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线路勘测和设计分析_第1页
2-线路勘测和设计分析_第2页
2-线路勘测和设计分析_第3页
2-线路勘测和设计分析_第4页
2-线路勘测和设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线路勘测与设计1一、线路勘察1、线路勘察的原则:必须根据上级意图、技术要求及节约进行。2、线路勘察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线路等级,初步选定路由,约估全线里程,了解沿途情况;对加挂、改移线路则是调查原有杆线状况,初步选定改移路线,登记有关资料,以便测量和编制设计。(在任务紧迫、时间仓促时,也可边勘察、边测量、边施工)3、对线路路由的要求:(1)选择的路由必须符合稳固和近、直、平的要求,要便于架设也要便

于维护(2)线路应避开城镇、车站、机场、桥梁、重要仓库、射击场、高大建筑、果树林等地方,尽量避免往返跨越河流、铁(公)路、输电线及其它通信线路。(3)山地、丘陵地带,线路应过鞍部,走山腰,避开风口和洪水道,遇有悬崖、深沟及坡度过大地段尽量绕过。森林地区,线路应在稀疏林区或沿林间道路通过。(4)森林地区,线路应在稀疏林区或林间道路通过。2(5)跨越河流,线路应避开渡口,选在河道稳定,河面窄,两岸地势高、土质硬的地点。(6)线路沿铁路、公路平行架设时,应保持500米以上隔距。与输电线、与其它通信线路平行架设时要符合隔距。4、勘察时应该收集下列资料:(1)沿线气象地理情况:最高、最低温度,风速、风向,雨季及结冰月份;吊线结冰情况及地面积雪厚度,最高水位,沿线地形,村镇大小等。划分负荷区标准:轻、中、重、超重四种。(2)沿线交通情况:运输站的位置,主要的运输工具,运输单价,道路情况及预计屯料地点。(3)沿线居民情况、风俗习惯,有无流行病,生活物质供应,预计住宿地点等(4)勘察路由时,遇有涉及其它单位的问题,要注意与其协商,重大问题应签订协议。(5)新建线路应绘制线路示意图,标明沿线两侧200米左右的地形、地物和规划中的建筑及通信线路的位置。(6)勘察旧线路时,应根据资料和维护单位提供的资料,沿线核对,如有与现实不符,应以实地调查为准(7)勘察完毕后,应将沿线所收集的资料反复比较,综合分析,研究整理,选定最佳路由,写出勘察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3负荷区(线路类型)冰凌厚度

b(毫米)霜凌厚度(毫米)风速(米/秒)温度(℃)导线无导线复冰霜时冰时最高导线复最低冰时轻型中型重型超重型B≤5B≤10B≤15b≤2020202515151515±40-5℃负荷区的气象条件注:划分负荷荀,一、二级线路根据线路通过地区十年重复一次的对线路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来确定;三级的则以五年来确定。4二、线路设计1、设计目的:是提出整个架空线路所需要的经费数字、器材数量、规格程式和技术要求,为施工提供依据。2、设计原则:光缆通信线路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并符合相关标准。根据用户对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及其分布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当前设备技术水平,经过考虑选择最佳路由和局站设置、传输体制和传输速率以及光纤、光缆和光端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以使系统的实施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具体设计原则如下:1)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通信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2)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质量,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能够满足施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3)设计中所采用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遵从投资少见效快,避免重复投资的原则。5)与国家传输线路的长远规划以及中、远期通信容量的发展要求一致。6)应贯彻通信建设的有关规范,并考虑各种通信之间的关系。53、设计内容;

1)设计说明:概括地介绍线路设计规格、内容及相关施工的各项要求,以说明线路的特点和全貌,并以此进行施工准备。其内容包括

A、线路工程的地位、作用及发展;B、设计依据;C、沿线交通及地形概况;D、工程技术规格要求;E、路由的特点及选定路由的依据;F、与施工规范不同的设计规格的说明;G、施工程序与方法以及其它有关问题。

2)设计图表:A、工程概要;B、线路示意图;C、特殊装置图;D、新器材设计图、E、器材分屯表;F、测量登记表。

3)器材预算:

4)经费预算:A、器材费;B、运输费;C、施工费;D、民工费;

E、赔偿费;

5)各种附件:包括同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

6)器材分屯:有大分屯和小分屯;(线路设计与工程预算,应上报三份,一份作为上级备案,一份上送器材部门配料,一份审批后退回施工单位,作为组织计划、施工和工程决算的依据)。6三、线路测量1、线路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勘察结果,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定线、定位,确定杆高、杆上设备和稳固装置。它是线路设计与施工的依据。2、测量方法:

1)直线测量:(实际中还有平行测量,如遇障碍用辅助标杆法)

2)直角测量;(运用勾股定理)

