.5.1、2.5.2、2.5.3计算机网络编程3643262.2.9网络应用开发方向路由与交换技术4803251.3.22.2.1、2.5.12.5.2、2.5.3计算机网络安全2.5501852.2.4、2.5.12.5.2、2.5.3Internet开发基础3643242.2.7、2.3.7Web系统开发技术3643252.2.7、2.3.7嵌入式系统基础2.5501852.2.9无线与移动网络终端开发2.5503262.2.8、2.3.7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2.5501852.2.9计算机网络编程364325工程管理网络工程概论#116031.1.31.2.11.2.21.2.32.1.2IT项目管理 2.5501861.4.11.4.22.4.12.4.2企业管理实务#2.032061.4.32.4.22.4.3#:表示该课程在企业环境中,以校企合作方式完成教学实施3、课程逻辑关系图12网络应用开发方向课程逻辑关系4、问题与案例驱动的专业课实践教学图13问题与案例驱动的课内实践教学分级模式图14过程与能力有机结合的考核体系5、专业教育的保障与支撑表6专业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所授课程施晓秋女1964.9硕士教授路由与交换技术、IT项目管理、网络工程概论(部分)、李益明男1963.5博士教授WEB系统开发技术李怀忠男1964.1博士教授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工程概论(部分)张纯容女1973.9硕士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林川女1965.4硕士副教授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工程概论(部分)唐震州男1978.10硕士讲师无线与移动网技术、网络工程概论(部分)曾令华男1968.8硕士讲师计算机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设计刘军男1975.博士讲师IP统一通信、网络工程概论(部分)金可仲男1979.6硕士讲师Internet开发技术徐玉男1982.1博士后讲师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童长飞男1980.12博士讲师无线与移动网络终端开发表7专业教学实验室及主要实验设备实验室名设备名称数量型号数量开设的课程网络基础与网络编程实验室PC机、集线器3216联想启天M8200计算机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设计路由与交换实验室路由器13CISCO2811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工程综合技术实训路由器7CISCO2821路由器4CISCO2811-SEC/K9三层交换机12WS-C3560-24TS-S二层交换机12WS-C2960-24TT-LPC机25联想启天M8200网络安全与IP融合通信实验室安全路由器16CISCO2811-SEC/K9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IP统一通信技术语音路由器6CISCO2811-Voice三层交换机6WS-C3560-8PC-SWS-C3560-12PC-S二层交换机12WS-C2960-24TT-L防火墙8ASA5505-SSL10-K8(K9)防火墙4ASA5510-SEC-BIP语音呼叫处理/会议/视频管理器3CiscoUNIFIED-CM7.1MCS781IP语音网关模块PVDM2-36PVDM2-32VWIC2-1MFTIP电话机6CP-7975PC25联想启天M8200性能测试与协议分析实验室高功率测试仪表机框1思博伦SPT-2000A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课程设计、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协议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12端口10/100/1000Mpbs和GE光电双介质测试卡2思博伦12端口10/100/1000Mpbs和GE光电双介质测试卡以太网交换和路由测试软件包1思博伦以太网交换和路由测试软件包协议分析软件仿真系统2西普网络流量分析仪2OptiView分析仪NetFlow流量分析系统无线与移动网络室无线AP24AIR-LAP1252AG-A-K9无线与移动网技术、无线与移动网络终端开发全向天线24AIR-ANT2430V-R无线AP3AIR-LAP1522AG-C-K9无线控制器6AIR-WLC2106-K9无线传感器节点(含节点、传感器和天线)36GAINS3节点传感器节点协议源代码1GAINS3协议源代码后台管理软件源码1GAINS3后台SNAMP源代码GAINS3网关节点6GAINS3网关节点GAINS3仿真器6GAINS3仿真器笔记本13联想昭阳K46A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实验室服务器6惠普PorliantDL180G6服务器2惠普PorliantDL388G7服务器3思科MCS7816存储交换机2华三LS-3600-28PEI存储2华赛S2600嵌入式系统实验室频谱分析仪1E4402B嵌入式系统基础、无线与移动网络终端开发ARM9嵌入式开发系统30JXARM9-24数字示波器11GDS-2102应用软件实验室服务器5HPDL1280G6Internet开发基础、Web系统开发技术、Internet开发课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课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数据库服务器1HPDL388G7PC54联想启天M8200(四)校企对接教育阶段阶段教育目标及其与培养标准之间的映射表8校企对接教育阶段与培养标准的映射对应的一级培养标准对应的二级培养标准知识1.3.1互连网工程方向。掌握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原理及其主流技术,TCP/IP网络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无线与移动网技术、IP统一通信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网络测试技术、方法与规范。1.3.2网络应用开发方向。掌握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TCP/IP网络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编程、Web应用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无线与移动网络应用终端开发等知识。1.4.1掌握IT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九大项目管理域的作用、原理与方法。能力2.3.1具有网络工程需求分析能力与问题抽取能力。2.3.2具有根据需求进行网络工程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的能力。2.3.3具有根据网络工程解决方案进行网络系统部署与实施的能力。2.3.4具有根据行业标准与规范进行网络系统与网络产品的测试能力。2.3.5具有确保网络系统可靠、有效、安全运行的技术管理与维护能力。2.3.7具有根据应用需求,进行WEB应用开发、无线与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与测试的能力。2.3.8具有按照工程标准或行业规范,编纂网络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工程解决方案、技术实施报告、项目实施管理方案、技术合同等的工程写作与表达能力。2.3.9具有对网络工程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响应与运用能力。2.4.1具备在工程管理框架与规范下的工作能力与适应能力。2.4.3具有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2.5.1工程创新能力。运用工程知识、方法与能力,就网络工程与应用系统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到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求解思路、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能力。2.5.3终身学习能力。更新与提高自我知识、能力与素质,保持和增强自我竞争力,满足个人职业发展与全面发展需求的自我学习与终身教育能力。2.6.1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充分认识团队对于职业工程师的重要作用,具备在团队框架下积极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与协调能力。2.6.3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熟练阅读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外文书刊和其他技术资料的能力,与他人在技术与工作层面进行国际化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6.4信息获取能力。具有信息化社会环境中的多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素质3.1.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3.1.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3.1.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2、阶段教学计划表9校企对接教育阶段的课内教学课程领域教学实践名称周数实施时间互连网工程方向网络协议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1周第5学期网络工程部署与实施综合实践1周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1周第6学期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课程设计1周第6学期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设计1周第6学期网络应用开发方向Internet开发课程设计1周第4学期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1周第5学期网络协议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1周第5学期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设计1周第6学期无线与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课程设计1周第6学期表10校企对接教育阶段一的课外教学计划教学环节课程体系学时/周数开放实践项目网络工程综合技能开发训练专业阶段的课外时间广域网及其接入的规划与部署网络安全的规划与部署IP统一通信创新技能开发与训练网络性能的自动化测试与分析IPV6下的网络互连创新实践JavaEE轻量级持久化框架Hibernate的探究

基于Android的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专业竞赛思科网院杯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每年一届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温州大学大学生网络工程大赛 1)新技术报告大赛 2)网络规划与设计大赛 3)网络部署与实施大赛4)网络应用开发大赛科技开发项目浙江省新苗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大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来自合作企业的项目其他自定项目1-1.5年的立项期技术讲座与工程案例研讨网络新技术讲座物联网技术讲座广域网工程案例城域网工程案例园区网工程案例时间不限职业认证中级国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国际认证(思科系列认证):CiscoCertifiedNetworkAssociate(CCNA)思科认证的网络支撑工程师CCNASecurity思科认证的安全网络支撑工程师CCNAVoice思科认证的语音网络支撑工程师CCNAWireless思科认证的无线网络支撑工程师国际认证(思博伦):SCPT(SpirentCertifiedPerformanceTester,思博伦网络性能测试工程师)职业认证高级※国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网络规划设计师资格认证国际认证(思科系列认证):CiscoCertifiedNetworkProfessional(CCNP)思科认证的资深网络工程师CiscoCertifiedDesignAssociate(CCDA)思科认证的助理网络设计师CiscoCertifiedDesignProfessional(CCDP)思科认证的资深网络设计师CiscoCertifiedSecurityProfessional(CCSP)思科认证的资深安全工程师国际认证(思博伦):SCPA(SpirentCertifiedPerformanceAnalyst),思博伦认证的网络性能分析师职业规划与创业“对话资深工程师畅享精彩职业生涯-我的工程师职业生涯”系列主题讲座(注:业界工程师关于职业生涯的系列讲座)“IT产业发展与演变的背后-理念、创新与机遇”系列主题讲座(注:校内教师、业界工程师共同提供)温州大学学生创业计划项目三级创业实践平台(注: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指导中心、学校创业园)3、校企对接教育的保障与支撑与业界大公司、区域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等合作,在校内建立若干校企合作的学生实践与创新中心(基地),作为该教育阶段的实施平台。目前已经建立的中心包括:温州大学思科学生网络实践与创新中心(2008年)、温州大学思博伦学生网络测试实践与创新中心(2009年)、温州大学中国电信(温州)共建网络通信实践与创新教学基地(2010)等。表11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践与创新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名称合作企业建成时间对应的教学活动温州大学-思科网络学生实践与创新中心思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2008.05开放实践项目、学生科技开发、专业竞赛技术讲座、职业认证温州大学-思博伦网络测试学生实践与创新中心思博伦通信(北京)有限公司2009.04开放实践项目、学生科技开发、专业竞赛技术讲座、职业认证温州大学-中国电信共建网络通信实践与创新教学基地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2010.06开放实践项目、学生科技开发、专业竞赛技术讲座、职业认证兼本阶段教育活动依托校内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来共同实施。