3)角深测量:(转角杆内角深度称为角深。测量胸深的目的是:为了确立角杆的加强装置)A、内角测量法;

B、对顶角测量法;C、补角测量法;D双转角测量。7直角的作法(9)5m(4)4m(12)(0)标准角深50mA(邻杆)B(邻杆)MP50m8内角法测角深5mABMP5mA′B′M′1m

内角法测角深5mABF5mEP9

转角角度的测量1.15mABF1.15mEPθα(只适应θ<30°的情形)

双转角杆的测量方法半标准档ADGCPEHF一标准档10

4)拉线与撑杆测量:(拉线和撑杆是线路的稳固装置)拉线的分类:有角杆、顶头(终端)、双方、三方、四方、高桩、V字和多层拉线等多种。(撑杆是拉线的补充)

A、拉距:拉线地锚出土处至电杆根部的距离。

B、拉高:杆上拉线的固定处与地面垂直距离。

C、距高比的要求:拉距和拉高一般应该相等;在受地形限制时,角杆、双方、三方、四方的拉距不得大于拉高的四分之一;最小不得小于四分之三;终端杆和飞线杆的顶头、顺方拉线的距高比不得小于一;高桩拉线的距高比,应根据道路的宽窄及隔距确定,副拉线的距高比徉不小于二分之一;撑杆的距高比通常为0.6。

D、角杆拉线测量法:角杆拉线位于线条张力的反侧的角平分线上。顶头(终端)拉线测量法:根据拉高规定,在线路张力的反侧,沿线路直线量出拉距就是拉线的位置。11

拉线方向测定CBEP6mA(0)(12)6m3m3mFD

双方拉线方向测定B3m(0)(10)3mD5m5m5m5mEAFCG12

双方拉线方向测定D(0)(3)3mE3m3mAGCF(3)(6)

拉线拉高的计量示意图拉高拉高拉高拉高拉高13

起伏不平地区拉线出土点示意图ABCEF拉高拉距pD上坡地段拉线出土点的确定AE拉高pD原拉高(7)(0)14

拉线洞位置的确定AE拉距pD拉高S45°拉线出土点拉线洞位置拉线洞深

河宽测量法之一ABC=α·CDCDFEB15

河宽测量法之二ACDFEB

河宽测量法之三ACDEBD′16

高度测量法之一ADBCEhAA′Lc

长杆档架空光缆敷设简图主吊线副吊线跨越杆拉线拉线17

E、双方(抗风)、四方(防凌)拉线测量法:按直线测量法。

F、三方拉测量法:有一条拉线必须在张力的反侧。

G、H杆拉线的测量:(略)

H、坡度与坡度变更值的测量:(略)

I、拉线地锚洞的位置测量:将拉线标桩位置自拉线出土处向外移,外移长度等于地锚的埋深。

5)高度的测量:

6)日光影射法(标杆长度长内乘以移动的次数加余数);

7)标杆目测法:LA=BA/BC*EF8)河宽测量:AB=CE*BD/CD;AB=BD*BD/CD3、下列电杆应装设固根横木:角杆、终端、长杆档、双方拉、顶档杆、吊档杆(应装设单横木);三方、四方拉线杆和土质松软或经常积有泥水及沼泽淤泥地区的电杆应设十字横木。4、避雷线的装设:是一种保安装置

1)下列电杆应装设避雷设备:终端杆、跨越杆、与千伏以上电力线路交越的电杆、装有特殊设备或拉线的电杆,均应装设避雷线。

183米3米角杆ABEFCD6米6米角杆拉线测量法1米1米1米1米ABDFC线路方向三方拉线测量法长杆档19B余数DECAH2米日光射影法标杆目测法ABCBCEDBALLAFEFLA=BA/BC*EF20避雷线延伸长度表251595432和高压线(1千伏以上)交越的电杆876521.511终端杆、跨越、12M以上的高杆、含石质土湿度沙土湿沙砂土砂质粘土粘土黑土沼泽地延伸

电杆种类长度米土质*在与高压电力线交叉或平行的电杆上,避雷线距地面2M处,应留5CM空隙即开口避雷线*与电力线交越,电力线在上时,交越部分钢绞线上应用塑管包封保护21

2)避雷线的隔装数:一般应按地区的气候来决定。雷雨多的地区每隔五根电杆装设一条直通避雷线;雷雨少的地区每隔十根电杆装设一条。

3)避雷线装设的方法:用4.0mm铁线沿电杆拉直,在距杆梢的10cm

处用扎线捆第一道(每道三圈),然后每隔30cm用扎线捆一道,直到杆根。(在装有拉线的电杆上,避雷线可接通拉线入地)

4)避雷线埋深:与终端、跨越及12M以上的高杆,入地不得小于1M,

并向侧方延伸(见避雷线延伸长度表),如延伸有困难,可将避雷线下端编成网形,埋深1M以上。5、测量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