为此,我们积极扩大产学合作范围,充分运用学校所提供的相关政策与条件,聘请网络业界大公司的资深工程师与地方IT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相对稳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覆盖网络工程主要技术分支领域的校外兼职工程师资队伍。表12出了本阶段现有的校外工程师师资名单。表12校企对接阶段涉及的校外工程师队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本阶段教学工作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及岗位宁琛男1972.11学士CCIE4751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职业认证指导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潘骏男1978.6学士CCIE11086计算机网络部署与实践综合实践、专业竞赛指导与评审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涂怀年男1978.12学士CCNP计算机网络部署与实践综合实践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傅儒松男1980.11学士系统工程师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职业认证指导、专业竞赛指导与评审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杨达男1979.3学士工程师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快威科技集团胡波男1977.7硕士高工SCPE电子信息工程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课程设计、职业认证指导思博伦通信公司亚太首席培训师祝海云男1969.4硕士高级工程师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广域网及其接入的规划与部署、专业竞赛评审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副总吴轩亮男1980.11硕士工程师通信工程广域网及其接入的规划与部署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网络维护部张琦男1963.3硕士高级工程师计算机应用广域网及其接入的规划与部署、专业竞赛评审中广有线温州分公司总工3.3学期分配计划的调整为了配合业界工程师入校实施工程实践与创新教学,对现有的学期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按“9*2”模式将每学期划分为A、B两段,每段各由7-8周的专业课教学单元和2-1周的校内工程实践单元组成,前者用于“专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教学,后者用于本阶段的工程实践教学,如图15所示。图15第三学年的“二段四节”式学期划分3.4课外教学的组织载体-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为了更有效实施本阶段的课外教学,提供课外教学的组织载体,以本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成立了专业学生社团“大学生网络实践与创新俱乐部”,该社团分为内务部、业务拓展部、技能培训部、实践竞赛部和科技创新部,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由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工程师共同组成了该社团的教师指导团队。以该社团为组织载体,以系列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为抓手,组织与吸纳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促进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图16给出了该学生社团的实施架构。图16学生网络实践与创新俱乐部

七、企业培养方案(一)企业培养目标表13企业培养与培养标准之间的映射对应的一级培养标准对应的二级培养标准知识1.3.1互连网工程方向。掌握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原理及其主流技术,TCP/IP网络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无线与移动网技术、IP统一通信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网络测试技术、方法与规范。1.3.2网络应用开发方向。掌握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TCP/IP网络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编程、Web应用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无线与移动网络应用终端开发等知识。1.4.1掌握IT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九大项目管理域的作用、原理与方法。1.4.2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工程成本、效益与风险分析。1.4.3了解企业组织、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知识,网络工程类IT企业的基本运行与管理模式。能力2.3.1具有网络工程需求分析能力与问题抽取能力。2.3.2具有根据需求进行网络工程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的能力。2.3.3具有根据网络工程解决方案进行网络系统部署与实施的能力。2.3.4具有根据行业标准与规范进行网络系统与网络产品的测试能力。2.3.5具有确保网络系统可靠、有效、安全运行的技术管理与维护能力。2.3.6具有根据公共安全规范与行业规范,对发生于网络系统或网络应用领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及时反应、初步处理与应对能力。2.3.7具有根据应用需求,进行WEB应用开发、无线与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与测试的能力。2.3.8具有按照工程标准或行业规范,编纂网络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工程解决方案、技术实施报告、项目实施管理方案、技术合同等的工程写作与表达能力。2.3.9具有对网络工程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响应与运用能力。2.4.1具备在工程管理框架与规范下的工作能力与适应能力。2.4.2具有运用工程经济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工程成本分析、控制与管理的能力。2.4.3具有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2.5.1工程创新能力。运用工程知识、方法与能力,就网络工程与应用系统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到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求解思路、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能力。2.5.2创业能力。具备在职业工程师岗位上,以岗位工作及其环境为创业空间,发挥专业特长与创业精神,以岗位价值实现为载体,促进个人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的岗位创业能力;或者以网络工程专业特长为基础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2.5.3终身学习能力。更新与提高自我知识、能力与素质,保持和增强自我竞争力,满足个人职业发展与全面发展需求的自我学习与终身教育能力。2.6.1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充分认识团队对于职业工程师的重要作用,具备在团队框架下积极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与协调能力。2.6.2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沟通交流的基本技巧与能力,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有效表达自己思想与意愿的能力,倾听与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的能力,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与人际环境变化的能力。2.6.3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熟练阅读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外文书刊和其他技术资料的能力,与他人在技术与工作层面进行国际化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6.4信息获取能力。具有信息化社会环境中的多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素质3.1.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3.1.2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3.1.3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3.2.1严格遵守网络工程和计算机领域适用的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3.2.2严格遵守网络工程相关职位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3.3.2正确理解网络对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在工程活动过程中承担必要的环境保护责任。(二)企业培养学习计划1、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1)IT企业认知实践:安排在第一学年之后的暑期,时间4周;(2)网络工程概论: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初,学时16;(3)网络工程创新技能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开学初,学时64;企业管理实务:安排在第三学年之后的暑期或第七学期开学初,学时64;岗位实习:到企业实际上岗学习,时间为10-12周,安排在第7学期。毕业设计:以企业所给出的实际项目为载体,进行毕业设计,时间为14-16周,安排在第7学期到第8学期之间。第8学期表14给出了企业培养教学计划。根据三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相互可以适度打通,以满足不同学生及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表14企业培养教学计划表课程名称学时或教学周时间安排教学目标IT企业认知实践4周第一学年后的暑假使学生了解IT企业的基本管理规范、工作状态、工作形式与工作流程,增强对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专业学习的目标性。网络工程概论16第3学期紧跟“IT企业认知实践”环节之后,开辟的工程导论课程,使学生在具有IT企业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理解与掌握初步的工程学通用知识与方法,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以及网络工程特定的工程方法与规范。网络工程创新技能实践54学时(实践36)第7学期结合企业学习期间的工程问题、任务或项目,选择一个网络工程新兴技术领域主题,完成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相关的实践技能训练或应用开发,以进一步培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实务32第6学期企业学习期间,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开设,并结合企业组织与管理规范、流程与环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与能力岗位实习10-12周第7学期学生在与网络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测试、运行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或者网络产品销售等相关岗位上进行实习,并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从事一些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的专业工作,以培养其工程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毕业设计14-16周第7-8学期由企业工程师/校内教师联合指导,针对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岗位任务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运行与维护、网络测试、网络应用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开发设计或管理等工作,获得对工程实际或岗位发展有一定意义的结果,且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预就业>=8周第8学期以预就业形式继续在企业学习,在锻练能力的同时,获得就业岗位2、导师配备3、培养流程图17企业培养流程培养方案框架考核与评价表15企业培养方案框架阶段名称持续时间基本要求进度安排工作和学习内容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IT企业认知实践4周以见习生身份,实现对IT企业的基本认知企业选择企业见习见习总结了解IT企业的基本管理规范、工作状态、工作形式与工作流程,增强对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专业学习的目标性认知实践总结报告、交流展示指导岗位实习10-12周1)以顶岗或助手身份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或具体工作。2)项目类型可以为但不限于:网络工程部署与实施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测试与优化网络应用开发网络产品与技术推广3)岗位可以为但不限于:部署与实施现场工程师售前技术咨询工程师售后技术支撑工程师网络维护与管理工程师网络应用开发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阶段1:准备与计划1-2周了解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明确实习岗位职责、项目背景了解项目团队或工作相干人制定具体的实习计划(结合具体项目与工作岗位的实习目标、范围、进度、效果及其评价)实习计划企业工程师、校内责任导师阶段2:实习4-5周根据实习计划履行岗位职责,实施实习任务,开展相关工作实习日志企业工程师阶段3:中期检查0.5周对实习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接受检查中期总结报告企业工程师、校内责任导师阶段4:实习4-5周继续实施实习计划实习日志企业工程师阶段5:实习总结0.5周对整个工程实习阶段进行总结,包括实习总结材料、实习评价与考核专业实习档案(含实习简况、实习日志、实习总结)企业工程师、校内责任导师毕业设计14-16周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完成本科毕业设计任务,提交毕业设计实物(工程解决方案、网络系统、终端应用软件、专利等)、毕业论文,通过毕业答辩。阶段1:选题1-2周企业提供相关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学生选择项目,学校参与审定项目说明书毕业设计选题审定表企业工程师、校内责任导师阶段2:开题2周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题目查阅相关的技术文献、工程规范、行业标准等背景资料(须包含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提交文献综述、项目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项目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企业工程师、校内责任导师阶段3:调研与分析2周学生进行相关的需求、技术选型调研、工程与项目实施环境等调研与分析调研分析报告企业工程师阶段4:设计与实施2周系统设计技术与工程解决方案设计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实施设计方案初步的实物企业工程师阶段5:测试与优化4周对上阶段实施的成果或实物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完善与优化设计方案修改稿优化的实物企业工程师阶段6:总结与论文2周撰写毕业论文,整理材料,准备答辩毕业论文企业工程师、校内责任导师阶段7:毕业答辩2周完成答辩答辩文件、文档企业工程师、校内责任导师预就业8周选择相应的就业意向企业或签约企业,以预就业或者提前就业的形式,从事实际工作。无明确规定,依据实际工作岗位进行视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确定其工作内容(三)企业培养的保障与支撑除了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外,本培养阶段需要解决以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培养管理等关键问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实施本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方案的重要平台,涉及校企对接教育阶段与企业培养两大阶段的教育培养任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依托企业,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包括双方共同制订建设、实施与管理方案等,学校或学院与企业签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协议,以协议形式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根据信息网络产业的特点,以及区域发展水平,本专业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上采用了两类方案。(1)方案一:依托业界领军企业的建设方案本方案以业界领军企业为核心与纽带,向前延伸至产学合作的校内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基地),向后扩展到领军企业的客户企业、代理与集成商企业,形成校内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领军企业及其客户企业三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格局。上述建设思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互连网产业的独特性。就互连网产业而言,先进、主流的技术掌握在业界的少数领军企业手中,但这些企业多为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以技术、产品与设备研发、网络解决方案提供等为业务核心,严格的公司管理与运营成本控制、特有的业务模式使其无法像传统制造业企业或工厂一样接受大批量学生进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实习,鉴于该因素,同时结合本专业“三级产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前端扩展,由业界领军企业提供主要设备、工程案例、项目和工程师资源,由学校提供场地,建立校内实践与创新教学中心。其次,鉴于应用型网络工程师今后的岗位职责是基于对技术、产品或设备的理解与掌握为用户提供网络工程解决方案,即承担网络架构师、技术支撑工程师(含售前、售后)或现场工程师的角色,其主要服务对象为这些领军企业的客户企业或用户群体,因此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后端扩展至领军企业的客户企业。第三,地方本科院校在产业资源上不易获得性。相对985/211院校或行业背景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在获得优质产业资源上相对不容易,本方案通过以领军企业“一带多”的方式,充分挖掘与利用其所拥有的客户企业资源,大大拓展了产学合作的渠道。图18给出了我校与思博伦通信公司共建的网络测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示例(注:共建合作协议参见附件)。该中心主要为互连网工程方向学生提供网络测试领域的工程实践教育。其中,一级结构为校内网络测试实践与创新中心,由温州大学提供场地,双方共同提供有关硬件与软件建设工程实践环境,以该中心为依托,在校企对接教育阶段,由思博伦通信公司工程师入校以课程设计、工程项目或案例研讨、开放实践项目等为载体实施网络测试实践与创新教学。二级结构为思博伦通信公司,主要涉及其技术服务部、研发中心两个部门,提供企业培养阶段的教学活动,以项目开发、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为少部分谋求在网络测试研发领域进一步深入的学生提供教育平台;第三级为实习企业群,由思博伦公司的客户企业组成,对应的部门主要为企业研发中心、测试业务部或网络业务部,主要为进入企业培养阶段的学生提供测试实习岗位、毕业设计真实任务环境,以及预就业岗位。思博伦通信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测试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丰富而宝贵的客户资源,其客户包括了思科、华为、华三、阿尔卡特-朗讯、中兴通信、瑞斯康达、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天融信、深信服等著名IT企业。图18与思博伦通信公司共建的网络测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示例(2)方案二:依托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的建设方案该方案适用于以区域中小企业资源为依托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在区域范围内,并不存在网络工程领域相应的领军企业,但却存在大量的中小型IT企业,它们中的大部分加入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为了充分利用本土企业资源,同时也克服资源相对分散的弊端,采用了依托行业协会的建设方案,以凝聚更多的区域产业资源与企业力量来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图19给出了依托区域产业资源建设分布式网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示例。该中心建设以温州市软件行业协会为依托,吸纳了行业协会中一些从事网络工程或网络应用开发的骨干企业,建立一个分布式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更好管理协调这种分布式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学校与行业协会共同牵头、实习企业参与共同组成了互联网产学联盟,相应的代表组成了工程实践中心建设指导咨询小组来对企业培养阶段有关教学进行规范、组织与协调。图19分布式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校外实习基地分为三个层面来建设,首先是承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主体建设的企业,其次为工程实践中心里面所包含的客户企业群或产业联盟企业成员,除此之外,指与其他地方IT企业与少数外地的中大型公司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筛选与选择除了专业相关性与相对稳定性外,还关注了候选企业对于产学合作培养工程人才的动力或社会责任感,以及候选企业所能提供的工程师与高级管理人员队伍的能力与水平。表16出了部分校外实习企业名单。表16部分校外实习企业基地名称可支撑的实习生规模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4至6人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4至6人浙大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至3人浙江汇智科技有限公司5至7人中广有线温州分公司4至6人温州怡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至7人温州帝杰曼信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4至6人北京瑞斯康达有限公司6至8人思博伦通信(北京)有限公司4至6人浙江盛火高科技有限公司4至6人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4至6人浙江之民信息网络公司3至5人表17企业培养阶段涉及的校外工程师队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及岗位陆桢宁男1978.12学士UC统一通讯专家计算机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宁琛男1972.11学士CCIE4751计算机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潘骏男1978.6学士CCIE11086计算机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涂怀年男1978.12学士CCNP计算机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傅儒松男1980.11学士系统工程师计算机思科系统公司系统工程师杨达男1979.3学士工程师计算机快威科技集团邱锦煌男1982.8学士工程师计算机天地人科技技术主管陈明光男1970.5学士高级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帝杰曼信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波男1977.7硕士高级工程师SCPE电子信息工程思博伦通信公司亚太首席培训师赵隽琪男1978.9硕士高级工程师SCPE计算机思博伦通信公司系统工程师钟晟男1980.12本科高工SCPE计算机科学技术思博伦通信公司测试工程师祝海云男1969.4硕士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副总吴轩亮男1980.11硕士工程师计算机温州电信分公司网络维护部黄展鹏男1970.7硕士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技术部方正男1979.4学士系统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汇智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工程师张琦男1963.3硕士高级工程师计算机应用中广有线温州分公司总工李孝雪男1978.10学士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温州怡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1)明确校、企、学生各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学生进入企业培养之前,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规范三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学校在学生进入企业培养之前,强制性的统一为其购买人身安全保险。(2)完善校外培养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企业培养运行保障制度。除了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聘请校外指导师,组成校内专业教师巡访队之外,成立由实习企业负责人、本专业产学合作教学指导委员成员共同组成校外培养组织协调委员会,就校外培养基地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与运行管理提供相应的协调、指导与评估。(3)制订严格的学生校外培养管理规范。在专业层面,结合本阶段培养要求与企业共性要求制订面向所有学生的校外培养基本管理规范;在企业层面,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在基本管理规范之外,额外制订个性化的学生企业学习行为准则。

八、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主要依托校内教育与校企合作培养两种途径实现,表18给出了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即校内教育实施方案与校企合作培养方案中各主要教学环节与培养标准细则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标志“●”表示强,“◎”表示中,“○”表示弱。表18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符号定义:1)教学环节中ABCDE表示环节的实现方式:A-讲授,B-实验,C-项目或者综合大作业,D-学习讨论,E-调研或实习,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